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 Male
  • Sarawak
  • Malaysia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Facebook MySpace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s Friends

  • 罗刹蜃楼
  • VR
  • Taklamakan
  • TASHKENT HOLIDAY
  • Zenkov
  • 吉爾吉斯
  • Almaty 蘋果
  • ili 河
  • 中砂礁群
  • Macclesfield
  • Passion for Form
  • 有格 台
  • Cheung Po Tsai Cave
  • Gai Lan Fa
  • 水牆 繪

Gifts Received

Gift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has not received any gifts yet

Give a Gift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s Page

Latest Activit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commented on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s photo
Thumbnail

德國遊:歴史之旅

"駱頴佳: 被剝削的情感~壓抑、倦怠與憂鬱 其中一種左翼角度,就是看人的情感如何在資本主義下受剝削。上文提到Meštrović的著作,他提出的「後情感主義」(postemotionalism)即現代社會所設計的一個防止情緒失調(emotional disorder)的系統。狂野的情緒須要被教化,社會機器才能保持運作順暢。…"
3 hours ago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commented on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s photo
Thumbnail

德國遊:歴史之旅

"愛墾APP:情緒資本主義~~「情感」這東西或許過於曖昧複雜,不由分說,一發難以收拾。看似無從捉摸,今天資本主義社會偏偏要操控群眾情緒,左右政治立場與判斷。情感政治的問題,也是[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高級講師]駱頴佳博士思索已久的課題,「為何要談情感?第一件事,在西方學術界有所謂『情感轉向』(emotional turn)論述,還有『情動』(affect)這個諸多討論的概念。」西方經已蔚為顯學的情感研究...…"
Sunday
罗刹蜃楼 commented on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s photo
Thumbnail

世界文化遺產:英國巴芙

"愛墾詩觀:T.S.艾略特(T. S. Eliot)的「去主體詩觀」是他對詩歌創作和詩人角色的一種深刻美學主張,主要體現在他反對浪漫主義詩人那種強調個人情感和自我表達的創作方式,而主張詩人應該「消解自我」,讓詩歌成為一種超越個體的客觀藝術。 下面是對艾略特「去主體詩觀」的幾個關鍵面向的說明: 詩人不是情感的表達者,而是情感的轉化者~在〈傳統與個人才能〉(Tradition and the Individual…"
Saturda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commented on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s photo
Thumbnail

世界文化遺產 英國巴芙

"愛墾APP:Jonathan Brody Kramnick〈細讀〉在《Criticism & Truth》中使用的這些比喻,並展開它們在批評理論與人文學科語境下的意涵。 「工藝」(Craft) 表面意義:Kramnick…"
Aug 11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commented on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s photo
Thumbnail

世界文化遺產 英國巴芙

"愛墾APP:文學批評與真理~~ 1.耶魯大學英語教授克拉姆尼克(Jonathan Brody Kramnick)在其2023年著作《Criticism & Truth》中為批評辯護,他證明其價值的基礎是:「文學研究學科特別理解自己相對於其前身地位,和我們現在稱為 STEM…"
Aug 9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commented on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s photo
Thumbnail

世界文化遺產 英國巴芙

"教育学詞條名稱:心理社會理論_艾里克森(E._Erikson) 緣起 艾里克森的父母親為丹麥人,父母離異後,隨父母遷居至德國,母親也改嫁於一位猶太醫生,但也因為如此,使他在身分上引起了困擾。而後因為歐洲不安定,在1939年時歸化美國,也才更名為Erik Erikson。他根據自身人生經驗及多年從事心理治療觀察所見,發展出心理社會發展理論。 艾里克森社會心理發展階段是根據艾里克‧艾里克森描述,將正常人的一生,從嬰兒期到成人晚期,分為8個發展階段…"
Aug 8
罗刹蜃楼 commented on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s photo
Thumbnail

德國遊:歴史之旅

"[母親鼻子吸氣的聲音] 我的記憶在最後一個詩節前猶豫了片刻,我嘗試過用這麼多的詞來開頭,結果最後選定的那個詞在某種程度上被大量錯誤的開端給掩蓋了起來,這時我聽見母親鼻子吸氣的聲音。不久我背誦完了,抬起頭來看她。她透過從臉上流下的熱淚心醉神迷地微笑著。「多麼奇妙,多麼美啊,」她說道,隨著越來越溫柔的微笑,她遞給我一面手鏡,好讓我看見我顴骨上的那點血跡,在某個無法確定的時刻,我的一個把面頰支在拳頭上的無意識的動作把一隻飽餐中的蚊子給壓死在了那里。但是我看見的還不止這個。看著我自己的眼睛,我發現了僅僅…"
Aug 8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commented on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s photo
Thumbnail

