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絲特爾·巴雷特:克里斯蒂娃眼中的藝術 4

這里最為重要的是,植根於口頭語言和視覺語言運用之中的的驅動力,或者說身體衝動是如何引發形成多種或多重含義的。這種以符號的形式表達出來的驅動或者衝動往往是貫穿於語言之中的。在創作實踐中,生成文本元素或者語言的符號特性都反映著一種言說主體的變遷、彰顯著一種游戲或取樂的能力,這種游戲或取樂的能力掙脫了符號規則所帶來的一切限制。這種符號特性在表征代碼(現象文本)與言說(或聽覺、視覺)主體的碎片體或驅動體之間構建起了一種關聯機制。這種關聯機制則預示著某種「先鋒」的概念以及對先鋒的反叛。由此,實踐可以被理解為是一種對象征規則的接納,同時也是對規則的反叛(從而對規則進行革新)(Kristeva 1986:29)

里昂·S·魯迪耶茲(Leon S.Roudiez)曾指出,符號與象征之間的關係可以被理解為用兩種不同的絲線織成的一塊布料。那些由身體衝動或感知所織就的部分,與語言的符號特性相關,通常也被稱作「生成文本」。

字母的某種組合方式以及某種發音(例如詩歌中的頭韻法以及擬聲法)等都是與詞義本身無關的生成文本。那些產生於社會文化框架、語法以及其他一些規則制約下的語言元素則是一種象征特性,也被稱作「現象文本」(Roudiez 1984:5)。與靜態的織布相區別的是,語言具有流動性,且由於個體、社會乃至歷史上對語言的運用使得語言不斷發生著變遷。

克里斯蒂娃的研究有如下兩個重要的關鍵點:第一,語言必須要被言說或者被聆聽、必須要被置於過程之中才能夠具備含義,才能夠對我們施加影響;第二,這種被置於過程之中的語言必須同我們的生理過程、情感與感知息息相關,它才能夠具備含義並影響我們。當符號與象征不能充分的相互關聯時,語言、交流乃至社會聯結將失去意義與價值。由此,我們可以領會到,對於克里斯蒂娃的「作為物質過程的語言」的研究來說,「主體與實踐」具有怎樣的重要性。創造性實踐或者語言的運用,它們都包含有一種符號與象征之間的聯結,一種語言與我們人生經驗之間的聯結。


(克里斯蒂娃眼中的藝術;埃絲特爾·巴雷特,2020-01-18;重庆大学出版社;思想家眼中的藝術叢書,182 pages)

Views: 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