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如果説“文學生活”在中國的某些角落里可被視爲邊緣群落文化突圍的重要憑藉,那麼,在新文學接受相對便利的文化地帶,“文學生活”已然成爲人們日常世界里的有機組成部分,其日常性與普遍性在《中國的一日》中同樣得到具體的體現。
徵文作者中不乏某些身居一定社會位置的社會才俊,像南京中央政治學校法律系主任兼考選委員會專門委員以自己的日記向茅盾等人投稿,文中引人入勝的不是那些繁忙不堪的公務活動,而是這位留法歸國的官員一日生活中時時透露的詩意情懷:午間片刻小憩時在考試院明誌樓前目睹芍藥盛開、色香兼勝,忍不住駐足留連,一時間詩性盈懷,興會無限。…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June 17, 2023 at 11:30am — No Comments
第二個要求,文化詩學開辟了文化的視野,揭示文學藝術作品的文化內涵,提煉出一種文化精神來。對於文學藝術作品,我們要進行一種價值的閱讀。西方學者提出,閱讀文學作品有兩種閱讀,一種叫做“品質閱讀”,一種叫做“價值閱讀”。[1]“品質閱讀”主要是通過對文本的細讀,衡量這個作品的藝術性的高低,而“價值閱讀”主要是要揭示作品所隱含的文化的意義。如果自覺地對作品進行一種價值閱讀的話,就會發現作品里面一些很新鮮的東西。
季羨林先生用儒家的文化解讀朱自清的《背影》,那麽他的發現跟我們不同,按照一般人的解讀,《背影》寫的是父子之間的深厚感情,但是他用儒家思想解讀,說這篇作品主要寫的“父慈子孝”、“孝”,英文是翻譯不出來的,這是屬於中國自己的,如果硬要翻譯,大概可以翻譯成“對父母的虔誠”,很囉嗦,英文里沒有這個詞,只有儒家文化有這個詞,用儒家文化解讀這篇作品,就會發現一些新的東西。…
ContinueAdded by Rajang 左岸 on June 17, 2023 at 11:00am — No Comments
還原爆米花
企劃綜藝節目多年、出身「綜藝一百」的製作人薛盛棻,也以實務經驗說明:「並不是每一種綜藝節目,都適合以寓教於樂的方式執行。」不過他也坦承,做久了脫口秀式的節目,自己也膩了。八月底,他和王偉忠等數十位資深製作人,成立「電視人才開發訓練中心」,並簽署「電視人員自律運動宣言」,「希望能做到讓電視環境更健康、品質更提高。」這群有心人士鄭重宣示。
自律能否提升綜藝節目語言的品質,觀眾可以拭「耳」以待。不過,曾有媒體評論者坦言,探詢綜藝節目語言的意義,無疑是想從爆米花中汲取大量養分,本身就是無意義的事。…
ContinueAdded by quién soy on June 17, 2023 at 11:00am — No Comments
我們都需要學習一些新課程。我們遇到對我們來說很困難的問題,其實只是我們為自己選擇新課程。假如事情對我們來說很容易,那麽它們就不是新課程,而是一些我們已經知道的東西。
可以通過“知道”來學習新事物
如果現在你想一想那件對你來說最難的事,你曾經拒絕了多少,那麽你就會知道你要學習的新課程是多麽了不起。放棄吧,放棄抵抗,去學習你需要學習的東西,這會使你的下一步變得更加容易。不要讓你的抵觸情緒阻礙你變革的步伐。我們可以在兩個層面上付諸行動:(1)認識抵觸;(2)繼續改變思想。觀察你自己,看看你是怎樣拒絕的,然後頭也不回地向前走。…
Added by Baghdad Janim on June 17, 2023 at 10:30am — No Comments
Added by 文創 庫 on June 16, 2023 at 10:00pm — No Comments
送朋友來到前廳,
我站於金色的光塵里,
有莊嚴的鐘聲
從隔壁的鐘樓上響起。
你將被拋棄!這臆想出的話語-
難道我是一朵花或是一封信?
