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雨時:詩歌符號學構想 上

1 詩是創造性的,詩人是創造者。

那麼,詩人究竟創造了什麼呢?它創造的是感情嗎?似乎不是,因為情感是詩激發起來的,也是自在的;它創造了真實生活嗎?似乎也不是,因為詩僅僅談到生活,而不是創造了生活,生活在被詩談到之前就已經存在了。詩歌所能創造的,只能是構成詩歌幻象的結構、技法和語言組合,也就是獨特的藝術形式。生活提供的是真,情感提供的是善,但它們還都不是美,要想把真和善升華為美,統一為美,就必須有表現形式的創造。

沒有特定的藝術形式,詩歌就無法作為美的存在。蘇珊·朗格在《藝術問題》一書中曾說:「當一個詩人創造一首詩的時候,他創造出的詩句並不單純是為了告訴人們一件什麼事情,而是想用特殊的方法去談論這件事情」,「因為詩的陳述總是要使被陳述的事實在一種特殊的光輝中呈現出來。」我們認為,這種特殊的光輝就是美的光輝,而美的光輝是詩的特殊形式所造成的。因此,詩是不可譯的,把詩用另一種語言表述,詩就是在這種表述中不復存在了。


2
從詩歌的發展歷史來看,詩歌的藝術形式也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詩歌史,除了是民族或人類的心靈史之外,它主要是藝術形式所積淀起來的審美規范演變的歷史——從簡單到複雜,從粗糙到精致。藝術形式有它的獨立性和積累過程。所以它是無法割斷的,只能繼承和發展。正如蘇聯美學家鮑列夫在《美學》中曾引愛森斯坦的話所說的:「藝術史沒有『倒退』的傾向就不會有形式,一如沒有進步的傾向就不會有內容一樣」。

詩歌實質上是一種生命情感的表現性形式。按符號學的觀點,表現性形式就是藝術符號,所以詩歌是生命情感的符號形式的創造。

但是詩的形式,並不象我們慣常理解得那麼簡單,如聲音、節奏、韻律、建行等等,而是一種包含外形式與內形式,以及各種要素、特征複雜組合的充滿動力的生成形態,也就是有意味的形式。這種詩歌形式,作為一個有機系統,它必然有整體性、結構性和層次性等特點。


3 一首詩是一個整體的象徵符號。

日本的廚川白村在《苦悶的象徵》中有精辟地標舉:「文藝是苦悶的象徵」。他借用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來說明文藝創作。按照弗洛伊德的說法,夢是人的性的欲望,平時被壓抑,在人睡著的時候,壓抑放松,從潛意識底層經過胡亂改裝而跑到意識世界來的東西。而這些改裝,就是象徵化。他認為,文藝創作的道理正與夢相同。他說:「在內心燃著似的渴望,被壓抑作用這一個監督所阻止,由此發生的衝突和糾葛,就成為人間苦」,而「我們能從常常受著的內底和外底的強制壓抑解放,以絕對的自由,作純粹創造的唯一的生活就是藝術」。所以,藝術也是人生的象徵。這裡的象徵,實際上是一種生活幻象的變形。

既然詩是主情的藝術,所以它也就是情感的象徵。而象徵,在法國符號學家羅蘭·巴爾特的概念中,就是符號,也就是說,它具有符號的表現功能。由此而論,詩歌就是一種生命情感的象徵符號。這種符號具有有機整體性。過去,我們的詩學理論也講整體性,但往往是一種機械的整體性,它把詩切割成各種不同的部分,然後分別進行研究,而詩的整體屬性就是各部分屬性相加之和。這不是有機整體性,而是機械零件的拼湊,根本不可能還原詩歌真正的藝術生命。詩歌藝術符號的整體有機性,不僅表現為內容與形式不可分割,而且表為符號的形式組合、符號功能和意味完全融匯為一種美的統一體。這種統一體具有一種生氣灌注的性質,所以一首詩就是一個生命的形式。

Views: 1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