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jang 左岸
  • 砂拉越
  • Malaysia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Facebook MySpace

Rajang 左岸's Friends

  • Paetiyo
  • Suyuu
  • TASHKENT HOLIDAY
  • Zenkov
  • KyrGyz
  • Kehtay Dream
  • Qyzylorda
  • Almaty 蘋果
  • ili 河
  • 中砂礁群
  • Passion for Form
  • TV Plus
  • Cheung Po Tsai Cave
  • Uta no kabe
  • 林姿伶

Gifts Received

Gift

Rajang 左岸 has not received any gifts yet

Give a Gift

 

Rajang 左岸's Page

Latest Activity

Rajang 左岸 commented on Host Studio's photo
15 hours ago
Rajang 左岸 commented on Rajang 左岸's blog post 《愛墾雲端藝廊》~~味蕾主題館
"許雲樵:風土詠物許雲樵一些具有風土詠物的詩作,尤其是對地方名果的禮贊,背後自是隱藏著主體意識和存在感知的體驗。這些水果,不論從視覺、味覺和嗅覺等,都構成在地文化空間的各種意指——南洋情懷的想像,以及認同的意識。這些所詠的熱帶水果,自然是生長於熱帶,並成為一種本土身份的象征。 從這方面來看,許雲樵所寫的《南洋名果十首》,無疑更具有地方意識與歸屬的認同,畢竟40年的定居,異鄉也早已成故鄉。因此在他所選擇吟詠的十種名果:榴梿、芒果、檳榔、山竹、紅毛丹、香蕉、黃梨、波羅蜜、椰子與…"
Sep 13
Rajang 左岸 posted a blog post

師力斌 楊文豐·科學和詩性的雙翼—關於生態散文的對談(上)6

只有在對自然的分析研究和感悟中,融入文化和個人的情感、哲思,才能張開想像、聯想的翅膀,才能出現詩性寫作,我想這也是自然寫作的本義。如果文字抒寫的是自然物中規律性的東西,即能抵及物事的本質——真,作品也不至於過時。科學與美在山頂之上相與攜手。科學和詩意是生態散文的雙翼,我希望能奮力張開這樣的雙翼,建構風格獨具的生態散文文體。我還想說的是,對自然物的分析能夠融入詩意,是因為大自然本身就是蘊含詩意的「土壤」,只是其詩意通常隱著,需你去揭開「紅蓋頭」。當然,眼前的自然物事能否融入詩性,與你當時的心境很有關係。我很喜歡自己二十年前的一篇短文《黃昏》,「黃昏的霞彩總像是紅日跌落西天由蒼山濺起的,許是太遙遠了,那轟響我們已無法聽見……在紅霞滿天的背後,天空依然呈現著蒼茫無垠、夢幻寧靜的蔚藍……然而,在今天,即便是鴉背馱來的黃昏,與原初的,乃至古典文學的黃昏,也不完全相同了……」如果說這些分析、感悟的文字有詩意,也與當時的心境不錯有關。對自然的詩性發現,本質上是人的內心被喚醒。人源於自然,人與自然已然存在深深的契合,喚醒的最理想狀態,是共鳴。師力斌:突然想到,今天的生態文學所表現的自然,與王維、陶淵明…See More
Sep 1
Rajang 左岸 posted a blog post

師力斌 楊文豐·科學和詩性的雙翼—關於生態散文的對談(上)5

師力斌:讀您的散文,似與老友大話自然,暢覽宇宙,話題涉及宏觀和微觀,既體悟人生,讓人思考自省,且讓人有讀詩之感,很明顯,你的散文語言得益於詩,審美得益於詩。詩與科學,理性與感性,構成了你散文的兩個維度。之前在我的認知裏,科學抵觸詩意,科學的東西不會有詩意,比如飛機飛上天,那是一堆鋼鐵可以通過計算、精度科學設計、製造、裝配達成的目標,而跟我們放風箏、飛鳥展翅並無關聯,但你似乎有這樣的能力,對自然物的理性分析和感悟可以融入詩意。楊文豐:說到詩,令人興奮。年輕時,我曾沈迷於詩歌,也寫詩,後來才轉向更適合自己的散文。我偏愛思想傾向明顯、獨特而深刻的詩人的作品。已故的中外詩人中,我非常喜愛屈原、陶淵明、杜甫、王維、蘇東坡、艾青,艾略特、博爾赫斯、聶魯達、松尾芭蕉、惠特蔓、雅姆等,他們都是文學星空中永恒閃爍的星辰,每一顆星,都給予我自然力般的啟示,這些星辰各有各的異彩。屈原以天地為經,以憂思和追問為緯的《離騷》,蘭桂馥郁,開啟詰問、憂思的先河;陶淵明「道法自然」,采菊東籬,悠然面對南山,自然化為一種生活方式,得大自在。托馬斯·艾略特在《荒原》中隱現兼具的注釋、密集的歷史、文學藝術典故及「客觀對應物…See More
Aug 31
Rajang 左岸 posted a blog post