而目光已變得堅強
注視著窗間漸暗的穿衣鏡。
Added by 三演 義國 on June 16, 2023 at 2:30pm — No Comments
春日午後,睡著了又醒來了,想起可以喝咖啡,喝罷咖啡,想起早上只刷了牙,沒有洗澡,洗完澡對鏡,髭鬚又該刮了,都說鬍子在美國比在中國長得快,我也就是因為這樣才問別人的——髭鬚之美妙在於想留則留,不想留則隨手除去,除去之後又有懊意,過幾天,鬟鬟頗有,髭鬚是這樣,其他的,就不是如此容易取捨了。
例如我自己上街買水果,水果鋪於是我的藥房,徘徊一陣,空手出來,立在百老匯大街上不知何往,我的寓所是介乎水果鋪子與哥倫比亞大學之間,如果面對哈德遜河,右向的一箭之遙,便是哥倫比亞大學,正門站著兩尊石像,裂了,修補好了,始建哥倫比亞大學之際,美國文化的模式還面目不清,才立起這麽兩個似希臘非希臘的一男一女(不是麥可和珍妮)。…
Added by Virunga on June 16, 2023 at 9:30am — No Comments
我一直認為,當代的文學藝術應該有自己的獨特的價值追求,這就是歷史理性和人文精神這兩者之間的一種張力。歷史主義要有人文的維度,人文主義要有歷史的維度。作家和藝術家是在人的情感這塊園地里工作的,他們與社會學家、經濟學家、企業家等是有所區別的。作家、藝術家的追求和社會學家、經濟學家、企業家的追求是有所區別的,對於社會學家、經濟學家、企業家這些人來講,他更加關心的是社會的經濟發展,他們甚至認為為了經濟的發展,犧牲一些人文的東西,付出一些人文的代價,也是不可避免的;為了歷史的進步,打破一些壇壇罐罐,傷害一些人的情感,損害一些人的尊嚴,甚至犧牲一些人,都沒有什麽了不起,他們更加強調的是一種歷史理性,而往往忽視人文關懷。而作家、藝術家就不是這樣,作家、藝術家伸出兩隻手,他既要歷史理性,也要人文關懷,他不在這兩者之間進行選擇,非此即彼,非彼即此。他兩者都要,魚要,熊掌也要,這就是作家和藝術家在價值追求上的特性。…
ContinueAdded by Rajang 左岸 on June 16, 2023 at 5:30am — No Comments
“我處在不斷變化的生活的河流之中。”
改變的第一步是“認識到”
我們常常有很深的舊思想、舊信念,隱藏在我們的內心里。我們一定要留心它、注意它。只有留心和注意,才可以改變它。
留心你開始悲怨的時候、注意你情況不妙的時候,那便是十分重要的關頭,因為這表示舊的思想信念,已經不再潛伏在內心深處,這時已經浮現到表面上來了。
我們在這個重要關頭留心注意,我們便會走近一位良師、一個益友,或尋找一些書籍、得到一些知識,那會令我們看到新的方法、新的道路,能夠應付和消除自己一貫擁有的壞思想。…
ContinueAdded by Baghdad Janim on June 15, 2023 at 2:30pm — No Comments
一、ESG培训能学习到什么?
