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GENIUM
  • Bangkok
  • Thailand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Facebook MySpace

INGENIUM's Friends

  • Passion for Style
  • Jemaluang 三板頭·
  • Baghdad Janim
  • baku
  • Taklamakan
  • SRESCO
  • Kehtay Dream
  • Scarborough 黃岩
  • 等河水退去
  • Passion for Form
  • 瑪琳娜
  • 楊薇
  • Cheung Po Tsai Cave
  • 水牆 繪
  • 字詞過度

Gifts Received

Gift

INGENIUM has not received any gifts yet

Give a Gift

 

INGENIUM's Page

Latest Activity

INGENIUM posted a blog post

愛墾APP: 狄尔泰可能这样分析普希金的诗

让狄尔泰来分析普希金的诗歌,他的分析方式将与雅各布森的语言结构分析显著不同,因为狄尔泰更注重诗歌背后的人类体验和历史情境,而非语言的形式和结构。而雅各布森通过对普希金诗歌的细致分析,说明了诗性功能如何通过语言的形式和结构来传达和强化意义。这不仅仅是对语言形式的关注,更是在语言形式与意义之间建立了一种动态的、相互影响的关系。雅各布森的这些分析为他的诗性功能理论提供了有力的实证支持,展示了语言如何通过其内在的组织和形式结构来触发读者的情感和理解。诗歌作为个人体验的表达: 狄尔泰的“认知体验”理论强调诗歌是诗人内在情感和生命体验的直接表达。因此,狄尔泰可能会关注普希金创作这首诗时的个人经历、情感状态以及他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他会探讨这首诗如何反映了普希金对生活、爱情、时间和记忆的内在体验。例如,在分析《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时,狄尔泰可能会关注普希金如何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某个特定瞬间的深刻记忆和情感。这首诗的主题围绕着记忆与爱情的关系,狄尔泰可能会解读这些情感体验如何构成了诗歌的核心,并探讨诗人如何通过这些内在的体验来理解自己和世界。诗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See More
Sep 25
INGENIUM posted a blog post

愛墾APP: 当符号呼唤象征

克里斯蒂瓦的“符号态”(the semiotic)与“象征态”(the symbolic)确实可以被理解为处于一种“呼唤性”(vocativity)的关系,这种关系反映了二者之间的动态互动与相互影响。这种“呼唤性”强调符号态和象征态之间的相互召唤、回应与转化。二者之间的呼唤与回应构成了她诗性语言革命的核心。通过这种呼唤性关系,克里斯蒂瓦展示了语言如何在表现理性秩序的同时,捕捉和表达深层次的情感、无意识和原始体验。符号态与象征态的辩证关系:…See More
Sep 24
INGENIUM posted a blog post

【賀來】「詩性」的自我創造與個人生活的目的 10

個人的自我創造,歸根到底是要創造自己的「價值」和「意義」,即要追求和形成自己的「善」。「價值」與「自由」、「創造」是不可分割的聯系在一起的。在「個體我在」中,「價值」不是一個「實體性」的概念,而是一個「形式性」概念,也就是說,不可能為所有不同的個體生命提供一個普適性的、在內容上完全相同、一致的、「本質性」的「價值觀」或「價值原則」,對個體生命在在其個人私人生活領域適用的唯一「價值規則」是:讓每一個人「自由」地「選擇」和「創造」屬於自己的「價值」,或者干脆說,適用於個體生命的乃是一種「沒有原則的價值論」。在由形而上學思維方式及其元意識所支配的價值哲學的角度看來,「沒有原則的價值論」是一個沒有提供任何實質信息的同義反復。形而上學思維方式及其元意識相信,存在而且必然存在著一種「唯一正確」的「善」,從這種「善」出發,將「合乎邏輯」的引伸出一整套對所有人都有效的「絕對命令」,它規定什麼是「應該」,什麼是「不應該」,告誡每個人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也就是說,它能提供一種規范生活、教人如何「做人」的價值准則。與之不同,「沒有原則的價值論」包含如下兩層基本意蘊。其一,它指不存在一個無條件的、對…See More
Aug 7
INGENIUM posted a blog post

