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kusō-tekina aidea
  • 柔佛
  • Malaysia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Facebook MySpace

Dokusō-tekina aidea's Friends

  • Sindumin
  • 罗刹蜃楼
  • Host Workshop
  • Kolkata Bachcha
  • INGENIUM
  • Malacca 皇京港
  • Jemaluang 三板頭·
  • Crna Gor
  • Copil
  • Paetiyo
  • Bayrut Alhabib
  • 厚數據才厲害
  • Baghdad Janim
  • Suyuu
  • baku

Gifts Received

Gift

Dokusō-tekina aidea has not received any gifts yet

Give a Gift

 

Dokusō-tekina aidea's Page

Latest Activity

Dokusō-tekina aidea commented on 私貨珍藏's photo
Thumbnail

The Light of City: In defiance of gravity by David Mar Quinto

"愛墾APP:看見紅色,不表示其他顏色不存在~~科學知識告訴我們,眼睛能夠分辨顏色,是因為視網膜上的三種錐狀細胞對不同波長的光線敏感,分別對紅、綠、藍光敏感。當光線進入眼睛,經過角膜、晶狀體折射後,照射到視網膜上。視網膜上的錐狀細胞會將光線的波長信息轉化為電信號,然後通過視神經傳遞到大腦,大腦將這些信號解析,從而讓我們感知到不同的顏色。…"
yesterday
Passion for Form commented on Dokusō-tekina aidea's photo
Thumbnail

夢:私我的神話〈Private Myths: Dreams & Dreaming〉18

"凡塵〈識蘊與潛意識〉識蘊[下] 五、從「識蘊」開展的「第七及第八識」與當代「潛意識」之關係 人,心理的功能和狀態,以及由心理產生的問題和影響等等課題,其實在人類有文明以來一直受到關注。「“意識”、潛意識、無意識」的心理狀態(精神分析)就這樣在19世紀的西方社會中發展出來,至今還在不斷的開展與詮釋中。(按:精神分析和佛教都有意識一詞,且以標點符號為作區分:「意識」代表佛教所說,而“意識”即是精神學派之用詞。)…"
Thursday
Passion for Form commented on Dokusō-tekina aidea's photo
Thumbnail

夢:私我的神話〈Private Myths: Dreams & Dreaming〉18

"學佛Q&A:何謂五蘊?佛經裡探討生命的奧祕,是由「五蘊」組合而成的。換言之,構成生命的因緣,是色受想行識等五種要素,稱為五蘊。 第一為色蘊,色不僅是顏色,而指一切有形之物質。凡有質量、有阻礙或有形式的物質體都稱為色蘊。人除了肉體之外,還有精神的部分,精神部分又分為四種,即受、想、行、識的四蘊。而其中,受、想、行的三蘊是精神部分,最後一個識蘊,是精神與物質的行為所結合而產生的一種力量,是生死過程中一個連貫的東西,助我們延續生命,是由此生到彼生的一種力量。此一力量便是生命現象以及生命現象之所…"
Thursday
Dokusō-tekina aidea commented on 私貨珍藏's photo
Thumbnail

The Light of City: A happy corner by Thai Hoa Pham o

"丹納《藝術哲學》形象思维~~ 文明國度的特點是使圖像受挫,而讓概念佔了上風。在教育、談話、想法和知識的不斷作用下,對於事物的原始知覺會變得紊亂、破碎、消退,以致於被直截了當的概念、分門別類的術語、代數符號一類的東西所取代。…"
Wednesday
Passion for Form commented on Dokusō-tekina aidea's photo
Thumbnail

夢:私我的神話〈Private Myths: Dreams & Dreaming〉19

"愛墾APP:《文鏡秘府論》與皎然詩論~~唐代以科舉取士,「格」、「式」等注重詩作法的著作頻現,《文鏡秘府論》中對於皎然的詩論也有引用,可見其當時影響。皎然在「明作用」部分提到:作者措意,雖有聲律,不妨作用,如壺公瓢中自有天地日月,時時拋針擲線,似斷而復續,此為詩中之仙。拘忌之徒,非可企及矣。「作者措意,雖有聲律,不妨作用,如壺公瓢中自有天地日月,時時拋針擲線,似斷而復續,此為詩中之仙。拘忌之徒,非可企及矣。」…"
Jul 13
陳老頭 commented on Dokusō-tekina aidea's photo
Thumbnail

夢:私我的神話〈Private Myths: Dreams & Dreaming〉20

"愛墾APP: 情動轉折的强度~~在「情動轉折」(Affective Turn)脈絡下,跨學科學人對 intensity(強度)之深刻定義與描述,並附具體引述與引用來源: 席恩諾莎/德勒茲 → 布萊恩·馬蘇米(Brian Massumi) Massumi 被視為當代情感哲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對 intensity 的描述頗具體系性與層次感: 「…情感就是身體存在之力(force)或行動能力(puissance)的連續流變。」(iconada.tv,…"
Jul 13
Dokusō-tekina aidea commented on 私貨珍藏's photo
Thumbnail

