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子正绿
  • 後港
  • Singapo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Facebook MySpace

葉子正绿's Friends

  • ili 河
  • Passion for Form
  • 李蕙佳
  • idée créative
  • Suan Lab
  • Priyatamā
  • Le Destin
  • 妲姬 格格
  • 哆啦A夢 在沙巴
  • 柚子帶點酸
  • Ra Zola
  • 美索 布達米亞
  • 來自沙巴的沙邦
  • Agnes chong
  • ART FOCUSED 藝術聚焦

Gifts Received

Gift

葉子正绿 has not received any gifts yet

Give a Gift

 

葉子正绿's Page

Latest Activity

葉子正绿 posted a blog post

中國神話傳説-龍的起源

我們這里要説的龍,是一種神話動物,在中國大地上,到處都能見到它的形象。但真正的龍是什麼樣子呢?誰也沒見過,因爲自然界根本就沒有這樣的動物。可見,龍是人類自己創造的。 龍不僅中國有,世界上很多的國家的神話中也都有龍。例如,西方神話的龍就很有意思,那些龍在形體上跟中國龍有很相似的地方:身體龐大,遍身鱗甲,長着四條腿和尖利的爪,頭上有角,能騰雲駕霧。不同的是,西方龍的龍頭比較多,有的三個頭,有的九個頭,還有十二個頭的,而中國龍只有一個頭;西方龍嘴里吐火,中國龍嘴里一般噴水;西方龍常常代表兇惡的勢力,中國龍往往是吉祥的象征。中國龍是神奇的,本領大,它能變長也能變短,能上天也能入海,它還能在天上興風降雨。古代中國人爲了祈求風調雨順、農業豐收,就把美好的願望寄托在龍的身上。那時候,人們在龍王廟祭龍求雨的現象非常普遍。中國龍的産生至少有6000年的歷史了。在遠古時代,人們常把他們所敬畏的動物、植物和自然現象作爲自己氏族的標記,他們崇拜它們,祈求得到它們的保護,這就是圖騰崇拜。龍就是一種圖騰崇拜物。…See More
May 28
葉子正绿 posted a blog post

唐小林〈歷險可能世界:百年符號詩學概論〉(8)

六、結語:可能世界的詩學符號學是意義之學,相應地,符號詩學乃是文學的意義之學。但符號學研究意義,與其他人文科學不同,它不直接「給出」意義,而是探測意義形成的機制。換言之,符號學不具體回答「意義是什麽」,而是解決「符號如何產生意義」。相應地,符號詩學只是探尋文學意義生成的原因,它是文學的方法論,不是認識論。符號詩學是通過對文學意義形成機制的不斷的方法論革命,去持續推動文學新知的產生。[59]因此,不是所有以符號學冠名的文學論述都是符號詩學,甚至個別以符號詩學指稱的,也不是。近百年來,隨著符號學的演進,符號詩學關於文學意義的探究,粗略地走過了一條從意義在形式、意義在結構,到意義在模式、意義在解釋的道路,實現了從較為單純的文學符形學,到文學符義學,再到文學符用學,以及將三者打通,深入更為隱蔽的社會規約、文化慣例的跨越。誠然,符號詩學的最大夢想,也許是一勞永逸地打撈到文學意義生成的最終模式,或者說探明方法論上的終極成因,但誰知,那只舞動文學意義的看不見的手,被狡黠的上帝隱藏在人類或許永遠不能到達、只可無限趨近的地方,這意味著符號詩學有著不竭的動力與永遠無法窮盡的魅力。雅各布森、巴特、洛特曼們,…See More
Mar 12
葉子正绿 posted a blog post

唐小林〈歷險可能世界:百年符號詩學概論〉(7)

