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菜一斤
  • Male
  • 蒲種
  • Malaysia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Facebook MySpace

冬菜一斤's Friends

  • Sindumin
  • Host Workshop
  • 厚數據才厲害
  • ili 河
  • 楊薇
  • 有格 台
  • se.gamat
  • Batu Empatbelas
  • Krásná duše
  • Dhuup
  • idée créative
  • Suan Lab
  • 開麥啦 馬來西亞
  • 創客有多熱
  • Le Destin

Gifts Received

Gift

冬菜一斤 has not received any gifts yet

Give a Gift

 

冬菜一斤's Page

Latest Activity

冬菜一斤 commented on OVEPI's photo
Thumbnail

札哈哈蒂:房子能浮起來嗎?04

"學佛Q&A:何謂五蘊?佛經裡探討生命的奧祕,是由「五蘊」組合而成的。換言之,構成生命的因緣,是色受想行識等五種要素,稱為五蘊。 第一為色蘊,色不僅是顏色,而指一切有形之物質。凡有質量、有阻礙或有形式的物質體都稱為色蘊。人除了肉體之外,還有精神的部分,精神部分又分為四種,即受、想、行、識的四蘊。而其中,受、想、行的三蘊是精神部分,最後一個識蘊,是精神與物質的行為所結合而產生的一種力量,是生死過程中一個連貫的東西,助我們延續生命,是由此生到彼生的一種力量。此一力量便是生命現象以及生命現象之所…"
Thursday
冬菜一斤 commented on Host Studio's photo
Thumbnail

玩得哥和妹0.5: 故事的吸引力在那里?

"愛墾APP:感覺、感受與感情~~在情動理論(affective theory)中,「感受(feeling)」「感覺(sensation)」與「情感(sentiment)」是三個密切相關但層次與功能不同的概念。它們通常被理解為情動經驗過程中的不同面向或階段,從生理基礎到心理建構,再到文化語境的表達。以下是三者在本質與相互關係上的概述: 感覺(Sensation):本質:感覺是最基本、最原初的生理經驗,來自感官系統對外在或內在刺激的回應,例如疼痛、溫度、飢餓、壓力等。特點:生理性的、前語言的;…"
Jul 11
冬菜一斤 posted a blog post

愛墾APP:情動轉折與情感史

在當代人文與社會科學的發展中形成了一個重要的交集。兩者雖然起源不同,關注重點也略有差異,但它們對「情感/情動」的重新評估與中心化使它們在研究方法與問題意識上有許多互補之處。一、情動轉折(Affective Turn)簡介情動轉折是一場橫跨文學、文化研究、社會學、人類學、政治理論等領域的理論轉向,起於1990年代後期至2000年代,強調情動(affect)作為非語言的、身體性的、前認知的經驗,往往強調超越語言的能量與傳播性。其代表學者如:Brian Massumi(受Deleuze影響)Eve Kosofsky SedgwickSara AhmedTeresa Brennan情動轉折通常與「後結構主義」與「新唯物論(new materialism)」有連結,注重情動如何穿越主體與客體、如何在權力場域中流動與形塑社會關係。二、情感史(History of Emotions)簡介情感史作為歷史學的子領域,起源可追溯至早期的情緒社會學與心理歷史學,20世紀後期在歷史學界獲得更大發展,重點是研究情緒(emotions)如何在不同時代、文化中被理解、實踐與規訓。其代表學者如:William…See More
Jul 9
冬菜一斤 commented on Host Studio's photo
Thumbnail

玩得哥和妹0.5: 故事的吸引力在那里?

