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3,890)

方範《丁香花:孤獨的記憶》招隱讀書臺即興

索以天下第一江山而名聞遐邇的鎮江風光,以其具有真山真水麗獨秀江南。其中,鎮江南郊風景區的鶴林、竹林、招隱三古剎,群山環抱,青巒錯落,清泉潺潺,鳥語花香,極目看滿眼蒼松翠竹,近處聽時聞鳥嗚千囀,猶如一幅出自大家之手的名畫。難怪被宋代大書法家米節稱之為城市山林。

我雖常利用休息日,背著水壺,帶著幹糧,沿著蜿蜒的山道,瞻仰招隱牌坊,小坐聽鸝山房,流連虎跑、鹿跑,珍珠、林公諸泉;駐足玉蕊、挹江、如斯、鳥愛眾亭,暢遊增華閣,拜謁米芾墓,每每不亦樂乎。

但我總以為,南郊名勝百景中,首推招隱寺內的讀書臺。…

Continue

Added by Place Link on March 30, 2016 at 10:46am — No Comments

帕特里克 塔克爾·赤裸裸的未來(序)

很榮幸能為中國的讀者們寫序言。

這本書是關於未來的。未來幾十年,在科學研究、全球商業、環境管理和人力資源等方面的影響,中國將遠遠超過地球上幾乎任何其他國家,因此,中國的讀者群也是我格外樂意交流的對象。

中國的未來很光明,原因很多,最大的優勢或許在於中國人民面對未來的態度。過去7年間,美國研究表明,中國未來的發展是持續的,前景非常樂觀——不管在個人還是集體層面。而美國的情況則大不相同。…

Continue

Added by 垂釣 尼亞河 on March 30, 2016 at 10:46am — No Comments

愛墾文化旅遊慕課札記:迪斯尼文化旅遊議程

香港:迪斯尼與文化旅遊議程同存的啟示

身為一個大學體制外的、不需要顧存情面的私家學者(Privatgelehrter),我在祖國內地和香港猛搞文化旅遊並且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時候,寫這篇獨立的通俗學術評論,就是想大家透過旅遊的文化史和文化學,了解文化旅遊作為全球性的地方發展策略的誕生背景,加深政府和民眾的理解,不要以為文化旅遊是解決旅遊業低潮或者刺激經濟增長的技術工具。文化旅遊有它保護自然和人文環境,強化社區的文化身份和照顧當地小本經營者的深刻內容,有它的公民社會的內涵---瑞士的文化旅遊就是當地歷代公民社會艱苦努力的成果。誤解文化旅遊為“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以政府和商界來主導文化發展議程的,會失去文化,也撈不到錢,正是“竹籃子打水---兩頭空”。…

Continue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March 30, 2016 at 10:46am — No Comments

于堅的詩·讀弗洛斯特

在離大街只有一墻之隔的住所

讀他的詩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起先我還聽到來訪者叩門

猶豫著開還是不開

後來我已獨自深入他的果園

我遇見那些久已疏遠的聲音

它們跳躍在樹上 流動在水中

我看見弗洛斯特嚼著一根紅草

我看見這個老家夥得意洋洋地踱過去…

Continue

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March 30, 2016 at 10:45am — No Comments

林兆華《導演小人書》(上)

《導演小人書》是首部全面記錄導演林兆華戲劇與人生的圖文作品集。

由林兆華親自整理、編排,以圖片的形式回憶自己50年導演經歷,並為每一張照片撰寫配圖小文,好像“小人書”一樣,通過一個個鮮活、有趣的故事,圖文並茂地再現他導演路上的所見所聞,並結合他個人的排戲經歷,逐一披露他與高行健、過士行、濮存昕、梁冠華、何冰、徐帆、宋丹丹、蔣雯麗、易立明、譚盾、高亞麟、小陶虹等豪華的主創團隊背後的交往趣事。

作者簡介:林兆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導演,1984年至1998年任北京人藝副院長。現任北京大學戲劇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央戲劇學院等兼職與客座教授。



自序…

Continue

Added by Pei Shu on March 30, 2016 at 10:45am — No Comments

《克雷洛夫寓言》(2)

【青蛙和牯牛】

青蛙看見牯牛走近來吃草,它下決心要盡最大的力量來賽過牯牛的龐大,我想它是一只嫉妒的青蛙。你瞧,它是怎樣地用足狠勁鼓著氣,脹起肚子。

“餵,親愛的青蛙,告訴我,我跟牯牛一般兒大嗎?”它問它的同伴道。

“不,親愛的,差得遠哩。”

“你再瞧瞧,現在我可脹大了。瞧得仔細點兒,說得明白點兒。呶,你瞧,怎麼樣?我正鼓出來吧?”

