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GENIUM
  • Bangkok
  • Thailand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Facebook MySpace

INGENIUM's Friends

  • Passion for Style
  • Jemaluang 三板頭·
  • Baghdad Janim
  • baku
  • Taklamakan
  • SRESCO
  • Kehtay Dream
  • Scarborough 黃岩
  • 等河水退去
  • Passion for Form
  • 瑪琳娜
  • 楊薇
  • Cheung Po Tsai Cave
  • 水牆 繪
  • 字詞過度

Gifts Received

Gift

INGENIUM has not received any gifts yet

Give a Gift

 

INGENIUM's Page

Latest Activity

INGENIUM posted a blog post

敬文東:感嘆與詩 7

陳世驤在翻譯《文賦》中的「選義按部,考辭就班」一語為英文時,極富機心地譯「班」為 order(即秩序)。看起來,陳世驤對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為詩下的定義深有會心,也說得上別有用心:詩=用最佳的秩序安置最佳的詞匯(Poetry=the best words in their best order)。 對此,陳世驤學術思想的研究者陳國球深有感慨:「這個定義本身並非特別高深,但陳世驤再進而追問『最佳秩序』從何而來,以誰的觀點來判定,所以他再從柯勒律治的文學傳記第十八章找答案(Biograhia Literaria , Chapter XVIII)。柯勒律治在此非常熱心地細論『秩序』的意義,指出這『秩序』來自詩人的內在力量(inner power);詩人必須有此能力『去措置內心的經驗』(to order his inner experience)。」[62]…See More
Nov 25, 2023
INGENIUM posted a blog post

敬文東:感嘆與詩 6

幾十年後,捷克漢學家普實克(Jaroslav Průšek)也有過類似於戴望舒那樣的猜想,只不過比後者更感性、更直接。普實克傾向於以膾炙人口的作品為出發點,去討論問題,去獲取理論結果,因為作品越膾炙人口,理論結果就可能越有說服性或公信力。 普實克猜測說,在白居易的《賣炭翁》中,大有可能隱藏著一個看不見,但能夠被直覺所感知的抒情基址(basic lyrical ground-plan)。抒情基址的任務,是為全詩的主題、情感走向和詩意範疇劃定界限,或給出一個大致的輪廓,類似於有軍隊設防的邊境線。在穩固、妥當的抒情基址之上,才是一個較為完整的故事[59]。 普實克據此猜測:是抒情基址而不是別的東西,保證了《賣炭翁》對簡單故事的簡單敘述不僅沒有削弱詩歌本有的抒情性,亦即質樸、本分的敘事沒能打擾抒情和破壞抒情,或降低抒情的濃度,反而更加「飽有」了抒情性[60]——這一腳踏實地而又頗富想像力的理論構擬,似乎也能運用於「三吏」、「三別」,以及一切看似「敘事」、甚至因敘事而看似放逐抒情的古典漢詩。…See More
Nov 22, 2023
INGENIUM posted a blog post

敬文東:感嘆與詩 5

或許是無神論的中國不存在古希臘號為伊西斯(Isis)一類的詩歌神祇,也就沒有普魯塔克(Plutarque)轉述過的伊西斯的自負、得意之言:「不曾有凡人揭開過我的面紗。」[50]很可能是有感於「蕭墻」內外對新詩合法性持之以恒的質疑[51],廢名乃於1930年代中後期在北大的「新詩課」上,給他忙於趕路,卻不太願意過多直接回應質疑行為的同行加油鼓勁,順便一舉揭開了詩歌的「面紗」:「我發見了一個界限,如果要做新詩,一定要這個詩是詩的內容,而寫這個詩的文字要用散文的文字。以往的詩文學,無論舊詩也好,詞也好,乃是散文的內容,而其所用的文字是詩的文字。我們只要有了這個詩的內容,我們就可以大膽的寫我們的新詩,不受一切的束縛……我們寫的是詩,我們用的文字是散文的文字,就是所謂的自由詩。」[52]依廢名之見,新詩(或稱現代漢詩)等同於自由詩,不源(或緣)於散文的文字,而源(或緣)於詩的內容——詩的內容終將化散文的文字為詩的文字;「以往的詩文學」之所以也是詩,不源(或緣)於詩的內容,而源(或緣)於詩的文字(即語言或形式,比如格律、詞牌或曲牌)——詩的文字終將化散文的內容為詩的內容[53]。這兩者都涉及到節奏…See More
Nov 6, 2023
INGENIUM posted a blog post