"愛墾APP「性愛高潮」與羣眾運動~~是否有理論將「性愛高潮」這種情動強度的節奏性、臨界性,與政治群眾運動中的身體感、集體感、節奏感作出類比?答案是:有,而且在「情動轉折」以來的若干前沿理論中,這種類比不僅存在,還被視為理解「群眾如何被觸動並行動」的核心關鍵。 關鍵理論視角:將「高潮」作為群體情動臨界轉變的比喻 以下是幾位學者與理論,直接或間接地提出了這樣的比擬: Brian Massumi:強度、閾值與「臨界轉變」 重點概念:感覺的「強度閾值 crossing of thresholds…"
Jun 28
冬菜一斤 posted a blog post

史丹佛符號學系「DJ式」教學法:未來科技領袖摇籃

史丹佛大學,作為全球頂尖學府,不僅在人工智慧(AI)領域佔據領先地位,其符號系統學系更以獨特的跨領域教學法聞名。該系統融合心理學、哲學、語言學與計算機科學等學科,旨在培養兼具科技技能與人文視角的多元人才。這種教育模式,讓畢業生不僅能掌握AI技術,還能深入探討其對社會和人類的深遠影響。 跨領域課程設計:知識整合與創新符號系統學系的課程設計,注重整合多元學科知識,學生需完成以下幾個階段:核心課程:從「心靈與機器」、「微積分」等基礎課程開始,打下技術與理論基礎。方法論課程:學生需選修如「哲學分析」、「形式化方法」、「計算方法」等課程,鍛煉邏輯與實證能力。跨領域課程:結合至少兩個學科的選修課,如「人機交互設計導論」、「機器學習」及「語言哲學」等,深化對技術與人文的交叉理解。專題研究與實踐:最終,學生進入研討課與總整課程(Capstone),完成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研究項目。 這樣的課程結構,讓學生從技術細節到哲學層面,全面探討人類認知與機器智能的交互關係。…See More
Jun 28
冬菜一斤 commented on Host Studio's photo
Thumbnail

玩得哥和妹0.5: 故事的吸引力在那里?

"Judith Butler:可動性身體(mobilized bodies)與「情動感染」:在《Bodies in Alliance》中,Butler…"
Jun 26
冬菜一斤 commented on Host Studio's photo
Thumbnail

玩得哥和妹0.5: 故事的吸引力在那里?

"愛墾APP: 情動轉折的强度~~在「情動轉折」(Affective Turn)脈絡下,跨學科學人對 intensity(強度)之深刻定義與描述,並附具體引述與引用來源: 1.席恩諾莎/德勒茲 → 布萊恩·馬蘇米(Brian Massumi) Massumi 被視為當代情感哲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對 intensity 的描述頗具體系性與層次感: 「…情感就是身體存在之力(force)或行動能力(puissance)的連續流變。」(iconada.tv,…"
Jun 14
冬菜一斤 commented on Host Studio's photo
Thumbnail

玩得哥和妹0.5: 故事的吸引力在那里?

"5.感官民族誌與情感實踐研究者(Sensory Ethnography) 感官民族誌領域的學者(如 Anthropology/人類學者參與族群感官世界研究者)強調: 「情動…被認為是生理、直覺,以及神經認知相關的反應…處於前意識和非表徵層面…存在於個人主體之外,影響著我們的經驗。」(cmcs.ncku.edu.tw) 這種描述將 intensity…"
Jun 12
冬菜一斤 commented on OVEPI's photo
Thumbnail

札哈哈蒂:房子能浮起來嗎?04

"我想按人的大小來表現人類的哭泣~~1944年,紐曼(美國畫家Barnett Newman,1905-1970)寫道:「這些雕塑所具有的高貴的感覺和高度嚴肅的目的,使我們非常清楚地認識到為什麼現代雕塑家被迫拋棄了,束縛歐洲創作方法長達數個世紀之久的虛偽的英雄主義、驕奢淫逸的和膚淺的現實主義題材。」14 人成為這個量度崇高的尺度:「我渴望沒有紀念碑,沒有教堂,我想按人的大小來表現人類的哭泣,用人類的比例來表現人類的尺度。」15…"
Jun 3
冬菜一斤 commented on OVEPI's photo
Thumbnail

