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琳娜
  • Female
  • Kuala Pilah
  • Malaysia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Facebook MySpace

瑪琳娜's Friends

  • Passion for Style
  • INGENIUM
  • Copil
  • Syota ElNido
  • Bayrut Alhabib
  • Chiron人馬
  • Baghdad Janim
  • baku
  • Taklamakan
  • SRESCO
  • Kaki Bukit
  • Passion for Form
  • Virunga
  • TV Plus
  • 楊薇

Gifts Received

Gift

瑪琳娜 has not received any gifts yet

Give a Gift

 

瑪琳娜's Page

Latest Activity

瑪琳娜 posted a blog post

爱垦APP:陳明發博士与心理素质學

[爱垦APP情动转折 Affects-Percepts-Powers] 2025,愛墾網創立16載;陳明發博士在从事人力资源開發16年的基础上,轉入文創研究與推廣至今也已28年。浮生44个春秋,雖不算焦頭爛額也沒啥獎項可領,但自告奮勇的事還幹得不少。實踐多了,面對自己原創的或經手發佈出去的6萬筆左右內容,多少有些领悟。自信還有點前瞻的價值。現陸續整理出來,答謝這麼多年來默默支持著我們的國內外友好。有些事恐怕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更不是一個人可能完成。現留點檔案,有緣並有能力的人若及時看到,對鄉土轉型或有參考價值。 最早在马来西亚推动“神经语言学”教育计划的先驱,是陈明发博士。当时,陳博士领导着一家马来西亚政府人力资源部最早认证的其中一家培训公司,叫“激励联盟” (Motivation…See More
Nov 20
瑪琳娜 posted a blog post
Oct 24
瑪琳娜 posted a blog post

爱垦APP:“呼唤型造物”(Evocative Object)

以下三个成功的数字文化创意产品,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陈明发博士曾在爱垦網讨论过的“evocative object”概念,它们都融合了象征性、文化内涵和用户体验:1. Google's AI-Powered Art Project (Magenta)Google 的 Magenta…See More
Oct 6
瑪琳娜 posted a blog post

愛墾APP: 狄尔泰和维柯拼体验经济

狄尔泰(Wilhelm Dilthey)“认知体验”(Das Erleben)和维柯的“诗性思维”(Pensiero poetico)对现代管理的挑战主要涉及如何理解和应对组织中的人类体验和创造性。狄尔泰的认知体验:个体理解与共情:狄尔泰强调个体的主观体验,管理者需要深入理解员工的情感和认知状态,以提升组织的沟通和合作效果。这意味着在制定决策时需要考虑员工的感受和经验,增强员工的参与感和满意度。 经验与知识整合:现代管理中,需要将个体的主观经验与组织的客观数据结合起来,进行全面的决策。这可能挑战传统基于数据的决策模式,需要在科学分析与人文关怀之间找到平衡。2维柯的诗性思维(Pensiero…See More
Oct 4
瑪琳娜 posted a blog post

爱垦APP:“神经语言学”(Neuro-Lingusitic Programming NLP)2

神经语言学 (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NLP)与意念科学(Noetic Science)及直观创造力三者之间有一定的关联,特别是在意识、直觉和创造力方面。1. 神经语言学 (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神经语言学) 神经语言学是一种沟通、个人发展和心理治疗的方法。基于神经学(Neuro)、语言(Linguistic)和行为模式(Programming)三者之间的交融关系,神经语言学强调通过改变语言和思维模式来影响个人行为和心理状态,从而提高个人和职业表现。 神经语言学通过使用特定的技术(如模型化和锚定)帮助个体进入更高效的心理状态,这些状态往往与直觉和创造力密切相关。例如,神经语言学技术可以帮助人们解除心理阻碍,激发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潜能。2. 意念科学(Noetic Science) 心智科学专注于意识的研究,探索意识如何与物质世界相互作用。它涉及直觉、超感知、集体意识等领域,试图通过科学手段理解这些超越传统科学的现象。…See More
Sep 16
瑪琳娜 posted a blog post