敬文東:感嘆與詩 4

那僅僅是一種因為自然「正確」(natural right),所以能夠享有自然「權利」(natural…See More
Nov 2, 2023
INGENIUM posted a blog post

敬文東:感嘆與詩 3

而「小人社會嘛,就像它的字面意思公開昭示的那樣,總是板著撲克牌中的國王臉、王後臉或小醜臉,致力於阻礙每一個人接近他高尚、正派的願望,破壞和侵蝕高貴願望之達成的『波莉安娜假設』(Pollyanna Hypothesis),促成和呼喚小人社會的黑暗伎倆,以便完成對它自身的建設」[33]。按其「本意」(或「本義」),小人社會總是以它尖細悅耳的嗓音,召喚每一個剛剛上路的新手;初來乍到者如果不順應小人社會的呼吸節律迅速成長,就只能自取滅亡,最起碼也將窮愁潦倒,遭人恥笑——失敗是不被允許的,也是不被同情的。因此,小人社會總是最後的勝利者,暗中決定甚或公開修改了感嘆的走向。…See More
Oct 31, 2023
INGENIUM posted a blog post

敬文東:感嘆與詩 2

1.聞一多雖然語言的源起也許永遠不會有謎底[19],雖然判定語言誕生於非洲,僅僅是個大膽、美好且不乏善意的猜想[20],但似乎唯有語言出現後,所有可以期待、嘉許或惱人的情形,才會得到根本性的改觀。有聲的感嘆也不可能例外,因為「有了語言,人類的思考空間就不以現實為限,可以自由地造出反事實的情況」[21]。在此,語言的實質恰好是「荷爾德林意識到的:人類擁有了最危險的東西」[22],但這僅僅是因為語言世界雖然平行於現實世界,卻能夠轉瞬間(或一個「瞬態化」之間),制造出眾多以至於無窮個可能世界[23]。 喬治·斯坦納(George Steiner)對掌握了語言的人類處境有過上好的推測:「人類擁有了語言……就掙脫了寂靜。」「在先前的寂靜中,人類聲音收獲的是回聲;但在沖破寂靜之後,人類的聲音神奇而憤怒,神聖而褻瀆。這是從動物世界的陡然割裂……」[24]寂靜被沖破後,或者,人從「動物世界」進駐於「人類動物園」[25]之後,「反事實的情況」,還有復數的可能世界,就會邏輯性地出現[26],卻不是教皇詔書上的「本城和世界」(urbiet…See More
Oct 29, 2023
INGENIUM posted a blog post

敬文東:感嘆與詩 1

編者按:至晚從初民時期開始,人類已經擁有感嘆的能力。從民族誌和人類學的角度觀察,感嘆極有可能是人類最早獲取的本能,但似乎更應該說成最早習得的本領之一,此後在不斷得到強化。在本文中,作者以感嘆來切入當代詩歌,但感嘆並不僅僅是感嘆或詠嘆,而是上溯至孔子的「詩可以興觀群怨」的「興」,並且從感嘆的興起和抒情傳統兩個方面來闡述了感嘆與詩的密切關係,闡釋了在從外部遭到人、事、物的興發或發想後,詩的內容被包孕於聲音性和精神性兼具的感嘆(尤其是概嘆)又或說,感嘆(尤其是概嘆)就是詩的內容之核心,是它的微縮形式,最終指向了詩=抒情=感嘆(即詩之興)這一暗中一直存活的恒等式。本文節選自敬文東新著《感嘆詩學》(作家出版社),文末附有該書的目錄,供讀者查看。 大時代呼喚真的批評家,感嘆之由來 至晚從初民時期開始,人類已經擁有感嘆的能力。從民族志和人類學的角度觀察,感嘆極有可能是人類最早獲取的本能,但似乎更應該說成最早習得的本領之一[1]——此後在不斷得到強化(而非庸俗性的進化)[2]。因為未知,尤其是因為未知之物擁有的「無所不在性」(ommipresence)[3],保羅·紐曼(Paul…See More
Oct 26, 2023
INGENIUM posted a blog post

