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靜 吳全全·德國“職業教育4.0”數字化建設(5)

03 德國“職業教育4.0”數字化建設的特色及藉鑒意義

基於德國“職業教育4.0”的願景,未來的職業分類和定義發生變化,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規格需要重新厘定,現代信息技術運用、數字化素養成爲未來工作世界勞動者的新技能和關鍵能力。德國職業教育數字化建設所呈現出的經驗,對推進中國職業教育數字化建設具有藉鑒意義。

(一)頂層規劃與制度設計

職業教育數字化建設旨在服務於職業教育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根本目的是提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國家的頂層設計和制度規劃是推進職業教育數字化建設的重要支撐,2019年,德國修訂《聯邦德國職業教育法》《聯邦德國基本法》,爲實施職業教育數字化教育掃清了法律障礙,重視職業教育數字化建設方面的投入。藉鑒德國在職業教育數字化建設中的制度規劃,中國應加強頂層設計,國家和地方須共同制定長期的職業教育數字化建設戰略,可實施“完善基礎設施+探索改革項目+保障技術創新”行動計劃。

首先,完善基礎設施。中國職業學校還需要充分發掘數字化在職業教育領域的潛能,增設教師和學生所需的新型數字教學設施、顯示和交互設備等基礎設施,如人工智能機器人、虛擬現實終端、移動智能設備等,建設數字化裝備的學校。

其次,探索改革項目。硬件設施隻是基礎條件之一,真正的促動因素在於將數字化融入職業教育全過程。中國應遵循以學生爲中心、能力本位、持續提高的原則,在“雙高計劃”背景下,啟動實施一系列關於數字媒體融入、教師數字能力培訓、數字課程開發、數字化教材等改革項目,發揮標桿作用。

再次,保障技術創新。要大力發展數字研究與創新中心,專注開展科學研究與技術創新,推動核心科技突破與工具智能化昇級迭代,打造數字化學習資源和工具。

(二)多主體協作參與

職業教育的數字化建設不應局限在教師和學生之間,而是需要多方力量的相互協作。藉鑒德國職業學校、企業和跨企業培訓中心協作參與的經驗,中國現代職業教育需要職業學校和行業企業全方位、全過程共同參與,形成以下“七項共建”機制:

一是共建以未來數字化工作的人才職業資格與能力爲需求的專業設置機制,設置適應新産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新專業;

二是共建基於區域産業結構和數字化經濟的人才培養方案機制,制定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及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範融入教育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

三是共建與産業實踐對接的課程體系開發機制,從職業崗位需求出發,以職業活動和工作過程爲導向,建立有效融入數字媒體的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體系,整合適應數字化教學需要的課程內容;

四是共建優質的數字化教材建設機制,將數字技術和教學內容深度融合,發揮數字教材在教學和學習中的作用;

五是共建師資隊伍建設機制,加強職業教育教師信息素養培訓項目,組織教師培訓數字媒體使用技能,更新教師的數字化教育觀念,提昇教師的信息化意識和數字化教學能力;

六是共建互動合作的教學改革機制,將雲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和區塊鏈等新技術創造性地融入教學設計與實踐,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七是共建人才培養質量考核機制,探索可操作的數字化評價方法,實現過程性評價和即時反饋功能,有效協助教師掌握學生學習情況。

Views: 2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