爱垦APP:“神经语言学”(Neuro-Lingusitic Programming NLP)1

最早在马来西亚推动“神经语言学”教育计划的先驱,是陈明发博士。当时,陳博士领导着一家马来西亚政府人力资源部最早认证的其中一家培训公司,叫“激励联盟” (Motivation Alliance)。从1995年到跨世纪之初,大约六年时间。 虽然和国外单位合作的是“神经语言学”,自1981年便开始涉足培训专业的陈博士,加入了大量本土素材并个人研究心得,同步推动“心灵素质学”,并获得媒体、学府与党团的大力推荐。由于1997年的东亚金融风暴的冲击,陈博士后来转入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从个人潜能开发踏进社区潜能开发项目。始终没变的是,诗性与创造力一直是所有研究、发展与培训活动的核心元素。 因为诗性的牵引,视野里后来出现了包括“意念科学” (Noetic Science)、“诗性思维”等跨领域的培训元素。…See More
Sep 15
瑪琳娜 posted a blog post

爱垦APP:“意念思维”(Noetic Thinking)2

“意念思维”或“心智科学”(Noetic Thinking)与创造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意念思维”或“心智科学”研究涉及到意识的本质、直觉与灵感等方面,这些都是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两者之间的一些联系:1. 直觉与创造力…See More
Sep 6
瑪琳娜 posted a blog post

爱垦APP:“意念思维”(Noetic Thinking)1

近年来,“意念思维”或“心智科学”(Noetic Science)领域取得了一些显着的发展,特别是在对意识本质和其与物质世界的互动方面的探索上。首先,有几项引人注目的研究获得了Linda G. O’Bryant意念科学研究奖。 这些研究涉及意识的非传统理解,例如“超眼视觉”(EOV,‘extra-ocular vision’ ),即无需物理眼睛的视力,以及探索“意识代理”如何与亚原子世界交互的数学模型。这些研究试图挑战传统的科学观念,提出意识可能不仅仅是大脑活动的产物,而是一个更加基础性的存在。其次,研究还扩展到意识如何超越个体并影响集体或宇宙级别的现象,例如通过“有组织的随机事件生成器”(OREGs,Organized Random Event Generators )检测到的非本地同步性现象,这些现象暗示着意识可能在物理世界之外发挥作用。此外,意念科学研究所…See More
Sep 5
瑪琳娜 posted a blog post

陳矮·賓斯旺格·存在主義心理學 下

我害怕自己,害怕那種感覺,因為我對它毫無防御能力,每時每刻都在由它任意擺布。這是生命中最可怕的一部分,它充滿了恐怖。……生活不過是受折磨而已。……生命已變成一座監獄。……我渴望著被蹂躪,並且實際上我每時每刻都在蹂躪我自己。 她從一家精神病院轉到另一家精神病院,從這個心理醫生找到那個心理專家,但是都無濟於事。她幾次試圖自殺,但是都未遂。最後被送到了貝爾惟尤療養院,成為賓斯旺格的病人。在賓斯旺格的照顧下,她似乎開始變得平靜和舒適,並且奇跡般的開始進食。飲食的規律加上鎮靜劑的作用,她的身體恢復了一些,人也精神了很多。 但是她仍然產生無法控制的恐懼感,顯然還在受到求死欲的困擾,她說:「我找不到任何解脫的方法,除了死!」賓斯旺格對愛倫的訴說總是耐心地傾聽著,通過她的日記和她丈夫提供的資料,賓斯旺格將愛倫的病診斷為一種「進行性精神分裂症」。他又邀請另外兩位精神病學家對愛倫作了會診,而兩位專家都同意,認為愛倫的病情太惡劣而沒有治愈的希望。於是他們征求她丈夫的意見,看是讓愛倫繼續被關在精神病院裡,還是讓她回家。最終醫生和丈夫都選擇後者。…See More
May 18
瑪琳娜 posted a blog post

