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 Zola
  • Damansara Height
  • Malaysia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Facebook MySpace

Ra Zola's Friends

  • Malacca 皇京港
  • Crna Gor
  • Syota ElNido
  • Paetiyo
  • Bayrut Alhabib
  • Eamman Habibatah
  • Chiron人馬
  • 厚數據才厲害
  • baku
  • Dushanbe 杜善貝
  • Ashgabat
  • Gwadar 瓜達爾
  • 比雷艾弗斯
  • Taklamakan
  • 摘星

Gifts Received

Gift

Ra Zola has not received any gifts yet

Give a Gift

 

Ra Zola's Page

Latest Activity

Ra Zola posted a blog post

利奧塔:重冩現代性(1986年)6

其次,如果情況真是如此,那麼,分析工作是由一種無法忍受的苦難推動的,這種苦難將主體放到了與自身分離的狀態,同時,這一狀態又重復地維持着這一苦難。只要意識和無意識和解,治療就見效,這麼説是不對的。治療是無法中斷的,因爲主體的被剝奪,它的受制於異質性,正是治療的組成部分。他身上所剩有的嬰兒期里的東西,無法適應這種道説的東西,是無法被還原的。恰恰相反,美的快感正如斯湯達爾和阿多諾所冩,是一種”幸福的許諾”,或者如康德所説,是對主體與自身與他人形成的一種感性共同體、對那種sensus…See More
Sep 7
Ra Zola posted a blog post

利奧塔:重冩現代性(1986年)5

而這一場景反過來説也決不假裝是在忠實地複制那被宣…See More
Sep 6
Ra Zola posted a blog post

利奧塔:重冩現代性(1986年)4

如果對歷史的認識真的要求歷史對像必須是孤立的,是擺脫了來自歷史學家的利比多傾注的,那麼,肯定的,這種”書冩”歷史的方式只會導致一種”重冩”的方式。我這里啟用了兩種意思,它們一起説出了拉丁文redigere和英語putting down的意思:通過冩作和壓抑來隱藏。就像writing…See More
Sep 4
Ra Zola posted a blog post

利奧塔:重冩現代性(1986年)3

如果從這一層意義上來理解“重冩現代性”,人們蒐尋、設計和命名的是我們所遭受的惡的源頭的那些隱藏的事實,那事情就成了:像在一種簡單的重記中一樣,人們還很容易繼續作惡,而不是中止其作惡。倒不是真的要去重冩,去設想這這樣重冩是可能的,我們實在是只能這麼去重冩,只能去實現現代性本身。説是去書冩現代性,其實總是重冩它。現代性自己冩着自己,自己銘冩到了自己身上,在一種永遠的重冩里。我要用兩個例子來舉証上面這一謊言。馬克思偵察到了隱藏於資本主義之下的那一功能。馬克思將生産力的非異化放到了解放和意識的自覺過程的核心處。他也相信自己已識別和譴責了誕生於現代性之惡的源頭處的那一原罪:對工人的剝削。既然是一個偵探,他就設想,通過揭露”現實”,也就是説自由的社會的經濟是假的,就可讓人類擺脫這一巨大的瘟疫。我們今天才知道,十月革命只不過在馬克思主義的幌子下重新捅開了那個傷口而已,所有的革命只會、將只會捅開這個老傷疤。革命可以本地化,可以有不同的診斷,在其重冩中重新冒出來的將仍然是那同一種病。馬克思主義者相信自己一直在努力消除人類的異化,人類的異化卻一直在那里重復着,幾乎都未有一些兒轉移。現在來説説哲學,當代的哲…See More
Sep 2
Ra Zola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德國柏林新力中心 SONY CENTRE, BERLIN, GERMANY 2005

"李燕蕙·夢醒之間:海德格與釋夢詮釋學2正由於海德格終身少夢,也很少談夢, 3 而釋夢學與夢工作在現代心理治療學有著重要地位,作為「此在分析」學派創建者的梅塔波斯,必然要提出可以作為「此在分析」心理工作依據的夢理論,於是出現了以海德格哲學為基礎的此在分析的釋夢詮釋學。梅塔波斯建立的此在分析的釋夢詮釋學,一方面彌補了海德格基礎存有學「無夢」之缺憾,也提供了現代釋夢學與夢工作一個哲學反思的向。探究此在分析的釋夢詮釋學之內涵,因此兼具哲學與心理治療學的雙重意義。   二…"
Aug 29
Ra Zola posted a blog post