恰如一位日本學者所言:「代碼的理論最終保證符號意義脫離指示對象這一狀態。正因為如此,即便現實並不存在的符號內容,符號的意義也得以被確保,從而也能通過符號制造謊言。」[53]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艾柯認為符號難有確切所指,符號相對於人們習以為常的「真實」而言,可能是在「撒謊」,符號學是關於「撒謊」的理論。隨著一個高度符號化時代的來臨,事物愈來愈遠離其實用意義,大局面反諷成為事實,在這時,艾柯符號理論的有效性和闡釋能力越來越強大地顯示出來;也越來越證明了他關於符號學的兩種假設:「(ⅰ)全部文化必須作為一種符號學現象而進行研究;(ⅱ)文化的所有方面都可以作為符號學活動的內容而加以研究。」[54]符號學在艾柯那里,既包括「代碼理論」,又包括「符號生產理論」,分屬意指符號學和交流符號學,文化乃是具有交流功能的意指系統。由於代碼就是社會規約、文化慣例,其存在本身就已確保符號交流功能的實現。在這里,我們看到了艾柯與洛特曼的有趣對接:符號在洛特曼那里所具有的「模式」和「交流」的雙重功能,被艾柯的「意指」和「交流」的兩個系統所延續、代替和改寫。代碼促成解釋,也促成交流;解釋是代碼的現身方式,也是交流的前提和…See More
Mar 9
葉子正绿 posted a blog post

唐小林〈歷險可能世界:百年符號詩學概論〉(6)

洛特曼模式論符號詩學的另一重要貢獻,是充分注意到了文學文本的「交流功能」。文學文本是信息「發送者與接受者共有之物,它使得交流行為成為可能。」[44]文本信息的多寡與文本結構的復雜程度成正比:結構越復雜,信息越豐富,反之則越少。而文本信息是否被接受,則取決於發送者與接受者是否有相同的「代碼」。正是「代碼」的不一致,導致古今各國對同一文本信息接受的歧異甚至困難,也是相同文本有著不同解釋的原因。代碼的多元性決定了文本解釋的多樣性。而多元化的代碼,是形成於不同的文化語境的。所以,是文化語境最終決定了文本信息的傳遞,亦即文本意義的建構。這樣,就從文學文本接受的角度,打通了文學符號、文本與社會、文化溝通的渠道。關鍵在於,在洛特曼那里,文學文本的這種「交流功能」與「模式功能」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任何交流系統都具有模式的功能,相反,任何模式系統也扮演著交流的角色。」[45]這就將模式論貫穿其符號詩學始終,建立起完整體系:從模式即內容的角度,將社會、歷史、文化帶入文本;從交流即模式的角度,串聯起作者、讀者、文本諸因素,符號詩學由此向外界全方位敞開,但又沒有脫離符號學這個中心。由此,洛特曼的符號詩學受到…See More
Mar 6
葉子正绿 posted a blog post

唐小林〈歷險可能世界:百年符號詩學概論〉(5)

四、模式論符號詩學模式論符號詩學,建立在符號學理論自身的發展上。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中的此一觀點,為這種發展提供了基礎:符號學的對象「是以符號任意性為基礎的全體系統」,「事實上,一個社會所接受的任何表達手段,原則上都是以集體習慣,或者同樣可以說,以約定俗成為基礎的。」[34]表達手段是約定俗成的,約定俗成通往集體習慣,而集體習慣是一種文化慣例。這就找到了符號與社會文化之間的通道。這條通道實際上也是「語言」通往「言語」的通道。這一觀點具有極大的生發空間。哥本哈根學派創始人葉爾姆斯列夫,在這條通道上繼續架設橋梁,將此演繹為:「模式—規範—用法—言語」,並進而簡化為「模式—習慣用法」。[35]這一簡化對後世文論家的最大啟發是:任何符號模式最終落到文化慣例。這是對索緒爾、葉爾姆斯列夫觀點「順著讀」的結果,如果「倒著理解」又可得出這樣的結論:「言語」、「習慣用法」既然通往「模式」、「語言」,而「模式」、「語言」是具有系統性的,那麽「言語」就同樣具有系統性。這是索緒爾先前沒有料到的,他只承認「語言」的系統性,並以此奠定其符號學大廈的基石。但事實上,他的理論已經預設了多方面的可能。巴特正是在這里…See More
Mar 4
葉子正绿 posted a blog post