陳矮·賓斯旺格·存在主義心理學 中

案例:1944年,賓斯旺格發表了一篇臨床報告,叫做「愛倫·維斯特的案例」(The Case of Ellen West),報告裡講述了一個同時患有厭食症、憂郁症、強迫症和自殺傾向的可憐女人,讀來令人震驚。最終,愛倫的故事成為賓斯旺格的經典案例。愛倫小時候是一個熱情洋溢的女孩。她很善於表達自己內心深處的欲望和對自由的向往。她喜歡看書,喜歡寫詩。只要是她感興趣的,她都會力爭第一。就像在學校裡,她總是希望自己的成績排名第一。但是她非常挑食,一旦有人讓她吃不喜歡的食物,她就會表現出強烈的反抗情緒。 實際上,她是一個倔強並且好強的女孩。但是當時她和她的家人都沒有預料到她今後的情況。少年時期,她的座右銘是「非生即死」。在她17歲那年,她的寫詩風格發生了轉折性的變化。其中有一首叫做「親吻我直到死去」的詩,這是對一個海盜說的話,請求用他冰冷的手臂抱住自己,然後親吻到她死去為止。…See More
May 7
瑪琳娜 posted a blog post

陳矮·賓斯旺格·存在主義心理學 上

人物簡介:路德維希·賓斯旺格(LudwigBinswanger,1881—1966)出生於瑞士一個叫做克羅伊茨林根(Kreuzlingen)的地方。 理論背景: 在20世紀20年代早期,賓斯旺格開始對胡塞爾的現象學和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哲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尤其受海德格爾的「人的存在是此在」的觀點影響頗大。…See More
Apr 22
瑪琳娜 posted a blog post

張連海·感官民族誌——理論、實踐與表征 下

斯托勒於1995年在《具身的殖民記憶》(Embodying Colonial Memories)一書中率先使用「sensing ethnography」一詞。目前,英文世界中廣泛使用的是「sensory…See More
Apr 14
瑪琳娜 posted a blog post

張連海·感官民族誌——理論、實踐與表征 中

一、「身體感」:感官民族誌的研究起點近年來,傳統上專屬於心理學、神經學關注對象的身體感覺也變成歷史學、社會學、人類學以及文學關注的焦點之一。這一革命性變化的前提是,人們已經認識到身體感覺不只是自然、固定、普遍的生理現象,也不僅是社會建構的結果(與社會階層、消費以及政治的過程有著密切關聯),它更是構成社會意義的基礎,因而是歷史過程的產物。西方社會中理所當然地以視覺為中心的五種感覺——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觸覺——並不是不證自明的,在其他社會中,無論是感覺的數量還是順序都可能不同。例如,爪哇人有五種感覺,即視覺、聽覺、談話感覺(talking)、嗅覺及觸覺,而秘魯的瑪氏那華人(Cashinahua)則能夠明顯區分出六種感覺或智慧:這些感覺分別位於皮膚、手、眼睛、耳朵、肝臟以及生殖器上。更為重要的是,人們的感覺往往與象征隱喻相關聯,構成社會意義的基礎。康斯坦茨·克拉森(Constance…See More
Mar 21
瑪琳娜 posted a blog post

張連海·感官民族誌——理論、實踐與表征 上

摘要:隨著知覺現象學的發展,人們日益感到,身體的「缺席在場」依然是一個切實存在的問題。在這種背景下,出現了具身體現研究,即身體研究由「身體觀」轉向「身體感」。感官民族誌不僅涉及人文社會科學的一個新研究領域——身體感,而且是一個重要的新的方法論。以知覺現象學、人文地誌學為理論基礎的感官民族誌,其實踐與其被定義為參與、觀察和言語互動的混合,毋寧為一個具身的、具地的、感官性的和移情性的學習過程。感官民族誌力求多媒體表征,意在尋求觀眾或讀者的移情性參與,以此激發出他們的親切感和「通感」,使他們獲得充分的認同。長久以來,深受笛卡爾身心二分思想影響的人文社會科學,把研究重點放在心智上,認為它規定了人之作為社會存在,很少將身體作為研究主題。隨著後現代主義的興起,身體不再僅被看作是連接心智與外部世界的媒介,與身體有關的討論日益增多。按照克里斯·希林(ChrisShilling)的觀點,這些討論中有三類最具影響力:一是針對秩序化身體的社會建構論分析。以福柯(Foucault)、特納(TurnerB.S.)為代表的社會建構論,將人的身體特征視為由政治、規訓和話語等方面規制生產與調控的客觀對象。二是結構化理…See More
Mar 11
瑪琳娜 posted a blog post

