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萊爾的書包
  • 華玲
  • Malaysia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Facebook MySpace

卡萊爾的書包's Friends

  • Host Workshop
  • Zenkov
  • KyrGyz
  • Kehtay Dream
  • Almaty 蘋果
  • ili 河
  • 中砂礁群
  • Macclesfield
  • Passion for Form
  • Virunga
  • TV Plus
  • Cheung Po Tsai Cave
  • 趁還來得及
  • Uta no kabe
  • 史識 庫

Gifts Received

Gift

卡萊爾的書包 has not received any gifts yet

Give a Gift

 

卡萊爾的書包's Page

Latest Activity

卡萊爾的書包 posted a blog post

小魚吐泡泡·敘事研究:閱讀、分析和詮釋(下)

57頁1 從整體性視角重點關注故事內容而進行閱讀的步驟:(1)反復閱讀資料,直到一個模式浮現出來,這個模式通常是以真個故事焦點的形式出現。(2)寫下你關於生活故事的最初印象和完整印象。(3)確定內容或主題的特殊焦點,他從故事的開始到結尾一直在不斷發展著,抓住並跟他走下去。(4)用不同顏色的標記,畫出故事的不同主題,然後分別閱讀,重復閱讀  (5) 用幾種不同的方式來記錄你的發現:跟隨整篇故事的每個主題,記下自己的結論。留心注意一下一些方面:一個主題第一次和後面幾次出現的地方,主體間轉換的地方,每一個主題的上下語境及其在文本中的相對凸現之處。還有一個方法就是特別注意哪些看起來在內容、預期或評價方面與主題相矛盾的情節(故事的積極性和消極性)2:馬勒、潘和伯格曼的「顏料補給」(concept of refueling )…See More
Feb 11
卡萊爾的書包 posted a blog post

小魚吐泡泡·敘事研究:閱讀、分析和詮釋(上)

《敘事研究:閱讀、分析和詮釋》 作者: Amia Lieblich, Rivka Tuval-Mashiach, Tamar Zilber 譯者: 吳芝儀 / 出版社:濤石 / 出版日期:2007/03/19 本書旨在探討生命故事研究的方法論,聚焦於文本閱讀、資料分析,以及質性報告中經常被遣漏或忽略的主題。我們的目標在於透過一個閱讀和分類文本的嶄新模式,來傳授讀者如何閱讀、分析和詮釋生命故事的素材,並以我們實徵研究工作中的實例來說明這些技術與程序的運用。 前言07頁1:在「參與」和「對話」中…See More
Feb 8
卡萊爾的書包 posted a blog post

萬建中·構建以「講述」為中心的故事學範式(7)

在「聽」和「說」的場域中考察民間故事的動態過程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因為全程錄像文本使得研究者反復觀摩成為可能。同時,這對研究者提出了更高的知識和能力的要求,最主要的是應熟悉當地的方言和口頭傳統。故事學界呼喚這種生活狀態的民間故事研究成果的誕生,它們可能全面顛覆現有故事學的理論方法和觀點。小結在民間文學所有的門類中,民間故事的講述(表演)是最適宜運用敘事學的理論工具的,因為講述的現場所有行為和動機都圍繞敘事展開。另外,故事家是獲得學界認定的具有一定規模的群體,他們的講述過程可以源源不斷地轉化為音像文本,為以「講述」為中心的故事學供給所需。與其沈溺於書寫文本和學術反思,不如直面故事講述者及其講述的具體現場,借助敘事學等相關分析路徑,生產出與以往不同的故事學成果,進而構建中國故事學全新範式。(本文刊載於《民族藝術》2021年第4期,注釋從略,詳見原刊))See More
Jan 17
卡萊爾的書包 posted a blog post

萬建中·構建以「講述」為中心的故事學範式(6)

從思想淵源看,敘事學理論起源於20世紀20年代的俄國形式主義及弗拉基米爾·普洛普所開創的結構主義故事學,或者說,敘事學源自故事學。如何講好故事,恰恰是敘事學的問題。「『講故事』是『敘事』這種文化活動的一個核心功能,是一個區域最普通的講述行為,幾乎所有的內容都可以進入故事之中。 敘述與故事乃一體兩面的共在關係,故事是敘述所述之事,而敘述則是說故事。」隨著敘事學的迅速發展,很快就拋棄了故事學。即便建立了聽覺敘事學、視覺敘事學分支,研究方式也是在敘事的字里行間捕捉「講述」的細節。…See More
Jan 9
卡萊爾的書包 posted a blog post

萬建中·構建以「講述」為中心的故事學範式(5)