“我看差不了多少。”

“那麼——現在呢?”…

Continue

Added by LiDi Za on March 30, 2016 at 10:44am — No Comments

張曉風《三弦》(2)西湖十景

如果有幸到杭州的西湖去玩,如果有幸,站在一個視野最好的角度,請問,你能不能放眼望去,把西湖十景,都收到眼底呢?

答案是:“不能!”

為什麼?

世上沒有一個景致可以在一剎那間得到它全部精華。請問,你怎麼可能同時看到“平湖秋月”和“蘇堤春曉”呢?那至少需要用掉一個清涼美麗的春天早上和一個幽靜深遠的秋天夜晚才能欣賞到的。至於“柳浪聞鶯”和“斷橋殘雪”在時間上也是絕對不可能同時兼得的景致。“雷峰夕照”和“三潭印月”時間上雖然相距不遠,但畢竟一個在黃昏一個在夜晚。“南屏晚鐘”要最安靜的慧心才能聽到,“曲院風荷”要有風的時候,才能領略。象西湖這種天地鐘靈的地方,哪裏只是隨隨便便就可以一眼看穿的?…

Continue

Added by Krásná duše on March 30, 2016 at 10:44am — No Comments

臧克家·官

我欣幸有機會看到許許多多的「官」:大的,小的,老的,少的,肥的,瘦的, 南的,北的,形形色色,各人有自己的一份「丰采」。仍是,當你看得深一點,換 言之,就是不僅僅以貌取人的時候,你就會恍然悟到一個真理:他們是一樣的,完 完全全的一樣,像從一個模子裡「磕」出來的。他們有同樣的「腰」,他們的「腰」 是兩用的,在上司面前則鞠躬如也,到了自己居於上司地位時,則挺得筆直,顯得 有威可畏,尊嚴而偉大。他們有同樣的「臉」,他們的「臉」像六月的天空,變幻 不居,有時,溫馨晴朗,笑雲飄忽;有時陰霾深黑,若狂風暴雨之將至,這全得看 對著什麼人,在什麼樣的場合。他們有同樣的「腿」,他們的「腿」非常之長,奔 走上官,一趟又一趟;結交同僚,往返如風,從來不知道疲乏。但當卑微的人們來 求見,或窮困的親友來有所告貸時,則往往遲疑又遲疑,遲疑又遲疑,最後才拖著 兩條像剛剛長途跋涉過來的「腿」,慢悠悠的走出來。「口將言而囁嚅,足將進而 趑趄」,這是一副樣相;對像不同了,則又換上另一副英雄面具:叱吒,怒罵、為…

Continue

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March 30, 2016 at 10:43am — No Comments

斯蒂芬·赫特夏芬《從容生活·當下享受》讓生活充滿音樂的節奏

非洲的鼓手,演奏勃拉姆斯樂曲的偉大的小提琴家,演說家,政治家……都要用到共振。他們抓住了音樂或詞語的節奏,然後他們接收到了聽眾們返回給自己的相同的節奏。

在我的研討會上,當我全神貫註以至於我都不再需要用意識控制自己的言談時——我只是存在於自己說話的脈絡中,我便知道我已經抓住了正確的節奏。這種時候,我能明顯地感受到我的聽眾正“與我一起”,如同我正“與他們一起”一樣。

對共振的需要並不僅限於詞語或聲音。…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師 on March 30, 2016 at 10:43am — No Comments

凱瑟琳·吉布森:快與慢的節奏:逆轉失控的工作和生活(5)

心靈之聲

唱得最動聽的,是我們自己心中的歌。

十六歲的尼基·庫伊一邊演奏,一邊微微晃動著身體。他已經變成了自己所創作的音樂的優雅延伸,此時,他的青春期自我意識消失了,他的全部身心與小提琴融為一體,化為音樂通道的一部分,時而低聲細語時而激揚高亢的音樂從那裏源源不斷地噴湧而出。在這場震撼的表演中,觀眾盡情地流淌著激動的淚水,他們明白自己正在經歷一次肉體與精神的神秘交融。

“演奏時,你身在何處?你的內心到底發生了哪些變化?”當聽眾熱情的掌聲終於停下來之後,我問這個年輕人。他害羞地笑了,稍作猶豫後,他回答說:“我入靜了。”…

Continue

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March 30, 2016 at 10:42am — No Comments

張悅蘭《葵花走失在1890》(九)

那個荷蘭男人的眼睛裏有火。橙色的瞳孔。一些洶湧的火光。我親眼看到他的眼瞳吞沒了我。我覺得身軀虛無。消失在他的眼睛裏。那是一口火山溫度的井。杏色的井水漾滿了疼痛,圍繞著我。