王祖哲·如何理解維柯的《新科學》?6

四、《新科學》對藝術哲學的意義 正如前文提到的,朱光潛先生在他的《西方美學史》第一卷的最後一章為維柯安排了一個位置,可惜維柯仍然難得引起學生們的注意。實際上,在這部美學史著作中,維柯顯得太怪異了。整本書涉及到的大哲學家,多少都要談到「美」這個風雅的話題。可是,這個維柯,使用某種似乎帶著中世紀黴味的語言,在講解文化的起源和發展以及傳說中的早期人類那些荒誕不經的無聊之舉;至於「美」這個字眼,在維柯的詞典裏幾乎是生僻詞。大家知道朱先生是一個克羅齊主義者,而克羅齊常常以近乎崇拜神明般的口氣提到維柯,因此朱先生想必是愛屋及烏;至於維柯本人,必定是個過時人物,不值得為他過分費神。再說,似乎沒有哪位教師在考試的時候會出關於維柯的題目,因此這部裝訂糟糕的書即使散落了關於維柯的那一章的書頁,也沒有什麽可惜的。但是,現在我們似乎可以這麽說:我們剛才提到的這部美學史著作中最值得保存的,或許就是關於維柯的寥寥數頁。這不意味著其他思想家關於藝術(甚至美)的那些思想全無價值;然而,只要把藝術和美糾纏在一起,藝術的本質就很難被我們認知到,藝術對於人類的重要性和根本意義就幾乎不可能在我們的視野之內,藝術就難得不被人們…See More
Oct 24, 2023
INGENIUM posted a blog post

王祖哲·如何理解維柯的《新科學》?5

我們一貫用「錯誤」或「假象」這樣的貶義詞來描述詩性智慧或藝術思維的產物,但我們不應該把它們理解為貶義詞,因為「錯誤」或「假象」很容易用「創造」和「自由」來代替。神的觀念和語言不是依照必然的因果關係產生的結果,而是詩性智慧或藝術思維以非科學的方式創造的結果,這一過程就是「創造」,就是掙脫自然的必然規律的「自由」。神的觀念和語言,以科學的觀點看,確實是「錯誤」或「假象」,但人類的生活從此就建立在這種「錯誤」或「假象」之上。可以設想一下,如果不存在基督教,歐洲文明是否可能像它原來一樣?或者:如果沒有更早的由詩性智慧產生的更原始的宗教作為前提,一切人類文化是否能夠存在?這就是說,「人類現實」,或維柯所說的「民政世界」等等,或文化,本來就是藝術這種「錯誤」或「假象」(或「創造」或「自由」)直接或間接的產物。以維柯的觀點來看,藝術全然不是什麽文化發展的結果,而是文化的始基;不是人的奢侈,而是人的根本。這樣一來,藝術在人類生活中占有什麽地位,是不言而喻的。而傳統西方美學把藝術的本質看作美,對藝術就過於輕慢了。這種輕慢態度從柏拉圖就開始了,他打算把藝術從他的理想國中驅逐出去。維柯告訴我們這種企圖是不可…See More
Oct 23, 2023
INGENIUM posted a blog post

