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3,317)

李燕蕙:心理治療之「人」與哲學之「人」4

二、夢境不是一種「有」(Haben)而是一種「存在」(Sein):夢者的「存在方式」(Existenzweise),醒時存在與夢境存在,都是人的存在所能(Seinkönnen)的一種方式,是人作為「在世存在」(In-der-Welt-sein)的不同存在狀態。三、夢境與醒境都會「過去」(vergangen),但並不是「過去」就完全消失,「過去」事實上一直都是以「曾經在」…

Continue

Added by 百万主播 on April 15, 2024 at 3:30pm — No Comments

蕭馳《詩與它的山河》6

由於水質清澈,河道比降低緩,兩岸青山靜靜映入水中,人行山水間直如王羲之所言:「如在鏡中游。」據說二十年前,此水依然清可見魚,碧水青山之間,在在「清暉」游漾。然而這樣一段承載無數文化記憶的美麗山水,卻因兩岸的國道和高速公路的修建者不捨得繞開而被破壞。而且,在我前去考察的2010 年和2011…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April 15, 2024 at 3:30pm — No Comments

奥修《奧秘心理學 三》走向上帝的三步 7

我不反對性,我也不贊成愛情。你還是必須超越它。在它裏面靜心;超越它。我說靜心的意思是,你必須充分警醒、充分覺知地經歷它。你不能盲目地、昏頭昏腦地經歷它。那裏有極大的喜樂,但是你可能由於盲目地經歷它而錯過了它。這種盲目必須被超越;你必須睜大眼睛。睜大眼睛,性就可以把你帶上通往一體的道路。

一滴水可以成為海洋。那是每一滴水的內心的渴望。在每一個行為裏。在每一個慾望裏,你都能發現同樣的渴望。去揭示它,跟隨它。那是一次偉大的冒險!就我們目前的生活來說,我們是不覺知的。但是我們可以做到這些。它是艱難的但它並不是不可能的。它曾經對一個耶穌、一個佛陀、一個馬哈維亞是可能的,它對每一個人都是可能的。…

Continue

Added by Le Destin on April 15, 2024 at 3:30pm — No Comments

陳思穎等 詩歌療愈對情緒的干預作用——以拼貼詩為例 5

4.4 討論

本研究通過誘發個體的負性情緒,然後通過拼貼詩的方式探討詩歌療愈的情緒干預作用。拼貼詩是詩歌療愈領域一個全新的方法,借鑑傳統詩歌療愈的載體——詩歌及藝術療愈中的拼貼畫的方式,對被試被誘發的負面情緒進行干預。結果表明,詩歌拼貼能顯著提高個體的正性情緒,降低個體的負性情緒,且能增強個體行為情緒調節時的主動面對傾向。…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April 15, 2024 at 7:00am — No Comments

盧錦程·德勒茲「游牧空間」理論下當代策展性手法與觀展空間的關係 2

2.聽覺解碼

聲音是聯結人與世界的基本交流媒介之一,當代聲景設計以人的聲音機能為核心,創造性地將聲環境、聲信息和聲技術融合成新的媒介。當代策展性手法通過新興媒介對體驗的引導探索聲音可超越的維度,2021年於於木木美術館由難波祐子主策劃的「阪本龍一:觀音·聽時」展覽以敏銳的情緒洞察力打磨聽覺的呈現,其中的《你的時間》將空曠場所兩側並排放置音響與LED面板,鋼琴跟隨地震數據彈奏其因為海浪沖擊而異變的音律,人類定義的鋼琴原音所謂符號定義因自然活動被消除,聲音意味的游離與搖擺在被刻意打造的沉浸場域中被感知。

3.嗅覺祛魅…

Continue

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April 15, 2024 at 2:30am — No Comments

張成崗:認知符號學 上

認知符號學 (cognitive semiotics) 是一門從認知的角度研究意義的科學,它試圖對包括語言在內的一切文化符號進行認知研究,尋求對人類意義生成的理解。認知符號學的任務就是闡述結構符號模型,對認知領域的研究結果予以綜合考慮,從而將兩方面的基本貢獻融為一體。 [1]

