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人偶爾飛
  • Male
  • 吉蘭丹
  • Malaysia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Facebook MySpace

超人偶爾飛's Friends

  • Sindumin
  • 罗刹蜃楼
  • Host Workshop
  • Kolkata Bachcha
  • INGENIUM
  • Malacca 皇京港
  • Jemaluang 三板頭·
  • Crna Gor
  • Copil
  • Paetiyo
  • Bayrut Alhabib
  • 厚數據才厲害
  • Baghdad Janim
  • Suyuu
  • baku

Gifts Received

Gift

超人偶爾飛 has not received any gifts yet

Give a Gift

 

超人偶爾飛's Page

Latest Activity

超人偶爾飛 commented on 超人偶爾飛's blog post 匈牙利作家拉斯洛(László Krasznahorkai)榮獲 2025 年諾貝爾文學獎
"愛墾文創:談談 托馬斯.伯恩哈德(Thomas Bernhard) 的經典遺作 《滅絕》(Auslöschung. Ein Zerfall, 1986)。 這部作品與卡撒茲納霍凱《撒旦的探戈》在精神上有著深刻的共鳴——兩者都以極端的語言、重複與絕望揭露「文明的腐朽」與「個體的掙扎」。 一、作品概述 《滅絕》是伯恩哈德生前出版的最後一部小說,被許多人視為他的文學總結與思想遺囑。書中主角 法蘭茲-約瑟夫.穆拉特(Franz-Josef…"
18 hours ago
超人偶爾飛 commented on 超人偶爾飛's blog post 匈牙利作家拉斯洛(László Krasznahorkai)榮獲 2025 年諾貝爾文學獎
"愛墾文創:談談拉斯洛.卡撒茲納霍凱(László Krasznahorkai)代表作 《撒旦的探戈》(Sátántangó) 一、作品概述 《撒旦的探戈》於 1985 年 發表,是卡撒茲納霍凱的處女作。小說背景設定在 匈牙利一個偏遠、荒蕪的村莊,一群失意的農民在集體農場崩解後,陷入貧困與絕望。某日,一個被認為已死的男子 伊里米亞士(Irimiás)…"
18 hours ago
超人偶爾飛 commented on 超人偶爾飛's blog post 匈牙利作家拉斯洛(László Krasznahorkai)榮獲 2025 年諾貝爾文學獎
"認識2025年諾貝爾文學獎由匈牙利作家拉斯洛·卡撒茲納霍凱(László Krasznahorkai)根據最新消息,2025 年諾貝爾文學獎由匈牙利作家拉斯洛.卡撒茲納霍凱(László Krasznahorkai)獲得。這位作家被譽為當代中歐文學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以其極具張力、帶有末世感與哲學深度的敘事風格聞名。 得獎者簡介 姓名:拉斯洛·卡撒茲納霍凱(László…"
18 hours ago
超人偶爾飛 commented on 超人偶爾飛's blog post 愛墾分析:2025諾貝爾文學獎前夕:AI 也押寶的華裔女作家貝拉
"查令十字街84號:閱讀貝拉的《魔咒鋼琴》 認識貝拉還要從今年的上海書展說起,作為近幾年聲名鵲起的旅外作家,她的作品一直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此次書展更是把她奉為上賓來款待,可能是本能的出於對音樂的喜愛,我買了這本她最新的作品——魔咒鋼琴。 在未品讀之前,我曾幻想過這是一部略帶魔幻題材的小說,若隱若現的穿插一些愛情的符號,比較符合貝拉的寫作風格。事實證明我對了一半,這的確是一部愛情小說,但是她如此清新,一掃我往日對愛情小說甜膩庸俗的看法。 我很佩服貝拉的寫作功力,這是一個很老…"
yesterday
超人偶爾飛 commented on 超人偶爾飛's blog post 愛墾分析:2025諾貝爾文學獎前夕:AI 也押寶的華裔女作家貝拉
"藍翼之水:《魔咒鋼琴》文字譜寫的交響樂章 「這是一部可以與世界文學對話、堪稱偉大的巨著;這是讓我們端坐靜穆乃至於匍匐聆聽的神聖之樂。」說實話,第一次拿起《魔咒鋼琴》這本書,看到封面上的這句話時,禁不住笑起來。畫面上那個酷似斯琴高娃的女人讓我並不信任,然而正是這句話吸引著我翻開了它的第一頁,並且一直貪婪地讀下去,直至深深地陷入沉思。 也許看題目你會以為這是一本魔幻小說,看過第一章你會以為它是一部魔幻愛情小說,然而,接著看下去你才會發現,這是一部關於愛情、力量、激情、道德以及人性的偉大著作。故事裡不…"
yesterday
超人偶爾飛 commented on 超人偶爾飛's blog post 愛墾分析:2025諾貝爾文學獎前夕:AI 也押寶的華裔女作家貝拉
"斂月·聽貝拉講述這段故事其實一個多月前我根本不知道貝拉是誰,她來我們學校做了個講座,閒來無事去聽聽,這才知道了她。 當時會場空空蕩蕩,台下做了只有不到50個同學,可場講座之後,我想很多人都會銘記很久。 剛開始的講座其實也還好,旅居海外的文化人大概都是這個調調,場面也很冷清,有同學時不時的說話,當然包括我在內...然後觀眾提問環節開始了。 開始的幾個問題還是很拘謹的,文學啊,當代啊,帽子很大,貝拉老師一直鼓勵大家多說些具體的例子,多問些切身的問題,隨著大家問題的親切化,貝拉老師逐漸和…"
Wednesday
超人偶爾飛 commented on 超人偶爾飛's blog post 愛墾分析:2025諾貝爾文學獎前夕:AI 也押寶的華裔女作家貝拉
"2025諾貝爾文學獎:黃皮膚的「魔咒鋼琴」?每年十月,全球文學界都會迎來一場盛大的猜測遊戲——究竟誰會拿下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2025 年的討論特別熱烈,因為除了評論家、書迷外,連人工智慧(AI)都加入了這場盛事。而令人驚訝的是,不論人還是機器,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同一個名字上——來自加拿大的華裔女作家 貝拉(Bei…"
Tuesday
超人偶爾飛 posted a blog post