【賀來】「詩性」的自我創造與個人生活的目的 9

再次,創造不是多次性的「復制」和「仿造」,而是每一生命個體對自身「獨特性」的「創作」。每一個人的生命歷程都面臨和經歷著其特殊的時間和機緣,這與其他生命個體都絕不相同,他必須學會不斷地去編織屬於自己的生命之網,「一張向後延伸到過去、向前延伸到未來的網,來取代一個已經成形的、統一的、當下的、自我完中的實體,一個可以被視為固定不移和完滿一體的東西」[7],從而創造出自己的人生。當我們用「自我」來稱呼一個生命個體時,實際上已經包含著每個人所具有的「獨特性」的期待,運用「實踐智慧」,在自己與眾不同的生活境遇中不斷實現自我超越,創造出獨一無二的「自我」,從而讓自己成為一部「只一回」、「只適用於一人」的具有獨創性的「作品」。從上述三個基本特點,我們可以看出,對個體生命來說,「創造」的核心就是努力成就獨立的「自我人格」,而不是形而上學思維方式及其元意識所要求的那樣成就「普遍性」。它告訴我們:個人生命的自我創造具有「詩」的性質,而非「科學」的性質。「詩」的本性在於「創造」,在於獨一無二的「個性」的「張揚」,在於「流動的節奏和意蘊」,「科學」的本性在於「發現」,在於找到一般性的普遍法則和秩序,在於與現成「…See More
Jul 24
INGENIUM posted a blog post

【賀來】「詩性」的自我創造與個人生活的目的 8

在固守「個體我在」邊界的前提下,個體生命的自由還表現在其對自己所認為是「善」的生活方式的選擇權,「選擇權」是個體生命自由的另一重要含義。「選擇」意味著在生命個體前面,存在多種「生活的可能性」,有多扇「大門」向他敞開,它可以在多種選擇中去追求和創造自己的「可能生活」而不是在外在壓制下進行非此即彼的「決定」。因此,個體生命的「消極自由」「並不僅僅是包含挫折之不在(這可以通過消滅欲望來獲得),而且包含可能的選擇與活動的阻礙之不存在」。「消極自由」之「消極」,並不是象一些人所理解的那樣是一種否定一切,什麼都不幹的空洞狀態,而是反對人為地關閉個體生命選擇的大門,壓制個體生命的自我決定。這種自由觀念相信,人之有別於動物,最首要之處在於「不在於它擁有理性,也不在於發明了工具與方法,而在於能選擇,人在選擇時而不是被選擇時才最成為自己;人是騎士而非馬匹;人是目的的尋求者(而不僅僅是手段),並以他自己的方式追求目的;可想而知,追求的方式越多,人的生活就變得越豐滿;個體間相互影響的領域越廣,新的和預料之外的機會就越多;他沿著新鮮而未被探索的方向改變其自身性格的可能性越多,展示在每一個個體面前的道路也就越多,…See More
Jul 12
INGENIUM posted a blog post

【賀來】「詩性」的自我創造與個人生活的目的 7

三、「詩」的而非「科學」的:個體生活目的的自我理解個體生命不是為了與某個在它之上的某個「更偉大的東西」而生活,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的目的,自由地創造「自我」的個性和人格,追求每一個人屬於自己的價值,這就是個體生命不可能不能還原為「共同生活」的生活目的。在這里,有三個內在聯系的關鍵詞,一是「自由」,二是「創造」,三是「價值」,以這三個關鍵詞為核心,形成「不受強制的自由」、「以偶然性為前提的創造」、「無原則的價值論」,,三者構成理解個體生活目的自我理解的核心概念。「自由」在這里指的是「個體生命」那種不能被歸結為公共生活、被公共生活所消解和替代的「私人自由。它不是指「人類的全體自由」或「社會的或共同體的自由」,而是有著其具體的限定條件的「個體私人自由」。「個體私人自由」意味著生命個體在一個不受干涉的領域內,「被容許做他有能力做的事,成為他願意成為的人」[1],這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其一,它意指生命個體擁有一個「不受干預的領域「,或者說它有一個屬於個體自我的獨立於任何外在力量的「自留地」,在此領域或「自留地」之內,生命個體擁有免於強制的自由,即「在雖變動不居但永遠清晰可辨的疆界內不受干涉」[2]…See More
Jul 10
INGENIUM posted a blog post

【賀來】「詩性」的自我創造與個人生活的目的 6

在海德格爾這里,「時間性」不是此在的「本質屬性」,或者說不是此在的「共相」,而是此在通達其本真的個體性和私人性的源始境域,「時間性」意味著此在的「有限性」,意味著此在通過對這種「有限性」的領悟中擺脫形而上學的共相的專制而使「個人」真正成為「個人」,海德格爾曾這樣說:「本真的時間就是從當前、曾在和將來而來的、統一著其三重澄明著到達在場的切近。它已經如此這般地通達了人本身,以至於只有當人站在三維的達到之內,並且忍受那個規定著此種到達的拒絕著-扣留著的切近,人才能是人」[31]。…See More
Jul 4
INGENIUM posted a blog post