試圖追尋並分析意義研究的最新發展,探索和其他學科進行融合與對話的可能,促進人文科學的跨學科互動。

中文名…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April 15, 2024 at 12:30am — No Comments

斯蒂格勒對話艾利•杜靈:技術作為記憶 I 許煜 譯

▼ 艾利•杜靈

剛談完您跟技術的關係以及總的來說,哲學和技術之間的複雜的關連,或者現在我們該談談您的著作。讓我們以一個直接的問題來開始,即是痕跡、記入、物質化記憶。早在《美諾篇》,柏拉圖以蘇格拉底來示范如何通過簡單的對話(也即是證正)來讓美諾的奴隸重新發現或者「記得」真理。這個年輕的奴隸被邀根據在沙上面劃的圖案去找到一個幾何問題的解法,也即是通過記入中的痕跡找到他忘記了的真理。難道不是這段對話裡所包括的痕跡的問題驅使您發展出技術如記憶這個概念?

▼ 斯蒂格勒:…

Continue

Added by 說好不准跳 on April 14, 2024 at 9:30pm — No Comments

鄭豔·音樂中的「技術」之思 上

提及音樂中的「技術」問題,音樂界的學人很容易想到兩大論域:一,音樂創作中的技術,即作曲技術;二,音樂 表演中的技術,即演奏或演唱技術。專業人士也時常將「技術」掛在嘴邊,來評價一部音樂作品亦或是演奏家、演唱家的技藝水平。海德格爾認為:技術作為一種生產行為是「去弊」(aletheia)的形式。斯蒂格勒指出,「我們今天所說的『藝術』,在古代就是技術(tekhnè)」。「技-藝同源」,這個概念可以追根溯源至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將科學分為理論的、實踐的和創造的三大類,作品需要技藝進行生產。在音樂語境中,作曲家通過作曲技術完成樂譜,表演者通過演唱/演奏技術將其生產為聲音作品(音樂)。可以說,上述兩類「技術」更像是完成一部音樂作品的兩個環節,缺一不可,「技術」是呈現與表達「藝術」的手段與途徑。

1.音樂創作中的「技術」…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April 14, 2024 at 7:30pm — No Comments

冯苓植·與死共舞—“鞭桿”的故事 25

世道輪迴,如此巧合,造化竟這般神奇。

終於,老爺子從現場暗影中閃出來了。我驚奇地看到,它又縮小了一個號兒,干癟臉兒皺巴地更像個核桃,但老而彌健卻餘韻猶存。即使在年輕鞭桿子莊嚴肅穆地扶持下,也壓抑不住他那鬼頭巴腦兒的激動。更奇怪的是我那身為洋博士的老岳丈,來了就來了,絕不寒暄,彷彿跨越了時空,一見老爺子就只顧打下手。

一切均嚴格按鞭桿子的儀式進行著。

我總算親眼目睹了整個過程,但我只能說身手不凡,只能說神秘莫測。夜雨瀟瀟,我幾乎是在嘔吐中恍惚度過的。冷風嗖嗖,我終於明白了什麼叫「化腐朽為神奇」。但更令我愕然的還是打扮好了貴人後那桌酒,似幽靈歡聚般讓人終生難忘。…

Continue

Added by Hérétique on April 14, 2024 at 7:30pm — No Comments

斯蒂格勒·論符號的貧困、情感的控制和二者造成的恥辱 5 許煜 譯

營銷學與福特主義在同一個時期出現,此時問題的焦點不再僅僅局限於對生產者的復制(包括對生產力、生產者所需能力和生產原材料的復制,以及所有馬克思想到的),而是要創造、復制和豐富消費者的需求,並對消費需求進行劃分。

這些確保整個系統運作的存在能量(lesénergies existentielles,包括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存在)都是欲望(性欲)的產物,一方面是生產者的欲望,另一方面是消費者的欲望。工作和消費都是對欲望的捕捉和疏導。