唐小林〈歷險可能世界:百年符號詩學概論〉(4)

結構論符號詩學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敘述學。[28]幾乎所有結構論的代表文論家,都對敘述學有所貢獻,湧現出一批經典著作:格雷馬斯的《結構語義學》(1966)、《論意義》(1970),托多羅夫的《詩學》(1968)、《〈十日談〉語法》(1969),熱奈特的《敘事話語》(1972),布雷蒙的《敘事邏輯》(1973)等等。1966年是敘述學的關鍵年。受1960年列維-斯特勞斯《結構與形式》一文對普羅普《民間故事形態學》批評的激發,巴黎對於敘述學的興趣和力量不斷集聚,終於在這一年集束式地爆發出來:《交流》雜志特地辟出敘述學專號,發表熱奈特、格雷馬斯、巴特、托多羅夫等多位的敘述學專論,掀起敘述學高潮。「敘述學」是托多羅夫在《〈十日談〉語法》這部著作中提出的,但很快超出詩學範圍,運用到所有的敘事作品。尤其是巴特,對建立一般敘述學功不可沒。在他看來,敘事作品無時不有,無處不在,極為普遍:「對人來說,似乎什麽手段都可以用來進行敘事:敘事可以用口頭或書面的有聲語言,用固定或活動的畫面,用手勢以及有條不紊地交替使用所有這些手段。」[29]敘述似乎涵蓋人類所有意義之域。在結構論符號詩學中,格雷馬斯的「符號矩陣…See More
Feb 28
葉子正绿 posted a blog post

唐小林〈歷險可能世界:百年符號詩學概論〉(3)

「陌生化」理論,同樣是「能指中心論」的詩學觀。符號是攜帶意義的感知,[17]「陌生化」並不關心「意義」,而把全副精力放在「感知」上。什克洛夫斯基認為:「藝術之所以存在,就是為使人恢復對生活的感覺,就是為使人感受事物,使石頭顯示出石頭的質感。藝術的目的是要人感覺到事物,而不僅僅知道事物。藝術的技藝就是使對象陌生,使形式變得困難,增加感覺的難度和時間的長度,因為感覺過程本身就是審美目的,必須設法延長。藝術是體驗對象的藝術構成的一種方式;而對象本身並不重要。」[18]感覺/知道、審美/認知,或者形式/對象,前者才是藝術的目的,才是藝術之所是的關鍵。達此目的唯一途徑,是千方百計讓「感知」變得陌生。作為文學符號的感知,就是語言。所以語言的陌生化程度,即為檢驗文學性的標準。越是逃離日常生活語言,擺脫「所指」,遠離實用,越是具有文學性。散文離日常生活近,日常語言多,文學性偏低。詩歌總是追求「受阻礙的、扭曲的語言」,以至語言只有能指功能,文學性最強。什克洛夫斯基此一觀點,內在地與雅各布森的「文學性」相通。俄國形式主義的其他代表性文論家,比如艾亨鮑姆形式論的文學史觀、托馬舍夫斯基對情節構成的形式分析,都…See More
Feb 26
葉子正绿 posted a blog post

唐小林〈歷險可能世界:百年符號詩學概論〉(2)

二、形式論符號詩學不敢說俄國形式主義文論,當初就受到索緒爾符號理論的影響。事實上,「莫斯科語言學小組」成立的第二年,索緒爾的《普通語言學教程》才出版。就在這一年,聖彼得堡的「詩歌語言研究會」,作為俄國形式主義文論的第二支也應運而生。只能說,俄國形式主義的某些文論家,比如庫爾特奈,與索緒爾有共同的「學緣」,都曾在萊比錫學過語言學。可能正是出於這樣的原因,再加上索緒爾的受業弟子卡爾采夫斯基回到莫斯科,於1917-1919間開始了索緒爾思想在俄國的傳播,大致在20世紀20年代中前期,索緒爾符號理論,對俄國形式主義文論開始並持續發生影響,使之逐漸具有符號詩學的特征。盡管這個學派在20年代後期,因人員流散世界各地,而在形式上趨於解體。作為符號詩學的俄國形式文論,並未直接提出「文學是符號形式」的口號,[⑥]卻提出了「文學作品是一種純粹的形式」的命題[4]。[⑦]「純粹的形式」是形式論符號詩學的核心概念,其他諸如「文學性」、「陌生化」,以及「詩性功能」等,都是建基於、統攝於「純粹的形式」的次級概念。在我看來,什克洛夫斯基之所以在「形式」前面加上「純粹」來修飾,是要將此「形式」與彼「形式」,即傳統的「…See More
Feb 19
葉子正绿 posted a blog post

