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etiyo
  • Male
  • Batticaloa
  • Sri Lanka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Facebook MySpace

Paetiyo's Friends

  • Host Workshop
  • Bir Tanem
  • Syota ElNido
  • Bayrut Alhabib
  • Chiron人馬
  • Qyzylorda
  • Almaty 蘋果
  • 中砂礁群
  • Passion for Form
  • 字詞過度
  • se.gamat
  • quién soy
  • Poèmes lieu
  • 梭羅河畔
  • Sogno Realtà

Gifts Received

Gift

Paetiyo has not received any gifts yet

Give a Gift

 

Paetiyo's Page

Latest Activity

Paetiyo posted a blog post

李寒冰:藝術中的「有機力量」與「非有機力量」— 德勒茲美學視域下的藝術力量問題探究 5

在德勒茲那裡,意義與價值可以這樣理解:「意義之意義在於某一事物所表現的力的性質:這種力是能動的還是反動的,有什麼差別?價值之價值在於相應事物所表現的權力意志的性質:這種權力意志是肯定的還是否定的,有什麼差異?」[8]…See More
Thursday
Paetiyo posted a blog post

李寒冰:藝術中的「有機力量」與「非有機力量」— 德勒茲美學視域下的藝術力量問題探究 4

三、非有機生命力量的突顯:現代藝術與古典藝術相同,現代藝術也不是依據時間的先後而定義的,它所依據的是一種現代性。那麼,什麼是現代性呢?在德勒茲那裡,現代性意味著一種對現有意義的解構與對既定價值的重估。這一解構與重估不只是站在歷史維度上的新事物對舊事物的否定,更是在新的批判體系下對一切定見的徹底批判。這一點很好地體現在了現代藝術上。如何來界定現代藝術呢?在德勒茲那裡,現代藝術指的是那些與古典藝術相對的指向意義開放的藝術。這類藝術同樣將自身看作是一個生命體,但這一生命體已不是確定器官與官能有機作用下的有機的生命體,而是表現著一種「純粹生命」,是一種直探生命本原的「無器官身體」。它無時無刻不在以經驗性的方式釋放著非有機生命的強力。這是一種德勒茲意義上的「超驗的經驗主義」,它以身體易於感知的方式來呈現那些不可知的力量。這一變不可能為可能的努力,正是現代藝術的終身追求。…See More
Oct 14
Paetiyo posted a blog post

李寒冰:藝術中的「有機力量」與「非有機力量」— 德勒茲美學視域下的藝術力量問題探究 3

由此可見,古典藝術作為有生命的藝術的一個類別,極力釋放的是一種有機生命的力量。它指向意義的確定化,卻也在確定化的范圍內釋放著強力。然而,這一力量畢竟是借助內容的幫助而呈現的,因此它受制於內容的性質。不同內容的古典藝術,其所釋放的有機生命力量強度也有所不同。因此,根據其內容帶來的釋放力量效果的不同,我們可以把古典藝術分為兩種:第一種古典藝術指向封閉性,這是一種德勒茲意義上的定居,它的目的或效果是將人束縛住,讓人在它的威勢下屈服、固定不動。因為在這種藝術中,反動性是壓制能動性的,反動性的強力使得人們的心智被惰性佔領,不願思考,甚至無法思考。這樣的藝術是否定性的藝術:其中體現的道德是否定性的道德,它不承認道德的多元化,而僅把現有的規則奉為圭臬;其中體現的宗教也是否定性的宗教,它不願帶領人進入更為高尚、自由的領域,而是想要用宗教權威來奴役大眾;在它其中體現的政治是否定性政治,它不願意進行持續權力交替的斗爭,而是妄圖愚弄人民,令他們安守現狀;它其中體現的文化也是否定性的文化,它不願承認生命更加多元、神秘而不可探知的意味,而是試圖將生命簡化。中世紀的基督教繪畫正是這樣一種藝術。表情僵硬、姿勢刻板的…See More
Oct 6
Paetiyo posted a blog post