匈牙利作家拉斯洛(László Krasznahorkai)榮獲 2025 年諾貝爾文學獎

[9.10.2025 7.22pm 更新]匈牙利作家拉斯洛(László Krasznahorkai)榮獲 2025 年諾貝爾文學獎(斯德哥爾摩/布達佩斯訊)2025 年 10 月 9 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匈牙利作家 László Krasznahorkai,以表彰其「在末世恐懼氛圍中仍堅守藝術力量的勁道與遠見」之創作。(NobelPrize.org)克拉斯諾霍爾卡伊出生於 1954 年的匈牙利 Gyula 小鎮,是匈牙利文壇具代表性的後現代主義作家,其作品以長句、濃密的敘事風格,以及存在主義與末世意象聞名。(…See More
Tuesday
Sindumin commented on 超人偶爾飛's photo
Thumbnail

舒靈的詩《寂寞》

"「U型理論問世以來,變革領導者運用了工具,受觀念所指引,並提升了理論。在解釋這趟大規模的學習之旅和為它注入生命上,奧圖.夏默(C. Otto Scharmer)都表現得很出色。」——《第五項修練》作者彼得.聖吉(Peter…"
Sunday
超人偶爾飛 commented on 超人偶爾飛's blog post 陳楨·文章千古事,文身食野蛙
"陳楨·自以為是老虎,原来是猪頭。…"
Sep 28
Virunga commented on 超人偶爾飛's photo
Thumbnail

陳明發(亦筆)的詩(3)

"愛墾學術:丹納《藝術的哲學》評價巴黎文創環境 丹納(Hippolyte Taine)在《藝術的哲學》(Philosophie de l’art,1865–69)裡對巴黎有相當鮮明的批評。他一方面承認巴黎是藝術與思想的中心,但另一方面,他認為這個「中心」的氛圍也帶來了「過度刺激、短暫與浮躁」。…"
Sep 26
超人偶爾飛 posted a blog post

陳楨·文章千古事,文身食野蛙

文身/纹身这回事,越来越普及。刺青也好,赤身彩绘也好,都是个性延伸的一部分。“这就是我!”这话题在社媒上特别抢眼。連大陆新一代都在喊:中国要在世界纹身艺术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事要是换着古代,可有不同看法了。毕竟,它若不是跟蛮夷荒野求存、宗教信仰或成长礼习俗的身躯图腾有关外,就是谁犯了大罪服黥刑(脸上刺字)。总之,不是落后就是出事了。虽然「文身」多见于史书或杂记,但主流诗歌中亦有出现。说起来,这要谢谢一个人,柳宗元(773年—819年)。当唐朝皇帝把他丢到廣西柳州去時,情景凄凉,是他把西南蠻荒形容为「文身地」。让“文身”二字有了诗的光环。在《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他写道:「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这句诗以「百越文身地」标志岭南的异俗风情,烘托诗人身处边陲的孤寂感。柳宗元并未对文身进行细致描写,而是将其作为文化差异的象征。这种书写,既折射了中原文人对「边地」的想像,也侧面反映了文身作为一种群体身份符号的社会认知。…See More
Sep 22
超人偶爾飛 commented on 就是冷門's photo
Thumbnail

人體攝影 12

"每道牆後都是慾望牆外的笑容只是迴響大地開滿了鮮花沒勇氣赤身躺上去唯有在斗室內讓光看讓影看讓虛擬的友善看(陳楨)"
Sep 20
罗刹蜃楼 commented on 超人偶爾飛's photo
Thumbnail