唐小林〈歷險可能世界:百年符號詩學概論〉(1)

摘要:符號詩學,是以符號學方法建構的文學理論,是關於可能世界的詩學。近百年來,主要由形式論、結構論、模式論和解釋論符號詩學構成,大致走過了一條從「符形學」到「符義學」、「符用學」,再到試圖將「三者整合」,深入文化隱蔽機制,全面走向文化符號詩學的道路。一、緒論:符號詩學的源與流符號詩學[①],即符號學文論,是以符號學方法建構的文學理論。符號詩學思想源遠流長。位於六經之首的《周易》,可視為中國符號詩學思想的源頭。柏拉圖在《理想國》中對「純粹敘述」與「模仿」的區分[1],[②]亞里士多德《詩學》關於「情節」的形式分析[2],[③]都是西方符號詩學的較早實踐。但作為嚴格意義上的符號詩學,則是現代符號學理論產生後,受其影響所出現的文學理論。符號學是人文科學的「方法論」、「公分母」和「數學」,由此決定了符號詩學的基本特征。它不象其他詩學,比如現實主義詩學、儒家詩學、存在論詩學、基督教詩學等,要為文學提供認識論意義上的基本圖式,得出一些關於文學的終極結論。符號學作為方法論,它像數學、邏輯學在為各門學科運用的過程中,生產出不同的知識。它似「孵化器」,更似一位年輕多產的母親,在流動不居的時空中,與各種思…See More
Feb 14
葉子正绿 posted a blog post

林錦屏等〈中國內外情感地理研究熱點、內涵及意義〉(11)

Yongcan L. 2016. The Emotional Geographies of Language Teaching. Teacher Development, 20(4): 482-497.張維亞,嚴偉,湯澍 . 2015. 旅遊者地方感、自我效能感、社會責任感與滿意度關係研究——以遺產旅遊地為例. 資源開發與市場,31 (1):112-116. [Zhang Weiya, Yan Wei and Tang Shu.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ts' Sense of Place, Self-Efficacy,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Satisfaction: Taking Heritage Tourism Sites as an Example.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Market, 31(1): 112-116. ]張中華,焦林申 . 2017. 城市歷史文化街區的地方感營造策略研究——以西安回民街為例 . 城市發展研究,24…See More
Feb 11
葉子正绿 posted a blog post

林錦屏等〈中國內外情感地理研究熱點、內涵及意義〉(10)

Schurr C. 2013. Towards an Emotional Electoral Geography: The Performativity of Emotions in Electoral Campaigning in Ecuador. Geoforum, 49(1): 114-126.施生旭,童佩珊. 2018. 基於CiteSpace的城市群生態安全研究發展態勢分析 . 生態學報,38 (22):8234-8246. [Shi Shengxu and Tong Peishan. 2018. An Analysis of Ecological Security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Development Trend Based on CiteSpace  Econometric Analysis. Acta Ecologica Sinica, 38(22): 8234-8246. ]托馬斯·霍布斯 . 2011. 利維坦 . 北京:商務印書館 . [Hobbes Thomas. 2011. Leviathan. Beijing:…See More
Feb 5
葉子正绿 posted a blog post

林錦屏等〈中國內外情感地理研究熱點、內涵及意義〉(9)

