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拿哥
  • 霹靂州
  • Malaysia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Facebook MySpace

鮮拿哥's Friends

  • Host Workshop
  • INGENIUM
  • baku
  • Dushanbe 杜善貝
  • Ashgabat
  • Gwadar 瓜達爾
  • SRESCO
  • TASHKENT HOLIDAY
  • ucun estutum
  • Zenkov
  • KyrGyz
  • Kehtay Dream
  • Qyzylorda
  • 吉爾吉斯
  • Almaty 蘋果

Gifts Received

Gift

鮮拿哥 has not received any gifts yet

Give a Gift

 

鮮拿哥's Page

Latest Activity

鮮拿哥 posted a blog post

教育文創·教育共和國

媒體與科技如何能替教育帶來創新?如何教孩子解決真實的問題?知名教育創新網站「教育理想國」的精彩案例與理念分享,獻給每個想改善教育的人。國際大導演 喬治.盧卡斯…See More
Apr 10
鮮拿哥 posted a blog post

游常山·陳明德幫喬治盧卡斯·推「教育理想國」

六十歲的喬治盧卡斯教育基金會榮譽總裁陳明德,是美國「民權運動」風起雲湧後,第一代的美國教改之子。一九五四年,史上著名的美國教育釋憲判例:「布朗控訴教育局案」,由最高法院裁定「黑白種族隔離學校」違憲。一九五八年,剛滿六歲的陳明德,就是在芝加哥南郊上多元種族公立小學的第一代。這樣不凡的時空背景,似乎預示著陳明德日後從事全美教育改革的志業。而陳明德確實符合美國主流社會對華人的刻板印象:很會讀書。他擁有史丹佛大學傳播博士學位,曾在哈佛教育學院當過一年助理教授,是教育科技領域的專家。陳明德是第二代華人。二次大戰後,父母從江蘇移民美國。專業礦冶工程師的父親沒有壓抑他的人文傾向,讓他符合志趣地以大眾傳播為業。他從基層做起,親自參與兒童節目《芝麻街》製作達五年,還曾在舊金山的北加州公共電視台,做過十年的教育督導。之後,應聘到喬治盧卡斯教育基金會,擔任執行總裁十二年,推動成立網站「教育理想國」(edutopia.org)。以拍攝紀錄片、倡議教育改革,影響全美。喬治盧卡斯,一手催生電影《星際大戰》的好萊塢名導演,是身價不菲的億萬富翁。但是盧卡斯討厭學校。功成名就後,他決心在美國推動教改。陳明德是實現盧卡斯…See More
Apr 8
鮮拿哥 posted a blog post

陳嘉映·此在素描(4)

綜上所述,可見此的存在包括三個主要環節。1,領悟著的籌劃。2,被拋入狀態。3,沈淪。第一點是決定性的。如前所述,若對其存在無所作為,此在就喪失其存在了。而籌劃總是先行於自身從可能性方面來籌劃。此在從可能性、從"先行到死",來歸自身。換言之,此在首先在將來中。"是,先於所是"。沒有將來的能夠存在,就談不上存在的既成狀態。人對其存在有所籌劃,但他不創造存在。人是被拋入存在的。人已經在了。籌劃就是從可能性方面來把存在的被拋狀態承擔起來。"已經存在"是從將來的可能方面出現的:此在在將來仍如其曾在;我將依然故我。所以,此在的曾在,共同此在的歷史性,都是從將來方面展開的。 人從將來的籌劃承擔起他的歷史而寓於當世。人只要存在,就必煩忙種種存在者,他正沈淪於存在者之中,從而把籌劃著的歷史性現在化了。通俗觀念沈淪於當前而不自知,於是它把此刻突出出來,把生動的時間性敉平為一連串前後相繼的此刻。這種"一般齊"的時間之流對生存漠不關心,只不過在我們身外均勻流逝著。存在哲學則主張,時間中起主導作用的是將來,時間性對存在來說性命攸關。死生亦大矣,而死生的意義都要靠時間來說明。時間燭照著生存,照明了人的生死整體--…See More
Feb 14
鮮拿哥 posted a blog post