總的來說,工作本身是對現實的升華…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April 14, 2024 at 7:30pm — No Comments

段偉文·數碼利維坦與人類紀里的哲學反擊 3

或許是這些驚嚇中的強烈感知使他更容易超越西方理性主義的哲學傳統,不再只是從生物器官和內在心靈的角度理解人及其理性的形成與演進,轉而從技術性與人工器官等生命外置化的維度重新理解技術和人:人類從一開始就是一種用生命以外的形式尋求生存和進化的機體,所謂生命以外的形式就是由技術組成的非生物器官或人工器官,而技術的進化不再主要依靠生物的進化。



這意味著使人不斷生成和演化的「人化」(hominization),是一個不斷地更新各種外生的人工器官的過程。從系統發生學的意義上講,人和技術實際上是一種相伴而生的共同演進關係。大致沿著系統論、控制論和關係實在論的脈絡,斯蒂格勒通過人的生成過程重新發現了技術一直被哲學所忽視的奠基性。




一方面,人性就是技術性:「人類是人工性和技術性的,也就是說他們不能在自身找到意義,而需要在他們制造、發明的義肢…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April 14, 2024 at 5:00pm — No Comments

韓連慶·我們為什麼愛看電影?中

2.「哲學的貧困」或者「貧困的哲學」

斯蒂格勒在《技術與時間2:迷失方向》的結尾曾說,像電影這樣的「時間客體」可以同時被成百上千萬、甚至數億人觀看,由此促生了與群體意識和群體下意識相符的、新型的事件結構。這就是說,由於電影的大眾化和普及化,電影會影響人的意識、經驗、知覺和記憶,塑造出「電影感知」(cinematic perception),影響我們對自身和世界的看法,例如電影中的很多情節和元素會內化為我們的認識和經驗的模式。電影還會把現實、過去和歷史重新組合,從而成為「集體記憶」,例如通過你喜歡看什麼電影就能知道你是哪個年代的人。…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April 14, 2024 at 3:00am — No Comments

吴中胜·《文心雕龙》的诗性言说

主讲人:吴中胜

演讲地点:赣南师范大学“国家一流专业建设讲坛”

演讲时间:二〇二一年十一月…

Continue

Added by LiDi Za on April 14, 2024 at 2:30am — No Comments

王小姣:喧囂的雜語—評克里斯蒂娃《詩性語言的革命》4

薩特在著名的「什麼是文學」(《Quest ce que la littérature》)一文中號召一種與現實和社會毗鄰,具有感召意識的「介入型文學」(littérature engagée),與之緊密相連的便是所謂的「介入型」作家,薩特認為至少散文作家不僅應當具有這種介入意識,更應視其為一種責任,並且傳達時代精神,語言在這一過程中的角色不過是一種工具,而薩特本人就是這類作家的典范。

法國文論家布朗肖(Maurice Blanchot)在「文學與死亡的權利」(Littérature et la droit à la mort)一文中回應了這一激進的介入觀點,布朗肖眼中的文學因其「作為困惑的產物而顯得尤為重要,文學在自我非難之中完成自我確認……文學屬於那種應該被發現而非被探尋的東西。」[1]…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April 13, 2024 at 11:00pm — No Comments

陳思穎等 詩歌療愈對情緒的干預作用——以拼貼詩為例 4

2.4.3. 干預

詩歌療愈的指導語:你將利用手中的資料制作拼貼詩,接下來請仔細閱讀材料中呈現的三首詩歌和詩後的文字(或者產品說明書)。在材料的最後空白頁上,你將可以自由完成拼貼詩,並對詩歌進行簡要闡釋。

干預組:向實驗被試呈現三首詩歌,要求被試仔細閱讀詩歌及文下闡釋,讀完後要求被試利用五首詩歌在空白頁做拼貼詩,並在文下對自己所創作的拼貼詩做一些闡釋;