【賀來】「詩性」的自我創造與個人生活的目的 5

海德格爾把「時間性」作為此在領悟自身存在得以可能的境域,通過對此在「有限性」的揭示,從根本上解構了了形而上學思維方式及其元意識對個體生命的遮蔽,為生命個體徹底擺脫抽象「人的共相」或「人的本性」的專制,回歸不可剝奪的「私人性」和「個別性」,開辟了一條極為重要的道路。如前所述,此在的本性就是「生存」,而「生存」意味著「可能性」,意味著此在「能夠在其最本己的可能性中來到自身,並在這樣讓自身來到自身之際把可能性作為可能性保持住」,[20]而「保持住別具一格的可能性並在這種可能性中讓自身來到自身,這就是將來的源始現象」[21],在海德格爾那里,這種「將來的源始現象」就是「時間」:「源始而本真的時間性的首要現象是將來」[22],在此意義上,「時間性問題」就是此在本源意義的生存可能性問題,生存於世的此在,其存在意義上在根本上是「時間性」的。在海德格爾看來,「時間性」並非柏拉圖以來的形而上學家們所理解的「永恆性」,恰恰相反,形而上學的「時間觀」恰恰是以抹殺和遺忘真正的「時間性」為代價的。真正的「時間性」乃是「有限性」,它意味著:此在的生存有一被給予的終結,這就是「死亡」,這是此在超越尋常的生存可能性,…See More
Jul 1
INGENIUM posted a blog post

【賀來】「詩性」的自我創造與個人生活的目的 4

海德格爾指出,人的「實存」或人的此在區別於人的「范疇存在」,在於它具有如下特性:(1)此在不是一種「現成」的存在,其根本特性在於其「生存」,「此在無論如何總要以某種方式與之相關的那個存在,我們稱之為生存」,[9]「此在的『本質』根基於它的生存」,[10]「人的『實體』不是作為靈肉綜合的精神,而是生存」[11],正是這一點,使得此在區別於其它存在者而具有特殊的存在方式;(2)所謂「生存」,是指此在所具有的「可能性」,「此在一向是它所能是者;此在如何是其可能性,它就如何存在」[12],「此在是委托給它自身的可能之在,是徹頭徹尾被拋的可能性。…See More
Jun 29
INGENIUM posted a blog post

【賀來】「詩性」的自我創造與個人生活的目的 3

二、 不能被普遍共相穿透的空間:「個體我在」的正當性「實存性」這一概念來源於拉丁文「existential」,與「共相」、「一般」、「普遍」相對照,其最基本的含義是「個別性」、「實際性」與「此在性」。它意味著存在者的「如此存在」(to hoti…See More
Jun 28
INGENIUM posted a blog post

【賀來】「詩性」的自我創造與個人生活的目的 2

這種理解方式最根本的後果便是:個體生命的生存活動失去了屬於「自我」的獨立的「游戲規則」而被迫服從「同一性」的、「普遍化」的「游戲規則」,一句話,生命個體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其本己的「自律性」和「私人性,它使人的個體生命所呈現出的是如下這樣一幅形象:(1)人的生命的「個體性」是先驗的普遍實在的「外化」物,人的「一般」優先於人的「個別」,人的「個別」是人的「一般」的構成物。眾所周知,在柏拉圖那里,「個體性」只有通過「分有」普遍性的「共相」,才能獲得其存在的根據,這一點在黑格爾那里得到了最集中的表達,在《邏輯學》中,黑格爾在討論「個別性」、「特殊性」與「普遍性」的關係時,一方面批判哲學史上其它形而上學家的普遍性是抽象的普遍性,它不能容納個性和特殊性,他認為自已的普遍性概念區別於抽象的普遍性概念,是一種「具體的普遍性」,它可以將個體性與特殊性統攝並涵蓋於自身之內,另一方面,他又強調,與個別性和特殊性相比,普遍性才是「真理」本身,「普遍性」具有真正的「實體性」,「個體性」和「特殊性」是「普遍性」自我區別的、能動活動的產物,是「普遍性」的表現和外化,因此,在囊括了特殊性和個體性於自身之內的普遍性…See More
Jun 20
INGENIUM posted a blog post
Jun 15
INGENIUM posted a blog post

