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動轉折下的散文詩性:202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韓江的突破

韓江(Han Kang),這位獲得2024年諾貝爾文學獎的韓國小說家,可以被視為與「情動轉向」(Affective Turn)相關的作家之一。「情感轉向」注重情感如何塑造個人和集體的體驗以及社會關係,而韓江的作品正好觸及了這一核心主題。

她的代表作《素食者》和《少年依然》深刻探討了歷史創傷、生命的脆弱以及人類身體的易碎性等情感問題。例如,《少年依然》描繪了1980年光州事件後的情感創傷,將個人的痛苦與集體記憶交織在一起。這種對情感和身體體驗的描寫,使她的作品與當代情感文學討論相契合。

諾貝爾委員會也特別提到她的「強烈的詩意散文」和她面對歷史創傷的勇氣,進一步表明了她在情感文學領域的重要地位。韓江的作品聚焦於情感層面的創傷、復原以及情感在歷史記憶中的作用,因此,她的寫作風格和主題與「情感轉向」。非常貼切。

韓江的散文風格以其獨特的詩意表達、簡練卻深刻的文字著稱。她的寫作經常以細膩、抽象的方式描繪人類情感與生命的複雜性。韓江在她的作品中並不依賴冗長的敘述,而是通過簡潔、凝練的語言將人物的內心世界和心理痛苦精准地傳達給讀者。她善於在平靜、冷峻的敘述中融入強烈的情感,常常通過簡短的句子來展現巨大的精神張力。

她的散文風格中,身體與心靈的緊密聯系是重要主題之一。在作品如《素食者》中,身體的轉變不僅是個人反抗的象征,更是探討個體與社會之間複雜關係的隱喻。她的文字充滿了隱喻和象征,極少用直白的方式表達情感,而是通過具體的身體、自然景物等描寫,間接引發讀者的情感共鳴。

韓江的文字也充滿了「空白」感,即通過留白讓讀者自行填充情感和理解。例如,在描述暴力或痛苦時,她常以克制的筆法表現,避免直接描寫,而是讓這些「缺失」部分成為情感張力的重要來源。她的作品可以被看作是一種情感的藝術,既通過描寫個體創傷來反映集體歷史,也通過對人類存在的脆弱性與共通情感的探討來觸發廣泛的思考。

這種散文風格獨具一格,既表現了她個人的敘述方式,也體現了現代文學中對情感複雜性的深刻思考。

在“情動轉折”的視角中,韓江的成功嘗試給我們提供了極好的参考——

她的作品如《素食者》與《少年依然》,深刻展現了她透過情感、身體與創傷關係的交織,探討了個體與集體的情感如何在壓抑、暴力和歷史創傷的背景下被重新詮釋。以下是從這些作品中摘錄的幾個關鍵段落,以說明她的貢獻。

《素食者》:這部小說通過一個女人拒絕吃肉的行為,揭示了她對暴力的內在反抗。一個關鍵段落描述了主人公英慧決定停止吃肉後的感受:


「我不再屬於人類了。我的身體慢慢變輕,幾乎要飄起來,仿佛我已經脫離了這個世界的重量。」


這個段落體現了韓江如何通過極簡的語言,表達出情感的複雜性。英慧通過改變飲食,實際上是在試圖脫離她所感受到的家庭和社會暴力,韓江以隱喻的方式呈現了情感轉折點:她身體的「輕盈」象征著她對身體和情感的控制,但也揭示了她逐漸脫離現實的過程。這種細膩的情感處理方式符合「情動轉折」的理念,即情感與行為之間的相互影響,以及如何在文學中呈現情感的變化過程。


《少年依然》:
在這部小說中,韓江回顧了1980年光州事件的創傷,描繪了不同人物在面對國家暴力和社會壓迫時的情感崩潰與重建。一個重要的段落中,韓江描寫了一名幸存者在面對事件的回憶時的情感痛苦:


「他無法理解自己的身體是如何成為這場暴力中的一部分,他無法解釋自己是如何成為活著的遺物。」


這裡,韓江通過身體和記憶的交互作用,展示了幸存者面對歷史創傷的痛苦。情感在這種經歷中變得難以言喻,成為一場無聲的痛苦,留在幸存者的身體與記憶中。這種情感的呈現符合「情動轉折」所強調的情感在歷史和個體記憶中的深刻作用,特別是當創傷無法被言語化時,身體成為了情感的承載體。

韓江的寫作將情感、身體和創傷緊密結合,正是「情動轉折」文學中核心的情感表達方式。這些段落表明她如何通過極具象征性的語言,呈現情感的微妙變化與復雜性,並探索集體歷史創傷對個體心理與情感的深遠影響。

Views: 4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