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ién soy
  • Male
  • Jasin, Malacca
  • Malaysia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Facebook MySpace

Quién soy's Friends

  • Bir Tanem
  • Paetiyo
  • Eamman Habibatah
  • Chiron人馬
  • baku
  • Ashgabat
  • SRESCO
  • Qyzylorda
  • Macclesfield
  • 1 Dimensional Man
  • Passion for Form
  • Virunga
  • Cheung Po Tsai Cave
  • Gai Lan Fa
  • 字詞過度

Gifts Received

Gift

quién soy has not received any gifts yet

Give a Gift

 

quién soy's Page

Latest Activity

quién soy commented on quién soy's blog post 正式通知北京 意大利退出「一帶一路」
"“一带一路2.0”的机遇和挑战来源:台湾工商时报…"
Dec 8, 2023
quién soy posted a blog post

正式通知北京 意大利退出「一帶一路」

(羅馬7日訊)2名政府消息人士星當地時間周三告訴路透社,意大利已正式通知中國它將退出「一帶一路」倡議,結束過去幾個月來各界的猜測。英媒BBC和彭博社也報導,意大利政府已證實這項決定。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意大利總理梅洛尼政府已通知北京當局,將於今年底最後期限前,停止參與「一帶一路」。彭博社指,這對北京當局擴張這項大規模投資計劃的雄心造成新沖擊。 仍期望與北京保持良好關係…See More
Dec 7, 2023
quién soy posted a blog post

九月虺·誰是阿蘭.巴迪歐 6

此後在1979年他創作了他的第一部戲劇《紅披肩》,即便是在他進入到他哲學創作的高峰期時,他仍然對文學創作保持了極大熱情,如在1994年,他出版了一部諷刺劇《靈巧的阿默》,此後的1995年他又連續創作了《哲思的阿默》和《阿默的煩惱》,成為阿默的三部曲。1995年他還創作了一部喜劇《南瓜》。1997年,他再次發表了一部小說《一片寧靜的世間》。除了他本人積極創作文學作品之外,他還發表了大量的文藝批評性著作,如1990年的《沒有劇場的戲劇》和1995的《論貝克特》。最後,巴迪歐仍然是作為一個大學的教授在那里言說著。畢竟巴迪歐不是工會的領袖,也不是左翼政黨的議員,更不是激進組織的成員,他的主要身份仍然是一個大學教授,而且是一位哲學教授。在巴黎第八大學讀過了三十餘年光陰之後,巴迪歐在1999年又返回到了他的母校巴黎高師,不過這次是在這里謀得了一個哲學教授的座椅。同時,他開始擔當一系列其它組織和機構的職位,其中最為著名的是他在此後擔任了哲學國際學院(Collège International de…See More
Nov 22, 2023
quién soy posted a blog post

九月虺·誰是阿蘭.巴迪歐 5

事件的價值在於對一的暫時性中斷和顛覆,但是在事件之後,一重新以新的「計數為一」的方式得以鞏固下來。每一種具體情勢下的「計數為一」都可以看作是該情勢下的類性真理。當然,巴迪歐的建立數學本體論並不是為了建立一種所謂的新的形而上本體論體系,它所面對的是實踐的思想,也就是說,數學本體論在根本上探索的一個問題是,永遠不存在一種事先存在的真理,每一個真理都是在事件發生之後,對事件殘留的後果的一種重新「計數為一」,這映襯了他在《矛盾理論》中的那個毛主義的主題,即「任何理論必須從革命性的實踐中產生,任何先於實踐產生的理論都是一種偽理論。」 碎片五—碎片X:在世界的邏輯之中繼續………See More
Nov 10, 2023
quién soy posted a blog post