李寒冰:藝術中的「有機力量」與「非有機力量」— 德勒茲美學視域下的藝術力量問題探究 2

當然,三個層面的區分只是邏輯上的,正如德勒茲所說:「平面只有一個,這就是說,藝術除了美學組合的平面以外沒有其他平面:至於技術平面則必定為美學組合的平面所覆蓋或者吸收。只有在這個條件之下,題材才具有表達力……」[3]這意味著材質結構層與另外兩層是密不可分的,它的作用正是在於承載內容或釋放力量。同樣地,內容層與力量層也是密不可分的,力量想要呈現,還是或多或少要依賴內容的作用。而內容但凡想要說些什麼,也一定會釋放出一定的力量。因此,我們說,藝術是有生命的,它無時無刻不在釋放著生命的力量。或者說,生命本身就是一種力量。有機生命力量與非有機生命力量在藝術中是並存的,根據哪種力量的釋放佔主導,德勒茲區分了古典藝術與現代藝術。需要指出的是,古典藝術與現代藝術不是站在藝術史的角度對藝術做出的時間前後的區分,而是站在價值重估的立場對藝術史做出的重新梳理,甚至是重新創造。二、有機生命力量的突顯:古典藝術如何來界定古典藝術呢?在德勒茲那裡,古典藝術指的是那些以確定的或趨於確定的意義來統攝整個作品的藝術。這類藝術往往追求一種有機的整體性,它傾向於將藝術看作是一個有機的生命體。將藝術視作有機體的看法可以上溯至古…See More
Oct 2
Paetiyo posted a blog post

李寒冰:藝術中的「有機力量」與「非有機力量」— 德勒茲美學視域下的藝術力量問題探究 1

吉爾·德勒茲是法國影響巨大的後現代哲學家,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法國復興尼采運動中的關鍵人物。藝術是德勒茲哲學與美學研究的重要對象。德勒茲對藝術研究的理論著作本身也是一件由概念構成的藝術作品。他通過對藝術問題的關心,解決的是上升到宇宙層面的問題,正如塞尚所說,我們「通過繪畫思考」。在德勒茲看來,力量對於藝術而言是根本性的,在《感覺的邏輯》中,他用一整個章節的篇幅來探討藝術與力量的問題。他認為:「在藝術上,在繪畫和音樂中一樣,並不是要去復制或發明一些形式,而是要去獲取力量。」[1]59 並進而提出,「繪畫的職責被定義為將一些看不見的力量變成看得見的嘗試」。[1]59 在這一問題上,德勒茲從具體門類藝術入手,上溯到藝術的本質屬性,從而將藝術與力量在存在層面直接勾連。 一、藝術作為生命:有機的與非有機的 德勒茲在《什麼是哲學》中說:「(藝術)是一個感覺的聚塊(bloc de sensations),也就是說,一個感知物(percepts)和感受(affects)的組合體。」[2]154…See More
Sep 30
Paetiyo posted a blog post

孫周興:未來才是哲思的准星 4

若哲學要搞成文藝這樣,或者要像文藝這樣來搞,那還是哲學嗎?那還要哲學嗎?在這件事上,我認為我們必須從文化大局著眼來看海德格爾這方面的努力。海德格爾的基本想法是:1、本質主義/柏拉圖主義的哲學主流傳統已致「知識衝動」失控(尼采),在哲學-科學時代里思-詩、哲學-藝術關係蒙受扭曲和異化,致使人類文化(歐洲文化)輕重失度;2、形而上學的完成意味著人類文化進入後哲學-後宗教時代,而其中的核心文化主題正是思-詩關係的重構;3、這種重構意味著喚起一種後主體主義和非主體主義的思-詩行動和思-詩關係(這個時候海氏把思-詩了解為人言應合語言本身的方式),也意味著思-詩兩者之間的一種二重性(差異化區分)的關係;4、在此形勢下,最艱難的課題是確認和維持思的嚴格性品質,思想畢竟不是文藝,思想的嚴格性如果不是邏輯的嚴格性,那麼它是什麼?再就是思-信關係的重構,也就是哲學-宗教(神學)關係的重構。海德格爾前期是把神學定位為一門實存論意義上的「實證科學」,指出哲學與宗教相互「調校」的關係;而在後期思想中,海德格爾一方面提出了傳統哲學-神學關係的批判,從形而上學的問題結構和「超越」方向的角度,把神學規定為與「存在學」…See More
Aug 18
Paetiyo posted a blog post