舒靈的詩《名字》

"電影經典台詞: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 《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是一部由格斯范桑特(Gus Van Sant)於1997年導演的電影,取景地點是馬薩諸塞州的波士頓。影片講述了一個名叫威爾杭汀 (Will Hunting,Matt Damon飾演)的麻省理工學院的清潔工的故事。威爾在數學方面有著過人天賦,卻是個叛逆的問題少年,在教授辛馬奎爾(William Robin飾演)和朋友查克(Ben…"
Sep 12
Virunga commented on 超人偶爾飛's photo
Thumbnail

陳明發(亦筆)的詩(3)

"愛墾主張:螢火蟲與燃燒彈 說起二戰的記憶,多數人第一時間會想到侵略與抗爭:誰是加害者,誰是受害者。這樣的框架很清楚,也很容易理解。但在「敵我分明」的故事裡,往往消失的,是那些無辜平民的身影。戰敗國的孩子,失去家園的母親,他們的痛苦常常無人問津。 野阪昭如的《螢火蟲之墓》,就是在這樣的縫隙裡發出的低聲哭泣。他把自己少年時的經歷寫進小說:神戶大空襲中,母親死於烈焰,妹妹餓死在懷裡。那不是歷史課本上的數字,而是一段赤裸的痛。高畑勳後來把這故事拍成動畫,感動了全世界,也讓更多人第一次直面「戰爭裡的平民悲…"
Sep 6
超人偶爾飛 commented on 美索 布達米亞's blog post 愛墾學術:同聲異曲的和平~~兩岸三地「太平洋戰爭結束80週年」紀念活動的文化張力
"備註:東盟-新馬紀念活動 東盟多個國家在二戰時是重災區,包括大馬、新加坡和印尼。這回的中國「九三閲兵」大典,印尼總統普拉博沃在天安門上列位第一排,站在俄羅斯總統右則(見圖)。 馬來西亞方面,除了首相安華和多位華團領袖受邀參加了「九三閲兵」儀式,好些社團也分別在各自所在地集體收看實況轉播,感受天安門廣場的莊嚴氛圍。 此前在於 8 月 15…"
Sep 6

超人偶爾飛's Photos

  • Add Photos
  • View All

超人偶爾飛's Blog

匈牙利作家拉斯洛(László Krasznahorkai)榮獲 2025 年諾貝爾文學獎

Posted on October 7, 2025 at 8:30am 7 Comments

[9.10.2025 7.22pm 更新]

匈牙利作家拉斯洛(László Krasznahorkai)榮獲 2025 年諾貝爾文學獎

(斯德哥爾摩/布達佩斯訊)2025 年 10 月 9 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匈牙利作家 László Krasznahorkai,以表彰其「在末世恐懼氛圍中仍堅守藝術力量的勁道與遠見」之創作。(…

Continue

陳楨·文章千古事,文身食野蛙

Posted on August 22, 2025 at 5:00pm 1 Comment

文身/纹身这回事,越来越普及。



刺青也好,赤身彩绘也好,都是个性延伸的一部分。



“这就是我!”这话题在社媒上特别抢眼。



連大陆新一代都在喊:中国要在世界纹身艺术中占有一席之地!



这事要是换着古代,可有不同看法了。




毕竟,它若不是跟蛮夷荒野求存、宗教信仰或成长礼习俗的身躯图腾有关外,就是谁犯了大罪服黥刑(脸上刺字)。

总之,不是落后就是出事了。





虽然「文身」多见于史书或杂记,但主流诗歌中亦有出现。



说起来,这要谢谢一个人,柳宗元…

Continue

愛墾APP:文化創意發生論共鳴點

Posted on July 19, 2025 at 9:30pm 0 Comments

愛墾APP:文化創意發生論共鳴點~~回顧中國文學理論發展階段,兩晉至唐宋(陸機、劉勰、鍾嶸和姜夔)強調情感與形式的交融,形神並重,詞語為情志載體;南宋姜夔以詞為情感深層書寫,展現文人情志的高雅疏淡風格。與西方哲學家班雅明的“靈光”比較下,我們可能發現文化創意發生論共鳴點。



讓我們從三個層次來展開:(一)基本概念對照、(二)思想共鳴分析、(三)文化創意發生論的詮釋深化。

一.基本概念對照:中國文學理論(兩晉至宋,以陸機~姜夔為核心):…

Continue

陳明發〈守得雲開見明月〉

Posted on June 18, 2025 at 10:30pm 0 Comments

關于“守得雲開見明月”這句話,我有個段子:

話說不少人,不聽老人言,覺得“守得雲開見明月”這話太老套、太慢了。

寧可崇拜某位口大大的人鼓噪說:“只要大家一條心,一起鼓起嘴吹大氣,就能把雲吹開。

“......誰要是口渴了,我這裏有賣白咖啡;喉嚨癢了,我有賣龜苓膏;累了,我有床。”

Comment Wall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 No comments yet!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