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走進美國的基礎教育
美國學校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教育進展國際評估組織的調查顯示,在21個被調查國家中,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數第一,創造力排名倒數第五。此外,在中國的中小學生中,認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只占14.9%。
看到這組數據之後,作為一位身在美國的三個孩子的母親,我並沒有表現出特別的驚訝。根據我在出國前對中國教育的了解,中國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低下,是在大家的意料之中的。不用看具體數據,我們就能推測,與中國孩子相比,美國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肯定會高出一籌。毫無疑問,這些差異和美國的教育體制是密不可分的。
首先,對孩子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需要一定的時間做保證。中國孩子整天忙著應付作業和考試,有多少空余的時間可以做富於想象的創造呢?在中國,分數掛帥,成績說明一切,誰會在乎什麼想象不想象的?在美國學校,尤其是在美國小學,學生課余時間多,課後作業又非常少。只有在如此寬松的條件下,美國的小學生才有可能任意想象,並讓稚嫩的思想展翅飛翔。
其次,美國小學裏藝術類功課的設置,要比中國豐富得多。算術語文固然重要,但藝術熏陶是培養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手段。大家都知道,達-芬奇是位著名的意大利畫家。他在繪畫藝術上的巨大成就,讓我們忽視了他同時也是一位發明家的事實。達-芬奇在1495年設計了一幅降落傘的草圖。許多年以後,法國科學家根據這幅草圖,終於讓達-芬奇的幻想變成了事實。由此可見,藝術和想象與創造發明大有關聯,沒有想象力的藝術家是無法進行創作的。依此推理,讓孩子們用藝術的方式,在紙上自由塗抹心中的想象世界,對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肯定大有益處。
同樣是繪畫塗抹,中美學校的教學也有不同之處。在中國小學,老師通常會拿出繪畫樣本讓全班同學臨摹。誰模仿得最逼真,誰得分就最高。在美國小學,你幾乎看不到全班學生都畫同一個大熊貓。與此相反,美國老師會鼓勵學生自由想象。比如在我家二寶的繪畫課上,有一次美國老師就是這樣告訴學生的,來,你們都畫一個外星人吧!最後這堂繪畫課的結果是,美國老師收到了幾十個外星人的圖片。無所謂標準答案,更談不上模仿得是否逼真,只要是用心設計外星人的孩子們,最後都得了高分。
除了繪畫課,美國小學的音樂教學也非常值得稱道。每次參加孩子們的學校音樂會,我都會感慨一番。美國小學生到了三年級,人人都要選修一門樂器。隨後,到了初中和高中以後,這門樂器會跟著孩子們一起升學。我相信,選修樂器的中國孩子肯定大有人在。但在中國小學裏,高質量的音樂普及教育肯定不如美國。中國孩子在音樂教育方面的總體缺陷,無疑會影響孩子們的想象力。也許你會不解,音樂和想象力有什麼關系?大有關系。作曲家是根據什麼創造出美妙的音樂的?一定離不開豐富的想象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失聰後的貝多芬,他晚期的創作被認為是“超越了以前所有音樂,向人類想象力所能及的最高領域翺翔”。沒有豐富的想象力,就沒有貝多芬的晚期成就。
我還發現,在中美小學的語文教學上,也有一個值得關註的不同之處。我記得我上小學時,老師經常讓我們用田字格本,把什麼什麼字抄寫多少多少遍。在美國,我從來沒見到過類似的作業。美國老師當然會提醒學生字跡要工整,但美國孩子們不會用大量的時間機械地抄寫生字。我聽說一些國內的家長為了給孩子節省時間,主動用左手承擔孩子抄寫生字的任務。如此看來,大量抄寫生字,不妨適可而止。用省下的時間,讓孩子做一些有創造性的手工作業,不是更好嗎。