孫周興:未來才是哲思的准星 3

四、海德格爾的三重重構?進一步,如果從「方法」或「套路」的角度,我們要問:海德格爾對於未來哲學有何種啟示意義呢?海德格爾為未來哲學開啟了何種前景和方向?我們可以把海德格爾在哲學/思想上的「實質性成就」或「重大推進」表述為三個「重構」,即:實存-本質關係的重構、思-詩關係的重構、思-信關係的重構。海德格爾推進了尼采的形而上學批判事業,其核心任務落實於對實存與本質之關係的重構,個中問題卻是一個老掉牙的問題:individuum est ineffabile(個體是無法言說的、不可言傳的)。個體為何不可言說?因為我們一說就得運用語言,而語言是公共的、普遍的。此其一。再者,個體是動態的、發生的,你一說A,A已經是非A了。亞里士多德是個體哲學的開創者,但他很清楚,要說個體,還得動用普遍范疇,得用十范疇來描述這個「個體」(tode…See More
Aug 13
Paetiyo posted a blog post

孫周興:未來才是哲思的准星 2

一般地,希臘人本來就把Being理解為Physis,那是顯-隱、長-消之二重性運動。而在當時,尤其是在哲學和科學時代之前,人與自然/存在的關係還是溫和的,是「學習」和「模仿」(mimesis)的關係。後來,特別是新時代(近代)以後,情況就發生了大變,就是我們現在所熟悉的主體-客體對象性關係的建立,人與自然的關係變成了主客關係,在康德那里「存在」變成了「被表象狀態」或「對象性」。這種人-自然關係是一種比較暴力的對抗關係,後果相當嚴重,現在文明和文化整個都不好了,傳統文化(哲學和宗教)構造起來的價值體系崩潰了,一切堅固的東西都消失了,人世間沒有了可以依靠的東西——除了交換價值。尼采把這種時代狀況稱為「虛無主義」。怎麼克服和擺脫之?這是海德格爾面臨的問題。三、兩種方案:「大人」方案和「小人」方案?縱觀海德格爾一生,我理解他提供給我們兩種方案,第一種方案,我願意說它是把人放大的方案,是一個「大人」方案,第二種方案呢,則是把人縮小的方案,是一個「小人」方案。這兩者之間區別蠻大的。我們先說第一種方案,就是前期海德格爾的方案。前期海德格爾做了什麼?他把人放大了。怎麼放大的?放大到什麼地步?當然是說來…See More
Aug 11
Paetiyo posted a blog post

孫周興:未來才是哲思的准星 1

大家知道我一直是做海德格爾翻譯和研究的,但其實呢,我目前和今後一些年的主要工作是尼采哲學和藝術哲學了。尼采晚期一直在琢磨一個概念,即「未來哲學」,可惜未能深入,只留下了一些殘篇筆記。海德格爾呢?他的未來意識更強,雖然沒有用「未來哲學」或者「未來思想」之類的說法,但無論是文藝還是哲學,他都堅持以有沒有「未來性」來衡量。比如他說,詩人荷爾德林為何重要?就是因為這位詩人最具「未來性」。當然,海德格爾這時候已經不再願意用「哲學」來標識他的思想以及他心目中的未來的思想,他後期的演講《哲學的終結與思想的任務》已經明確地把「哲學」與「思想」做了一個對立性的區分,這種區分是有道理的,「未來哲學」不再是傳統「柏拉圖主義」意義上的「哲學」了,而是「後哲學的」,故最好另立名堂。不過,我們仍舊可以采用尼采的命名,把海德格爾的「後哲學的哲學」意義上的「思想」稱為「未來哲學」。這樣我們便可以來討論「海德格爾與未來哲學」了。一、現象學哲學運動:為未來哲學贏得了一個可能性基礎和指引性方向我們先來說說尼采。關於晚期尼采那里的「未來哲學」,我曾經做過三點發揮:其一、未來哲學首先是一種科學批判,這是尼采從《悲劇的誕生》就已…See More
Aug 9
Paetiyo posted a blog post