利奧塔:重冩現代性(1986年)2

這三種re-(重新:révélation啟示、rédemption救贖、…See More
Aug 26
Ra Zola posted a blog post

利奧塔:重冩現代性(1986年)1

(2002-12-28 來源:世紀中國)重冩現代性這一題目,是密瓦基威斯康辛大學的二十世紀研究中心的Kathy Woodward 和Carol Tenson向我建議的。我很感謝他們。我覺得這比習慣上的那些標題比如説”後現代性”、”後現代主義”、”後現代的”要可取得多,大家總把這些反思的文類放到這樣的題目下。這好就好在有兩種移置,從詞匯角度看,”後”這一前綴用”重-”來替換了,對前綴的句法上的運用也改造了動詞”冩”,而不光是實詞”現代性”。這兩種移置表明了兩個主要方向。首先,它表明,我們用什麼”前”和”後”,之前和之後這樣的説法來給文化歷史分期,這有多麼徒勞,原因只在於,我們總是沒去管”當前”這一位置,不去管”現在”,而只有從現在和當前出發,我們才能對時間的連續取一種合法的角度。對於像我這樣的老派歐陸哲學家而言,這恰恰要求我們回顧亞里士多德在《物理學》第四捲中對時間的分析。他在那兒有力地指出,不與一個”當前”,一個”現在(now)”相關地來處置事件之流,是不可能在已經發生的東西(le protéron, 先前的東西)和將要發生的東西(le hustéron,…See More
Aug 24
Ra Zola posted a blog post

文旅産業邁向4.0時代(下)

如何傳承和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讓古老文化煥發新時代光彩,也是騰訊文旅的目標。今年9月,騰訊與故宮再次宣佈攜手建設“數字故宮”,騰訊雲將提供技術和平台,協助故宮博物院運營和昇級數字文物庫,爲公衆提供更優質的數字資源開放服務,共同提昇數字文物庫的文物檢索能力、健全圖片版權保護機制。除此之外,騰訊文旅還與河南、河北、四川等省份,長城、敦煌等國內重點文保單位有深入合作。從現代場景到傳統文化,爲旅遊賦予了更加豐富的內容,也爲文化的傳播以及産業化提供了手段和渠道。遊客、政府、企業 “鐵三角”式價值共創報告提到,當智能技術爲遊客和文旅目的地的所有內容之間搭上橋梁,這些內容上所體現的文化、習慣、生活方式等等意識形態將順着物理空間以技術進行解構,以連接和交互創造價值,爲遊客以及本地居民營造沉浸式的豐富體驗。隨着文旅與科技的深入融合,衍生出越來越多的業態與産品,文旅+智能走到了前台,開始釋放出巨大潛能。伴隨着科技手段被運用到文化和旅遊場景消費中,也逐漸形成遊客、政府、企業…See More
Jul 26
Ra Zola posted a blog post

文旅産業邁向4.0時代(上)

12月20日,在2019騰訊文旅産業年會上,騰訊文旅産業研究院聯合現代旅遊業發展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發佈《智能時代的文旅4.0創新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南開大學商學院院長、現代旅遊業發展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聯合主任白長虹教授發佈該報告,進入智能時代的文旅産業,在科技+旅遊+文化的智慧文旅發展過程中,企業會更加強調專業化、智能化、品質化、IP化。文旅産業昇級的三個趨勢根據報告顯示,智能時代的不少企業正運用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等新技術將文化和旅遊有機巧妙的結合,提昇遊客出行體驗的同時,助力文旅産業高質量發展。事實上,在消費昇級的大潮下,新中産階級以及90、95後等追求文化創意、科技創新的一代,正成爲智能時代的文旅新消費人群。文旅産業昇級的過程中,也催生了行業消費的三個新趨勢:第一、文化消費開始崛起,從只是滿足生活的物質需求,變成滿足生活的精神需求。數字化、虛擬化等新一代沉浸式體驗型文化和旅遊消費內容也開始流行;第二、在人們對物質文化的需求達到更高的層次之後,消費方式也從“被動消費”變爲“體驗共創”,從“個體體驗”變爲“群體體驗”;第三、旅遊不再只是特定階層和少數人的享受,逐步成…See More
Jul 15
Ra Zola posted a blog post