王祖哲·如何理解維柯的《新科學》?4

上文列舉的那些偉大的藝術家以及他們的同事的藝術實踐,當然是複雜的,這種複雜性是與文化的發展分不開的;也就是說,不可想像米開朗基羅可能出現在原始時代。但這不意味著米開朗基羅的藝術思維方式和原始人的原始思維方式有任何質的區別。實際上,我們有足夠理由認為遠在兩、三萬年前在法國和西班牙的洞穴裏作畫的原始藝術家的思維方式,和在西斯廷教堂的天頂上作畫的米開朗基羅的思維方式,並沒有任何不同。支持這種觀點的人類學和考古學證據是:在最近的兩、三萬年裏,人類的智力本身不曾發生任何值得注意的進化。如果我們把西方傳統美學關於藝術的看法暫時放在一邊,如果我們說最原始的認知方式是這樣一種方式:即作為我們祖先的那群特殊的靈長類動物,由於它們的基因上的某種突變,導致它們把一切現在看來是客觀的外物都看作具有它們內在感受的現象,即比喻地或擬人地看待外物,因此一切現象都顯得具有像它們所經驗到的那種內在生活似的,這種說法就比較容易贏得人們的承認。這實際上就是維柯對詩性智慧的最一般的看法。但如果維柯斷言這也是現代藝術家的思維方式的時候,現代美學家就趨向於大搖其頭,假如它們不準備放棄藝術的本質是美的那個老觀念的話。所謂詩性智慧或…See More
Oct 19, 2023
INGENIUM posted a blog post

王祖哲·如何理解維柯的《新科學》?3

無論我們在地球的什麽地方發現了青蛙,我們似乎很有把握地說,青蛙的生活方式是基因決定的;但生活於不同文化中的人,或是以獵捕袋鼠為生,或是在摩天大樓裏以從事電子商務為生,或是跳舞祈雨,或是抽煙解悶等等,這些生活方式卻不是基因決定的,也不自然進化所能解釋的。而我們所說的文化或人性,常常暗示的就是這些奇異的、有悖於自然的方面,我們稱之為「文化」。從文化的角度說,人完全與其它物種不同。這一點在表面上與宗教原教旨主義的信念是相同的,但後者把人性歸於上帝特別的創造,這卻是理性不打算承認的。特別是從農業發明以來的大約6千年到1萬年的歷史,更明顯的是由工業革命在最近二百年所引起的人類生活的急劇變化,明顯地不是自然進化的結果。很清楚,人群中存在某種比自然進化更能快速地導致人類生活發生變化的非自然因素,我們稱之為「文化」,即維柯所謂的「民政社會」。關於「民政社會」(即文化)的起源,維柯提出了完全不同於達爾文的探究思路:民政社會的世界確實是由人創造出來的,所以它的原則必需要從我們自己的人類心靈各種變化中就可找到。任何人只要就這一點進行思考,就不能不感到驚訝,過去哲學家們竟傾盡全力去研究自然世界,這個世界既然是…See More
Oct 14, 2023
INGENIUM posted a blog post

王祖哲·如何理解維柯的《新科學》?2

第三,維柯的術語奇特。他喜歡用拉丁語和希臘語詞的本義。他並非故作玄妙,而是因為他所考慮的問題根本不在時人的視野之內,因此他沒有現成的術語可用,只好自己從古代語言中尋找。因此,《新科學》的「英譯者的引論」專門就維柯的術語法做了詳細的解釋,讀者可以參考。比方說,維柯很少使用「藝術」一詞,更不可能使用在他身後的德國哲學家鮑姆嘉通發明的「審美」一詞,而是使用「詩性」一詞。他不使用「藝術」一詞的原因是,在古希臘語中,「藝術」與「工藝」漫然不分,而維柯討厭這個詞的技術色彩,雖然他比誰都相信技術的起源是藝術。再如,在《新科學》中,維柯竟然很少使用「文化」(culture)一詞,這既是因為這個詞在當時還不甚流行,也是因為這個詞帶有「培植」(作物)這種原始意義。他用來表達現代意義的「文化」的術語是「各民族世界」(ilmondodellenazioni)、「民政世界」(the civil world)、「人類世界」(the world of…See More
Oct 13, 2023
INGENIUM posted a blog post