孫周興:尼采與未來哲學的規定 9

對於今日席卷全球的現代技術和資本工業,我們當然要抵抗,但是一種聽命或者認命的抵抗。這種姿態並不是「技術決定論」或「技術宿命論」,而是「技術命運論」,在思想立場和人生態度上類似於尼采所主張的「積極的虛無主義」。「技術命運論」是一種聽起來相互矛盾的二重性姿態:既承認技術的統治,又堅持抵抗的意義。五、未來哲學的藝術性:藝術與哲學關係之重構未來哲學的藝術性比較好解,實質上就是藝術與哲學關係的重構。這個重構過程是在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的歷史階段開展的,也許我們今天也還在這種重構過程中,也許未來依然將繼續展開這種重構。在主流傳統柏拉圖主義的知識譜系中,藝術一直處於被哲學貶低和歧視的低端位置。這是西方文化史上的老話題了,「敵視藝術」甚至成了柏拉圖的一大「罪狀」。在近代知識論中,藝術與哲學的關係通過感性與理性的認識論的對立而得以確立。雖然在近代的歷史進程中,在尼采所謂「科學樂觀主義」的歷史氛圍中,也出現了諸如維柯和哈曼等少數先知先覺的思想家試圖破除理性對於感性、哲學對於藝術的權力秩序和等級關係,但真正的破局者是19世紀後期的尼采。在《悲劇的誕生》時期,尼采就把創造的藝術與批判(認識)的哲學之間的關係…See More
Jul 27
Paetiyo posted a blog post

孫周興:尼采與未來哲學的規定 8

安德斯所謂「絕對的虛無主義」當然與尼采的虛無主義診斷相關,但他把虛無主義與現代技術聯系在了一起,認為現代技術正在實施對自然人類的有組織的毀滅,技術發展的必然的終極結果是:世界將成為一個「沒有人的世界」。我們看到,安德斯的這個說法恐怕正在實現過程中。今天,作為自然物種的人類正面臨雙重威脅,即自然力的加速下降和高智能機器人的出現。所謂自然力的下降,特別是指人類繁殖能力在由技術工業(特別是化工產品)造成的環境激素的影響下現在正在加速下降。我們誰也逃不掉,因為連南極的企鵝們都無法避免,我們能逃掉嗎?企鵝們只是比我們慢一點而已,它們身上的環境激素大概是我們人類身上的一半。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人類應該還持存著,但恐怕不再是作為自然物種的人類了。另外,就是今天已經出現的超越人類智力的高智能機器人,我們已經知道了霍金的預言和擔憂,在他看來,留給自然人類的時間已經不多,不會超過百年了,人類終將喪命於人工智能。「技術統治」到底意味著什麼?我所謂的「技術統治」壓倒「政治統治」到底意味著什麼?我認為個中意味至少有如下三點:其一,現代技術已經成為人類的主宰力量,或者說,現代技術已經脫出了人的掌控范圍,是人力(無論…See More
Jul 1
Paetiyo posted a blog post

孫周興:尼采與未來哲學的規定 7

如今我們來回顧,我們不得不承認,無論是從哲學批判意義上還是在對個體實存結構的揭示意義上,實存哲學/實在主義的個體之思和言都屬於20世紀歐洲哲學的最大成就。而且在我看來,這一成就是具有未來性的,即是說,它將在未來的哲思中保留下來,成為未來哲學的一個本質要素和基本前提。未來哲學是個體哲學。在今天和未來高度技術化的時代,這一命題尤其具有了現實迫切感。如果說,傳統以本質主義為主導的哲學主流和制度形式構成了對個體的宰治,那麼,在今天我們遭受了而且正在遭受加速進展的現代技術對個體的強力剝奪。制度性宰治和技術剝奪相互疊加,個體此在已經被數碼化和均質化了,進入藝術家安瑟姆·基弗所謂的「數碼集中營」之中了。這時候,保護個體和個體自由變成當務之急。令人驚奇的是,尼采對於這樣一種處境和哲學的使命早就有了天才般的預感,他在《權力意志》時期的一則筆記中這樣寫道:「必須證明的必然性:一種對人和人類的越來越經濟的消耗、一種關於利益和功效的越來越堅固的相互纏繞在一起的『機構』,包含著一種對立運動。我把這種對立運動稱為對人類的一種奢侈和過剩的離析(Ausscheidung):在其中應當出現一個更強大的種類,一個更高級的…See More
Jun 25
Paetiyo posted a blog post