陳嘉映·此在素描(3)

最根本的情緒是畏,因為畏從根本上公開了人的被拋狀態。畏不同於怕,怕總是怕具體的壞事,而畏之所畏者卻不是任何存在者。其實,當畏來臨,一切存在者都變得無足輕重,只還剩下一片空無。無由而畏,無所為畏,去迷轉悟,終悟"萬有畢竟空寂"。一旦登達此無何有之鄉,便聆取人生在世的真諦了。懦怯的世人怕直面空無,唯大勇者能畏。此在日常沈淪著,他作工、談情、聚鬧、跑到天涯海角去遊冶。他在逃避:逃避空無,逃到他所煩忙的事物中去,逃到使他煩神的一般人中去。這卻說明,他逃避的東西還始終追迫著他。他到底逃不脫人生之大限--死。死就是空,畏就是直面死亡。畏從根本處公開了被拋狀態:人歸根到底被拋入死亡。生向著死。躲避死,也依然是沈淪著向死而在。存在同死亡聯在一起;生存之領悟始於懂得死亡。死亡張滿了生命的帆,存在的領悟就是從這張力領悟到存在的。 人因他對自己的存在有所作為而得以存在。鮮明或含混地領悟著方生方死的背景,人來籌劃他的存在。人永遠在可能性中。人不是選擇可能的事情,人所選擇的是他本身。人是什麽?那要由他自己去是。正因為人就是他所將是的或所將不是的,所以他才能說:成為你所是的!存在的領悟,存在的籌劃,即人的生存本身…See More
Feb 12
鮮拿哥 posted a blog post

陳嘉映·此在素描(2)

我們在煩忙活動中與之親交的世界才是真的世界,知識所描繪的世界則是智性化了的世界殘骸。人不在"主體"中,而在世界中,在他所從事的事情中,人於何處對自己的存在有所作為,有所領悟,他就於何處實際生存。為了避免把人誤解為一個主體物,宜把人稱作"存在於此",或"此在"(Dasein)。人作為此在不是孤立的主體,人溶浸於世界和他人之中。同樣,他人也不是一個個孤立的主體。人都是此在。而就人溶浸於他人的情況來看,此在總是共同此在(Misdasein), 在世總是共同在世。即使你避居林泉,總還是一種在世,你的存在依舊由共同在世規定著。共同在世並非指很多孤立的主體物連陳並列,遺世獨立也不是指無人在側。共同在世提供了特立獨行的背景和可能。大隱可隱金門,這是在很多人中獨在,他人這時以冷漠的姿態共同在世。"在人群和喧囂中隨世沈浮,到處是不可共憂的、榮華的奴仆,這才是孤獨!"(拜倫語) 實際上,人生所在的日常世界就是這種炎涼世態。在日常生活中,此在總得煩神與他人打交道。人們無情競爭,意欲制勝,結果都要被他人統制—被公眾的好惡統制。"一般人"(das…See More
Feb 8
鮮拿哥 posted a blog post

陳嘉映·此在素描(1)

存在(Sein)同存在者(dasSeiende)有別。存在是最高的普遍性,一切存在者都存在。但存在不是族類上的普遍性,因為族類是用來區分在者的。所以,從族類上說,無所不包的普遍性沒有意義。存在又是不可定義的,無論我們用什麽東西來定義,都會把存在弄成了存在者。最後,存在是不言自明的:存在就是存在,無法證明亦無須證明。但康德曾說:哲學家的事業正在於追究所謂自明的東西。但如何追究呢:存在不是一種特殊的存在者,不是某一類存在者的抽象共性,也不是存在者的一部分或屬性。所以定義法、歸納法、演繹法,都不中用。我們簡直不可能離開存在者談存在,那就得找出這樣一種存在者來:對它來說,存在本身是首要的,至於作為什麽東西來存在則是次要的。人,就是這種存在者。人不同於其它存在者,因為人在他的存在中同存在本身打交道。只要人存在著,他就對他的存在有所作為,無論有意還是無意;他就對存在有所領悟,無論明確還是含混。如果人同他的存在不發生關係,人就不存在了。唯因人對自己的存在有所領悟,有所作為,人才存在,人才"是"人。人的這種存在稱為生存(Existenz)。過問自己的存在是人的特點,追究存在就必須從人著手。 如何了解人…See More
Feb 2
鮮拿哥 posted a blog post