師力斌 楊文豐·科學和詩性的雙翼—關於生態散文的對談(上)4

而且,生態散文中的真,同樣或多或少融入了作家的「人氣」。這是因為,生態散文寫入的生態律、科學知識和科學思維,會融入作家的主觀性,會融入作家對物事的認識和情感。換一種說法,即生態散文之真的表達,會關涉作家的秉賦、寫作心理、邏輯思維和非邏輯思維,內含作家的情緒、情感、理性和思想,也與語言的節奏、感覺、旋律有關,同時還和行文的奔放與約束、形與神有關。但凡經由過作家感性化、文學化處理的真,提出的生態理念,都是生態散文求真之「人氣」表現…See More
Aug 25
Rajang 左岸 posted a blog post

師力斌 楊文豐·科學和詩性的雙翼—關於生態散文的對談(上)3

楊文豐: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國內科普熱,那時,我喜歡讀包括高士奇、賈祖璋、董純才、葉永烈、鄭文光、比安基、阿西莫夫等中外科普名家的科學文藝作品,高士奇的科學小品《菌兒自傳》、科學詩《我們的土壤媽媽》,葉永烈的科學童話《圓圓與方方》,賈祖璋的《花兒為什麽這麽紅》,比安基的科學童話和阿西莫夫的「機器人學三定律」等,至今記憶猶新。生態散文須抒寫作者對大自然的深刻體悟、發現和描述,表達作者在全球生態惡化背景下的憂患意識、生存意識、行為觀念和富於歷史感的追問和反思。生態散文是天然的「複合文體」,因為其至少比傳統散文多含了生態思想和意識,兼有生態科普「職能」,左邊可以是詩,右邊可以是小說,中間可以是寓言,一樣可以建構象征,生態散文也可以適度虛構。生態散文比其他文體有更大的包容性,更利於感性的表達和理性的沈思。世界生態文學經典,大部分都是散文。生態散文寫作有明顯的研究性寫作特征,有或深或淺的學術性。每一篇生態散文寫作,都離不開作家個性化的研究。撰寫《敬畏口罩外的微生靈》,我花了四五個月,主要用在研究疫情和微生靈特性,研究題材的審美內涵上。生態作家的研究和認知水平,很大程度上會製約他的寫作水準。血管中…See More
Aug 21
Rajang 左岸 posted a blog post

師力斌 楊文豐·科學和詩性的雙翼—關於生態散文的對談(上)2

再說,在當今,生態散文即使是禮贊自然,也須以憂患為底色,憂患可有隱顯之分,未必每一篇生態散文都須憂患深重,但作為生態散文,假如沒有憂患,我以為是不可思議的事。師力斌:…See More
Aug 18
Rajang 左岸 posted a blog post

師力斌 楊文豐·科學和詩性的雙翼—關於生態散文的對談(上)1

對談者簡介:師力斌,評論家,詩人,北京大學文學博士,《北京文學》執行主編,北京文學期刊中心主任。中國作家協會報告文學委員會委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北京市作家協會會員。北京老舍文學院「名師帶徒計劃」導師。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藝報》《詩刊》《十月》等發表大量詩歌、評論,作品入選《詩歌北大》《中國當代實力詩人作品展》等多種選本。著有《逐鹿春晚——當代中國大眾文化和領導權問題》《杜甫與新詩》,與安琪合編《北漂詩篇》六卷。楊文豐,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一級作家,二級教授。生態散文被選入高中《語文》和《大學語文》等大中學教材10多種及《新中國70年文學叢書·散文卷》(孟繁華主編)和《中外生態文學作品選》等。曾獲第七屆老舍散文獎、第四屆冰心散文獎、第六屆在場主義散文獎、第五屆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首屆林語堂散文獎、《散文選刊》首屆「華文最佳散文獎」、《北京文學》雙年獎、《人民文學》遊記獎和首屆國際生態文學獎(華文)等。師力斌:楊先生好!國內生態文學創作,已春潮湧動,今天我們這個關於生態散文的對談,算是恰逢其時。自我2011年從自然來稿中發現並編發你的散文《鳥巢》以來,《北京文學》隨後發表了…See More
Aug 15
Rajang 左岸 posted a blog post