王祖哲·如何理解維柯的《新科學》?1

摘要:維柯的《新科學》是一部對美學或藝術哲學具有轉向意義的著作,但人們至今對它沒有予以充分的重視。本文試圖解釋為什麽維柯難以被迅速接受的原因,以及維柯的部分基本思想。關鍵詞:維柯;新科學;藝術的起源;文化的起源;文化一翻開意大利哲學家揚巴蒂斯塔•維柯(1668-1708年)的《新科學》就能對這本書發生興趣的人,不會太多。人們對維柯的接受,無論在中國還是在西方,都非常遲緩。朱光潛先生在他翻譯的《新科學》中文版的後記中說:「由克羅齊我注意到他的老師維柯的《新科學》,一方面嫌它晦澀,同時也多少認識到他的思想的重要性,所以在六十年代寫《西方美學史》時,就在第一卷為維柯特辟一章。《西方美學史》盡管用作教材,維柯專章卻等於石沈大海。」在西方,也只是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維柯才引起了注意。作為一個超越於自己所處時代的偉大思想家,維柯命中注定要忍受寂寞。但是,維柯重要嗎?以賽亞•柏林說:「我認為維柯是理解了並告訴我們什麽是人類文化的第一人。他不自覺地確立了文化觀念。」朱光潛也說:《新科學》是「探討人類社會文化起源和發展的一種大膽的嘗試。」西方學術界在二十世紀對語言突然感起興趣來,一時間語言成了人文學科的焦…See More
Oct 12, 2023
INGENIUM posted a blog post

鍾仕倫丨擔心與啟示:朱光潛晚年維柯研究發微 下

1983年6月譯完《新科學》以後,當年的寒假,朱光潛撰寫了《維柯的〈新科學〉及其對中西美學的影響》,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於1984年發表,這是朱光潛對維柯及其《新科學》的總結性的評價。這篇論文顯然與20年前的《西方美學史》不一樣,後者帶有機械地引用馬克思主義觀點的痕跡,特別是用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所提倡的以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為文藝評價唯一標準的痕跡,如把「美的本質」歸結為人民的價值觀念顯然與維柯論「美的本質」有所不同。朱光潛開始全譯《新科學》之時,正是真理標準大討論,提倡「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之日。受這種時代思潮的影響,朱光潛對維柯的認識有了新的變化。他認為,與伽利略相比,「維柯的《新科學》卻是範圍更廣大的包括自然科學主要是歷史科學或社會科學的一門嶄新的研究」。維柯的方法「改用培根所倡導的從搜集感性經驗和客觀事實加以分析綜合而得出結論的批判法」。朱光潛發現了維柯《新科學》的人類學價值,將《新科學》與摩爾根的《古代社會》相提並論,認為維柯與摩爾根「這兩人都是使人類學成為科學的先驅」,但維柯「在思想體系上終勝一籌」。同時提醒讀者將《新科學》與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See More
Oct 11, 2023
INGENIUM posted a blog post

鍾仕倫丨擔心與啟示:朱光潛晚年維柯研究發微 上

在西方美學家中,還沒有那一位美學家像維柯那樣,從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到80年代對朱光潛的學術生涯,產生過如此長久而深刻的影響,也還沒有哪一位西方美學家像維柯那樣在朱光潛的晚年受到如此多的關注和研究。朱光潛為什麽對維柯如此傾心?為何要在耄耋之年克服病痛,以頑強的毅力全譯出維柯的《新科學》,其中的原因何在?或者如有的學者所言,他在擔心什麽?本文擬對此做初步探尋,試圖發現朱光潛晚年維柯研究的意義及其對中國美學的某些啟示。一朱光潛對維柯的接受始於上個世紀的20年代。他自己說:「我在美學上的發展是以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為基礎的。到了20年代,我到西方留學時,才接觸到維柯和他的學生克羅齊。」通過抗戰時期完成的克羅齊哲學和美學研究,朱光潛發現,要想進一步研究克羅齊,特別是克羅齊「直覺說」與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之間的關係,不對維柯的思想進行系統的研究,很難達到這個目標。經過五六十年代的美學大討論,他更加意識到維柯思想的重要性,「維柯所提的那個問題(認識真理憑構造或創造——引者註),美呀,藝術呀,或者思想都是創造性的。我久經思考,越來越覺得只有這個觀點有道理」。五六十年代的美學大討論之後,朱光潛在《西方美學…See More
Oct 9, 2023
INGENIUM posted a blog post