露易絲 · 格麗克的詩〈棉口蛇之國〉

魚骨在哈特拉斯淩波而行。還有其他跡象。表明死神在追逐我們,從水路,從陸路追逐我們:在松林裏一條盤曲在苔蘚上的棉口蛇,直挺,聳立,在敗壞的空氣裏。出生,而非死亡,才是難以承受的損失。我知道。我也曾在那兒留下一層皮。See More
Aug 6, 2022
鮮拿哥 posted a blog post

露易絲 · 格麗克的詩〈花園〉

我再不願做這事了,我再看下去要受不了——在花園裏,明亮的雨中那對年輕夫婦正在種下一排豌豆,仿佛以前從沒有人做過這件事,這巨大的困難還從來沒有人面對、解決——他們看不見他們自己,在新泥裏,開始,沒有前景,他們身後,淺山淡綠,花團錦簇——她想停下來;他想繼續做下去,做到結束——看她,正撫著他的臉頰表示停戰,她的手指帶著春雨的涼;在細草裏,紫色番紅花炸裂——甚至在此,甚至在愛的初始,每次她的手離開他的臉都成為分別的意象而他們認為他們可以隨意忽略這種悲哀。See More
Aug 1, 2022
鮮拿哥 posted a blog post

露易絲 · 格麗克的詩〈寧靜夜〉

你牽了我的手;那時我們單獨在陰森森的樹林裏。幾乎一轉眼我們就在一座房子裏;諾亞已經長大,搬走;鐵線蓮在十年後突然開了花,潔白。超過了世間萬物我愛我們在一起的這些夜晚,這寧靜的夏天的夜晚,此刻天空仍然明亮。就這樣珀涅羅珀牽了奧德修斯的手,不是要把他挽留,而是要把這種寧靜印在他的記憶裏:從這時起,你所穿越的那種寂靜是我的聲音在追隨你。See More
Jul 31, 2022
鮮拿哥 posted a blog post

露易絲 · 格麗克的詩〈忠誠的寓言〉

此刻,曦光裏,在宮殿臺階上國王懇求王后的寬恕。他並不是表裏不一;他已盡力正好做到誠實;難道還有別的方式誠實地面對自己嗎?王后掩著臉,某種程度上她由陰影支撐著。她哭泣為她的過去;當一個人生命中有了秘密,這個人的眼淚永遠無法解釋。但國王仍然樂意承擔王后的悲痛:他的寬大的心胸,在痛苦中如在歡樂中。你可知道寬恕意味著什麽?它意味著這世界已經有罪,這世界必須被寬恕——See More
Jul 29, 2022
鮮拿哥 posted a blog post

露易絲 · 格麗克的詩〈白百合〉

正如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在兩人間造一個花園,像一床星斗,在此他們留戀著這夏天的夜晚而夜晚漸冷,帶著他們的恐懼:它可能結束一切,它有能力毀壞。一切,一切都可能迷失,在香氣中細長的圓柱正徒然地升起,而遠處,一片巨浪翻騰的罌粟之海——噓,親愛的。我並不在乎我活著還能回到多少個夏天:這一個夏天我們已經進入了永恒。我感到你的雙手將我埋葬,釋放出它的輝煌。See More
Jul 28, 2022
鮮拿哥 posted a blog post