九月虺·誰是阿蘭.巴迪歐 4

碎片四:數學本體論的轉向…See More
Nov 5, 2023
quién soy posted a blog post

九月虺·誰是阿蘭.巴迪歐 3

在采訪罷工的工人時,他發現,往前他在學校學習的那些革命理論,在這里完全不適用,工人們的罷工沒有黨派領導,更重要的是,在缺乏黨派領導時,工人們並沒有顯現得無序化和無政府化,按照巴迪歐的說法,「他們已經徹底重建了鄉村的社會生活,他們建立起一種新的大眾體制。他們甚至發行了一種新鈔。」[1]罷工工人們的自發的組織已經說服了年輕的巴迪歐,從此,他不再信任任何現有的既成理論可以用於指導革命的實踐,相反,真正的理論只能在革命的過程中形成。這里已經醞釀了阿蘭·巴迪歐同阿爾都塞決裂的種子,其根本在於,阿爾都塞過於重視理論鬥爭,重視科學知識在革命中的作用。相反,巴迪歐的態度是鮮明的,在其1975年的《矛盾理論》中,他已經徹底轉向了毛主義,而將批判的矛頭對準了自己的老師——阿爾都塞。阿爾都塞的問題在於,他的左翼態度是一種隔岸觀火的虛偽的左翼,他以一種靜態的理論來框定活躍性的現實,從而導致了其在實踐上的保守性。巴迪歐反對任何先入為主的理論形式,他堅持認為,任何理論都必須是從實踐之中生成的,即理論來源於實踐。在他的《矛盾理論》中還就此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即如果理論是在實踐中生成了,這勢必取消了任何知識分子在革命…See More
Oct 31, 2023
quién soy posted a blog post

九月虺·誰是阿蘭.巴迪歐 2

碎片二:阿爾都塞主義者…See More
Oct 28, 2023
quién soy posted a blog post

九月虺·誰是阿蘭.巴迪歐 1

如果列舉今天世界思想和哲學界的景觀,阿蘭·巴迪歐毫無疑問會成為其中最為耀眼的一顆明星。尤其是在左翼思想界的新星的推動下,巴迪歐正成為今天思想界和學術研究之中不可繞過的一個環節。但是問題是:誰是阿蘭·巴迪歐。對於許多熱衷於炒作景觀現象的蠹蟲們來說,這不過是一個全新的名字,它現在正和曾經的薩特、福柯、德勒茲、德里達、鮑德里亞一樣輝煌。如果僅僅如此,巴迪歐就只是一個擬像中空無的影子,巴迪歐之光中只是折射出一些準備踏著他的名字拾級而上的脆弱的欲望。 還是這個問題,在實在層面上,巴迪歐是誰?這個問題不能僅僅通過舉著巴迪歐的牌號或者玩賞一下他的數學本體論就可以解決,真正面對這個問題,必須從巴迪歐本人的生命歷程中複雜性的諸多(multiple)碎片中概括出可「計數為一」(compté comme un)(巴迪歐語)的命名,並在這個命名下建構一個理解阿蘭·巴迪歐的類型真理程序,換言之,在一種當下層面對巴迪歐進行重新構境,使之再現(représentation)在我們的視野之中,盡管這種再現不可避免是扭曲的。 碎片一:左翼的家庭背景…See More
Oct 26, 2023
quién soy posted a blog post

封宗信·認知詩學:認知轉向下的後經典「文學學」(9)

從現代修辭學、詩學、符號學、文體學和敘事學之間的同質關係來看,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敘事學的理論發展可以間接類推出文體學和詩學理論的特征。赫爾曼(Herman, 1999)區分過經典與後經典理論。他指出,後經典敘事學(postclassical narratology)是建立在經典結構主義敘事學家著作之上的一個框架之上,並補充了結構主義盛行時期巴特、熱奈特、格雷馬斯、托多洛夫等人分析故事的著作中缺少的概念和方法。 20 世紀 80 年代後期以來的敘事學理論,如蘭瑟(Lanser, 1986)的女性敘事學、卡恩斯(Kearns, 1999)的修辭敘事學、弗盧德尼克(Fludernik, 1996)和赫爾曼(Herman, 1999)的認知敘事學都屬於「後經典敘事學」。赫爾曼還指出,敘事學包含了許多術語和方法,堪稱「復數」的敘事學(narratologies)。沿著這個思路,本文認為,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的文體學理論,如米爾斯(Mills, 1995)的女性文體學、貝克斯等人(Bex, et al., 2000)的語境化文體學和塞米諾和庫爾佩珀(Semino &…See More
Oct 15, 2023
quién soy posted a blog post

封宗信·認知詩學:認知轉向下的後經典「文學學」(8)

許多研究成果都稱作「詩學」,有特指的詩學(the poetics),有具體的詩學(a poetics),也有泛指的詩學。研究什麽,就是「……之詩學」(poetics of …)。那麽「認知詩學」是「什麽之認知詩學」?(cognitive poetics of what?)既然它以文學為研究對象,那麽與「認知文學研究」有沒有區別?在術語上是否可以互換?霍根(Hogan, 2014)拓寬了我們理解《尤利西斯》的視野,也加深了我們在理論上對敘事的理解,包括小說中人的思維和情感。他在標題中用了「認知之詩學」(poetics of…See More
Oct 6, 2023
quién soy posted a blog post