王柯平·詩教的致知功能——「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疏解(8)

像這對大雁如此「摯而有別」的「恩愛」關係,恐怕只有在描寫生死戀的愛情悲劇中看到。在現代猶如脫鞋換襪似的婚變世相中,我們自認為創造了文明與道德的人類,或許多少會從這對大雁的身上深切地感悟到「摯而有別」的真諦,恍然警覺到「戀(亂)愛自由」的誤區,這或許會使德性廢弛的人類深感汗顏。孔子倡博文,重道德。由他親自整理過的《詩經》,將《關雎》置於首篇,不僅是因為詩美樂美,而且是因為情真意切,具有審美和道德範導作用。眾所周知,儒家詩教的宗旨在於培養「溫柔敦厚」的品格,此乃孔子所要塑造的君子人格的一個重要側面。因此,他賦予詩歌以多重功能。按他本人提出的標準要求,「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這就是說,君子必須外修於文,內修於質,內外平衡發展方能構成完滿人格。在部分程度上,達此目的有賴於詩歌這種特殊的話語形式,即一種集社交、政治、倫理、審美與致知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話語形式。在這裏面,致知功能的突出效應至少有四:(一)通過辨別「草木鳥獸之名」這種「格物致知」的方式,將有助於人們進入「篤志博學」的奧堂,不至於墮入「正墻面而立」那種寸步難行的困境。(二)通過了解詩中鳥獸草木的習性特征,將有助於人們更加精確地解讀詩…See More
Aug 30, 2023

INGENIUM's Blog

敬文東:感嘆與詩 7

Posted on November 22, 2023 at 12:00am 0 Comments

陳世驤在翻譯《文賦》中的「選義按部,考辭就班」一語為英文時,極富機心地譯「班」為 order(即秩序)。看起來,陳世驤對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為詩下的定義深有會心,也說得上別有用心:詩=用最佳的秩序安置最佳的詞匯(Poetry=the best words in their best order)



對此,陳世驤學術思想的研究者陳國球深有感慨:「這個定義本身並非特別高深,但陳世驤再進而追問『最佳秩序』從何而來,以誰的觀點來判定,所以他再從柯勒律治的文學傳記第十八章找答案(Biograhia…

Continue

敬文東:感嘆與詩 6

Posted on November 11, 2023 at 10:00am 0 Comments

幾十年後,捷克漢學家普實克(Jaroslav Průšek)也有過類似於戴望舒那樣的猜想,只不過比後者更感性、更直接。普實克傾向於以膾炙人口的作品為出發點,去討論問題,去獲取理論結果,因為作品越膾炙人口,理論結果就可能越有說服性或公信力。



普實克猜測說,在白居易的《賣炭翁》中,大有可能隱藏著一個看不見,但能夠被直覺所感知的抒情基址(basic lyrical ground-plan)。抒情基址的任務,是為全詩的主題、情感走向和詩意範疇劃定界限,或給出一個大致的輪廓,類似於有軍隊設防的邊境線。在穩固、妥當的抒情基址之上,才是一個較為完整的故事[59]。…



Continue

敬文東:感嘆與詩 5

Posted on November 2, 2023 at 9:00pm 0 Comments

或許是無神論的中國不存在古希臘號為伊西斯(Isis)一類的詩歌神祇,也就沒有普魯塔克(Plutarque)轉述過的伊西斯的自負、得意之言:「不曾有凡人揭開過我的面紗。」[50]很可能是有感於「蕭墻」內外對新詩合法性持之以恒的質疑[51],廢名乃於…

Continue

敬文東:感嘆與詩 4

Posted on October 22, 2023 at 1:00am 0 Comments

那僅僅是一種因為自然「正確」(natural right),所以能夠享有自然「權利」(natural…

Continue

Comment Wall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 No comments yet!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