露易絲 · 格麗克的詩〈卡斯提爾〉

橙子花在卡斯提爾上空隨風起舞孩子們在乞討硬幣我曾經遇到我愛的人,在橙子樹下難道那是金合歡樹難道他不是我愛的人?我曾經讀著這些,也曾經夢見這些:現在醒著,就能喚回曾發生在我身上的事嗎?聖米格爾島的鐘聲在遠方回響他的頭髮在暗影中金黃略白我曾經夢見這些,就意味著它不曾發生過嗎?必須在這世界上發生過,才成為真實嗎?我曾經夢見一切,這個故事就成了我的故事:那時他躺在我身邊,我的手輕撫他肩膀的肌膚中午,然後是傍晚:遠方,火車的聲音但這些並非就是這個世界:在這個世界上,一件事最終地、絕對地發生,心靈也不能將它扭轉。 卡斯提爾:修女們兩兩走過黑暗的花園。在聖天使教堂的圍墻外孩子們在乞討硬幣如果我醒來,還在哭泣,難道這就沒有真實?我曾經遇到我愛的人,在橙子樹下:我所忘記的只是這些事實,而不是那個推論——在某個地方,有孩子們在叫喊,在乞討硬幣我曾夢見一切,我曾恣意沈迷完全地,永遠地而那列火車把我們帶回先到馬德里再到巴斯克鄉村See More
Jul 25, 2022
鮮拿哥 posted a blog post

露易絲 · 格麗克的詩〈別離〉

夜不黑;黑的是這世界。和我再多呆一會兒。你的雙手在椅背上——這一幕我將記住。 之前,輕輕撥弄著我的肩膀。像一個人訓練自己怎樣躲避內心。另一個房間裏,女僕悄悄地熄滅了我看書的燈。 那個房間和它的石灰墻壁——我想知道,它還怎麽保護你一旦你的漂泊開始? 我想你的眼睛將尋找出它的亮光,與月光對抗。 很明顯,這麽多年之後,你需要距離來理解它的強烈。 你的雙手在椅背上,撥弄著我的身體和木頭,恰以同樣的方式。 像一個想再次感受渴望的人,他珍視渴望甚於一切別的情感。海邊,希臘農夫們的聲音,急於看到日出。                   (Adam's Dream:…See More
Jul 24, 2022
鮮拿哥 posted a blog post

露易絲 · 格麗克的詩〈雪〉

十二月底:我和爸爸去紐約,去馬戲團。他馱著我在他肩上,在寒風裏:白色的碎紙片在鐵路枕木上飛舞。爸爸喜歡這樣站著,馱著我所以他看不見我。我還記得直直地盯著前面盯著爸爸看到的世界;我在學習吸收它的空虛,大片的雪花繞著我們飛旋,並不落下。See More
Jul 21, 2022
鮮拿哥 posted a blog post

露易絲 · 格麗克的詩〈夏天〉

記得我們最初的那些幸福日子吧,那時我們多麽強壯,為激情而眩暈,躺著,一整天,一整夜,在窄窄的床上,吃在那兒,睡在那兒:是夏天, 似乎萬物一瞬間 都已經成熟。天那麽熱,我們完全赤裸。有時風兒吹過;一樹柳枝輕拂窗口。但我們還是有些迷失,你不覺得嗎?床像一張筏;我感到我們在漂流遠離我們的本性,向著我們一無所見的地方。先是太陽,然後是月亮,以碎片的形式,透過那棵柳樹,閃耀。每個人都能看到的事物。然後那些圓圈結束了。慢慢地,夜變冷;低垂的柳葉變黃,飄落。而在我們每個人心中生起深深的孤獨,雖然我們從來不曾說起它,說起遺憾的缺位。我們又成了藝術家,我的丈夫。我們能夠繼續旅程。See More
Jul 19, 2022
鮮拿哥 posted a blog post