封宗信·認知詩學:認知轉向下的後經典「文學學」(7)

作為「文學學」的認知詩學,其科學性至少包括: (1)它與其他公認的學科領域一樣,有明確的研究對象。索緒爾的符號學和現代語言學理論最大貢獻就是給語言學指出了研究對象。 (2)它繼承了結構主義語言學對詩性語言的細致、精確的描寫和解釋方法,吸收了認知科學和認知心理學框架下認知語言學對認知機制的系統描寫和解釋,達到了喬姆斯基(Chomsky, 1965)提出的普遍科學意義的三個充分性——觀察充分性、描寫充分性、解釋充分性。喬姆斯基(1965: 63)指出,旨在達到解釋充分性的語言學理論關註語法的內在結構,其目的是提供一個不依賴於任何一種語言的原則性基礎,從而選擇一種適用於每一種語言的能達到描寫充分性的語法。 (3)它吸收了現代修辭學和文體學研究方法,比主觀印象式的傳統文學批評研究方法更為客觀。功能語言學家韓禮德(Halliday, 1983: ix)指出,文體學分析和闡釋文本的行為首先是尊重文本,把文本里的所有東西展現出來。文體學家之做為是一種公開行為,不但要能說出自己知道的文本之美,而且要能給別人表達出自己對美的理解,還要能讓別人沿著這些思路去驗證這些推理。 (4)它吸收了 20…See More
Oct 5, 2023
quién soy posted a blog post

封宗信·認知詩學:認知轉向下的後經典「文學學」(6)

結構語言學為包括結構主義文學理論在內的一系列學科提供了關鍵概念、視角和分析框架。索緒爾(Saussure, 1959)區分了語言實例(parole)和語言系統(langue),為語言學指出了研究對象,使語言學成為一門真正的現代科學。喬姆斯基(Chomsky, 1965)區分了語言的表層結構和深層結構,也區分了人的語言行為(linguistic performance)與語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為語言學和心理學指明了研究對象——語言能力。 比爾維奇(Bierwisch, 1970: 98-99)在「詩學與語言學」一文中指出,詩學的真正研究對象是「文學文本中出現的且能夠決定詩歌的特別效果的那些特殊規律性現象」,最終目標是人的詩學能力(poetic competence),即「人能夠產出詩性結構並理解其效果的能力」。這種詩學能力與卡勒(Culler, 1975)在《結構主義詩學》中提出的「文學能力」沒有本質區別。 認知詩學研究文本里潛藏的規律性現象和人的文學能力,在方法上與包括索緒爾和喬姆斯基在內的 20…See More
Oct 3, 2023
quién soy posted a blog post
Sep 29, 2023
quién soy posted a blog post

封宗信·認知詩學:認知轉向下的後經典「文學學」(4)

研究攝影的有葉茨(Steve Yeats)的《空間詩學》(Poetics of Space, 1995)和佩特森(Christian A. Peterson)的《視覺詩學》(The Poetics of Vision, 1997)。付璐士(Phyllis Frus)研究新聞敘事藝術的專著(The Politics and Poetics of Journalistic Narrative, 1994)標題中有「新聞敘事詩學」,斯塔利布拉斯(Peter Stallybrass)研究犯罪的專著(The Politics and Poetics of Transgression, 1986)標題中有「犯罪詩學」,溫德(Jonathan Wender)研究維持治安的專著(Policing and the Poetics of Everyday Life,…See More
Sep 24, 2023
quién soy posted a blog post

封宗信·認知詩學:認知轉向下的後經典「文學學」(3)