世界文化遺產 英國巴芙

"童年中期(6-10歲) 社會心理危機:勤奮對自卑 正式進入學校的時期。此時適時的鼓勵很重要,若父母期望過於高不可攀,可能造成兒童的自卑心理。 中心任務: 教育 正面成果: 獲得學習能力,成就感 自我品質: 能力 重要關係: 學校 青春期(11-18歲) 社會心理危機:…"
Aug 7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commented on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s photo
Thumbnail

世界文化遺產 英國巴芙

"愛墾APP:〈學術殿堂叙事〉(虚構個案)退而不休?——一位退休學者的心境剖析 從Erikson與(编註:埃里克·埃里克森)與Simondon談(西蒙東)自我、變化與學術場域的尊嚴。 話說這篇虚構的文創個案提到,在學術界,一位退休教授的公開貼文引發討論。他嚴詞批判某些「退而不休」的學者,認為他們不再具備研究能力卻仍佔據舞台,反而損害學術尊嚴;而他自己則主動婉拒講座與發表,認為「退出」是對學術的一種尊重。 這個案内容表面上在捍衛知識的純粹性,實則蘊含著更深層的心…"
Aug 7
罗刹蜃楼 commented on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s photo
Thumbnail

德國遊:歴史之旅

"愛墾APP:〈學術殿堂叙事〉(虚構個案)退而不休?——一位退休學者的心境剖析 從Erikson與(编註:埃里克·埃里克森)與Simondon談(西蒙東)自我、變化與學術場域的尊嚴。 話說這篇虚構的文創個案提到,在學術界,一位退休教授的公開貼文引發討論。他嚴詞批判某些「退而不休」的學者,認為他們不再具備研究能力卻仍佔據舞台,反而損害學術尊嚴;而他自己則主動婉拒講座與發表,認為「退出」是對學術的一種尊重。 這個案内容表面上在捍衛知識的純粹性,實則蘊含著更深層的心…"
Aug 6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commented on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s photo
Thumbnail

世界文化遺產 英國巴芙

"愛墾APP:〈學術殿堂叙事〉虚構個案,雖然以個人經驗為基礎,語氣坦率、甚至尖銳,但也引發一連串有關學術倫理與知識價值觀的深層反思。以下將分別引述相關學理與研究來分析,並探討文章“作者”潛在的心理結構與倫理意涵: 一、優越自我認同:強調自己過去在國立大學地位優越資源豐沛、研究嚴謹,貶低他人現況~~這種言談表現出一種「學術階層化」(academic stratification)的心理,其根源可從皮耶爾・布赫迪厄(Pierre…"
Aug 5
罗刹蜃楼 commented on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s photo
Thumbnail

德國遊:歴史之旅

"愛墾APP:學術殿堂叙事~~以前在社群聊過學術研究與藏書的事,今天想更直白地說清楚一點。 在這個資訊爆炸、學術快速演進的時代,不持續更新就等於出局。別說什麼研究,「不讀新書」在某些領域(像歷史、考古)根本等於落伍。新資料隨時可能推翻你過去引以為傲的論文,還自稱學者?太勉強了。 當然,買書真的不便宜。但如果你想做研究,這就該是你投資自己的一部分。當年我還在國立大學時,每年研究經費很夠用,該買的書一本沒少。關鍵在於:有心,就該自己去爭取資源,何必抱怨沒錢。 比較令人無言的是,有些退休老學者,不願退休…"
Aug 5
罗刹蜃楼 commented on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s photo
Thumbnail

德國遊:歴史之旅

"百度百科·美刺~~美刺是中國古代關於詩歌社會功能的一種說法。「美」即歌頌,「刺」即諷刺。 發展歷史 先秦時期 先秦時期,人們已開始認識到詩歌美刺的功能。如《國語·周語上》記載召公諫厲王時所說:「天子聽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而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獻詩」而供天子「斟酌」,就是由於其中包含著美刺的內容。其他如《國語·晉語六》、《左傳·襄公十四年》及《左傳·襄公二十九年》中也有諸如此類的記…"
Aug 2
罗刹蜃楼 commented on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s photo
Thumbnail