露易絲 · 格麗克的詩〈冬天結束〉

寂靜世界之上,一隻鳥的鳴叫喚醒了黑枝條間的荒涼。你想要出生,我讓你出生。什麽時候我的悲傷妨礙了 你的快樂? 急急向前進入黑暗和光亮急於感知仿佛你是某種新事物,想要 表達你自己所有的光彩,所有的活潑從來不想這將讓你付出什麽, 從來不設想我的嗓音恰恰不是你的一部分——你不會在另一個世界聽到它,再不會清晰地, 再不會是鳥鳴或人的叫喊,不是清晰的聲音,只是持續的回聲用所有的聲音表示著再見,再見—— 那條連續的線把我們縛在一起。See More
Jul 18, 2022

鮮拿哥's Photos

  • Add Photos
  • View All

鮮拿哥's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

鮮拿哥's Blog

游常山·陳明德幫喬治盧卡斯·推「教育理想國」

Posted on April 7, 2023 at 3:27pm 0 Comments

六十歲的喬治盧卡斯教育基金會榮譽總裁陳明德,是美國「民權運動」風起雲湧後,第一代的美國教改之子。

一九五四年,史上著名的美國教育釋憲判例:「布朗控訴教育局案」,由最高法院裁定「黑白種族隔離學校」違憲。一九五八年,剛滿六歲的陳明德,就是在芝加哥南郊上多元種族公立小學的第一代。

這樣不凡的時空背景,似乎預示著陳明德日後從事全美教育改革的志業。

而陳明德確實符合美國主流社會對華人的刻板印象:很會讀書。他擁有史丹佛大學傳播博士學位,曾在哈佛教育學院當過一年助理教授,是教育科技領域的專家。…

Continue

教育文創·教育共和國

Posted on April 1, 2023 at 11:30pm 0 Comments

媒體與科技如何能替教育帶來創新?如何教孩子解決真實的問題?

知名教育創新網站「教育理想國」的精彩案例與理念分享,獻給每個想改善教育的人。



國際大導演
喬治.盧卡斯 強力推薦

二十一世紀的學習應該和真實生活結合!…

Continue

陳嘉映·此在素描(4)

Posted on February 12, 2023 at 5:00am 0 Comments

綜上所述,可見此的存在包括三個主要環節。1,領悟著的籌劃。2,被拋入狀態。3,沈淪。

第一點是決定性的。如前所述,若對其存在無所作為,此在就喪失其存在了。而籌劃總是先行於自身從可能性方面來籌劃。此在從可能性、從"先行到死",來歸自身。換言之,此在首先在將來中。"是,先於所是"。沒有將來的能夠存在,就談不上存在的既成狀態。

人對其存在有所籌劃,但他不創造存在。人是被拋入存在的。人已經在了。籌劃就是從可能性方面來把存在的被拋狀態承擔起來。"已經存在"是從將來的可能方面出現的:此在在將來仍如其曾在;我將依然故我。所以,此在的曾在,共同此在的歷史性,都是從將來方面展開的。

 …

Continue

陳嘉映·此在素描(3)

Posted on February 9, 2023 at 9:30am 0 Comments

最根本的情緒是畏,因為畏從根本上公開了人的被拋狀態。畏不同於怕,怕總是怕具體的壞事,而畏之所畏者卻不是任何存在者。其實,當畏來臨,一切存在者都變得無足輕重,只還剩下一片空無。無由而畏,無所為畏,去迷轉悟,終悟"萬有畢竟空寂"。一旦登達此無何有之鄉,便聆取人生在世的真諦了。

懦怯的世人怕直面空無,唯大勇者能畏。此在日常沈淪著,他作工、談情、聚鬧、跑到天涯海角去遊冶。他在逃避:逃避空無,逃到他所煩忙的事物中去,逃到使他煩神的一般人中去。這卻說明,他逃避的東西還始終追迫著他。他到底逃不脫人生之大限--死。…

Continue

Comment Wall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 No comments yet!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