他們說那叫做眼淚。是那個男人的眼淚。我看著它們。好奇地伸出手臂去觸摸。突然火光四射。杏色的水註入我的身體。和血液打架。一群天使在我的身上經過。飛快地踐踏過去。他們要我疼著說感謝。我倒在那裏,懇求他們告訴我那個男人的名字。

就這樣,我的青春被點燃了。

你知道嗎,我愛上那個眼瞳裏有火的男人了。…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March 30, 2016 at 10:20am — No Comments

陳晚《美國怎樣培養自主創新的小孩?》(2)

走進美國的基礎教育

美國學校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教育進展國際評估組織的調查顯示,在21個被調查國家中,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數第一,創造力排名倒數第五。此外,在中國的中小學生中,認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只占14.9%。

看到這組數據之後,作為一位身在美國的三個孩子的母親,我並沒有表現出特別的驚訝。根據我在出國前對中國教育的了解,中國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低下,是在大家的意料之中的。不用看具體數據,我們就能推測,與中國孩子相比,美國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肯定會高出一籌。毫無疑問,這些差異和美國的教育體制是密不可分的。…

Continue

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March 30, 2016 at 10:19am — No Comments

遙看黃永玉

那天是星期天,我們在嶽麓東麓的叢林山谷中攀沿半日,過麓山古寺,陪兒子畫完速寫,經清風峽下至嶽麓書院已是午後3時了。

  嶽麓書院又逢一度文化盛事——黃永玉此刻正在裡面講課。此時已開講半個小時。待我跨過那幾道院門,只見暖暖的初冬的陽光下,從二門到講堂之間的那個天井已滿滿坐了一院子人,我在尚有不少餘位的後排尋一座坐下。座位上落滿了金黃色的小扇子一樣的銀杏葉,我擡頭一看,那一株有一人合圍的挺拔的銀杏像金子一樣發出一種暖燦燦的光芒,它的金色的調子幾乎壟斷了這個院子,營造出一種溫暖而適意的調子。…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March 30, 2016 at 10:10am — No Comments

仰望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雖然老了,絲綢還活著。

站在絲綢之路身旁,仰望頭頂的西天流雲,有點夢裏飛翔的幻覺。我慶幸自己是西路上一名商旅過客。流沙早已將許多樓蘭古城悄然湮沒。我發現,那些消逝在古絲綢之路上的商賈駝隊們不僅是為了賺取商業利潤,他們身上有一種好奇與冒險的性格,久而久之,便成為一種追求與信仰。



1

中國是絲綢的故鄉。那種絲滑柔爽的感覺常常會讓我聯想到歐洲貴婦人的奢華生活。…

Continue

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March 30, 2016 at 10:09am — No Comments

央視·影視文化漫談:張頤武·可可西裏-悲壯的獨行者

主講人簡介:張頤武,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領域包括中國當代文學、大眾文化和文化理論。著有《在邊緣處追索》、《從現代性到後現代性》、《思想的蹤跡》等論著多種,曾受北京大學派遣在日本東京大學任教。

內容簡介:這是一個神秘而令人向往的地方,這是一場貪婪與高尚的較量。這是一闕雄渾陽剛的壯烈紀實,這是一部信仰與生命的挽歌。《可可西裏》,這部以民間保護藏羚羊的巡山隊故事為原型的電影,一經公映便成為中外影壇各種獎項的寵兒,如潮的好評蜂擁而至,連最為挑剔的影評家們,也紛紛把它譽為2004年最令人感動的中國電影。然而在這一片叫好聲中,《可可西裏》在國內的票房卻出人意料的平淡,在市場的面前,《可可西裏》的魅力為什麼消失了?難道叫好不叫座真的是這部影片最終的註解嗎?…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March 30, 2016 at 10:09am — No Comments

汪曾祺《人家草木》栗子

栗子的形狀很奇怪,像一個小刺猬。栗有“鬥”,鬥外長了長長的硬刺,很紮手。栗子在鬥裏圍著長了一圈,一顆一顆緊挨著,很團結。當中有一顆是扁的,叫做臍栗。臍栗的味道和其他栗子沒有什麽兩樣。堅果的外面大都有保護層,松子有鱗瓣,核桃、白果都有苦澀的外皮,這大概都是為了對付松鼠而長出來的。