6) 居民方面的意義。探索居民與居住地的情感聯系,即居民地方感,揭示居民地方感形成的機理和影響因素,保持地方的原真性,塑造和維護地方良好形象,建設地方文化特色鄉鎮,提升居民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情懷,喚起居民的鄉親、鄉情、鄉景、鄉音,增強居民對家鄉的眷戀與自豪感,助力留住鄉愁。強化居民環境保護、特色文化保護的意識和行為,熱愛家鄉保護家鄉,創造美麗家園。深入研究人真實的情感需求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的必然之路,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以提高人們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為宗旨,建設具有人性關懷和情感關懷的現代社會。5 結論情感地理經過近30年的研究:國外專注於情感地理的縱深研究,國內則以地方感研究為主;國外研究主題主要集中在教育、政治、社會性別與兒童等主題上,國內則集中在旅遊、居民等主題上。總體上,國內外情感地理研究主題頗豐,正在不斷拓展;國外研究學科融合度高於國內,主要與政治學、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交叉;國外更傾向於理論方面的研究,關注特殊環境和人群,如監獄裏監禁老人的情感變化 (Guzman et al., 2020)、同性戀娛樂活動的情感空間 (Cattan et al.,…See More
Feb 4
葉子正绿 commented on 葉子正绿's blog post 陳明發《2019新冠肺炎 觀察紀事》
"迷失在大流行時期:Covid-19 危機期間時間迷失方向的現象學分析在 Covid-19 危機期間,人們經歷了多種形式的時間迷失。在這項研究中,我們收集了大量關於大流行期間迷失方向的多方面經歷的報告。在本文中,我們使用描述性方法研究生成的語料庫。我們確定了六個新興主題:時間裂痕;顳葉眩暈;窮困潦倒的時間;管視角; 時間的空間和社會腳手架;暫停時間。我們對每個主題進行現象學分析。基於現象學分析,我們對時間迷失的情景和存在形式進行了關鍵區分,並且我們認為,最好將 Covid-19…"
Feb 3
葉子正绿 posted a blog post

林錦屏等〈中國內外情感地理研究熱點、內涵及意義〉(8)

4 研究意義情感是社會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情感的世界是一個完全冰冷、物理化的、毫無生機的地理空間,人類沒有情感就無法生存 (楊薇,2014)。情感具有時間性、空間性和社會性,在改變人-人關係、人-地互動關係中具有突出作用,將情感融入空間或地域,從而將原本屬於地理的詞匯變成了一個帶有溫度的人文詞匯,這是情感地理研究的精髓。情感地理突出情感的空間性和時間性研究,彌補了人文地理對情感研究的不足,是對傳統地理學的挑戰(朱竑 等,2015)。1) 教育方面的意義。教育是影響人的認知與行為方式的情感實踐活動,而教育的情感地理本質是研究教育主體和客體在時空中情感傳遞的路徑,揭示教學活動中師生互動的規律 (Quintana et…See More
Feb 2
葉子正绿 posted a blog post

林錦屏等〈中國內外情感地理研究熱點、內涵及意義〉(7)

2.3.4 多元社會群體地方感研究 近年來,相關研究涉及到本地和外地經營者 (陸敏,2018)、大學生 (熊幗 等,2013)、老年人 (吳悅芳 等,2019)、主題餐廳員工 (蔡曉梅 等,2012)、長城攀登者(趙宏傑 等,2012)、高爾夫球手(駱勇,2017)等人群的地方感。在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今天,人們物質需求已得到基本滿足,追尋精神世界的豐度成為關注熱點,研究多元社會群體的地方感,揭示豐富多樣的個性化心理需求,充分體現對不同社會群體的關注、關愛、尊重和呵護、享受公平和平等待遇成為關注點,能為建立和健全相關社會保障制度提供科學依據和參考。同時,在城市建設和空間擴張的背景下,多元社會群體的地方感不可避免地被重構、覆蓋、甚至毀滅,且難以修復,因此在城市規劃設計時應強調「以人為本」的重要性,重視保護人的利益和需要,推動社會的良性運行和精神文明構建,以增強多元群體的地方感。3…See More
Jan 30
葉子正绿 posted a blog post