The Light of City: On The Street by Dmitry Ryzhkov

"陳明發叙事學·誰不愛聽故事? 以前,許多人生智慧,都是借助故事的方式一代人傳一代人。我的祖母也是很愛說故事,她其實是一個文盲,可是她懂得許多中國的歷史傳說,我後來才知道那是從戲曲故事裡學習來的。今天,馬來西亞華族的歷史事實,並沒有在官方的記錄中受到重視,甚至受到有意的忽略或歪曲,華族歷史工作者的努力要受到支持與鼓勵外,民間也必須加強挖掘歷史、創作成故事,以便借用人們喜歡的載體流傳下去。(9.7.2011 愛墾網)"
Jul 12
Dokusō-tekina aidea commented on 私貨珍藏's photo
Thumbnail

The Light of City: A happy corner by Thai Hoa Pham o

"丹纳《藝術哲學》特徵論~~古典繪畫絕不強調暴烈或痛苦的景象,引起憐憫和恐怖,像德拉克魯瓦的《列日主教的被刺》,德康的《死亡》或《桑勃族的戰敗》,阿利·斯赫費的《哭泣的人》。它也不表現深刻,極端,複雜的感情,像德拉克魯瓦的《哈姆萊特》或《塔索》。 它不追求微妙或強烈的效果;那是下一時代,藝術的衰落已經很顯著的時候的現象,例如博洛尼亞畫派中的嫵媚與出神的馬德萊娜,嬌嫩而若有所思的聖母,慷慨壯烈的殉道者。(第一章…"
Jul 11
Passion for Form commented on Dokusō-tekina aidea's photo
Thumbnail

夢:私我的神話〈Private Myths: Dreams & Dreaming〉17

"愛墾APP:陳明發〈高潮前的强度與速度節奏〉~~在「情動轉折」脈絡中,「速度」是一種和感受強度並行的過渡(transition)力量。它不是物理意義上的快慢,而是身體如何經驗一種變化的快慢,同時「及時」回應或轉化這種變化。它也是在語言化前的那一瞬身體「被觸動」的節奏性力量。 在「情動轉折」的理論視角中,性愛高潮不僅適宜被研究為一種情動體驗,更可作為情動、感知與身體美學交會的一個臨界場域。它能提供對於:情動節奏;體與語言邊界;感官覺知與強度變化等問題的具體實例與理論延伸。…"
Jul 7
Passion for Form commented on Dokusō-tekina aidea's photo
Thumbnail

夢:私我的神話〈Private Myths: Dreams & Dreaming〉17

"與性愛高潮之關聯:Sedgwick 的「觸動節奏」(caress as shaping,愛撫[caress]是一種塑形[shaping]。)概念,非常貼近性愛高潮裡微妙觸感與強度變化的過渡;性愛高潮這種「無法直述、卻能感受的經驗」,正符合她對「慾望敘事中的不確定性、間隙與共振」的關注。 Patricia Brennan(或Clough/Pedwell等學者):情動轉折與性愛美學 Patricia Brennan 的資料可參考集體著作如 The Affect Theory…"
Jul 6
Dokusō-tekina aidea posted a blog post

陳明發《造句簿 03》

陳明發《造句簿3》 1 錯過不是過錯,知道錯過已經很不錯;是過錯不知過錯,才是大錯。 2 很多人的詩文,都是尋人啟事,找尋那個錯過的自己。 3 最美好的感覺,是有人張貼尋人啟事,找的竟然是我,還說她很抱歉錯過了我;這麼白日夢一次,就覺得自己少一分過錯。 4 妳走過來,算是你錯;我走過去,當我有錯,約好在中途相聚,曾有過的不再是“有過”,而會是一直的不錯。問題是,我們什麼也沒做,盡在家裡坐。 5 做過的做錯,沒做也是錯,然後彼此數來寶似的數對方的過,數對方的錯;千錯萬錯就是自己不會錯。 6 過錯不是錯過;什麼也不再做,那才是大過錯,會是永遠的錯過。 愛墾評註…See More
Jul 6
Passion for Form commented on Dokusō-tekina aidea's photo
Thumbnail

夢:私我的神話〈Private Myths: Dreams & Dreaming〉22

"陳明發《造句簿06》 1 社群媒體把人培養成過動兒;神花了六天的時間創造天地,神造的人卻在彈指間摧毀無數天地。 2 神在第六天才造人,並賦予我們言說的能力,恐怕是有祂的猶豫;所以祂選擇了一些人寫詩,看守語言不被濫用。 3 詩人天資聰明,知道“看守”只是吃老本的玩意兒,遲早坐食山空,非創造更多優美的言說不可。 4…"
Jul 6
Passion for Form commented on Dokusō-tekina aidea's photo
Thumbnail