Media 4.0: Using AI to Meet Viewers’ Preferences By Tom Butts(2/2)

TEN YEARS BEHINDThis use of AI has helped the music industry and IP-based video services like YouTube and Netflix to leapfrog 10 years ahead of broadcast, according to Shen, who believes that current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methods are bogged down by the human-driven assembly-like process that can be changed to an automated process by using AI and machine learning with the unlocked power of metadata. To overcome these hurdles, TVU introduced its MediaMind cloud platform at the 2018 NAB…See More
Jul 12
Ra Zola posted a blog post

Media 4.0: Using AI to Meet Viewers’ Preferences By Tom Butts(1/2)

One of the more intriguing storylines of this year’s NAB Show was the realization that the biggest impact that automated intelligence will have on the television industry is that AI will allow production to change its focus from a program-centric process to a story-centric process where content is automatically produced,targeted and distributed to the viewer. In short,using AI will allow broadcasters to identify and tailor video content to individual tastes,and moreso,allow content producers to…See More
Jun 30
Ra Zola posted a blog post

趙旭東:鄉土如何觸碰旅遊——一種文化轉型視角下鄉村振興人類學的新發展(8)

在一定意義上,觸碰也可以造就出一種新鮮感,並藉助於彼此的觸碰而去不斷地要求保持和發揮這種新鮮感,而且,更爲重要的一點便是,這種新鮮感往往是社會與文化創新的動力來源。可以去設想一下,對於當代中國而言,如果沒能有1978年所開啟的改革開放,沒有因此對於西方,特別是歐美發達世界科學與技術進步的新鮮事物的全面了解,中國人在改革開放之後的40餘年的動力又從何處而來呢?一般而言,極爲熟識的兩個事物之間很難會有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觸碰,此時感知的閾限昇高到了無法真正實現覺知到彼此存在的境地。對中國而言,改革開放政策的落實,其基調是要求一種與時俱進的,也就是要在不斷地改變之中去尋求一種標新立異的發展,是全方位的新鮮感在推動着一種陳舊脫胎換骨一般地激發出一種自我革新的行動力,而走入鄉村、觸碰鄉村的鄉土旅遊,在這個意義上是中國改革開放之後鄉村鄉鎮企業大發展帶動着鄉村社會文化轉型之後的又一次極具新鮮感的新轉型,這種轉型將把中國鄉村帶入一個基於“綠水青山”新價值理念的新生活方式之中去。或許,理想的“綠水青山”應該是這樣的:鄉村之人仍舊居住在他們祖祖輩輩耕耘的土地上,那將是他們永久的家園,他們時空的核心仍舊是一種“…See More
Jun 21
Ra Zola posted a blog post

趙旭東:鄉土如何觸碰旅遊——一種文化轉型視角下鄉村振興人類學的新發展(7)

最後,還有一點就是鄉村自身生活的大改變,它使得鄉村在日益可以接納城市之人的凝視和體驗。很顯然,今日的鄉村已經並非傳統意義上的窮鄉僻壤的鄉野了,它自身的面貌和生活的物質基礎也必然處在不斷的改變之中,即上文所説的一種農軸自身的轉動。特別是它的一些基礎設施,包括道路、網絡、電力、煤氣、電視、電話、無線信號系統、上下水以及廁所衝刷系統的增加等,在這些設施滿足了城市裡鄉村旅遊需求的同時,也在無形之中改變着當地人的口味、生活方式以及價值觀念。這是城鄉相互影響之下而實現的一種鄉村自身社會與文化的改變,是鄉村之人逐漸適應一種由外來人在場的自我選擇的結果,生活方式因此而改變了,與此同時,價值觀念自然也會隨之發生一種轉變。應該清楚,人必然都是在一種相互看的過程之中不斷成長起來的。在一種相互看或旅遊凝視之中形成了一種彼此的觀照,這種觀照改變了人們相互之間所形成的一種刻闆印象,所謂的民俗,便是在這樣的一種語境之中慢慢成長起來的,民俗因此也必然便是一種觀看者眼中的民俗。因此,外來者和當地人的關係不再可能是一種純粹支配和被支配的關係,而是轉換成爲彼此知曉對方存在之後相互交流、互惠與互換的新城鄉關係。四、鄉土如何觸…See More
Jun 17
Ra Zola posted a blog post

