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st Workshop
  • Female
  • 柔佛 丹绒比艾
  • Malaysia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Facebook MySpace

Host Workshop's Friends

  • Malacca 皇京港
  • Bir Tanem
  • Syota ElNido
  • Paetiyo
  • 厚數據才厲害
  • Suyuu
  • SRESCO
  • ucun estutum
  • Qyzylorda
  • 吉爾吉斯
  • 未知 非可怕
  • Passion for Form
  • 楊薇
  • Jambatan Tamparuli
  • Gai Lan Fa

Gifts Received

Gift

Host Workshop has not received any gifts yet

Give a Gift

 

Host Workshop's Page

Latest Activity

Host Workshop posted a blog post

愛墾APP·史料與文創:海德格爾的视角 下

二、「技術化」的危險:世界成為被支配的對象:海德格爾在〈技術的追問〉中指出,現代技術的本質不是機械,而是一種「揭示方式」(Entbergen)——它讓世界只以「可被計算、可被利用的資源」的樣貌顯現出來。當文創者以「形式+質料」的方式處理歷史時,這種技術性的揭示也在運作:• 歷史被理解為「材料庫」; • 傳統被視為「資產」; •…See More
15 hours ago
Host Workshop commented on corps sans organes's photo
Thumbnail

In Search of My Senses 追隨感官 1.2

"[嫣然·愛墾研創]…"
yesterday
Host Workshop commented on Host Studio's photo
Thumbnail

故事人心靈素質(14)

"[嫣然·愛墾研創] 個體如何在知識與權力結構中自我安頓、自我生成?——當現代教育哲學(陳平原)、後現代主體理論(福柯)…"
Sunday
Host Workshop commented on Host Studio's photo
Thumbnail

故事人心靈素質(14)

"陳平原·AI時代,如何活得自在~~陳平原教授在〈AI時代,文學如何教育〉中的核心論點,主張面對人工智慧的時代,文學教育應該回歸「為己之學」,即讀書不為功利競爭,而為了自我修養與精神安頓。本文嘗試探討陳平原的「為己之學」與傅柯(Michel Foucault)「自我技術」(technologies of the…"
Saturday
Host Workshop commented on Host Studio's photo
Thumbnail

故事人心靈素質(14)

"五、AI時代的文學教育:從技術到自我 在AI時代,知識不再稀缺,反而是「自我」成為最珍貴的資源。AI能模仿語言、生成文本、分析情感,但它無法「修身」,也無法「關懷自己」。文學教育若要存續,不能再以「資訊傳遞」或「批評技巧」為核心,而應回到「自我實踐」的層面——讓閱讀成為人對自身的鍛鍊,讓學習成為一種「自我技術」。 這樣的教育觀,既回應了傅柯的倫理學思考,也繼承了儒家的修身傳統。閱讀不再是「為了成為某種社會角色」,而是「為了成為一個更完整的人」。這種教育既非逃避現代,也非反…"
Friday
Host Workshop posted a blog post

愛墾APP·史料與文創:海德格爾的视角 上

照海德格爾的哲學路子走,如果一位文創工作者把歷史材料當成具有“形式質料”“實體”,這位文創人恐怕要面對一個很根本的挑戰。 這問題切中了海德格爾思想與當代文化實踐(尤其是文創、設計、文化再製)之間最具批判性的張力。…See More
Nov 11
Host Workshop commented on Host Studio's photo
Thumbnail

故事人心靈素質(14)

"AI:藝術家如何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時代生存? 人工智能的發展要體現在每個人都可以編程。以前,你在學習編程前需要學習代碼,以前是Pascal或 C 或 C++ 或 Python 這樣的特殊語言,但現在你可以通過對計算機說點什麼來編程。對 ChatGPT 或我們的應用程序說點什麼,包括使用谷歌鏡頭,你可以進行開發,中國也有自己的開發版本,所以每個人都成了一個程序員。編程使你能夠控制事物,進行溝通,制定規則,創造即時。(列夫·馬諾維奇:藝術家如何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時代生存?4)"
Nov 7
Host Workshop commented on Host Studio's photo
Thumbnail

