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學敏·美學:概念與學科——“美學”面面觀(2)

在當代以感性爲核心旨意的審美現代性討論中,學者們不斷回溯到“埃斯特惕卡”的“感性學”本義,以至有學者認爲當恢複其“感性學”原名。不過,鑒於西文該詞本義突出的並非感性本身也非美,而是人感知、獲得美的活動狀態或過程即“審美”,故1980年代以來,越來越多的漢語美學界學者紛紛表示用“審美學”這個譯名更爲妥切,也以此出現了多部以《審美學》命名的美學原理教材。另外,將“埃斯特惕卡(克)”譯爲“審美學”還有一個重要的方便之處:可以順理成章地將其研究對象確定爲“審美(活動)”(10),從而避免許多不必要的誤會與混亂(詳後)。只是由於已經相沿成習,差不多婦孺皆知的中文譯名仍然是“美學”。但對於該學科的研究者來説,畢竟是有諸多名不正則言不順的麻煩與尷尬。

由此可見,對應於sthetik、aesthetics等西語詞匯,漢語“美學”或“審美學”概念的一個基本內涵是指一門學問、學科或科學——無論它以什麼爲研究對象,如何爲它下定義。此詞既可單用,也可被其它詞語修飾,像文藝美學、電影美學、科技美學、醫學美學等等,還可以修飾其他詞語(此情形下一般用“審美”),如美學藝術學、審美心理學、審美文化學、審美教育學、審美旅遊學等等,從而構成美學或審美學數不勝數的分支學科名稱(詳後)。

但對應於德語的sthetisch、英語的aesthetic,中文“美學”一詞在實際運用中還被意指“審美(的)”或“有審美價值的”,甚至“藝術(的)”。例如“藝術與現實的美學關係”(俄國學者車爾尼雪夫斯基的美學著作名,後改譯“藝術與現實的審美關係”)、“莊子的性格最富於美學的意味”(見於葉朗:《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07頁)、“美學客體”(義同“審美客體”或“審美對象”,見於李澤厚:《美學四講》,三聯書店,1999年,第49、78、80諸頁)、“朱自清散文的美學價值”(論文常用題目)、“去年英國《太陽報》再度誓言要將凱莉的美背和臀部曲線視爲‘人類美學遺産”(《凱莉·米洛爲玉臀投保300萬英鎊》,載《華商報》2003531日第9版)、“××手機,科技美學化”(某手機電視廣告)等等。很明顯,上述例子中的所有“美學”均非指美學學科,而是就審美或審美的價值來説的,因而完全可以用“審美”來代替。應當説,此種用法在很多情況下是一種誤用,至少可以説是一種不規範,也易引起誤解與混亂的用法。

對此,朱光潛早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就已經有所省察,惜乎並未引起有關研究者的普遍重視:“Aesthetic也當作形容詞用。這有兩個意義:一是‘美學的’,例如美學的原理,美學的觀點,美學的學派之類;一是‘審美的’,例如審美的經驗,審美的態度,審美的活動之類。現在一般人常把‘美學的’和‘審美的’兩個意義混淆起來,例如説音樂是‘美學的對象’,所指的實是‘審美的對象’。‘美學的對象’應該指美學這門科學所研究的對象。”(11)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大概是由於英文aesthetics的中文“美學”譯名。既然名詞aesthetics被譯爲“美學”,其形容詞形態aesthetic不可譯成“美的”,就自然只能譯爲“美學的”。由於漢語詞匯缺乏明顯的詞性標志,作爲學科名稱的“美學”概念也就這樣往往與作爲美學研究對象的“審美”畫上了等號。但如果把aesthetics譯爲“審美學”,aesthetic自然就被譯爲“審美的”,從而就不會出現將(審)美學學科與作爲其研究對象的審美及美混同爲一的不正常狀況。


⑧如蔡儀早在其出版於1947年的《新美學》中就冩道:“Aesthetics今人有譯之爲美學者,而其實源出於希臘文Aisthetikos,意爲‘感性學’或‘感性之學’,意譯爲審美學尚説得過去,若譯爲美學則失其原義了。”(參見蔡儀:《美學論著初編》上冊,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年,第184頁)李澤厚則在1980年代更明確地冩道:“如用更準確的中文翻譯,‘美學’一詞應該是‘審美學’,指研究人們認識美、感知美的學科。”[參見李澤厚:《美學四講》,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9年第2版(1989年初版),第8頁]。

⑨如王世德:《審美學》,山東文藝出版社,1987年;周長鼎、尤西林:《審美學》,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胡家祥:《審美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10)相較於“美”,“審美”概念對於(審)美學尤爲重要:“既然不同的思想家對美學對象有不同的理解,那麼對‘審美’概念也自然有不同的理解。但是這一點應當認爲是無疑的:‘審美’這個詞不只是作爲‘美’的同義詞出現的,而且是作爲新的範疇出現的”([蘇]列·斯托洛維奇:《審美價值的本質》,凌繼堯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年版第129頁);“‘審美’在美學中處於比‘美’更爲根本,更關乎全局的位置上”(週長鼎、尤西林:《審美學》,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4頁注①)。當然,何謂“審美”,“審美”與“美”有何關係尚需進一步界定、闡明,它們也構成了作爲基礎學科的審美學的重要研究內容。限於問題與篇幅,此處不能詳論。

⑧如蔡儀早在其出版於1947年的《新美學》中就冩道:“Aesthetics今人有譯之爲美學者,而其實源出於希臘文Aisthetikos,意爲‘感性學’或‘感性之學’,意譯爲審美學尚説得過去,若譯爲美學則失其原義了。”(參見蔡儀:《美學論著初編》上冊,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年,第184)李澤厚則在1980年代更明確地冩道:“如用更準確的中文翻譯,‘美學’一詞應該是‘審美學’,指研究人們認識美、感知美的學科。”[參見李澤厚:《美學四講》,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9年第2(1989年初版),第8]

⑨如王世德:《審美學》,山東文藝出版社,1987年;週長鼎、尤西林:《審美學》,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胡家祥:《審美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10)相較於“美”,“審美”概念對於()美學尤爲重要:“既然不同的思想家對美學對象有不同的理解,那麼對‘審美’概念也自然有不同的理解。但是這一點應當認爲是無疑的:‘審美’這個詞不只是作爲‘美’的同義詞出現的,而且是作爲新的範疇出現的”([]列·斯托洛維奇:《審美價值的本質》,凌繼堯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年版第129);“‘審美’在美學中處於比‘美’更爲根本,更關乎全局的位置上”(週長鼎、尤西林:《審美學》,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4頁注①)。當然,何謂“審美”,“審美與“美”有何關係尚需進一步界定、闡明,它們也構成了作爲基礎學科的審美學的重要研究內容。限於問題與篇幅,此處不能詳論。

(11)[意]克羅齊:《美學原理》,朱光潛譯,北京:外國文學出版社,1983年,第167頁注⑧。

(11)[意]克羅齊:《美學原理》,朱光潛譯,北京:外國文學出版社,1983年,第167頁注⑧。

Views: 1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