高士其·我們的土壤媽媽

我們的土壤媽媽, 是地球工廠的女工。 在大自然的建設計劃中, 她擔負著 幾部門最重要的工作。她保管著礦物、植物和動物, 還有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 她改造物質,發展生命, 經營著無機和有機 兩大世界的巨大工程。她住在地球表面的第一層, 由幾寸到幾千米的深度, 都是她的工作區。 她的下面有水道, 水道的下面是牢不可破的地殼。她是礦物商店的店員。 在她雜色的櫃檯上, 陳列著各種的小石子和細沙, 都是由暴風雨帶來的, 從高山的崖石上衝下來的。她是植物的助產士。 在她溫暖的懷抱里, 開放著所有的嫩茶和綠葉, 搖擺著各色的花朵和果實, 根和她緊密地擁抱。她走動物的保姆。 在她平坦的搖床上, 蹦跳著青蛙和老鼠, 遊行著螞蟻和蚯蚓, 蜷伏著蛹和寄生蟲。她是微生物的培養者。 在她黑暗的保溫箱里, 微生物迅速地繁殖著; 它們進行著化解蛋白質的工作, 它們進行著製造植物化肥的工作。我們的土壤媽媽, 像地球的肺。 她會吸進氧氣, 她會呼出二氧化碳; 有時還會呼出阿摩尼亞。她又像地球的胃, 她會消化有機物。 地球上所有的腐物, 幾千萬年人和獸的屍體, 都由她慢慢地侵蝕。她又像地球的肝。 毒質碰著她就會被分解,…See More
Aug 13
Rajang 左岸 commented on Rajang 左岸's blog post 《愛墾雲端藝廊》~~味蕾主題館
"石榴裙典故 妳,穿過「石榴」裙吧? 你,曾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是吧? 那,知道為什麼叫「石榴」裙嗎? 為何叫「石榴」裙? 小時候,在電視劇看到好幾次「某男說自己拜倒在某女石榴裙下」的說法,令我很不解。 問大人們:「明明是布裙,為何叫石榴裙?石榴不是水果嗎?」 大人們有的傻眼,有的說:「石榴裙,應該指的是花裙子吧。」 【西域水果→安石榴】…"
Jul 18
Rajang 左岸 posted a blog post

《愛墾雲端藝廊》~~味蕾主題館

林秀綿: 凱特芒果妳是含水的玻璃珠 曼陀鈴的身材 香蕙誘人 引頸曲腰走近妳 妳紅頰思天帶絲巾 落下神技絕塵刀 篳路藍縷的路徑 十六宮格一翻身 妳宛如一隻美麗的刺蝟 吻妳溶化妳 妳淚流滿腮 縱然 我風流倜儻影如風 也將與妳甜蜜糾葛 (收藏自林秀綿臉書 www.facebook.com/ephone.smSee More
Jul 18
Rajang 左岸 commented on Host Studio's photo
Thumbnail

尊重自己:创意人心理学(第2部分)

"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1929年4月1日—2023年7月11日)自學者 自學者和學生的區別,不在於知識的廣度,而在於生命力和自信心的差異。 ——米蘭·昆德拉《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輕》 孤獨:獨自穿越生命而不用任何人關心;説話不用人傾聽;經受痛苦而不用人憐憫。 ——米蘭·昆德拉 《無知》 推動我們一切行動的東西總是根本不讓我們明了其意義何在。 ——米蘭昆德拉…"
Jul 13
Rajang 左岸 posted a blog post

童慶炳:“文化詩學”作為文學理論的新構想(6)

