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內容提要:對傳統文化價值的現代認識經歷了從遺物、遺產到活化的非遺這樣一個進程,但傳統文化如何活化傳承,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是難題 ; 歷史遺存需要通過情感體驗和意象建構的審美活動喚醒記憶以活化,即從史學走向美學 ; 非遺美學是對民間文化審美價值的發現,意義在於使民間文化遺產在審美中復活,發掘傳統生活技藝的詩意內涵並回歸當代生活。
一 遺物、遺產與「鮮活的記憶」
20 世紀 70 年代保護人類文化遺產主張的提出是基於當代國際社會對人類文化記憶與文明的可持續發展的關係問題形成的認識,但對傳統文化與當代文明關係的認識卻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是對傳統文化活態內涵的保護和傳承。歷史的活化意味著從遺存的記憶資料中發現鮮活的精神。…
Continue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July 30, 2023 at 4:00pm — No Comments
這種新的注意力形式很明顯地戲劇化,以及強度化了兩種重復的差異(如德勒茲在《差異和重復》中所説的),刻版類型的預存重復以及使物件越趨貧乏,因爲每次重復它都只會産生更貧乏的形象,而最後就消失了,而在另一種形式的重復當中,物件每次都産生了新的形象,它強化以及深化了它的差異。同樣的,電影是一種生活的新的體驗,它在一八九五年開始。一八七七以及一八九五正是夢的能力的器官學歷史中兩個重要的轉拆點。在刻版類形以及創傷類型之間,是心理個體的第二持存以及預存汰選第一持存和預存的遊戲,這個遊戲由第三持存作爲反復的器官學條件所複因決定(surdéterminé)。在其中,一種第三持存構成了過度性的物件,如溫尼格特(Donald Winnicott)所説的,也就是形成了嬰兒的心理器官的第一持存以及預存,通過過度性物件,與他母親的持存以及預存連結在一起。…
ContinueAdded by 思潮 庫 on July 30, 2023 at 2:30pm — No Comments
斯蒂格勒認爲,對於心理-集體的跨個人化而言,所有的知識形式只是生産的一種模態:知識生産意義,而意義是對存留和期待的安排。正因此,知識也構成了我們的關注的形式。而爲了獲得新知識,我們必須培養出一種新的關注,比如在手機屏幕上的關注,那是像對書法碑帖的關係,對圍棋棋盤的關注那樣地需要培育的,因爲那是藥罐。…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July 30, 2023 at 2:00pm — No Comments
如何傳承和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讓古老文化煥發新時代光彩,也是騰訊文旅的目標。今年9月,騰訊與故宮再次宣佈攜手建設“數字故宮”,騰訊雲將提供技術和平台,協助故宮博物院運營和昇級數字文物庫,爲公衆提供更優質的數字資源開放服務,共同提昇數字文物庫的文物檢索能力、健全圖片版權保護機制。
除此之外,騰訊文旅還與河南、河北、四川等省份,長城、敦煌等國內重點文保單位有深入合作。從現代場景到傳統文化,爲旅遊賦予了更加豐富的內容,也爲文化的傳播以及産業化提供了手段和渠道。
遊客、政府、企業 “鐵三角”式價值共創…
ContinueAdded by Ra Zola on July 30, 2023 at 2:00pm — No Comments
1995年11月4日,德勒茲因不堪肺病折磨,在巴黎十七區寓所跳窗自殺。三天後,法國《解放報》刊發了阿甘本、利奧塔、讓-呂克·南希、巴丟、德里達等人對德勒茲的紀念。本文選自這期紀念的合輯,作爲德勒茲逝世…
ContinueAdded by iPLOP on July 30, 2023 at 1:30pm — No Comments
中国游吟诗人创作歌手刀郎的新歌《罗刹海市》火了。其歌词里有那么两句:
西边的欧钢有老板
生儿维特根斯坦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Ludwig Wittgenstein,香港及台湾译作维根斯坦,1889-1951) 究竟何人也?…