故事人心靈素質(14)

"[愛墾APP]「形而上/形而下」與「道/器」 本文把關鍵原文、傳統注疏與後世詮釋逐一引出,並把「器」在不同語境下的具體意義,整理成幾個常見且有文獻依據的解釋方向,方便比較與引用。 一、原文(《周易·繫辭上》) 原文段落有句:「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周易·繫辭上》)。此處把「形而上/形而下」與「道/器」並列,形成經典命題。(Chinese Text…"
Nov 6
Host Workshop commented on Host Studio's photo
Thumbnail

故事人心靈素質(14)

"三、朱熹(理學闡釋)的語句(宋代) 朱熹在《朱子語類》對此作簡潔的詮釋: 「形而上者,無形無影是此理;形而下者,有情有狀是此器。」…"
Nov 5
Host Workshop commented on corps sans organes's photo
Thumbnail

In Search of My Senses 追隨感官 1.2

"陳楨·探戈作為生命的隱喻 時間在探戈中旋轉,音符在一面高牆上彩繪。 腰身如蝶,油彩紛飛,卻不濺出一滴。 因為相扶、相牽。 從市囂走出,翩然踩進殿堂,轉身自若,人們學會了面對自己。 懂得了以激情彩繪存在。 這裏記錄的,是一項文化活動如探戈這樣的舞蹈,讓我們看見從市囂走向神秘、靈光的煉金之旅。…"
Oct 30
Host Workshop commented on corps sans organes's photo
Thumbnail

In Search of My Senses 追隨感官 1.2

"Tango,A Metaphor for Life by Yan Ran Time spins within the tango, notes paint themselves upon a towering wall. Waists flutter like butterflies, colors in flight— yet not a drop is spilled, for they lean, they cling. From the clamor of streets…"
Oct 29
Host Workshop commented on corps sans organes's photo
Thumbnail

In Search of My Senses 追隨感官 1.2

"[浮想觸發式的追憶]他(编註:主角男孩西蒙)的追憶是浮想觸發式的,不同時間點上的場景和印象是隨機切換鏈接的。事實上,納道什·彼得正是根據男孩西蒙紛繁無序的追憶狀態,創造了這部小說的結構及行文方式。尤其是每章均無序號且不分段的這種呈現方式,準確對應了西蒙那男孩式彌漫而又跳躍的意識狀態。這種方式營造了一種奇特的效果:表面上看那些不分段的文字是不斷彌漫綿延的狀態,但細讀起來,就會發現每個句子都是簡短朴素的,每個場景都是異常清晰的,而生成它們的每個字句都有著露珠般的晶瑩剔透和純淨。摘自:趙…"
Oct 20
Host Workshop commented on corps sans organes's photo
Thumbnail

In Search of My Senses 追隨感官 0.9

"愛墾APP·韓國電影《好消息》:在荒謬之中尋找真相的黑色喜劇 在近年韓國電影逐漸成為全球政治寓言舞台的潮流中,卞成賢(Byun Sung-hyun)的《好消息》(Good News)是一部特別令人玩味的作品。它以一場真實的 1970 年日本航空劫機事件為原型,卻拒絕走傳統的驚悚片路線,轉而以黑色幽默與政治諷刺的筆觸,檢視國際官僚體系的荒謬與現代政治的「表演性」。…"
Oct 20
Host Workshop commented on corps sans organes's photo
Thumbnail

In Search of My Senses 追隨感官 0.9

"Moneycontrol 的評論寫道:“It starts off like a tense hijacking story but slowly turns into something much deeper… the film looks at how governments, media, and ordinary people handle chaos, and how truth often gets twisted in the…"
Oct 19
Host Workshop commented on corps sans organes's photo
Thumbnail