我們要問,為什麽魯迅要在這里寫“這歷史沒有年代”,這是什麽意思?歷史是應該有年代的,為什麽說這歷史沒有年代呢?魯迅想到的是中國封建統治兩千年,漫長的歷史,不是哪一天哪一月哪一年的事,因此說沒有年代;漫長,在漫長的年代里面。 另外,魯迅為什麽要寫“歪歪斜斜”,“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為什麽“仁義道德”幾個字是歪歪斜斜地寫出來的,“歪歪斜斜”又是什麽意思,“歪歪斜斜”在我們看來就是一種敷衍的、隨便的、不認真的,所以才是歪歪斜斜寫出來,也就說封建統治者所講的“仁義道德”,是敷衍老百姓的,不是真的,是假的。…See More
Jul 4
Rajang 左岸 posted a blog post

童慶炳:“文化詩學”作為文學理論的新構想(5

《三國演義》(包括小說和電視連續劇),之所以能夠獲得成功,就在於它有很充分的一種情感評價,三國時期的歷史,在劇中只是一個歷史的框架,一個時間的斷限,歷史事件被重新改寫,歷史人物被重新塑造,它已經不像一般的歷史書那樣,去忠實地敘述歷史,編劇可以根據自己的創作意圖,以極大的熱情去虛構一些場景,以愛憎的感情去塑造人物。《三國演義》里“空城計”這個場面,查一下史書《三國誌》,是完全沒有的,而諸葛亮屯兵陜西漢中陽平關的時候,也就是演“空城計”這個場景的時候,司馬懿還在湖北的荊州擔任都督,根本就沒有機會跟諸葛亮對陣,所以這個“空城計”的場面在小說和電視劇的作者那里完全是虛構的。這不過是一種情感評價,是美化諸葛亮,贊頌他有超常的智慧。…See More
Jun 29
Rajang 左岸 posted a blog post

童慶炳:“文化詩學”作為文學理論的新構想(4)

第二個要求,文化詩學開辟了文化的視野,揭示文學藝術作品的文化內涵,提煉出一種文化精神來。對於文學藝術作品,我們要進行一種價值的閱讀。西方學者提出,閱讀文學作品有兩種閱讀,一種叫做“品質閱讀”,一種叫做“價值閱讀”。[1]“品質閱讀”主要是通過對文本的細讀,衡量這個作品的藝術性的高低,而“價值閱讀”主要是要揭示作品所隱含的文化的意義。如果自覺地對作品進行一種價值閱讀的話,就會發現作品里面一些很新鮮的東西。季羨林先生用儒家的文化解讀朱自清的《背影》,那麽他的發現跟我們不同,按照一般人的解讀,《背影》寫的是父子之間的深厚感情,但是他用儒家思想解讀,說這篇作品主要寫的“父慈子孝”、“孝”,英文是翻譯不出來的,這是屬於中國自己的,如果硬要翻譯,大概可以翻譯成“對父母的虔誠”,很囉嗦,英文里沒有這個詞,只有儒家文化有這個詞,用儒家文化解讀這篇作品,就會發現一些新的東西。把作品放到原有的歷史文化語境中加以解讀,這一點也是文化詩學的一個要求,也是很重要的。比如“群雞正亂叫”一句,大家一定覺得這不是詩,這算什麽詩。其原因就在沒有把這句詩放到原有的歷史文化語境去把握,所以你覺得不是詩。其實,這句詩是杜甫的…See More
Jun 26
Rajang 左岸 posted a blog post

童慶炳:“文化詩學”作為文學理論的新構想(3)

我一直認為,當代的文學藝術應該有自己的獨特的價值追求,這就是歷史理性和人文精神這兩者之間的一種張力。歷史主義要有人文的維度,人文主義要有歷史的維度。作家和藝術家是在人的情感這塊園地里工作的,他們與社會學家、經濟學家、企業家等是有所區別的。作家、藝術家的追求和社會學家、經濟學家、企業家的追求是有所區別的,對於社會學家、經濟學家、企業家這些人來講,他更加關心的是社會的經濟發展,他們甚至認為為了經濟的發展,犧牲一些人文的東西,付出一些人文的代價,也是不可避免的;為了歷史的進步,打破一些壇壇罐罐,傷害一些人的情感,損害一些人的尊嚴,甚至犧牲一些人,都沒有什麽了不起,他們更加強調的是一種歷史理性,而往往忽視人文關懷。而作家、藝術家就不是這樣,作家、藝術家伸出兩隻手,他既要歷史理性,也要人文關懷,他不在這兩者之間進行選擇,非此即彼,非彼即此。他兩者都要,魚要,熊掌也要,這就是作家和藝術家在價值追求上的特性。俄羅斯作家拉斯普金,在前蘇聯時期發表過一部很有意思的作品——《告別馬焦拉》。這是一篇描寫人與自然關係的作品。馬焦拉是蘇聯遠東地區安加拉河上的一個小島。春天,馬焦拉島上的人們懷著不同的心情,在那里…See More
Jun 24