札哈哈蒂:房子能浮起來嗎?04

"米歇爾•德•塞托:環境(空間)策略~~他們進入了理論之中,就像以前人們投身到宗教或革命中一樣。(引自第3頁) 盡管這些跨越性的戰術與環境所提供的可能性相關,但它們並不遵循地點的法規它們並不由地點來決定。在這一方面,它們不及以創造與抽象模型相吻合的場所為目的的專家政治論的(和文字的)策略更加地區化。將戰術和策略區別開來的就是這些空間中的運用類型,策略能夠制造、控制並對它們進行強加,而戰術只能使用、操作和改變它們。(引自 第三章…"
May 11
冬菜一斤 commented on Host Studio's photo
Thumbnail

玩得哥和妹0.5: 故事的吸引力在那里?

"[如果我要召喚我當初當時的那件事物,我就應讓位給當初的那個我] 從前在一部書里讀到的某個名字,在它的音節間藏著我們閱讀這部書的時候颳過的疾風和燦爛的陽光,以致滿足於「描寫事物」、滿足於只是可憐巴巴地給一些事物的線條和外表做些記錄的文學,雖然自稱為現實主義,卻離現實最遠。…"
May 6
冬菜一斤 commented on 私貨珍藏's photo
Thumbnail

The Light of City: The way of hope by Vladimir Perfanov

"陳楨寓言〈歌詞〉 窩亞日出事,據傳與他的MV歌詞有關。特別是以下兩段。 網民的形容是:這東西,「開車開到飛起」。 究竟是什麼意思,大家瞎猜測。後來有非教徒說了:是「溢洪」啦。大家才吃吃笑。 妳就算穿著清涼T恤走過來 我也不再動心 妳就算口含一枝帶刺的玫瑰走過來 我也不再動心 妳就算背著一座十字架走過來 我也不再動心 不再、不再、不再、不再 妳就算一千個一萬個承諾 說妳那精彩的情史 最後的一章保留了給我 也休想燃起我任何一個器官 妳那慷慨的慈善激昂的表演 差點就可以拿諾貝爾和平獎…"
Apr 25
冬菜一斤 posted a blog post

步朝霞·自我指涉性:從雅各布森到羅蘭·巴特 7

對於雅各布森和巴特來說,文學在具有自我指涉性的同時,都具有這一功能。對雅各布森而言,文學語言將注意力吸引到文學自身,為的是讓人們注意到特殊的語言用法所表示的對現實的新看法。對於巴特和他贊賞的作家來說,文學程式吸引注意,為的是引導人們看到它的意識形態含義。這種向外指涉的傾向,其根源其實和「向內轉」是一樣的。身份危機的焦慮當初表現為「為藝術而藝術」這樣凌然不可侵犯的聲音,其結果不僅沒有實現爭取獨立身份的預期目的,「反而削弱了藝術的哲學和社會權威,使得藝術本來就處於邊緣的社會地位合理化了」。(13) (徐秋紅:5)藝術的孤傲最終走向孤芳自賞和孤立無援,這必然導致身份危機的另一種表達:向外指涉。藝術的重要性,需要由它對現實發表看法獲得。這就是我們看到的從俄國形式主義開始就有的,與自我指涉性伴隨的更新意識的功能。藝術回歸價值關懷,這也是托多洛夫在《批評的批評》(Critique de la…See More
Apr 18
冬菜一斤 commented on Host Studio's photo
Thumbnail

玩得哥和妹0.5: 故事的吸引力在那里?

"福樓拜誕辰200年~薩特、巴特和朗西埃眼中的福樓拜  從福樓拜(法语:Gustave…"
Apr 14
冬菜一斤 commented on Host Studio's photo
Thumbnail

玩得哥和妹0.5: 故事的吸引力在那里?

"於是羅蘭·巴特相信,是福樓拜開啟了回到寫作自身、不必及物的文學變革:一方面,福樓拜不再試圖在作品中表達自己的見解,不追求通過作品與他人交流,這里顯然是指在《包法利夫人》中,隱含作者的聲音無跡可尋。…"
Apr 13
冬菜一斤 commented on Host Studio's photo
Thumbnail

玩得哥和妹0.5: 故事的吸引力在那里?