記得我在國內上學時,聽說過一句話叫實踐出真知。在我看來,美國學校可謂把這句話發揮到了極致。美國中小學幾乎都離不開一個重要的教學方式——外出遠足(field trip)。美國學校外出遠足教學的距離有遠有近,內容極其豐富多彩。比如我家二寶去年上音樂課時,全年級同學跑到紐約的百老匯觀看音樂劇去了。最近二寶的學校又去華盛頓的美國國家藝術館看畫展。我覺得無論是課堂還是外出教學,美國學校對培養孩子們的藝術修養方面非常用心。這一點非常值得我們中國學校借鑒。
也許你會好奇,為了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除了重視藝術教育,美國學校就沒有什麼新花樣了嗎?當然有。與創造最直接的相關教育就是科學研究。美國中小學每年至少會舉辦一次科學節(Science fair)。對科研感興趣的學生,可以報名參加科學節的比賽。這種比賽選題非常隨意,沒有標準命題,孩子們對什麼拿手,對什麼感興趣,就拿什麼課題去報名來試試身手。記得我去年參觀一個科學節時,看到一名美國孩子的研究課題非常有趣,他研究的是可口可樂瓶子的變遷史。還有的孩子研究當地出產的巖石。
孩子是否參加科學節,屬於自願行為,學校並不勉強。說來慚愧,我家三個孩子都沒參加過科學節。讓我這個搞了多年醫學和生物研究的媽媽,感覺非常內疚。我沒支持孩子參加科學節的主要阻力是,我可以輔導的生物研究,需要試劑和器皿容器甚至是水浴。如果在家裏做這種實驗,難度比較大,結果也未必如願。我這種知難而退的擔憂,多多少少會扼殺我家孩子們對生物科學的好奇。我本人深知,父母對孩子們的鼓勵,是激發孩子們想象與創造的家庭因素。
我一直認為,美國家長對孩子的鼓勵態度,很值得我們中國家長學習。中國家長望子成龍者多,期望值過高的家長,難免會對孩子苛求。在這種情形下,我們常常要求孩子要服從家長,要聽話,要懂事。太服從的孩子,容易亦步亦趨,很難想象這樣的孩子會有什麼創造力。在這方面,美國家長比我們相對要通融得多,也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我老公的美國老板,自己經營診所多年,早就弄了個金缽爆滿。這位美國醫生對子女教育主張順勢而為。他明知道自己的診所需要接班人,但他的兩個孩子都沒學醫。他兒子學的是廚師,他女兒學的是首飾專業。我頭一次聽說,在美國做首飾還得上大學讀個本科文憑才行。這位醫生的育兒原則是,讓孩子做喜歡的事,他才會做得最好。當他告訴我們,他女兒設計的項鏈得了大獎時,他的喜悅和自豪之情溢於言表。的確,如果家長非讓酷愛畫筆的孩子去拿手術刀,無異於逆天而行,整個一擰巴。
總而言之,註重孩子藝術方面的培養,鼓勵孩子自由發揮想象,尊重孩子的個人興趣,是美國學校和家長培養孩子們想象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手段。
美國父母的獨特教育方法
在我出國前,國內流行一種說法。大家普遍認為,美國父母不怎麼管孩子。我還聽說,美國孩子到了18歲以後會獨立出門,完全脫離對父母的依賴。當時我就想,大人孩子誰都不管誰,這該多自在啊!經過我在美國十多年的移民生活,這種說法不僅被我的所見所聞與親身經歷完全顛覆,我還學到了以前在國內聞所未聞的美國父母的獨特育兒法。
美國父母管孩子嗎?答案是肯定的。美國孩子到了18歲,要和父母脫離得幹幹凈凈嗎?答案卻是否定的。2001年,在我居住的城市聖路易斯,有一位考上哈佛大學的美國女孩。這個女孩是家中獨生女,父母都有體面的工作。為了照顧愛女上學,這對夫婦不僅辭了工作,還幹脆把家搬到了哈佛大學附近,並在波士頓重新就業。瞧吧,兒行千裏母擔憂,上了大學的美國孩子依然是父母呵護的寶貝。
在中國,我們主張孩子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在美國,類似的標準也同樣存在。實際上,能夠做到德智體三方面全面發展的兒童,可謂是上帝的寵兒,更是名校中的幸運兒。不過,能擠進哈佛、耶魯、北大、清華等名校的孩子畢竟是少數,舉目四顧,還是普普通通的孩子居多。上不了名牌大學的孩子,難道就不是好孩子了嗎?