孫周興:尼采與未來哲學的規定 6

概而言之,當我們說未來哲學是「世界哲學」時,我們表達的是三重含義:一是指未來哲學具有國際性意義上的世界性,是全球哲學;二是指未來哲學的人間大地生活世界意義上的世界性——未來哲學指向大地,目光是朝下的;三是指未來哲學具有區別於超越性思維的關聯性思維的特征,或者說關聯性世界性的思想特質。必須補充指出,這三重含義又是有內在聯系的。三、未來哲學的個體性前提:個體之思與言與未來哲學的大地-世界性不無關聯,個體性是未來哲學的第二個特性。未來哲學首先是個體哲學,也即實存哲學。個體之思是西方哲學史的一大難題。中古歐洲有言:「個體不可言說。」個體之所以難思難言,原因大致有兩個方面:一是因為個體總是變動不居、游移不定的,總是在發生、生成和運動之中,你是一個個體,但當我說你是什麼時,無論在何種意義上講你都已經不再是你了;二是因為當我們言說個體時,我們似乎沒有別的辦法和手段,只好動用普遍共有的概念(康德所謂的「知性范疇」),這也就是說,我們通常只有通過普遍主義-本質主義的知識科學的途徑去言說個體和個體存在。20世紀的維特根斯坦也還忙於論證一點:「私人語言」是不可能的,語言總是公共的;尤其是,不可能有個體私人地…See More
Jun 16
Paetiyo posted blog posts
Jun 14
Paetiyo posted a blog post

孫周興:尼采與未來哲學的規定 4

二、未來哲學的關聯性/世界性未來哲學是「世界哲學」,或者說,未來哲學具有「世界性」。當我這樣說時,我的意思不只是說,未來哲學將是一種國際性或者全球性的哲學,而不再局限於特定的民族和地域。未來哲學當然具有國際性意義上的世界性。地球上的各民族文化早已進入了全球化時代,進入了馬克思所說的「世界歷史時代」。這一點自不待言了,哪怕在當今之世,民族主義、種族主義和地方主義思潮風行,恐怕也只是短時的逆流而已。不過,我所講的未來哲學的「世界性」,還不只是指,哲學已經進入全球交互和溝通模式之中成為國際性的哲學,而更多的是意指,哲學具有了「大地-世界性」或者「生活世界性」。在西方,從馬克思、尼采到現象學,特別是通過海德格爾的現象學以及後繼的法國現象學,現代哲學已經完成了一次顛覆性的靈—肉、天—地倒置:傳統哲學(形而上學)是尼采所謂的「彼世論」或者「另一個世界論」,或者也可以說「兩個世界論」,因為它總是假定在我們這個「虛假的」具體感性生活世界之外有一個真正值得追求的「另一個世界」、一個超感性的世界、一個理性的或神性的或自由的世界,這「另一個世界」在天上而不在人間大地,在「彼世」而不在「此世」。在靈與肉之間,…See More
Jun 10
Paetiyo posted a blog post

孫周興:尼采與未來哲學的規定 3

以我的理解,就義理來說,上述殘篇中的中間三項即「解釋」「超善惡」「鏡子」是關鍵所在,其中傳達出來的恰好是尼采的形而上學批判的思想姿態,即「後哲學」「後宗教」「後種族主義」的立場。這是尼采關於「未來哲學」的三個前提的設定。我在拙著《未來哲學序曲》「結語」中作了幾點闡述,這里還有必要加以重述和發揮:第一,未來哲學首先是一種科學批判,也是一種哲學批判和宗教批判。科學批判是尼采從《悲劇的誕生》時期就已經開始進行的一項工作,矛頭針對當時被他叫作「蘇格拉底主義」「科學樂觀主義」或「理論文化」的希臘知識(哲學和科學)傳統,即反對以「因果說明」為主體的科學理論方式,特別是後者對人類生活的日益侵佔和對人文科學的全面擠壓。在後來的思想中,尼采延續了這種科學批判,更把它擴展為對以哲學宗教為核心的形而上學的批判。與此相關,未來哲學之思有一個批判性的前提,即對傳統哲學和傳統宗教的解構,尼采以及後來的海德格爾都願意把這種解構標識為「柏拉圖主義批判」,在哲學上是對「理性世界」和「理論人」的質疑,在宗教上是對「神性世界」和「宗教人」的否定。值得強調指出的是,這里的「理論人」和「宗教人」都是尼采本人的詞匯。第二,未來哲…See More
Jun 8