ESG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培训通常涵盖了关于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在环境方面,它可能会教授关于可持续发展、能源和气候变化的知识。在社会方面,它可能会教授关于劳工权益、社会公平和人权的知识。在治理方面,它可能会教授关于公司管理、道德和透明度的知识。
它主要涵盖如下方面:
1、…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June 15, 2023 at 2:30pm — No Comments
賣牛奶的吉努居住的小巷邊有一幢二層樓房,一樓窗戶釘著鐵條。濕漉漉的牆壁泥灰駁落,到處是褐色的斑痕。用美國布做的門簾上畫著財神迦奈斯。除了我,租用一樓房間的還有一個生靈——蜥蜴,它與我的區別在於它不缺少食品。
我是商業廳最年輕的文書,月薪二十五盧比。下班後輔導“達特”種姓人的孩子復習功課,報酬是一頓便飯。然後到瑟亞爾達車站消磨黃昏,省下點燈的花銷。聽到匡當匡當的車輪聲,汽笛聲,旅客的喧嚷聲,苦力的叫喊聲……挨到十點半鐘,才返回黑糊糊淒冷的住所。
我姑母的村莊座落在達勒斯瓦利河畔,她的侄女曾與我這個命途多舛的人締結姻緣。成親的吉期在邇,我“犯上作亂”的罪行敗露,只得倉皇出逃。新娘擺脫了“災難”,我亦如此。…
ContinueAdded by Copil on June 15, 2023 at 2:30pm — No Comments
文化研究是對現實的一種回應,是具有積極意義的。但是,在目前這種文化研究的對象轉了向,已經從解讀大眾文化等等現象,進一步地蔓延開,比如說去解讀廣告,解讀模特表演,解讀小區熱等,結果,解讀的對象就離開了文學、藝術作品本身。更重要的是,在文化研究向所謂的日常生活審美化蛻變之後,這種批評不但不是去制約消費主義,反而是為消費主義推波助瀾,越來越成為了一種無詩意的和反詩意的社會學的批評,像這樣發展下去,文化研究必然就不僅要與文學、藝術脫鉤,要與文學藝術理論脫鉤,而且成為新的資本階級制造輿論,成為新的資本階級的附庸。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我們提出了文化詩學的新構想。…
ContinueAdded by Rajang 左岸 on June 15, 2023 at 2:00pm — No Comments
總之,在一層層的文化表達的背後,所顯示出來的是一種權力、資源以及新價值意涵的混雜,只是人們在各自不同的研究領域之中,因爲興趣點的不同,所關注的問題以及解釋的取向各有所不同而已。但很顯然,某種形式的意義塑造,恐怕是文化表達的最爲核心的要素。不斷在尋求文化的人,也便是不斷地在尋求意義的人。與此同時,意義的獲得,也便是意義重塑的過程,不存在某一種意義從來不變的對刻闆教條的持守,而一切新的意義的生成,其本身又都是一個不斷要去塑造和重塑的過程,這些很顯然都只能是歸諸人類的所謂現代性的追求之上。…
Continue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June 15, 2023 at 2:00pm — No Comments
有一位病人平時就很喜歡喝牛奶,後來他出現習慣性的腹瀉,他因此更相信自己要多吃流質,於是他口渴或有小小的饑餓感時,便以牛奶解渴充饑。結果,雖然吃了醫生開的藥,腹瀉情形卻沒有好轉,而且變本加厲,人一天比一天消瘦。他來診所看我,我要他即日起完全停止飲用牛奶,只不過一兩天,他的嚴重腹瀉就痊愈了。我個人采用的營養方法非常簡單。如果想吃這種東西,那就吃。如果不想吃這種東西,那就不吃。
你應當注意你的飲食,就像在意你的思想一樣。在我們吃不同的食物時,我們應當注意我們的身體所發出的信號。…
ContinueAdded by Baghdad Janim on June 14, 2023 at 6:30pm — No Comments
寫不下去了——鼓聲,單是鼓聲,由徐而疾,疾更疾,忽沈忽昂,漸漸消失,突然又起翻騰,恣肆癲狂,破石驚天,戛然而止。再從極慢極慢的節奏開始,一程一程,穩穩地進展……終於加快……又回復嚴峻的持續,不徐不疾,永遠這樣敲下去,永遠這樣敲下去了,不求加快,不求減慢,不求升強降弱,唯一的節奏,唯一的音量……