在美國多年的移民生活中,和我打交道最多的美國人就是那些美國父母了。根據我多年的觀察和了解,美國父母對我心靈觸動的最大之處是,他們教育孩子一般會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而對孩子采取量體裁衣的方法。
無論是誰,只要一談教育,特別容易走進條條框框的說教。基於此,我以幾個真實的故事來簡單直接地說明一下這個問題。
泰勒和克拉是兩名可愛的美國女孩。遺憾的是,她們兩人分別患有語言和視物障礙。雖然醫生的治療緩解了她們各自的癥狀,但無論如何,她們都無法恢復到正常孩子的健康水平。泰勒說話發音不清,克拉閱讀特別困難。在學業上,不管怎麼追趕,她們也趕不上同齡的健康孩子。放棄她們的教育嗎?這不可能。那可怎麼彌補呢?我想,她們的父母肯定相信東方不亮西方亮的哲理。結果呢,泰勒在四歲時被扔進了遊泳池,克拉在六歲時被送進了體操館。經過她們各自父母多年的接接送送,這兩名女孩現在分別成為遊泳和體操健將。記得有人說過,不管是誰,至少有一樣應該是出色的。泰勒和克拉雖然語言和閱讀不盡如人意,但她們卻做到了在體育方面出色。美國全民熱愛體育,泰勒和克拉的成就令人刮目相看。
白蘭蒂是個早產兒,長得又瘦又小,她的母親又是個單身媽媽。在單親家庭中,孩子的教育總是令人擔憂。雖然美國全民熱愛體育,但如果想讓白蘭蒂像泰勒和克拉一樣在體育方面有所建樹,實在是難為這個弱不禁風的小女孩了。在白蘭蒂五歲時,她的媽媽開始為她設計未來,小提琴和舞臺表演成了白蘭蒂課後的主要功課。每次,當白蘭蒂就讀的學校有舞臺劇上演時,在臺上蹦蹦跳跳的,總會有白蘭蒂活潑的身影。也許是舞臺表演的經歷,增加了白蘭蒂的自信心。上初中以後,她開始競選學生會主席並競選勝利。最近,白蘭蒂代表美國中學生,帶上陪伴她多年的小提琴,又去歐洲巡回演出了一圈。白蘭蒂出色的才藝和領導才能,肯定會為她幾年後申請大學時添上亮麗的一筆。
也許你會問,除了體育和音樂,美國父母就不抓孩子學習嗎?當然抓啦!美國父母也有分數掛帥的思想。而且一旦抓起來,他們的那股認真和執著勁兒,令我咋舌。尼娜是名美國護士,也許是職業習慣,她每天進進出出把孩子管理得井井有條。尼娜堅信,美國公立學校的教學質量對孩子的素質教育不如私立學校。於是,她先把自己的雙胞胎女兒送進了學費昂貴的私立學校,又幫助寶貝兒子擠進了競爭極其激烈的培養神童的學校。當我向她討教育兒秘訣時,她為我列出了一個長長的書單。閱讀與詞匯的寫作書,數學和科學習題集,哪家出版社好,哪套叢書出色,她講得頭頭是道。我想,以抓學習為主的中國父母們,也不過如此吧。
從上面的三個例子可以看出,美國父母並不完全以抓學習為主。審時度勢,量力而行,充分挖掘孩子的潛力,是他們典型的育兒經。此外,無論是對孩子的體育、音樂、學業訓練,美國父母比我們中國父母更愛鼓勵孩子。Good job(好樣的),Good try(不錯的嘗試),You are great(你真了不起),類似鼓勵孩子的話,常常會從美國父母的嘴中脫口而出。和美國父母相比,我們中國父母對孩子普遍要求相對嚴格。以我本人為例,我對自己孩子的鼓勵常常做得很不夠。美國父母對孩子的這種樂觀鼓勵法,值得我們借鑒。
與中國教育相比,如果非要找出美國父母與中國父母不同的獨特的教育裝備,筆者認為主要有兩點。一是美國的家庭學校(Home School),二是美國的主日學校(Sunday School)。
據教育資料稱,美國至少有一百一十萬的孩子完全脫離公立或私立學校的束縛,只在家裏接受父母提供的全面教育。筆者目前所在的城市,家庭學校似乎很有市場。每次去社區圖書館,我幾乎都會看到家庭學校的媽媽和孩子們在那裏上課。有一次,我與一名家庭學校的媽媽交談時,她直言不諱地告訴我,美國公立和私立學校的課程進展太慢了,她在家裏全職教孩子,就是想把孩子在學業上餵飽,讓他加快步伐早日成才。以前我讀過一篇新聞報道說,美國有一名本是初中生的孩子考上了大學。我想,這和家庭學校的快馬加鞭教育肯定密切相關。美國的家庭學校,並不是雜亂無章的家庭作坊。美國教育部門有專門為家庭學校設置的教學大綱,家庭學校的孩子們不僅有自己的團體,也有自己的活動圈子。雖然家庭學校的利與弊並不是本文討論的話題,但有一點兒可以肯定,為了讓孩子早日成才,美國父母有選擇家庭學校的權利和可能性。