非干預組:向實驗被試呈現三段字數相當且經過專業人士評定的產品說明書,要求被試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書,讀完後要求被試利用三段產品說明書在空白頁任意拼貼,並在文下對自己所作的拼貼做一些闡釋。…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April 13, 2024 at 11:00pm — No Comments

蕭馳《詩與它的山河》5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April 13, 2024 at 1:30pm — No Comments

張一兵:關聯與境:狄爾泰與他的歷史哲學 2

在《精神科學引論》第1卷「引言」中,狄爾泰說此書的主導思想是將歷史(historisches)⑦ 與系統(systematischen)的探討結合起來。隨著理解思想的發展,系統的思想越來越聚集為結構的理論(Die Theorie der Struktur)。⑧ 當然,歷史與系統兩者在狄爾泰那里並非平分秋色,而是「歷史發展的關聯解說結構的關聯」。⑨ 在《精神科學中歷史世界的建構》中,狄爾泰將歷史與系統的觀點具體指認為西方18世紀以後歷史學研究中的兩個偉大原則:一是始於伏爾泰的「與一個時代的統一性相關的特殊系統」的觀點;二是赫爾德等開始的「發展原則」。⑩…

Continue

Added by 絲經 庫 on April 13, 2024 at 3:30am — No Comments

埃絲特爾·巴雷特:克里斯蒂娃眼中的藝術 2

媒體評論

在今天,隨著「互聯網+」,甚至是「萬物聯網+」熱潮的興起,我們審視藝術的方式也在發生變化,藝術、技術甚至是科技的本質與意義再次被追問和思考的同時,全面地研究和解析西方著名思想家們的藝術觀,可以更為深刻地從「高技術」崇拜的表象下,理解藝術本體以及藝術與技術的結合在當代的價值和意義。因此,本套叢書的推出,不是為了回顧過去的藝術或文獻的補充,而是提請藝術界同仁共同思考如何理解和看待今天乃至未來的新藝術。——張夫也

目錄

作為物質過程的語言

符號與象征…

Continue

Added by OVEPI on April 12, 2024 at 1:30pm — No Comments

王小姣:喧囂的雜語—評克里斯蒂娃《詩性語言的革命》3

盡管如此,在20世紀初期多次科技變革的感召之下,人文領域也急切地探索更為「科學」的方法。一直以來,詩性都承載著尼采精神的不羈和瘋狂,也正因如此,形式主義和結構主義文學批評都曾嘗試挑戰這種無序,用各種理性規則來闡釋原本毫無章法的文學文本。在某種程度上,《詩性語言的革命》也是這樣一種嘗試,克里斯蒂娃選擇了馬拉美和洛特雷阿蒙這兩位19世紀法國詩人中風格最為飄忽,語言最為陌生化的詩人的文本作為研究對象,卻同時將馬克思主義、語言學、現象學、心理分析等理論引入對先鋒詩歌的研究。…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April 12, 2024 at 1:00pm — No Comments

金惠敏·生命與意義:論狄爾泰的「體驗」概念與間在解釋學 3

體驗是生命的體驗,即使體驗之中含有意識,被加入意識,仍不能改變其生命的屬性。此外,當伽達默爾指出體驗與生命整體之相互包含時,他實際上已經暗示,根本就不存在自在的生命。生命即活動,活動必然超出其自身而指向他物,因此任何生命都是關系性的。與他物的關系或對他物的意識不是外力強加於生命的結果,而是生命之本質屬性。由此可以斷言,生命本身自帶意義,沒有意義的生命就不是生命。自我在生命的基底中就已經是對話性的,而非一定要待其進入意義系統之後。

伽達默爾還指出,體驗的概念來自傳記文學,更准確地說,來自自傳。這一結論誠然須證之以大量文獻,但從理論上說,傳記或自傳堪稱體驗意涵的完美注腳。正如上文提到的那樣,體驗有兩重所指:作為一種活動和作為此活動的結果。其實,不僅是傳記或自傳,所有真正的文學都是生命的再現或客體化。…

Continue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April 12, 2024 at 1:0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