In Search of My Senses 追隨感官 1.1

"然後,我的朋友扎克,這個吃著德國麵包的塞爾維亞人,忍不住唱起針鋒相對的反調:「那麼對我這個塞爾維亞人來說,現在生活在德國,是不是就很可怕呢?事實是,德國已經努力變成了一個美好、富有、天堂般的國家。世界就是機器。房子也是機器。街上的狗叫聲就像工廠里機器的轟鳴聲。在自選商店里也是這樣,似乎你要買的是螺絲釘,而不是牛奶;在肉店里,似乎你要買的是釘子,而不是火腿;在藥店里,似乎你要買的是鎚子,而不是阿司匹林。」…"
Oct 16
Host Workshop commented on corps sans organes's photo
Thumbnail

In Search of My Senses 追隨感官 1.1

"像從前一樣,到處可以看到在這片大地上亂躥或者已經死亡的僵硬地橫在車道上的狗(茲拉特科說:「在羅馬尼亞還有更多!」);有一隻麻雀砰地撞在擋風玻璃上;成群成群的烏鴉落在空曠的柏油馬路上。 茲拉特科嘴里念叨著:真是少見,烏鴉群里還會看到一隻喜鵲——我也看見了,正想告訴他呢。…"
Oct 15

Host Workshop's Blog

愛墾APP·史料與文創:海德格爾的视角 下

Posted on October 28, 2025 at 2:30am 0 Comments

二、「技術化」的危險:世界成為被支配的對象:海德格爾在〈技術的追問〉中指出,現代技術的本質不是機械,而是一種「揭示方式」(Entbergen)——它讓世界只以「可被計算、可被利用的資源」的樣貌顯現出來。當文創者以「形式+質料」的方式處理歷史時,這種技術性的揭示也在運作:

• 歷史被理解為「材料庫」;

• 傳統被視為「資產」;

• 文化記憶被化約為「可設計的符號系統」。…

Continue

愛墾APP·史料與文創:海德格爾的视角 上

Posted on October 20, 2025 at 1:30am 0 Comments

照海德格爾的哲學路子走,如果一位文創工作者把歷史材料當成具有“形式質料”“實體”,這位文創人恐怕要面對一個很根本的挑戰。



這問題切中了海德格爾思想與當代文化實踐(尤其是文創、設計、文化再製)之間最具批判性的張力。…



Continue

愛墾主張~「來都來了」:一種後現代心態的文化地景與市場效應 下

Posted on August 22, 2025 at 4:13pm 0 Comments

順其自然的流程美學:在創作上,將偶得靈感與現地條件納入作品結構,形塑流程即內容的風格:例如城市漫遊式策展、參與式劇場、社區協作出版。作品的價值,來自與環境的互為生成

受眾聚合與市場指向:以「來都來了」作為標語或敘事,能吸引願意隨遇而安、重視體驗的受眾。活動可藉即時互動、沉浸情境、社交分享擴散,形成場景驅動的口碑



四、隱憂與結構性限制:當口號遇上現實…

Continue

愛墾主張~「來都來了」:一種後現代心態的文化地景與市場效應 上

Posted on July 26, 2025 at 1:30pm 0 Comments

摘要:本文從總體文化(macro-culture)與產業機制雙重視角,分析「來都來了」這一流行語所折射的集體心態。我們理解:它雖無關政策或產業趨勢,却是一種在高度不確定的社會氛圍中興起的集體潛意識——以體驗為先、臨場決策、降低對「正確選擇」的焦慮。



此心態在文化創意產業中,既可能成為促進試錯與即興創造的動能,但也可能淪為短期化與淺層內容的藉口。本文提出多層治理建議,以在「隨遇而安」與「有意識的設計」之間建立健康張力。

一、語彙作為心態的符號:從「到此一遊」到「就在此刻」…

Continue

Comment Wall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 No comments yet!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