陳思穎等 詩歌療愈對情緒的干預作用——以拼貼詩為例 5

4.4 討論本研究通過誘發個體的負性情緒,然後通過拼貼詩的方式探討詩歌療愈的情緒干預作用。拼貼詩是詩歌療愈領域一個全新的方法,借鑑傳統詩歌療愈的載體——詩歌及藝術療愈中的拼貼畫的方式,對被試被誘發的負面情緒進行干預。結果表明,詩歌拼貼能顯著提高個體的正性情緒,降低個體的負性情緒,且能增強個體行為情緒調節時的主動面對傾向。從實驗結果來看,拼貼詩對個體的負性情緒有干預作用。在完成拼貼詩的過程中,被試通過閱讀詩歌和詩後誘導性的文字,可能達到對作品的共鳴、淨化、平衡、暗示、領悟,對詩歌的分析事實上就是一種閱讀中的解釋活動,即從頭到尾地將原先的整個作品重新建構解釋,換一種方式加以解讀(季秀珍,2016),並將這種換一個方式解讀的方式遷移到生活當中,改變自己對於情緒事件的認知與理解,在此基礎上改變自己的認知方式,以一種積極的認知方式來處理生活中遇到的情緒事件。通過對這些具有積極意向和積極情感表達的詩歌的閱讀,被試在無意識之中運用了認知重評的情緒調節策略,使自己的情緒發生了變化。詩歌能對被試情緒起到干預的效果和詩歌本身意味中帶有抽象模糊的特點有一定關係。Bowes和Katz…See More
May 10
INGENIUM posted a blog post

陳思穎等 詩歌療愈對情緒的干預作用——以拼貼詩為例 4

2.4.3. 干預詩歌療愈的指導語:你將利用手中的資料制作拼貼詩,接下來請仔細閱讀材料中呈現的三首詩歌和詩後的文字(或者產品說明書)。在材料的最後空白頁上,你將可以自由完成拼貼詩,並對詩歌進行簡要闡釋。干預組:向實驗被試呈現三首詩歌,要求被試仔細閱讀詩歌及文下闡釋,讀完後要求被試利用五首詩歌在空白頁做拼貼詩,並在文下對自己所創作的拼貼詩做一些闡釋;非干預組:向實驗被試呈現三段字數相當且經過專業人士評定的產品說明書,要求被試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書,讀完後要求被試利用三段產品說明書在空白頁任意拼貼,並在文下對自己所作的拼貼做一些闡釋。2.4.4. 後測干預結束後,再次對所有被試發放自我評測模型量表、積極消極情感量表、行為情緒量表,記錄被試各量表得分,收集後測數據並和前測數據對比。3. 結果3.1. 情緒啟動有效性檢驗對實驗組、對照組數據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發現,在前測中,實驗組和對照組在自我評測模型量表(t效 = −1.91,p效 = 0.062,Cohen‘s d效 = 0.37;t喚 = −1.13,p喚 = 0.263,Cohen‘s d喚 =…See More
May 5
INGENIUM posted a blog post

陳思穎等 詩歌療愈對情緒的干預作用——以拼貼詩為例 3

2.2. 實驗材料情緒啟動材料:消極情緒誘發材料為一段時長為4分10秒的《我的兄弟姐妹》影片剪輯。經22名本科生對該片段誘發的消極情緒進行9點評分(1表示非常不愉快,9表示非常愉快)。結果顯示M = 3.44,顯示選取的影片剪輯片段可以有效誘發被試的消極情緒。情緒測量材料:自我評測模型(Self-Assessment Manikin, SAM)量表:SAM量表是一種情緒自評的非言語圖片評價技術,分別從愉悅度、喚醒水平兩方面測查個體的情緒體驗,已在情緒研究中獲得了廣泛應用。SAM量表采用圖片作為評價標准,圖片從左至右分為九個不同的等級,量表的第一排代表情緒的愉悅度,第二排代表情緒的喚醒度,1級表示水平最低,9級表示水平最高,愉悅和喚醒水平從1級到9級依次遞增。積極消極情感量表(PANAS)包括積極情緒(positive affect, PA)和消極情緒(negative affect, NA):兩個因子指標,每個因子包含9個條目,要求被試在5點量表上回答當前在多大程度上體驗到這些詞匯所描述的情緒(1 = 非常輕微或根本沒有;5 =…See More
May 1
INGENIUM posted a blog post

