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 Zola
  • Damansara Height
  • Malaysia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Facebook MySpace

Ra Zola's Friends

  • Malacca 皇京港
  • Crna Gor
  • Syota ElNido
  • Paetiyo
  • Bayrut Alhabib
  • Eamman Habibatah
  • Chiron人馬
  • 厚數據才厲害
  • baku
  • Dushanbe 杜善貝
  • Ashgabat
  • Gwadar 瓜達爾
  • 比雷艾弗斯
  • Taklamakan
  • 摘星

Gifts Received

Gift

Ra Zola has not received any gifts yet

Give a Gift

 

Ra Zola's Page

Latest Activity

Ra Zola commented on OVEPI's photo
Thumbnail

地方文化營銷 1.1 PGC:Literature

"波蘭尼《個人知識》(Personal Knowledge) 一個棋局對於黑猩猩和弱智來說是毫無意義的,因此也不會使他們困惑。另一方面,一個偉大的象棋大師對這樣的棋局也不感到困惑,因為他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找到它的應對之法;只有能力與此棋局的難度大致相當的棋手才會對這個棋局非常關注。只有這樣的棋手才會把對它的解決看作一個發現。(引自[英]邁克爾·波蘭尼《個人知識》[ Personal Knowledge: Towards a Post-Critical…"
17 hours ago
Ra Zola commented on 就是冷門's photo
Thumbnail

人體彩繪藝術 紅系列

"另類“黔臉” 陳楨·自以為是老虎,原来是猪頭。…"
Sunday
Ra Zola commented on 就是冷門's photo
Thumbnail

人體彩繪藝術 紅系列

"《作為畫布亦作為圖像的身體:身體彩繪及其對模特兒的意涵》 摘要…"
Sep 23
Ra Zola commented on 就是冷門's photo
Thumbnail

人體彩繪藝術 紅系列

"身體彩繪師需要攝影師來捕捉他們的藝術作品,而攝影師則能在身體彩繪中找到令人興奮的題材。此外,模特兒大多是業餘的,而且經常同時活躍於這兩個圈子中。我多次參與身體彩繪拍攝,曾擔任過藝術節評審,也親自被彩繪過,並協助過彩繪師,這讓我能以內部人的角度(emic perspective)來進行觀察。 為了讓參與身體彩繪的模特兒能發聲,澳洲的身體彩繪師 Wing Sum Diana Chan 與我共同進行了 23 份半結構式訪談。受訪者包括 18 至 38 歲的女性與 2 位年齡分別為 26 與 32…"
Sep 22
Ra Zola commented on 就是冷門's photo
Sep 22
Ra Zola commented on 就是冷門's photo
Thumbnail

人體彩繪藝術 紅系列

"如今,身體彩繪的傳統在某些文化情境中仍持續存在:「身體彩繪在許多原住民文化中是一種常見的自我表達方式。蘇丹努巴族(Nuba)的男子會將身體一側塗成白色、另一側塗成黑色。在新幾內亞,婦女會把臉塗成紅、藍、白三色,而特羅布里恩群島(Trobrianders)的年輕人則用黑白植物染料在臉上繪製圖案,並塗抹附有咒語的椰子油使皮膚發亮,以吸引異性」[25]。蘇爾馬(Surma)、穆恩/穆爾西(Mun/Mursi)和布米(Bumi)族群有長久的身體彩繪傳統,並視皮膚為表達個人意義的媒介。他們也會繪製戰士圖案…"
Sep 21
Ra Zola commented on OVEPI's photo
Thumbnail

札哈哈蒂:房子能浮起來嗎?14

"「詩可以興」:從《論語》談起中國古代詩學關於詩歌功能的最早也最有系統的見解出自儒家思想的奠基人孔子。《論語·陽貨》所提出的「興、觀、群、怨」說是中國詩學和美學史上具有開創性和經典性的藝術作用論。孔子所列舉的詩歌的四種功用對於後世文藝思想的發展有重要和深遠的影響,尤其是「詩可以興」的理論命題始終佔據著傳統詩論的中心地位。然而,對孔子這一命題的理解和解釋兩千多年來卻未能定論,至今在國內外學者之間仍然存在著很大的分歧。本文擬從人類學的跨文化角度重新審視「詩可以興」的命題,希望能從思維與文…"
Sep 19
Ra Zola commented on 就是冷門's photo
Thumbnail

人體彩繪藝術 紅系列

"在「西方」脈絡中,1960~1970 年代的嬉皮士曾以身體彩繪表達他們與自然的親近,以及他們想像中的與部落文化的親近感。此外,「紐約東村(East Village)的龐克族會把身體塗成多彩,歐洲的哥德族(Goths)則會把身體塗成白色,嘴唇與眼睛塗成黑色」[33]。…"
Sep 18
Ra Zola commented on 就是冷門's photo
Thumbnail