Added by 超人偶爾飛 on July 30, 2023 at 1:30pm — 2 Comments
陳明發評註〈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
中国游吟诗人刀郎最新专辑《山歌聊斋》中的《罗刹海市》一曲爆红,歌词里提到的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也跟着红遍中华圈。
维氏在其传世的《哲学研究》大著里,创造了一个人人大概都听过的名词,“语言游戏”(Language game,德语,Sprachspiel)。
他认为,人和人之间相互传递信息,这个过程是一种活动,属于人类所有活动中一个重要的部分。
而语言就是这表达、沟通、交流与指示等活动的一个方法。…
最近聽到一位狂熱的中介商用“歐洲的加利福尼亞”促銷普羅旺斯,不僅因天氣相仿,更因為那無從下定義及難以抗拒的魁力,根本就是加州“生活風尚”的翻版。
我終於了解所謂的“生活風尚”是指由一個鄉下社區搖身變為一個高級的度假勝地。
四周出現許多都市里才有的便利商店;假如還有多的空地,自然蓋成高爾夫球場。如果這些地是在普羅旺斯附近地區的話。
我大概錯過了,所以我問中介商離此地最近的“生活風尚中心”在何處。
他看看我,好像我一直躲藏在時光隧道里,“難道你最近都沒去葛氏村嗎?”他說。…
ContinueAdded by 吉爾吉斯 on July 30, 2023 at 1:00pm — No Comments
我們穿過黑暗的亂石累累之地到了
長城:幾百英尺高。上邊是什麽,
一群母牛?——接著有東西從後邊升起。
我一箭射中它,但是它來了——
我們轉身逃走。「太大了我們根本不是它
對手」——這上升的家夥展開來有四分之一英里——
燃燒的跳動的太陽。我們倉惶逃走…
ContinueAdded by 邊鄉 岸 on July 30, 2023 at 12:30pm — No Comments
有限遊戲的享樂不通往無限,還有另一種遊戲,當我玩的時候,我的目的是要創造出容許我繼續玩下去的條件:
至少有兩種遊戲。一個可稱爲有限,另一個稱爲無限。
一個有限的遊戲是爲了輸贏,一個無限的遊戲是爲了可以一直玩下去。
有限遊戲的規則不變;無限遊戲的規則必須改變。…
Continue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July 30, 2023 at 12:30pm — No Comments
《聊齋志異》與《紅樓夢》, 一文一白, 一短一長, 並稱中國古代小說的兩座高峰。二者在批判科舉、歌頌女性、表現愛情、描繪世情等方面有著諸多相似之處, 有異曲同工之妙。尤為值得關注的是, 兩部作品都成功塑造了一批閃光的女性形象, 其中有兩位奇女子: 嬰寧與林黛玉, 極具個性, 亦分別是作者鍾愛的理想人物。二者一為狐妖所幻, 一為仙姝降凡, 自具天然的靈性; 一個笑得天真爛漫, 一個哭得宿鳥驚飛, 皆追隨內心的聲音和生命的本真。同時, 二者都青春貌美, 靈慧十足, 熱愛生命, 愛花成癖, 向往自然。作者在這兩位女子身上, 都傾注了對人生理想的極大熱情和創作心血。她們是各自作者心目中自然天性、不染纖塵的詩性與靈性的化身。她們身上有著同時代一般女性所不具備的詩性氣質和爛漫天性, 在今天高度發達的現代文明社會, 她們身上的詩性、靈性、自然、和諧、返魅, 同樣彰顯著中國美學的詩性精神, 閃爍著中國本生的生態審美智慧。誠如葉朗所言:「中國傳統文化包含有一種強烈的生態意識,…
ContinueAdded by 風華正茂 on July 30, 2023 at 12:00pm — No Comments
[摘要]後期維特根斯坦不僅在哲學上提出了新的革命性思想,在美學上也有着不凡的貢獻。他對基礎主義與本質主義美學觀進行了深入的批判,以家族相似性理論消解本質主義,反對將美學概念化、知識化、科學化和心理學化,必須要在語言遊戲與生活意義之中厘清美的問題。申明美學是一種實踐活動,一種人類自由的賦意活動,開啟了分析語言美學和日常生活美學之路。
後期維特根斯坦[①]不斷反思批判其前期思想,經過多年艱難的思想跋涉,他拋棄了前期的邏輯原子論和人工語言思想,轉向複雜多樣的日常語言。其遺著《哲學研究》成爲”日常語言學派”的”聖經”,因此他也被尊爲這個思想流派的”教父”。在美學領域也有獨到的見解。…