夢:私我的神話〈Private Myths: Dreams & Dreaming〉14

"陳明發《造句簿05》~~ 1、我的兩岸問題和別人的不一樣;事因我的詩都是在第三方的南洋椰樹下寫成。有時,則在紅毛丹樹上。…"
Jul 5
Dokusō-tekina aidea posted a blog post

陳明發《造句簿 02》

1 文字創作最小的單位是句子;造一行好句,它會呼朋喚友,物以類聚,招來其他好句。2 已經有人在實驗「一行詩」的創作。甚至,一字詩(如北島的〈網〉)3 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什麼稀奇古怪的事情沒見過?為求方便形容與流傳,絕大部分都用四字成語總結。四字成語於是成了我們最慣用的句子;最有安全感的思考方式。4 習慣所及,許多人面對最講究新句奇法的詩作,也往往是四字連連,節奏單調不說,思維脈動也虛弱。5 四字成語,偶爾為之只求畫龍點睛之效;頻密用之,像餐餐吃罐頭食物。6 反之,慣語改裝,往往有預想不到的效果,把創想推向不一般的維度。例如,我曾嘗試把「人無私心,天誅地滅」,改裝成「人有詩心,誅天滅地,再造一個新的」。(24.2.2017 臉書See More
Jul 5
Passion for Form commented on Dokusō-tekina aidea's photo
Thumbnail

夢:私我的神話〈Private Myths: Dreams & Dreaming〉15

"[邂逅] ……有幾次,我們在晚間帶上點香檳酒去桑特比森林,她的聲音突然起了變化,帶著挑逗的意味,熱烈的情緒使她臉色發白,兩頰卻抹上了一層紅暈,車內太黑暗我看不清她,便讓她把臉靠近月光,此時此刻,在無邊無際的黑暗中我試圖追憶她那發紅的顴頰卻枉費力氣,我再也看不見了。…"
Jul 2
Dokusō-tekina aidea commented on 私貨珍藏's photo
Thumbnail

The Light of City: Nquestionable physical qualities. by Laurence Penne

"(續上)然後是靈魂,很多作家都會寫死人,以死人的角度去寫生前事。但托卡爾丘克不同,她仍然是站在死人的角度,但她的側重點不是生前事,而是展現了一個靈魂是如何變成惡靈的過程。…"
Jun 30

Dokusō-tekina aidea's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

Dokusō-tekina aidea's Photos

  • Add Photos
  • View All

Dokusō-tekina aidea's Blog

陳明發《造句簿 03》

Posted on June 18, 2025 at 11:00pm 0 Comments

陳明發《造句簿3》



1 錯過不是過錯,知道錯過已經很不錯;是過錯不知過錯,才是大錯。



2 很多人的詩文,都是尋人啟事,找尋那個錯過的自己。




3…

Continue

陳明發《造句簿 02》

Posted on June 16, 2025 at 10:00pm 0 Comments

1 文字創作最小的單位是句子;造一行好句,它會呼朋喚友,物以類聚,招來其他好句。

2 已經有人在實驗「一行詩」的創作。甚至,一字詩(如北島的〈網〉

3 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什麼稀奇古怪的事情沒見過?為求方便形容與流傳,絕大部分都用四字成語總結。四字成語於是成了我們最慣用的句子;最有安全感的思考方式。

4 習慣所及,許多人面對最講究新句奇法的詩作,也往往是四字連連,節奏單調不說,思維脈動也虛弱。

5 四字成語,偶爾為之只求畫龍點睛之效;頻密用之,像餐餐吃罐頭食物。…

Continue

宋 學 勤·論鄧以蟄美學思想的體系與特征

Posted on October 31, 2023 at 4:00pm 0 Comments

「中西融合」或「中西互釋」作為20世紀中國現代美學轉型時期的典型特征,已被學界廣泛認可和接受。在鄧以蟄研究領域,既有研究成果已經注意到論鄧以蟄美學思想中的「中西融通」特征,但詳論不多。朱志榮在《論鄧以蟄中西融通的美學研究方法》中也僅僅是將其當作美學研究方法來看待,並未全盤研究其中西融會的美學特征。且大多數研究成果認為鄧以蟄的美學思想沒有建構起完整的體系,對之批評較多。



這些觀點不僅不夠全面,且大多是從文學美學的角度予以論述①,沒有從藝術美學的角度去看到鄧以蟄融匯中西又自成一體的努力。一般地,判斷美學思想是否成為獨立體系,有三個標準:一是有中西美學的深厚基礎,二是對中西美學的某一問題或多個問題有理論創新或再闡釋,三是其理論觀點能自圓其說,各元素或各部分能自洽並在邏輯上形成闡釋鏈條,這也是最關鍵的一點。顯然,鄧以蟄美學思想具備以上三點,並顯示出自己的特征。…

Continue

Comment Wall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 No comments yet!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