趙旭東:鄉土如何觸碰旅遊——一種文化轉型視角下鄉村振興人類學的新發展(6)

第三則是一種鄉土空間的廣闊、自然以及原生態,這恐怕也是城鄉之擺中的城市能夠向鄉村去擺動的根由或最大的吸引力之所在。如果説城市是一處擁擠狹隘之地,那鄉村正好是與之相反的,有寬闊的居室庭院,綠油油的田野,還有新鮮的空氣,所謂“青山綠水”,都是城市之人因此而能夠獲得的一種文化差異性的存在感,也可以算作是一塊真正可以“在草地上撒點野”之地,城市之人因此過電一般地觸碰到了自然萬物,從日常玻璃窗所隔離開的生活中無法真正接觸到的動物、植物和自然,一下子真正觸碰到了一種真實自然的存在,人們因此暫時性地不再麻木而無感覺地生活在週遭佈滿鋼筋水泥的物質生活世界之中。相比於城市之人所建造出來的那些鋼筋水泥構築的高樓大廈,對城市之人而言,鄉村必然屬於一種自然的存在狀態,是到處都可以看到青山綠水和原始土地存在的地方。這必然會吸引到那些已經日益厭倦都市生活的人們到這裡來駐足觀光,由此而獲得一種心靈生活上的真正洗禮和生活自覺。第四則是一種城鄉關係上的潔淨與污染觀念的大逆轉,結果可謂是一種城市的被工業化所污染和鄉村的保持一種自然生態潔淨的價值觀念在日益深入人心。從一種自然而非人爲的屬性上去思考,鄉村逐漸地從人們舊有觀念…See More
Jun 12
Ra Zola posted a blog post

趙旭東:鄉土如何觸碰旅遊——一種文化轉型視角下鄉村振興人類學的新發展(5)

三、鄉土旅遊與基於現代世界的文化轉型伴隨着一種世界性的遊客旅遊偏好的向着一種新的文化消費業的轉向,如下這樣一些情形在使得鄉土生活真正觸碰到了一種現代的旅遊業,鄉土旅遊也因此自然成了現代人生活的一種新選擇。而這種新選擇在激發了鄉土中國和旅遊中國的相互觸碰時,也在激發着一種在中國和世界之間越來越易於辨識出來的受當下世界影響並轉而去影響當下世界的文化轉型。在這裡,最爲明確的一點便是,這種基於旅遊消費業而有的一種文化轉型,它首先便是由於現代汽車工業的發達和日益出現大衆普及所帶來或促進的。由此,當汽車開始進入到了城鄉之民或千家萬戶的日常生活中去之後,汽車作爲一種消費品也真正成了大衆日常出行和假期閒暇時間遠足的代步交通工具。這一點或許最爲重要,對每一位有車一族而言,生活之中恰恰是因爲有了私家車,才可以實現一種通過屬於自己所選擇的自由駕駛而去任何一個想要去或想要到達地方的那種理想價值的實現。很顯然,在中國,基於普通家庭而日益高漲的旅遊狂潮,也就必然會在汽車得到百姓之家普及之後而成了一種新的潮流井噴式的在社會出行或旅遊行爲的模式中得以湧現出來。換言之,中國的大衆消費是最爲具有一種典型性的,也就是我們的…See More
Jun 8
Ra Zola posted a blog post

趙旭東:鄉土如何觸碰旅遊——一種文化轉型視角下鄉村振興人類學的新發展(4)