王敖:詩的神經與文明的孩子 6

在1934年,威廉斯這樣寫是具有一定的實驗性的,他對具體的日常經驗點到為止,但讓更多的暗示隨著閱讀揮發出來,也就是讓人「玩味」——體會那麼涼,那麼甜所造成的效果,再回頭去想「請原諒我」這個表達里到底蘊藏了多少意味。這種關於「味道」,「偷吃」,「請求原諒」的意義組合,很容易讓讀者回顧「偷吃禁果」的古老母題,性的暗示也被凸顯出來,我們被告知這個便條是詩人留給妻子的。這種詩可以說是一個小型的感官實驗室,讀者共享的關於味覺的體驗是我們對某種直感的回憶,經過意義的組合與篩選,可以促成一個比較有效的闡釋。顯然,這個闡釋本身是次要的,所謂的語感是成就這首詩的關鍵,親密低語中的清甜的愉悅感,輕柔的微顫的吐氣間的羞慚喚醒了讀者的感官,並在神經的反應中輕捷地制造出一個瞬間的回路,讓我們一次次地跟隨它的挑逗,讓意義在重演的過程中呈現變化的姿態。這首詩被文學理論家用來示範所謂的「文學性」,或者用來強調形式的重要性,這都有一定的道理…See More
Nov 12, 2023
瑪琳娜 posted a blog post

王敖:詩的神經與文明的孩子 5

馬蘇米顯然預見到了人們會對這種觀點的反應。所以他說,愛因斯坦的理論並不意味著牛頓力學就沒用了,只是讓它有了更清楚的應用範圍,Affect理論跟以往的文化理論的關係類似。近年來,從基本命題,論證過程到具體實驗等各方面,這種翻新的物質主義都受到了質疑,攻擊和否定,尤其以魯絲•雷斯(Ruth…See More
Nov 8, 2023

瑪琳娜's Blog

爱垦APP:陳明發博士与心理素质學

Posted on October 19, 2024 at 1:30am 0 Comments

[爱垦APP情动转折 Affects-Percepts-Powers] 2025,愛墾網創立16載;陳明發博士在从事人力资源開發16年的基础上,轉入文創研究與推廣至今也已28年。浮生44个春秋,雖不算焦頭爛額也沒啥獎項可領,但自告奮勇的事還幹得不少。實踐多了,面對自己原創的或經手發佈出去的6萬筆左右內容,多少有些领悟。自信還有點前瞻的價值。現陸續整理出來,答謝這麼多年來默默支持著我們的國內外友好。有些事恐怕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更不是一個人可能完成。現留點檔案,有緣並有能力的人若及時看到,對鄉土轉型或有參考價值。…



Continue

爱垦APP:从“情动转折”评论陈明发博士的《我渴盼妳的碰触》

Posted on September 17, 2024 at 6:00pm 0 Comments

从情动转折(Affective Turn)的学术框架分析,陈明发博士1996年原创《心灵素质》系列8…

Continue

愛墾APP: 狄尔泰和维柯拼体验经济

Posted on August 12, 2024 at 1:00am 0 Comments

狄尔泰(Wilhelm Dilthey)“认知体验”(Das Erleben)和维柯的“诗性思维”(Pensiero poetico)对现代管理的挑战主要涉及如何理解和应对组织中的人类体验和创造性。

狄尔泰的认知体验:…

Continue

爱垦APP:“呼唤型造物”(Evocative Object)

Posted on August 11, 2024 at 12:30am 0 Comments

以下三个成功的数字文化创意产品,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陈明发博士曾在爱垦網讨论过的“evocative object”概念,它们都融合了象征性、文化内涵和用户体验:

1. Google's AI-Powered Art Project (Magenta)…

Continue

Comment Wall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 No comments yet!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