Continue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July 30, 2023 at 12:00pm — No Comments
其實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我相信中文也一樣,其中一個例子就是《紅樓夢》。 就像《追憶似水年華》這本小説開頭描冩了有關睡眠的經歷,《源氏物語》中也充滿了類似這樣介於夢境與現實的描述:一個接着另一個,來實現時空的轉換。《紅樓夢》開篇也是虛實難辨。日本唯美派文學大師谷崎潤一郎就非常擅長描述這類場景。下面就是他翻譯的一首來自《源氏物語》的和歌。 見てもまた逢ふ夜まれなる夢のうちにやがて紛るる我が身ともがな
“So few and scattered the nights, so few the dreams.
Would that the dream tonight might take me with it.”
(Transl. by Edward G.…
Continue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July 30, 2023 at 12:00pm — No Comments
04
現有的對俄狄普斯的解釋模型里,弗洛伊德和拉康的那一種,是這樣説的:處於俄狄浦斯三角里,我們會走向變態和病態,而心理分析和精神治療,是要幫我們修複這個三角,將我們自己重置到這個三角之中。
但德勒茲要我們走這個三角。他要我們拒絶治療,也拒絶被分析。
他要我們把自己身上的這一架單身機器變成慾望機器,像卡夫卡和普魯斯特那樣,將自己、將自己的單身世界搞進、搞成文學。…
ContinueAdded by Paetiyo on July 30, 2023 at 12:00pm — No Comments
篤敬聞言,興奮萬分,從床上支起半個身子,熱切地望著亦師亦友的老學者。
「首先,你必須為這位少女取個名字。」老學者繼續說道:
「而後,你要每天都坐在畫前,腦中不停地想著她,並且在口中溫柔地輕呼著你替她取的名字,直到她同你說話為止……」
「同我說話?」年輕人迷惑不解。
「沒錯!」老學者答道:
「少女肯定會回答你的。不過,你要準備好我所交代的東西,作為她回答你之後的禮物。」…
ContinueAdded by Kehtay Dream on July 30, 2023 at 11:33am — No Comments
三、智能人工化時代的知識的命運
那麼,後現代之後的知識將是什麼樣式的?讓我們從利奧塔的學生斯蒂格勒的技術哲學眼光入手,來討論這個主題。
斯蒂格勒認爲,知識不光必須是在兩代人之間被生産出來,也必須是藥術式地被生産出來:也就是説,必須是在我們中毒、半昏迷下的恢複過程中、在挣扎中使自己復原的過程中被生産出來,才是真知識。在療養、恢復過程中,藥罐式、治療式地産生出的,才是新知識。
必須是藥術式地與美團、阿里雲平台這樣的大平台公司的軍事式鬥爭中,我們的知識生産才有效、才有用(海德格爾説的大難中有大救,是這意思?)。…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July 30, 2023 at 2:00am — No Comments
我將以此爲開端,來解釋我爲什麼會在今天這個場合里具有不同的身份。我還有更多的想法要表白。我必須得説,我的弗羅斯特——我的弗羅斯特:當我們覺得自己擁有一位詩人的時候,我們就會在自己的言談中添加何等高傲的架勢!——我必須得説,我的弗羅斯特並不是我從他的許多仰慕者心目中所體會到的弗羅斯特。他也不是那位用自己著名的、具有民主思想的簡潔言談來令獨具現代特性的詩壇感到困惑的弗羅斯特:恰恰相反。他並不是那位駁斥現代人關於人類生活本質的苦悶而驚詫之觀點的弗羅斯特:他的情況恰好相反。他也沒有用他對古老的美德、單純、虔誠,以及情感方式的肯定來寬慰我們:他根本沒有這樣做。當然我還不至於宣稱我的弗羅斯特根本就不是一位美國詩人:我相信,正如所有人都公認的那樣,他是一位十足的美國人,但他的行爲方式卻不同於所有人對他的設想。…
Continue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July 29, 2023 at 4:30pm — No Comments
説語言與金錢在本體論的意義上不具備物理實在性,這是否意味着,語言與金錢即是人工制品呢?