Rajang 左岸's Blog

師力斌 楊文豐·科學和詩性的雙翼—關於生態散文的對談(上)6

Posted on August 10, 2023 at 11:08pm 0 Comments

只有在對自然的分析研究和感悟中,融入文化和個人的情感、哲思,才能張開想像、聯想的翅膀,才能出現詩性寫作,我想這也是自然寫作的本義。如果文字抒寫的是自然物中規律性的東西,即能抵及物事的本質——真,作品也不至於過時。

科學與美在山頂之上相與攜手。科學和詩意是生態散文的雙翼,我希望能奮力張開這樣的雙翼,建構風格獨具的生態散文文體。…

Continue

高士其·我們的土壤媽媽

Posted on August 10, 2023 at 3:00pm 0 Comments

我們的土壤媽媽,

是地球工廠的女工。

在大自然的建設計劃中,

她擔負著

幾部門最重要的工作。

她保管著礦物、植物和動物,

還有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

她改造物質,發展生命,

經營著無機和有機

兩大世界的巨大工程。

她住在地球表面的第一層,

由幾寸到幾千米的深度,

都是她的工作區。

她的下面有水道,

水道的下面是牢不可破的地殼。

她是礦物商店的店員。

在她雜色的櫃檯上,

陳列著各種的小石子和細沙,

都是由暴風雨帶來的,

從高山的崖石上衝下來的。

她是植物的助產士。

在她溫暖的懷抱里,

開放著所有的嫩茶和綠葉,

搖擺著各色的花朵和果實,

根和她緊密地擁抱。

她走動物的保姆。

在她平坦的搖床上,

蹦跳著青蛙和老鼠,

遊行著螞蟻和蚯蚓,…

Continue

師力斌 楊文豐·科學和詩性的雙翼—關於生態散文的對談(上)5

Posted on August 8, 2023 at 3:00pm 0 Comments

師力斌:讀您的散文,似與老友大話自然,暢覽宇宙,話題涉及宏觀和微觀,既體悟人生,讓人思考自省,且讓人有讀詩之感,很明顯,你的散文語言得益於詩,審美得益於詩。詩與科學,理性與感性,構成了你散文的兩個維度。之前在我的認知裏,科學抵觸詩意,科學的東西不會有詩意,比如飛機飛上天,那是一堆鋼鐵可以通過計算、精度科學設計、製造、裝配達成的目標,而跟我們放風箏、飛鳥展翅並無關聯,但你似乎有這樣的能力,對自然物的理性分析和感悟可以融入詩意。

楊文豐:說到詩,令人興奮。年輕時,我曾沈迷於詩歌,也寫詩,後來才轉向更適合自己的散文。…

Continue

師力斌 楊文豐·科學和詩性的雙翼—關於生態散文的對談(上)4

Posted on August 7, 2023 at 1:30am 0 Comments

而且,生態散文中的真,同樣或多或少融入了作家的「人氣」。這是因為,生態散文寫入的生態律、科學知識和科學思維,會融入作家的主觀性,會融入作家對物事的認識和情感。換一種說法,即生態散文之真的表達,會關涉作家的秉賦、寫作心理、邏輯思維和非邏輯思維,內含作家的情緒、情感、理性和思想,也與語言的節奏、感覺、旋律有關,同時還和行文的奔放與約束、形與神有關。但凡經由過作家感性化、文學化處理的真,提出的生態理念,都是生態散文求真之「人氣」表現 。生態散文家的作用,就是將真,幻化為個性的、有思想的語言花朵。…

Continue

Comment Wall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 No comments yet!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