似乎其中有微茫的變化,這是偶然,微茫的偶然的變化太難辨識,太難辨識的偶然的微茫的變化使聽覺出奇地敏感,出奇的敏感的絕望者才能覺著鼓聲在變化,似乎有所加快,有所升強……是加快升強了,漸快,更快,越來越快,越來越快越來越快……快到不像是人力擊鼓,但機械的鼓聲絕不會有這“人”睞。…
Added by Virunga on June 14, 2023 at 6:00pm — No Comments
我是深閨內院里的女子。
您不會認識我的,薩拉特先生1。
我拜讀過您最新的小說《枯萎的花環》。您筆下的女主人公埃魯克茜三十五歲溘然去世。她曾與二十五歲的情敵激烈搏鬥,我看得出,您非常仁慈,您讓她贏得了勝利。
現在說說我自己。
我年紀尚小,但韻華的魅力已打動了一個人的心,得知這一情況,我激動得渾身哆嗦,忘記了我是個普通的姑娘。和我一樣的孟加拉姑娘千千萬萬,她們也秀麗可愛,擁有妙齡的神咒。…
ContinueAdded by Copil on June 14, 2023 at 5:30pm — No Comments
文化轉型的五種表達
文化轉型的問題在今天日益成爲中國社會科學在整體上以及各個分支學科都會共同去關注的一個問題,它根本又是一種新技術疊加到一種舊文化意義上的文化再造過程。因爲互聯網在人類所居地球上的全覆蓋,使得“互聯網+”這個看似奇怪的新名詞,成爲各個研究領域所必須去予以關注的,也是所謂文化轉型之中最爲有趣和最爲前沿的一個問題。在這一點上,真正是需要人類學家放開眼界去觀察和思考。需要把自己的這個學科所看到的那些現象,不論是網絡本身,還是微信、快手之類的自媒體,藉由一種人類學所獨具的文化省思,使之轉變成爲一種可以引領這個時代去做出一種前瞻性思考的一個概念。對於此一點,首先要有的就是一種在中國文化場域下的結構性重釋,我們不妨嘗試着從下面五個方面入手,去結構性地理解這種中國文化轉型的發生及其社會、人生與文化意義之所在。…
Continue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June 14, 2023 at 3:00am — No Comments
尼斯兄:
我十九歲那年,你二十五歲左右,已出版了兩部長篇小說:《康達姑媽》和《潘珠的怪癖》。此外,《時代的車輪》月刊上正連載你的小說《血痕》。
你的成就轟動了全國。
我在學院的文學研討會上贊揚你比般金·錢德拉·查特吉1更偉大,引起了一場打破腦瓜的混戰。
我哥哥揶揄我是你盲目的崇拜者。…
ContinueAdded by Copil on June 14, 2023 at 12:30am — No Comments
40多年前,我在北大荒插隊,常在縣城邊的福利屯火車站坐車。那時,到佳木斯只有一班火車,無論回京探親,還是去哈爾濱辦事,必須坐這班車到佳木斯倒車。車開出一個多小時,車頭總要響起一陣嘹亮的汽笛聲。起初,我沒怎麼在意,以爲前面有路口或是會車而必須鳴笛。後來,我發現並沒有任何情況,列車在一馬平川的原野上奔馳。爲什麼總是在這時候鳴笛?
有一次,我把這個疑問拋給了正給我驗票的一名女列車員。她一聽就笑了,反問我:“你剛才沒看見外面的一片白樺林嗎?”我看見了,白樺林前還有一泓透明的湖泊。難道就是爲了這個而鳴笛?年輕的女列車員點頭説:“就爲了這個,我們的司機師傅就喜歡這片白樺林。”…
Added by 中砂礁群 on June 14, 2023 at 12:00am — No Comments
良農不爲水旱不耕,良賈不爲折閱不市,士君子不爲貧窮怠乎道。——荀子
責任和權利是雙生兒,想要享受權利,那麼就勇於承擔責任吧。
慈善是一項長期的事業,應該讓慈善精神永遠傳承下去。慈善不分老幼,應該成爲每個人的自覺行動。現在城市裡的年輕人很多都是在優越的條件下成長起來的,體會不到社會上的艱難困苦,心中自然也就缺乏慈善之唸。因此,我們有責任引導下一代更多關心社會疾苦,爲社會承擔更多的責任。
責任心就是保質保量的完成自己該做的事。…
ContinueAdded by 未知 非可怕 on June 13, 2023 at 11:30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1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6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3 Comments 83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5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