在十九世紀末,弗雷格認爲,科學的發展在許多情況下,基於相關工具的改進。對科學而言,日常語言是模糊不清的,因此,我們有必要發明一種科學的語言,促使科學取得更大的進步。1879年,弗雷格《概念文字》一書的出版,即可看作他在此方面所做的初步努力。就日常語言與“概念文字”的關係而言,弗雷格曾做過這樣一個比喻,他將日常語言比作我們的手,而將“概念文字”比作扳手。毫無疑問,就日常生活而言,我們的手能做很多事情,同時也相當靈活。但就擰螺絲這一特定的工作而言,扳手則是更好的工具,即使它無比僵硬且只在這一特定的工作中有用。…
ContinueAdded by 絲經 庫 on July 29, 2023 at 9:00am — No Comments
利奧塔嚴格將這種邏輯套用在自己頭上。在崇高體驗中的無能爲力的感覺,就是理性所承受的感覺。它體會到它無法“接觸材料”,換句話説,它不能理解這種彼此依賴的感性事件。這種崇高體驗告訴我們:“靈魂成爲了依賴於可感物的存在,因而可以被踐踏,被羞辱。美學的前提就是受制於感受,沒有這種感受就是麻痺。要麼因對他者的震撼而覺醒,要麼被徹底消滅……靈魂被囚禁在瀕臨死亡的恐懼與飽受奴役的存活之間。”[8]然而,我們必須理解的是,這種感覺限制,並不是它施加的唯一限制。正如在康德那里,崇高的感性經驗是其他東西的標誌。它引入的是主體同規律的關係。在康德那里,想像的失敗不會帶來合法化心靈的自律規則。在利奧塔那里,其邏輯正好被顛倒過來:屈從於感受標誌着聽從於多樣性的法則。感性情感就是“虧欠”的體驗。倫理經驗就是一種不訴諸大他者的法則的屈服。它展現了思想相對於內在於和先於心靈的力量的受制狀態,而心靈根本無力去理解這種力量。…
Added by Krásná duše on July 29, 2023 at 3:30am — No Comments
有趣的是,研討會後,我們去澀谷喝酒,然後回本郷,結果本郷校區似乎在晚上把赤門(譯註:一個大門)和正門都關了,得翻過有 4 米高的鐵柵欄。回住處的時候,他們三個都笑了:他們一個是格瓦拉的前革命戰友(譯註:指戴布哈),一個是登山家(譯註:指布儂),還有一個是前銀行搶劫犯。
後來,斯蒂格勒出版了《技術與時間》卷二。96 年 3 月,我在巴黎八大負責一個繁重的課程。我們和他的前女友(我在想要不要冩這個,記得她是雕塑家)在拉丁區吃了晚飯後,他住在貢皮埃涅那個方向,於是告別時就給我叫了輛車。
我手冩的字都沒法看了。
他説。不過,他的確冩了很多難讀的字,對此貢獻良多。他得到了法國視聽研究院( Institut national de…
Continue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July 28, 2023 at 9:00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1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6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3 Comments 83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5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