林錦屏等〈中國內外情感地理研究熱點、內涵及意義〉(6)

2.3 國內研究熱點自西方人文社科領域出現「文化轉向」以來,國內學者對情感地理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如林群(2011) 將情感因素納入媒介地理中,構建了情感與地理環境相互作用的矩陣模型。梁璐等 (2018)揭示了參觀紀念性恐懼景觀地——汶川大地震紀念館遊客情感體驗的社會性、空間性和時間性特征;鄒飛鵬 (2019) 從文化地理視角分析了空間建構社會、社會空間再生產情感的過程;林元城 (2021)基於情感對空間構建的研究,詮釋了宣傳類戶外廣告情感氛圍與 城市空間治理的聯系 ;鄭玉萍(2022) 探討了退休老年人在學習型空間——老幹部大學中交往與學習構建起的地方意義;裴蓓(2021) 明晰了建構文學情感地理學的可能性;朱竑 (2015) 概述了西方情感地理學的研究進展。上述學者從傳播學、旅遊地理、社會文化地理、城市生態學視角對情感地理進行了有效探索,但相較於國外情感地理研究,國內該領域的主要熱點始終集中於將地方感作為情感地理研究的主要內容。2.3.1 地方感維度劃分地方感是人與地方之間產生的情感聯系,而尚未統一的地方感維度劃分一直備受國內學者熱議。朱竑等 (2011)…See More
Jan 27
葉子正绿 posted a blog post

林錦屏等〈中國內外情感地理研究熱點、內涵及意義〉(5)

社會性別是社會建構的,而生理性別是基於人類男性、女性生物特征的生理差異。社會性別並非二元性,除男性、女性外,還有跨性別,即第三類性別。盡管男女在生理上有差異,但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家庭地位等方面,應享有同等的權利。然而因社會性別所引起的不平等、歧視以及暴力仍然存在,特別是那些不接受或憎恨跨性別的人群會產生暴力行為,使得跨性別者身心受到傷害,甚至產生抑郁癥和自殺傾向。在逐漸文明的社會裏,為緩解、消滅性別不平等而產生的諸多社會問題,深化研究社會性別的情感地理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2.2.4 兒童的情感地理研究 約占世界人口1/4的兒童群體被看作是「等待長大的成人」(Qvortrup, 1994),始終被作為邊緣人群進行附屬性研究,長期以來未引起地理學界的關注。20 世紀 70 年代來地理學界逐漸從重視主流文化、精英文化轉移到邊緣、非主流的底層文化研究,特別是兒童的社會空間邊緣化現象開始進入地理學家的研究視野。1990 年在英國 Area 雜誌上發表的論文 《Is there a place for children in…See More
Jan 24
葉子正绿 posted a blog post

林錦屏等〈中國內外情感地理研究熱點、內涵及意義〉(4)

Pain(2009) 致力於研究充滿恐懼的情感地緣政治,將其作為理解、重新定位和回應「全球化恐懼」的一種工具。Schurr (2013) 基於 Pain的研究,呼籲建立情感選舉地理以剖析選舉 (競選) 活動的情感時空背景,包括候選人如何與選民建立情感關係,進而形成政治團體。Jones(2020)同樣關注情緒的社會空間性,從地理學角度尋覓具體化情感與特定地點和空間的聯系,創新性地提出外交的情感地理。在普世主義的理念中,人們的情感是直接的、內在的和虛擬的。Tolia-Kelly (2006) 對其進行了批判性分析,認為人們的情感是政治生活的一部分,政權更叠與國民的情感相互影響。霍布斯(2011) 在 《利維坦》、斯賓諾莎在 《神學政治論》(1963) 及《倫理學》(1959) 中都認為情感會妨礙理性思考,他們都闡釋了國家力圖借用宗教的政治功能,利用情感來維系民眾對國家的順從,維護國家的統一和穩定。Barford (2017) 也認可 ToliaKelly的看法,認為「政策」和「情感」密不可分,情感參與可能會放大人們積極或消極的態度,為付諸的行動提供動力;Wood (2013)…See More
Jan 22
葉子正绿 posted a blog post