人體彩繪藝術 紅系列

"看起來,一層顏料有助於讓人不再感到赤裸。這也與另一個現象相符:許多(業餘)模特兒願意參與身體彩繪,卻拒絕「美術裸體」攝影——乍看之下或許令人意外。也許其中一個原因是,模特兒在身體彩繪中較不容易被辨認,因此也比較不覺得那是「自己」。 「身份」這個概念長期以來在眾多學科中都有所討論。對於我們的脈絡來說,身份應該指的是「作為一個具有某些特徵與歷史的統一個體的自我形象」【43】。 身份可以被理解為一種自我理解——了解你是誰、你的計畫是什麼等【44】。「近來…"
Sep 18
Ra Zola commented on 就是冷門's photo
Thumbnail

人體彩繪藝術 紅系列

"5.攝影情境 作為一種非永久性的藝術形式,身體彩繪讓團隊成員面臨一個問題:他們的作品無法被保存、交易,或長期展示。與繪畫不同,身體彩繪無法被販售或陳列展出,它們只存在於創作當下的情境之中。 然而,人們往往容易忽略一個事實:藝術若缺乏一定的情境,便無法產生影響力:「然而,若從這個立場出發,進一步主張藝術只能單純依據形式本身來欣賞,而不考慮藝術史或創作者的知識與專業,那將是極大的錯誤 […]…"
Sep 17
Ra Zola commented on 就是冷門's photo
Thumbnail

人體彩繪藝術 紅系列

"6.在照片中的畫布 一幅二維的圖像,在身體上成為立體的存在,而透過攝影,它又再度轉化為二維的形式。在這個過程中,活生生的畫布「以根本性的方式改變了原本繪畫圖像的語境詮釋」[56],照片亦然。除了身體彩繪之外,攝影也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自我體驗,可與照鏡子的經驗相比。 「它讓我有機會從一個外部的角度看自己,而且不帶批判——這在照鏡子的時候很少發生。」(Lucy) 「我在照片裡,但不知為何又不像是我自己。」(Alisa)…"
Sep 16
Ra Zola commented on 就是冷門's photo
Thumbnail

人體彩繪藝術 Body Painting Arts

"愛墾原創:粉红主題的人體彩繪 經妳恣意的泅泳 一泓粉红 濃得化不開 開始温熱的漩涡 將净化一身毛骨 一切經脈 這首題為〈粉紅主題的人體彩繪〉的詩,以簡練語詞構築一個充滿感官性與情動張力的意象場域。若從情動理論(affective…"
Sep 15
Ra Zola commented on 就是冷門's photo
Thumbnail

人體彩繪藝術 Body Painting Arts

"雲端的數據在她身上流動, 如伺服器外殼的晚霞張狂。 每一道演算法的裂縫都像記憶殘塊的軌跡, 靜默卻深深銘刻。你凝視良久, 聽見訊號雜訊裡傳來一聲 久遠的呼叫,喚醒深埋的源碼。"
Sep 14
Ra Zola commented on 就是冷門's photo
Thumbnail

人體彩繪藝術 Body Painting Arts

"紅橙的烈焰順著脊骨蔓延,像記憶裡無法熄滅的情感。觀看,變成一種燃燒。"
Sep 13
Ra Zola posted a blog post

葛躍·德勒茲的情動理論與生成文學 5

抄寫員巴特比用「I would prefer not to」應對所有與他的溝通,無論別人說什麼,他只會說: I would prefer not to。這個句子既非肯定亦非否定,別人也不知道他想表達什麼意思。 有趣的是,文章的結尾處看似無意地提及巴特比曾經的職業是郵局死信處理員,代表著溝通渴望的死信在他這里走到了盡頭。他面對著一堆現成的語言,但沒有一個的陳述對象是他,他也無法與之對話。交流的死局使他註定無法登陸到合法的表述位置,「這不是一種渴求虛無的意願,而是意願的虛無性的增長」(《批評與臨床》146)。與此不同的是,卡夫卡正是通過雙重主體的身份給父親和女人們寫信,而盡量避免面對面的交流,因為書信「保持著兩個主體的對偶性: 此刻,可以區分出一個作為寫信者的陳述主體,和作為一個書信內容形式里言說的表述主體。[……]兩個主體的對偶性交換或反轉,作為表述主體承擔的工作一般情況下也是表述主體的權屬范圍,產生了主體的雙重性」(Kafka 31) 。…See More
Sep 10
Ra Zola posted a blog post