Paetiyo's Blog

李寒冰:藝術中的「有機力量」與「非有機力量」— 德勒茲美學視域下的藝術力量問題探究 5

Posted on October 10, 2024 at 8:30am 0 Comments

在德勒茲那裡,意義與價值可以這樣理解:「意義之意義在於某一事物所表現的力的性質:這種力是能動的還是反動的,有什麼差別?價值之價值在於相應事物所表現的權力意志的性質:這種權力意志是肯定的還是否定的,有什麼差異?」[8]



在現代藝術這裡,它們首先追求能動力所帶來的開放意義;這是一種對現有意義的「促變」,它拒絕對意義的確定化詮釋,並要求我們的詮釋工作不斷地重新開始。其次,它們還追求肯定的權力意志所帶來的新的價值;這一價值以是否能夠肯定一切差異為判定標准。這是一種尼采意義上的對一切價值的重估。它打破既定價值的評價體系,而將新的標准,即評價體系自身的開放性標准作為價值判定的參考系。…

Continue

李寒冰:藝術中的「有機力量」與「非有機力量」— 德勒茲美學視域下的藝術力量問題探究 4

Posted on September 21, 2024 at 10:00pm 0 Comments

三、非有機生命力量的突顯:現代藝術

與古典藝術相同,現代藝術也不是依據時間的先後而定義的,它所依據的是一種現代性。那麼,什麼是現代性呢?在德勒茲那裡,現代性意味著一種對現有意義的解構與對既定價值的重估。這一解構與重估不只是站在歷史維度上的新事物對舊事物的否定,更是在新的批判體系下對一切定見的徹底批判。這一點很好地體現在了現代藝術上。…

Continue

李寒冰:藝術中的「有機力量」與「非有機力量」— 德勒茲美學視域下的藝術力量問題探究 3

Posted on September 10, 2024 at 5:00pm 0 Comments

由此可見,古典藝術作為有生命的藝術的一個類別,極力釋放的是一種有機生命的力量。它指向意義的確定化,卻也在確定化的范圍內釋放著強力。然而,這一力量畢竟是借助內容的幫助而呈現的,因此它受制於內容的性質。不同內容的古典藝術,其所釋放的有機生命力量強度也有所不同。因此,根據其內容帶來的釋放力量效果的不同,我們可以把古典藝術分為兩種:

第一種古典藝術指向封閉性,這是一種德勒茲意義上的定居,它的目的或效果是將人束縛住,讓人在它的威勢下屈服、固定不動。因為在這種藝術中,反動性是壓制能動性的,反動性的強力使得人們的心智被惰性佔領,不願思考,甚至無法思考。…



Continue

李寒冰:藝術中的「有機力量」與「非有機力量」— 德勒茲美學視域下的藝術力量問題探究 2

Posted on August 10, 2024 at 1:00am 0 Comments

當然,三個層面的區分只是邏輯上的,正如德勒茲所說:「平面只有一個,這就是說,藝術除了美學組合的平面以外沒有其他平面:至於技術平面則必定為美學組合的平面所覆蓋或者吸收。只有在這個條件之下,題材才具有表達力……」[3]這意味著材質結構層與另外兩層是密不可分的,它的作用正是在於承載內容或釋放力量。同樣地,內容層與力量層也是密不可分的,力量想要呈現,還是或多或少要依賴內容的作用。而內容但凡想要說些什麼,也一定會釋放出一定的力量。

因此,我們說,藝術是有生命的,它無時無刻不在釋放著生命的力量。或者說,生命本身就是一種力量。有機生命力量與非有機生命力量在藝術中是並存的,根據哪種力量的釋放佔主導,德勒茲區分了古典藝術與現代藝術。需要指出的是,古典藝術與現代藝術不是站在藝術史的角度對藝術做出的時間前後的區分,而是站在價值重估的立場對藝術史做出的重新梳理,甚至是重新創造。…



Continue

Comment Wall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 No comments yet!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