新摘的生栗子很好吃,脆嫩,只是栗殼很不好剝,裏面的內皮尤其不好去。

把栗子放在竹籃裏,掛在通風的地方吹幾天,就成了“風栗子”。風栗子肉微有皺紋,微軟,吃起來更為細膩有韌性。不像吃生栗子會弄得滿嘴都是碎粒,而且更甜。賈寶玉為一件事生了氣,襲人給他打岔,說:“我想吃風栗子了。你給我取去。”怡紅院的檐下是掛了一籃風栗子的。風栗子入《紅樓夢》,身價就高起來,雅了。這栗子是什麽來頭,是賈蓉送來的?劉老老送來的?還是寶玉自己在外面買的?不知道,書中並未交待。…

Continue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March 30, 2016 at 8:30am — No Comments

卡夫卡·判決

那是一個美好的春天,星期日上午,喬治-貝登曼,這個年青的商人坐在他家二樓的房間裏,這座低矮的房子是屬於簡易建築。這些簡易房子沿著河道向前伸展,模式一樣,只是在高度和顏色方面有所區別。喬治-貝登曼正寫完了一封信,這封信是他寫給在國外的年青時代的朋友的,他好玩似的,磨磨蹭蹭地封好了信,然後他將肘關節擱在桌子上,看著窗外的河流,橋梁和對岸的高地,岸上已顯示出一種嫩綠的顏色。他回想起他的這位朋友,當時是如何不滿意留在家裏發展,幾年前就逃離家庭,合法地前往俄國。他在彼得堡開了一家商店,開始好過一段時間,但接著很長時間以來似乎不景氣。如同他的這位朋友在越來越少的拜訪中向貝登曼訴說的那樣。這樣,他在國外的一切辛苦均屬徒勞了。…

Continue

Added by ART FOCUSED 藝術聚焦 on March 29, 2016 at 7:15pm — No Comments

三毛 《萬水千山走盡》藥師的孫女——前世(厄瓜多爾紀行)

那時候,心湖的故事在這安地斯山脈的高原上,已經很少被傳說了。

每天清晨,當我赤足穿過雲霧走向那片如鏡般平靜的大湖去汲水的時候,還是會想起那段駭人的往事。許多許多年前,這片土地並不屬於印加帝國的一部分。自古以來便是自稱加那基族的我們,因為拒絕向印加政府付稅,他們強大的軍隊開來征服這兒,引起了一場戰爭。那一場戰役,死了三萬個族人,包括我的曾祖父在內,全都被殺了。

  死去的人,在印加祭師的吩咐下,給挖出了心臟,三萬顆心,就那麼丟棄在故鄉的大湖裏。

  原先被稱為銀湖的那片美麗之水,從此改了名字,我們叫它“哈娃哥恰”,就是心湖的意思。…

Continue

Added by 抱抱,看新聞 on March 29, 2016 at 7:13pm — No Comments

托馬斯·曼:威尼斯之死(10)

象每個勞碌不停、永不知足的人那樣,他興致勃勃地一會兒忙這個,一會兒又忙那個。阿申巴赫舒舒服服地靠在椅上,對理發師所幹的事無法拒絕,相反地,他興奮地抱著滿腔希望。從鏡子裏,他眼看著自己的眉毛彎得更加均勻分明,他的眼梢變得長些了,在眼瞼下稍稍畫了一下後,他的眼睛更加炯炯有神。他再看看下面:原來皮膚是棕色的、粗糙的,現在可變嫩了,泛上一片鮮艷的洋紅色。他的嘴唇,在一分鐘前還沒有血色,現在可豐滿了,象草莓的顏色那樣,在塗上雪花膏和膚色恢復青春以後,面頰上、嘴角邊及眼圈旁的皺紋一一消失。當他看到鏡子裏映出一個年青的身影時,心頭不禁怦怦亂跳。最後,化妝師認為一切都很稱心如意,於是他謙卑而有禮貌地感謝他的主顧,這種謙恭態度是幹這行工作的人所特有的。“這只是能為您效勞的起碼事兒,”他在為阿申巴赫作最後一次整容時說。“現在,您先生可以隨心所欲地談情說愛了。”阿申巴赫象高高興興做了一場夢,恍恍惚惚、戰戰兢兢地走了。他系的是紅領帶,戴的是一頂繞著彩色絲帶的寬邊草帽。…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March 29, 2016 at 7:12pm — No Comments

盧怡秀·《太陽的後裔》該它紅成這樣子

韓國近來播出的《太陽的後裔》在韓國創下高收視率的成績,男女主角宋仲基、宋慧喬的愛情更讓觀眾在電視機前臉紅!但近來上一部如此火的韓劇已經是《來自星星的你》,除了強大的編劇、高顏值的演員之外,其實《太陽的後裔》也打破不少過去成規,才會創下這樣的好成績!





收視率超越《星星》…

Continue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March 29, 2016 at 7:11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