林錦屏等〈中國內外情感地理研究熱點、內涵及意義〉(3)

2.2 國外研究熱點2.2.1 教育的情感地理研究 國外教育的情感地理是教育學、地理學、心理學與社會學等學科共同關注和研究的重要主題,研究熱點集中在3個方面。第一,教師的積極和消極情感對教學活動的作用與影響。上世紀90年代中期「情緒革命」的影響下,加拿大教育學家 Hargreaves (2001) 致力於教師情感的研究,發現師生間的情感互動依賴於空間距離的親近和/或疏遠,並提出了 5 個層面的「情感地理」理論框架,即政治距離、專業距離、道德距離、物理距離和社會文化距離。基於該理論框架,Yongcan (2016)…See More
Jan 21
葉子正绿 posted a blog post

林錦屏等〈中國內外情感地理研究熱點、內涵及意義〉(2)

從國內外來源期刊分布看,國外情感地理研究刊文量居首位的期刊是 Emotion Space and Society(39篇),其次是 Social Cultural Geography (23篇)和 Gender Place and Culture (15 篇);國內刊文量最多的期刊為《人文地理》(32篇),其次是《旅遊學刊》(16篇)。對比發現,國外來源期刊相較國內類型更加豐富,涉及文化、政治和社會等方面的研究;國內則以地理和旅遊類期刊為主,對情感地理與旅遊的結合研究較多。可見國外學者在研究中更注重情感地理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從研究方法看,國內外情感地理研究經歷了3個階段:從以定性描述分析為主到逐漸定性和定量相結合,最後到定量方法的創新與多元化且以定性和定量方法結合研究為主 (圖2)。總體上,國外以定性分析為主,訪談法和實地調查是最常用的研究方法;在定量研究方法中,較多地運用內容分析法。國內學者在定性方法運用上以問卷調查、紮根理論和文獻研究方法為主,定量方法中統計分析法和結構方程模型的構建運用較多。從研究案例地的空間分布看,國外研究涉及到五大區域 (亞洲、非洲、美洲、歐洲、大洋洲)…See More
Jan 20

葉子正绿's Photos

  • Add Photos
  • View All

葉子正绿's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

葉子正绿's Blog

中國神話傳説-龍的起源

Posted on May 25, 2023 at 2:30pm 0 Comments

我們這里要説的龍,是一種神話動物,在中國大地上,到處都能見到它的形象。

但真正的龍是什麼樣子呢?誰也沒見過,因爲自然界根本就沒有這樣的動物。可見,龍是人類自己創造的。



龍不僅中國有,世界上很多的國家的神話中也都有龍。例如,西方神話的龍就很有意思,那些龍在形體上跟中國龍有很相似的地方:身體龐大,遍身鱗甲,長着四條腿和尖利的爪,頭上有角,能騰雲駕霧。不同的是,西方龍的龍頭比較多,有的三個頭,有的九個頭,還有十二個頭的,而中國龍只有一個頭;西方龍嘴里吐火,中國龍嘴里一般噴水;西方龍常常代表兇惡的勢力,中國龍往往是吉祥的象征。…

Continue

唐小林〈歷險可能世界:百年符號詩學概論〉(8)

Posted on March 8, 2023 at 3:30pm 0 Comments

六、結語:可能世界的詩學

符號學是意義之學,相應地,符號詩學乃是文學的意義之學。但符號學研究意義,與其他人文科學不同,它不直接「給出」意義,而是探測意義形成的機制。換言之,符號學不具體回答「意義是什麽」,而是解決「符號如何產生意義」。相應地,符號詩學只是探尋文學意義生成的原因,它是文學的方法論,不是認識論。符號詩學是通過對文學意義形成機制的不斷的方法論革命,去持續推動文學新知的產生。[59]因此,不是所有以符號學冠名的文學論述都是符號詩學,甚至個別以符號詩學指稱的,也不是。…

Continue

Comment Wall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 No comments yet!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