葛躍·德勒茲的情動理論與生成文學 4

德勒茲視野中的人的形象,已經不以認知主體的核心形象出現,而是在社會運行中作為要素被裝配的對象。在這個意義上,人的社會性存在不是孤立的,是事件性和被動的,被各種法則定義和限制,雖然號稱擁有自由選擇的權力,但作為社會人,「我們被給予一個自由選擇,附帶條件是你要做出正確的選擇」(齊澤克,《暴力》140)。情動視角的確立,使「我們能夠通過一種前個人知覺的形式來思考感受,[……]在我思考或進行概念化之前,存在著一個先於任何決定的反應的要素」。許多外在的力量作用於身體,通過視覺、聽覺、光線、溫度等,人們意識到某種存在但「不是將一個事物對象化和量化,[……]德勒茲因此訴諸強度」,對於德勒茲而言,「它有助於解釋作為身體的我們是如何去回應和欲求各種形式(例如法西斯主義) 的,即使這些是我們不感興趣的形式」(科勒布魯克 46—49)…See More
Sep 4

Ra Zola's Blog

葛躍·德勒茲的情動理論與生成文學 5

Posted on July 26, 2025 at 12:00pm 0 Comments

抄寫員巴特比用「I would prefer not to」應對所有與他的溝通,無論別人說什麼,他只會說: I would prefer not to。這個句子既非肯定亦非否定,別人也不知道他想表達什麼意思。



有趣的是,文章的結尾處看似無意地提及巴特比曾經的職業是郵局死信處理員,代表著溝通渴望的死信在他這里走到了盡頭。他面對著一堆現成的語言,但沒
有一個的陳述對象是他,他也無法與之對話。交流的死局使他註定無法登陸到合法的表述位置,「這不是一種渴求虛無的意願,而是意願的虛無性的增長」…

Continue

葛躍·德勒茲的情動理論與生成文學 4

Posted on July 26, 2025 at 1:00am 0 Comments

德勒茲視野中的人的形象,已經不以認知主體的核心形象出現,而是在社會運行中作為要素被裝配的對象。在這個意義上,人的社會性存在不是孤立的,是事件性和被動的,被各種法則定義和限制,雖然號稱擁有自由選擇的權力,但作為社會人,「我們被給予一個自由選擇,附帶條件是你要做出正確的選擇」(齊澤克,《暴力》140)。情動視角的確立,使「我們能夠通過一種前個人知覺的形式來思考感受,[……]在我思考或進行概念化之前,存在著一個先於任何決定的反應的要素」。

許多外在的力量作用於身體,通過視覺、聽覺、光線、溫度等,人們意識到某種存在但「不是將一個事物對象化和量化,[……]德勒茲因此訴諸強度」,對於德勒茲而言,「它有助於解釋作為…

Continue

葛躍·德勒茲的情動理論與生成文學 3

Posted on July 25, 2025 at 4:00pm 0 Comments

對於德勒茲而言,六八事件的解釋困難對他刺激很大。1968年5月,在沒有任何明顯的政治或經濟危機的前提下,法國毫無徵兆地突然爆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社會運動,達到了革命的臨界點。



即使到了今天,整個事件也並沒有因為時間的流淌而消逝,反而一再地被提及和詮釋。保守派視之為一次社會性動蕩和混亂,試圖從青年的教育、福利社會等各條進路解釋它,但無法取得統一且讓人信服的結論。激進派視之為一次革命活動,但這次革命活動沒有明確的綱領、組織領導和路線,或者說,這是一次眾聲喧譁的革命活動,是讓以往的革命理論集體失語的運動。



既沒有統一的革命主體,也沒有統一的革命對象和目的,人們各自反抗著自己認為應該對抗的東西。「為何68年五月的事件,是由學生發動與領導,而非工人,則是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于治中 15) 于治中還處在尋找革命代言人的傳統革命理論邏輯中,而德勒茲卻懸置了這些革命理論的預設,從人的存在狀況開始思考,或者說,思考應該使用什麼概念繪制人的存在狀況。…

Continue

葛躍·德勒茲的情動理論與生成文學 2

Posted on July 24, 2025 at 4:30pm 0 Comments

「正是通過欲望,斯賓諾莎找到了感覺的起源和基礎。」(107) ①僅僅從上面的文字把握斯賓諾莎的情動理論,很容易滑入心理學領域。塞格沃斯和格雷格認為,斯賓諾莎情動理論的一個關鍵詞是身體,「首先,身體的能力永遠不會被單一的身體所界定[……]其次,『認知身體』的『未完成性』與當今的相關性要遠遠大於330 年前斯賓諾莎寫完他的《倫理學》之後的那個歷史時期」(塞格沃斯、格雷格 21)。

情動和身體由此成了互為支撐的存在,情動理論的提出「是一種極具特殊性的努力,旨在配置一個身體和它的情動/被情動、它正在進行的對世界的情動構成,以及世界和身體的此性」(21)。在斯賓諾莎的視野里,情動是一種力,身體是這種力的暫時性顯現和特定時刻的形式。身體即情動,情動在身體的互動與變換中流動。…

Continue

Comment Wall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 No comments yet!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