作為文學批評和藝術理論的「詩學」也不少。雷賽爾(Timothy Bell Raser)研究波德萊爾個案的《藝術批評詩學》(A Poetics of Art Criticism, 1988)、卡尼(Richard Kearney)研究闡釋學幻想的《現代性詩學》(Poetics of Modernity, 1999)、哈欽(Linda Hutcheon)研究歷史、理論與小說的《後現代主義詩學》(A Poetics of Postmodernism, 1988/2002)、萊瑟姆(Monica Latham)研究重寫《達洛維夫人》的《後現代主義與新現代主義詩學》(A Poetics of Postmodernism and Neomodernism, 2015)、雅克布斯(Mary Jacobus)的《心理分析詩學》(The Poetics of Psychoanalysis, 2005)等。 隨著「詩學」概念的泛化,詩學的研究面越來越廣,涉及的問題越來越具體,如寇愛波(Janice Hewlett Koelb)研究歐洲文學中虛構地點的《描寫詩學》(The Poetics of…See More
Sep 14, 2023
quién soy posted a blog post

封宗信·認知詩學:認知轉向下的後經典「文學學」(2)

廣義的詩學包括其他文學體裁研究,20 世紀以來研究小說和戲劇等體裁理論的詩學著作數不勝數。托多羅夫(Tzvetan Todorov)的《散文詩學》(The Poetics of Prose, 1977)是法國結構主義者對文學研究的全新視角,旨在構建系統的文學理論,解釋文學語篇的模式、規範以及文學中產生意義的組織結構。他的《詩學導論》(Introduction to Poetics, 1981)闡述了研究文學的結構主義方法。除了馬克(Axelrod Mark)的《小說詩學》(The Poetics of Novels: Fiction and Its Execution, 1999)和斯多克維爾(Peter Stockwell)的《科幻小說詩學》(The Poetics of Science Fiction, 2000)等,還有研究小說以外的散文詩學的,如奔騰(Michael Benton)的《走向文學傳記的詩學》(Towards a Poetics of Literary Biography, 2015)。戲劇詩學著作出現得也並不晚,如愛德華(Robert…See More
Sep 7, 2023

Quién soy's Blog

正式通知北京 意大利退出「一帶一路」

Posted on December 7, 2023 at 12:00pm 1 Comment

(羅馬7日訊)2名政府消息人士星當地時間周三告訴路透社,意大利已正式通知中國它將退出「一帶一路」倡議,結束過去幾個月來各界的猜測。英媒BBC和彭博社也報導,意大利政府已證實這項決定。

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意大利總理梅洛尼政府已通知北京當局,將於今年底最後期限前,停止參與「一帶一路」。彭博社指,這對北京當局擴張這項大規模投資計劃的雄心造成新沖擊。



仍期望與北京保持良好關係




據報導,意大利外交部長塔加尼周三於意媒Adnkronos在羅馬主辦的活動上表示,這項協議「沒有產生預期效果」,並且不再是「優先事項」。…

Continue

九月虺·誰是阿蘭.巴迪歐 6

Posted on November 5, 2023 at 10:53pm 0 Comments

此後在1979年他創作了他的第一部戲劇《紅披肩》,即便是在他進入到他哲學創作的高峰期時,他仍然對文學創作保持了極大熱情,如在1994年,他出版了一部諷刺劇《靈巧的阿默》,此後的1995年他又連續創作了《哲思的阿默》和《阿默的煩惱》,成為阿默的三部曲。1995年他還創作了一部喜劇《南瓜》。1997年,他再次發表了一部小說《一片寧靜的世間》。除了他本人積極創作文學作品之外,他還發表了大量的文藝批評性著作,如1990年的《沒有劇場的戲劇》和…

Continue

九月虺·誰是阿蘭.巴迪歐 5

Posted on October 23, 2023 at 10:30am 0 Comments

事件的價值在於對一的暫時性中斷和顛覆,但是在事件之後,一重新以新的「計數為一」的方式得以鞏固下來。每一種具體情勢下的「計數為一」都可以看作是該情勢下的類性真理。

當然,巴迪歐的建立數學本體論並不是為了建立一種所謂的新的形而上本體論體系,它所面對的是實踐的思想,也就是說,數學本體論在根本上探索的一個問題是,永遠不存在一種事先存在的真理,每一個真理都是在事件發生之後,對事件殘留的後果的一種重新「計數為一」,這映襯了他在《矛盾理論》中的那個毛主義的主題,即「任何理論必須從革命性的實踐中產生,任何先於實踐產生的理論都是一種偽理論。」



碎片五—碎片X:在世界的邏輯之中繼續………



Continue

九月虺·誰是阿蘭.巴迪歐 4

Posted on October 21, 2023 at 8:30pm 0 Comments

碎片四:數學本體論的轉向…



Continue

Comment Wall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 No comments yet!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