陳思穎等 詩歌療愈對情緒的干預作用——以拼貼詩為例 2

在拼貼詩的創作中,詩人拆解、剝離了短語的固化結構,獨字獨段或無限拉長字句,拉開了審美距離(邵波,2015)。在這個過程中,詩歌的意義被懸置,作者由對文本詩歌解讀的有意識階段進入拼貼創作的無意識階段,帶給創作者直觀衝擊的是那超容、超速的字句和碎片化的敘事,在看似秩序失范的混沌世界裡,意識的信息要素隨意、任性地撲面而來,爭先恐後地擠進詩歌,造成了一種應接不暇的效果(邵波,2015)。在過往的研究中,實驗者使用基於拼貼的圖形啟發方法來促進對海灣退伍軍人生活經歷的理解,被試通過拼貼藝術作品來反映自己的戰爭經歷和心理困擾等,達到了很好的療愈效果(Malhotra et al., 2021)。拼貼誘導法來源於藝術療愈,它利用了一種安全的、結構化的介質,將參與者的風險降至最低。它為真實的表達提供了空間,因此能改善參與者創傷後的應激行為。一項由一位藝術治療師開展的研究發現,藝術創作可以喚起情感反應(Malhotra et al., 2021)。該技術還被用來干預老年癌症患者的負面情緒,使其完成對一生的回顧,最終獲得完善感(Sakaguchi & Okamura,…See More
Apr 20

INGENIUM's Blog

愛墾APP: 狄尔泰可能这样分析普希金的诗

Posted on August 10, 2024 at 1:00am 0 Comments

让狄尔泰来分析普希金的诗歌,他的分析方式将与雅各布森的语言结构分析显著不同,因为狄尔泰更注重诗歌背后的人类体验和历史情境,而非语言的形式和结构。

而雅各布森通过对普希金诗歌的细致分析,说明了诗性功能如何通过语言的形式和结构来传达和强化意义。这不仅仅是对语言形式的关注,更是在语言形式与意义之间建立了一种动态的、相互影响的关系。雅各布森的这些分析为他的诗性功能理论提供了有力的实证支持,展示了语言如何通过其内在的组织和形式结构来触发读者的情感和理解。

诗歌作为个人体验的表达:…

Continue

愛墾APP: 当符号呼唤象征

Posted on August 5, 2024 at 5:00am 0 Comments

克里斯蒂瓦的“符号态”(the semiotic)与“象征态”(the symbolic)确实可以被理解为处于一种“呼唤性”(vocativity)的关系,这种关系反映了二者之间的动态互动与相互影响。这种“呼唤性”强调符号态和象征态之间的相互召唤、回应与转化。二者之间的呼唤与回应构成了她诗性语言革命的核心。通过这种呼唤性关系,克里斯蒂瓦展示了语言如何在表现理性秩序的同时,捕捉和表达深层次的情感、无意识和原始体验。

符号态与象征态的辩证关系:…

Continue

【賀來】「詩性」的自我創造與個人生活的目的 10

Posted on July 25, 2024 at 3:00am 0 Comments

個人的自我創造,歸根到底是要創造自己的「價值」和「意義」,即要追求和形成自己的「善」。「價值」與「自由」、「創造」是不可分割的聯系在一起的。

在「個體我在」中,「價值」不是一個「實體性」的概念,而是一個「形式性」概念,也就是說,不可能為所有不同的個體生命提供一個普適性的、在內容上完全相同、一致的、「本質性」的「價值觀」或「價值原則」,對個體生命在在其個人私人生活領域適用的唯一「價值規則」是:讓每一個人「自由」地「選擇」和「創造」屬於自己的「價值」,或者干脆說,適用於個體生命的乃是一種「沒有原則的價值論」。…

Continue

【賀來】「詩性」的自我創造與個人生活的目的 9

Posted on June 10, 2024 at 10:30am 0 Comments

再次,創造不是多次性的「復制」和「仿造」,而是每一生命個體對自身「獨特性」的「創作」。每一個人的生命歷程都面臨和經歷著其特殊的時間和機緣,這與其他生命個體都絕不相同,他必須學會不斷地去編織屬於自己的生命之網,「一張向後延伸到過去、向前延伸到未來的網,來取代一個已經成形的、統一的、當下的、自我完中的實體,一個可以被視為固定不移和完滿一體的東西」[7],從而創造出自己的人生。當我們用「自我」來稱呼一個生命個體時,實際上已經包含著每個人所具有的「獨特性」的期待,運用「實踐智慧」,在自己與眾不同的生活境遇中不斷實現自我超越,創造出獨一無二的「自我」,從而讓自己成為一部「只一回」、「只適用於一人」的具有獨創性的「作品」。…

Continue

Comment Wall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 No comments yet!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