美國是個宗教國家,據統計大約有80%的美國人都是基督徒。不管在哪個城市,美國學生每天上學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全班背誦這篇國旗宣言:我宣誓為美利堅合眾國的旗幟和它所代表的共和國效忠。上帝庇佑下的國家不可分割,民眾自由平等(英文原文:I Pledge Allegiance to the flag,/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to the Republic for which it stands,/ one Nation,under God,indivisible,/ with Liberty and Justice fo rall)。從這篇誓詞中,我們看到了“上帝”這個詞。上帝,在美國孩子們的眼中並不陌生。不管他們是否接受上帝的存在,但他們能欣然接受國旗宣言中“上帝庇護美國”這個說法。以前,筆者在拙文《美國教育的三件寶》中提過,教堂是美國教育的三件寶之一。美國的教堂遍布各個城市,其密集度甚至可以達到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的地步。每周日上午,美國那些虔誠的基督徒去教堂時,總會帶上他們成長期的孩子們。當大人們在做禮拜時,孩子們則參加為他們準備的主日學。在日積月累的熏陶中,通過那些深淺不一的聖經故事,主日學的老師們在向孩子們傳遞著愛人如己的道理。父母們常常希望,自己的孩子要無私要有愛心。在美國,主日學就是美國孩子們愛心教育的大課堂。即使是在我們華人教會,孩子們也有在聖誕節為窮人捐獻聖誕禮物,為非洲難民絕食30小時籌備捐款,為美國無家可歸者送衣送飯等慈善活動。
需要指出的是,盡管家庭學校很具美國特色,但它並不是美國中小學教育的主流,大部分的美國孩子還是會去公立或者私立學校求學。至於主日學對孩子們心靈的塑造作用,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過,據筆者所知,至少在美國的華人教會中流行一種說法,在教會長大的孩子有愛心,也比較懂事。
瞧瞧,無論是中國父母還是美國父母,孩子們的教育真讓人費心傷腦筋啊!可憐天下父母心,我們大人對世界的認知決定了我們最終要把孩子往哪條路上領。父母責任大,孩子要翻身。如何協調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供需關系,實在是為人父母者一生要做的功課。這門功課簡單又深奧,多年來,一直有大量的書籍和文章在探討這個問題。
最近,楊瀾的育兒經引起了我的註意和贊同。“在楊瀾看來,作為一名母親,最大的任務就是要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和思維方式。語文知識、數學知識老師可以教,但孩子如何面對挫折,如何面對嫉妒,如何融入一個陌生的環境,這都需要母親去教他。”
我結識的這些美國父母量體裁衣的育兒法,對我頗有啟發。孩子德智體幾方面能全面發展固然好,但假如孩子不是那塊料,這也不是世界的盡頭。東方不亮西方亮,學習不好,體育跟上;體育不好,音樂表演跟上。只要孩子有一樣出色,這孩子就有了出色的潛力,也就有了自信的資本。自信的孩子,就會在父母的引導下慢慢學會如何應對成長中的煩惱。楊瀾所提倡的那種健康的人格和思維方式,就有了生長的根基。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