德國遊:歴史之旅

"李曉愚《詩經·終風》:願你打噴嚏~~漢語真是奇妙,我們稱仇人、死對頭為冤家,掉轉身來,管情人愛侶也叫冤家。英文中對愛慕之人的稱謂雖多,如baby(寶貝)、sweetheart(甜心)、honey(蜜糖)等等,不過道出愛情的甜蜜,遠不及中文的「冤家」二字來得有味。「不是冤家不聚頭」,男女相愛雖有纏綿繾綣的幸福時刻,但也要經歷黯然銷魂的離別之痛,廢寢忘食的相思之苦;要承受拌嘴時的柔腸寸斷,誤會時的愁腸百結,乃至負心時的刻骨深怨。佛說原來怨是親,那個讓我們似恨實愛,雖帶來無窮煩惱又舍不下…"
Aug 1
罗刹蜃楼 commented on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s photo
Thumbnail

德國遊:歴史之旅

"愛墾APP:導讀本雅明的“靈光” 當我們翻開瓦爾特·本雅明的《攝影小史》(Kleine Geschichte der…"
Jul 29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commented on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s photo
Thumbnail

世界文化遺產 英國巴芙

"主體間性 主體間性,是20世紀哲學中出現的一個基本范疇,它的主要內容是研究一個主體怎樣與另一個主體相作用的。 從十七世紀笛卡爾提出「我思故我在」形成西方哲學主體主義的開端,到胡塞爾借由「先驗自我」提出主體間性概念,再到海德格爾、哈貝馬斯等人對主體間性理論的完善和延伸,西方哲學的研究范疇經歷了從主客體二分的主體主義到主體交互關係的主體間性,雖然主體間性理論在此過程中不斷完善,但始終存在問題,最突出的是主體間性理論中對客體實踐基礎的忽視。 主體間性是有別於傳統主客體關係的「主體—&mda…"
Jul 22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s Photos

  • Add Photos
  • View All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s Blog

愛墾APP:Sensation & Sentiment

Posted on July 19, 2025 at 10:00pm 0 Comments

在情動理論affective theory中,「感覺(sensation)」與「情感(sentiment)」是兩個相關但本質上不同的概念。以下是它們的主要區別:

感覺…

Continue

愛墾APP: 內在性平面與感知構成主體

Posted on June 3, 2025 at 9:00am 0 Comments

一、《純粹內在性》(Pure Immanence: Essays on a Life,第1章)

“Consciousness becomes a fact only when a subject is produced at the same time as its object… The transcendental field would be defined as a pure plane of immanence, because it eludes all transcendence of the subject and of the object.”(…

Continue

阿卜杜勒·埃爾南德斯·聖胡安: "喚起"的蝕變 5

Posted on March 7, 2025 at 10:00pm 0 Comments

根據巴赫金(Bakhtin)的觀點,文類起源於特定情境中的言語表達(如問候、告別、回應),這些言語表達隨著時間變得規則化,最終發展成為書寫的修辭結構。書寫是一種模仿。從最簡單的視覺符號來看,書寫模仿聲音、停頓與空間;在更複雜的語法層次上,它則固定語言並發展出各種文類,而這些文類最初確立自身為話語(discourse)的文類。然而,喚起並不是透過不斷重複語言行動來實現書寫的形式。沒有任何文類能夠準確地對應或涵蓋它。

喚起不是一種語言遊戲(language game)。如果說除了言語的文類之外,還存在構成書寫的語言遊戲,我們同樣無法在其中找到喚起。根據李奧塔…

Continue

阿卜杜勒·埃爾南德斯·聖胡安: "喚起"的蝕變 4

Posted on January 20, 2025 at 10:30am 0 Comments

當民族誌將自身界定為短暫性時,它並不將田野調查轉化為書寫,而是重新建立了一種持續發生的田野工作,並同時存在於多重場域與時間性之中。基於表演性(performativity)創造民族誌的介面,將引導我們探索多種書寫與文本的可能性,並尋求將文本的影響降至最低。



如今,創作者被視為一個「未被創造的形象」(uncreated figure),如同「無中生有」(ex nihilo)般誕生,而作品則被視為一種「存放之物」(creature-depository)。一種跨文本…

Continue

Comment Wall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 No comments yet!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