而在這種工軸自身的大扭轉之中,有一個影響世界人們生活方式改變的副産品是真正需要人們特別去予以注意的,那便是作爲“無菸工業”的旅遊業的興起。對旅遊業本身而言,理解它可能不僅是一般人所説的“無菸工業”那樣的簡單,更多還是要從一種文化的維度去做一種理解。從最初的對人人而言作爲稀缺性資源的旅遊,到今天作爲大衆消費之一種的旅遊,背後則是承載了無數的文化內涵和密碼,有待於我們進一步去加以挖掘和解密。也許這是關注於旅遊文化內涵的研究者最應當努力去追尋的。但或許更爲重要的是,在這裡必然首先要去予以探索的便是鄉土生活和旅遊工業之間的各種形式的觸碰、關聯和交叉,它們是分別並接在了農軸和工軸上的一種交叉、關聯和觸碰。在這裡我所理解的觸碰原理,它不僅是一種純粹的物理之力的相互作用,其中更爲重要的,特別是對於有生命的人的存在而言,它還是一種相互之間的感知力。在這方面,如果兩種相互作用的力過強,一方就自然會把另一方推倒,甚至推到很遙遠的地方去,而如果相互作用的力微弱,那實際上相互之間的觸碰也便真的就難於發生了。可以説,觸碰之間的感知往往是在一種有無之間的那種閾限狀態,或許才是最爲完好或理想的。也就是,如果假設一方…See More
Jun 4

Ra Zola's Blog

利奧塔:重冩現代性(1986年)6

Posted on September 4, 2023 at 7:30am 0 Comments

其次,如果情況真是如此,那麼,分析工作是由一種無法忍受的苦難推動的,這種苦難將主體放到了與自身分離的狀態,同時,這一狀態又重復地維持着這一苦難。只要意識和無意識和解,治療就見效,這麼説是不對的。治療是無法中斷的,因爲主體的被剝奪,它的受制於異質性,正是治療的組成部分。他身上所剩有的嬰兒期里的東西,無法適應這種道説的東西,是無法被還原的。恰恰相反,美的快感正如斯湯達爾和阿多諾所冩,是一種”幸福的許諾”,或者如康德所説,是對主體與自身與他人形成的一種感性共同體、對那種sensus communis的許諾……

像我這里所説的重冩顯然涉及對”那東西”的回憶。不光涉及那所謂的”個人”的獨特性的啟動,而且也涉及到那縈繞着”語言”、傳統的東西,那種我們使用、反對和處身的好多種材料。這樣,這種重冩起自比今天的美的問題性顯然更加大的崇高的問題性。這就打開了審美與倫理的關係這個大問題。…

Continue

利奧塔:重冩現代性(1986年)5

Posted on August 29, 2023 at 1:30am 0 Comments

而這一場景反過來説也決不假裝是在忠實地複制那被宣 稱的”原初場景”。它是”新的”,那是因爲它被感覺到是新的。從已發生的事上,我們可以説出它就在那兒,活潑着,有生命。它並不作爲一種對像出現,如果一個對像竟可以在場的話,而是作爲一種”韻味”,作爲一種微弱地呼吸着的輕風,作爲一種暗示在場的。普魯斯特的《追憶》、本雅明的《獨特的意味》和《柏林的嬰兒》,就是根據這同一種技術(當然是一點都不省減地)來運作的。儘管冒着被人説成是怪異的風險,我還要加上一句,自由和平等地浮動着的關注過程,也是蒙田散文的本色。…

Continue

利奧塔:重冩現代性(1986年)4

Posted on August 8, 2023 at 3:00pm 0 Comments

如果對歷史的認識真的要求歷史對像必須是孤立的,是擺脫了來自歷史學家的利比多傾注的,那麼,肯定的,這種”書冩”歷史的方式只會導致一種”重冩”的方式。我這里啟用了兩種意思,它們一起説出了拉丁文redigere和英語putting down的意思:通過冩作和壓抑來隱藏。就像writing down,既暗示銘冩或錄制,又暗示欠負。我們在許多歷史文本里見到過這種重冩。尼采在《不合時宜的思考》中對於歷史研究中作爲陷阱的作品的責疑,針對的就是這個。…

Continue

利奧塔:重冩現代性(1986年)3

Posted on August 7, 2023 at 1:30pm 0 Comments

如果從這一層意義上來理解“重冩現代性”,人們蒐尋、設計和命名的是我們所遭受的惡的源頭的那些隱藏的事實,那事情就成了:像在一種簡單的重記中一樣,人們還很容易繼續作惡,而不是中止其作惡。倒不是真的要去重冩,去設想這這樣重冩是可能的,我們實在是只能這麼去重冩,只能去實現現代性本身。説是去書冩現代性,其實總是重冩它。現代性自己冩着自己,自己銘冩到了自己身上,在一種永遠的重冩里。…

Continue

Comment Wall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 No comments yet!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