"而在朗西埃的分析中,愛瑪之所以死亡是因為她首先混淆了藝術與生活,她作為農家少女卻總是憧憬著小說中高貴奢侈的生活方式,她會購買漂亮的窗簾、各式各樣小巧玲瓏的擺件,這種「日常生活的審美化」就是把「文學錯當成了生活」(Rancière,2008,234)。 Rancière. (2008). 『Why Emma Bovary Had to Be Killed,』 Critical Inquiry, Vol. 34, No. 2, pp. 233-248.…"
Apr 11

冬菜一斤's Blog

史丹佛符號學系「DJ式」教學法:未來科技領袖摇籃

Posted on June 21, 2025 at 4:48pm 0 Comments

史丹佛大學,作為全球頂尖學府,不僅在人工智慧(AI)領域佔據領先地位,其符號系統學系更以獨特的跨領域教學法聞名。該系統融合心理學、哲學、語言學與計算機科學等學科,旨在培養兼具科技技能與人文視角的多元人才。這種教育模式,讓畢業生不僅能掌握AI技術,還能深入探討其對社會和人類的深遠影響。



跨領域課程設計:知識整合與創新

符號系統學系的課程設計,注重整合多元學科知識,學生需完成以下幾個階段:

  1. 核心課程:從「心靈與機器」、「微積分」等基礎課程開始,打下技術與理論基礎。…
Continue

愛墾APP:情動轉折與情感史

Posted on June 16, 2025 at 10:30pm 0 Comments

在當代人文與社會科學的發展中形成了一個重要的交集。兩者雖然起源不同,關注重點也略有差異,但它們對「情感/情動」的重新評估與中心化使它們在研究方法與問題意識上有許多互補之處。

一、情動轉折(Affective Turn)簡介

情動轉折是一場橫跨文學、文化研究、社會學、人類學、政治理論等領域的理論轉向,起於1990年代後期至2000年代,強調情動(affect)作為非語言的、身體性的、前認知的經驗,往往強調超越語言的能量與傳播性。其代表學者如:

  • Brian Massumi(受Deleuze影響)…

Continue

步朝霞·自我指涉性:從雅各布森到羅蘭·巴特 7

Posted on February 23, 2025 at 11:31am 0 Comments

對於雅各布森和巴特來說,文學在具有自我指涉性的同時,都具有這一功能。對雅各布森而言,文學語言將注意力吸引到文學自身,為的是讓人們注意到特殊的語言用法所表示的對現實的新看法。對於巴特和他贊賞的作家來說,文學程式吸引注意,為的是引導人們看到它的意識形態含義。這種向外指涉的傾向,其根源其實和「向內轉」是一樣的。身份危機的焦慮當初表現為「為藝術而藝術」這樣凌然不可侵犯的聲音,其結果不僅沒有實現爭取獨立身份的預期目的,「反而削弱了藝術的哲學和社會權威,使得藝術本來就處於邊緣的社會地位合理化了」。(13) (徐秋紅:5)



藝術的孤傲最終走向孤芳自賞和孤立無援,這必然導致身份危機的另一種表達:向外指涉。藝術的重要性,需要由它對現實發表看法獲得。這就是我們看到的從俄國形式主義開始就有的,與自我指涉性伴隨的更新意識的功能。藝術回歸價值關懷,這也是托多洛夫在《批評的批評》…

Continue

步朝霞·自我指涉性:從雅各布森到羅蘭·巴特 6

Posted on February 7, 2025 at 11:00am 0 Comments

置之於西方文學思潮發展演變的歷史脈絡之中,我們可以看到,「自我指涉性」思想的出現實在並非偶然。就雅各布森的「自我指涉性」的兩個要點而言,皆明顯地植根於兩個背景之中,一是「向內轉」的理論傾向,二是在向外指涉中獲得重要性的訴求。而這兩者,歸根結底又都是「身份危機」的產物。…

Continue

Comment Wall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 No comments yet!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