1959年,《民間文學》開辟了《關於搜集整理問題討論》的專欄,陸續在第6、第7、第8、第11、第12期上刊登了《搜集民間故事的幾點體會》《民間故事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從「聊齋叉子」說起》等12篇文章,主要商榷民間故事如何書寫。董均倫依據江源故事的搜集實踐,體悟道:「假如你依樣畫瓢地記錄下來,那一定會使原來的故事減去很多聲色,因為每個人說故事的時候,聲調的高低快慢,眉目的表情,以及手勢,都在幫助言語表達出故事的內容,他們的相互關係,好像紅花和綠葉一樣,所以就必須把聲調和表情烘托出來的氣氛用文字表達出來。」盡管這些觀點是建立在書面傳統第一性的基礎之上,但卻展露出學者們對故事口頭文本講述特性共有的學術關懷。隨著西方敘事學理論的引進,20世紀80年代出現了一大批運用經典敘事理論研究民間文學的論文,諸如呂微的《中國洪水神話結構分析》,葉舒憲的《中國神話宇宙觀的原型模式》,靳偉的《對民間故事三種定式結構的考察》和《民間故事的結構》等。盡管有學者認為,20世紀80年代的這些民間故事的結構研究「在方法運用和理論深度上,也就顯得不夠成熟,多有模仿的痕跡,加之試圖從民間故事體裁的作敘事性考察,這就更增大…See More
Jan 1
卡萊爾的書包 posted a blog post

萬建中·構建以「講述」為中心的故事學範式(4)

「日常生活的審美化以及審美活動日常生活化深刻地導致了文學藝術以及整個文化領域的生產、傳播、消費方式的變化,乃至改變了有關『文學』『藝術』的定義」,也改變了「故事」的定義。因此,應「正視審美泛化的事實,緊密關注日常生活中新出現的文化/藝術活動方式,及時地調整、拓寬自己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開展「文化研究。」從故事學的角度而言,日常生活審美化就是故事化、情節化。在田野中發現故事,是一種文學性的想像過程。將故事擴大到日常生活世界,傳統故事記錄文本的羈絆便不復存在,學術的焦點自然集中於講述行為和過程本身。就像傳統民間故事是講述出來的一樣,日常生活故事同樣也離不開講述。故事之所以為故事而非民俗,就在於其不是被觀察的,而是被講述的。故事學的任務就是講好日常世界的故事,這屬於新興的廣義故事學的範疇。三、故事學得以轉向的實踐歷程故事是「講」出來的,「講故事」是故事活動最為流行和貼切的稱謂。既然「講述」是故事的核心,故事學從一開始便被予以高度重視。在從口頭文本向書面文本轉化的過程中,早期及其後來的故事學研究者都特別強調保持故事講述的文體風格。一方面是結構層面的,另一方面是語言層面的:故事的反復講述和流…See More
Dec 26, 2022
卡萊爾的書包 posted a blog post

萬建中·構建以「講述」為中心的故事學範式(3)

即便某一地區故事講述的風格比較明顯,這一風格顯然也不適合另一地區。廣泛性、適應性、代表性和完整性似乎是學術研究一貫的基本遵循。格式塔理論就認為:「整體是某種不同於其部分之和的東西,它具有某種獨特的規則,這個規則,如果我們單只是這個意圖整體的個別部分,是無法揭示出來的。」民間故事則是「這一次」的講述,一般而言,每次講述都不能被復制,具有唯一性,試圖集合每一次講述以構成整體是徒勞的。然而,在後現代的語境中,個別蘊含一般,個別即為整體,這是學術研究應恪守的指向。這種個別化、唯一性和多樣性恰恰為故事學研究提供了無限豐富的可能性,同時,以「講述」為中心可能致使故事學學術慣常發生根本性轉換。近幾十年,民俗學和民間文學界對記錄文本的省思持續不斷,有些言辭相當激烈。田野中的民俗和民間文學移轉到紙上所暴露的種種問題被無情地抨擊,民間故事記錄文本也被貶低為活態表演極不完整的替代物。其實,對故事學學術轉向的呼喚並非主要源自記錄文本的局限。以記錄文本為研究對象的故事學之所以應該受到質疑,症結不在於記錄文本有問題,也並非研究範式之僵化,而是僵化了故事的意義。故事屬於表意系統,相同的故事類型可以被賦予不同的意義。…See More
Dec 24, 2022
卡萊爾的書包 posted a blog post

萬建中·構建以「講述」為中心的故事學範式(2)

進入21世紀,以記錄文本為觀照對象的故事學遭到全盤否定。民間文學研究之所以倡導田野作業,是因為民間文學生活仍在持續。民間故事研究不應囿於記錄文本,是因為故事講述活動還方興未艾。如果故事學一直以記錄文本為研究對象,不能從母題、類型、形態結構中躍出來,故事學成果極有可能只是「量」的增加,而難以達到「質」的提升,至少在方法論上擠出創新空間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正是由於民間故事文本的局限性,一旦表演理論流行開來,此前的民間故事研究便遭詬病,「語境」成為最為時尚和充滿正當性的故事學學術語匯,記錄文本則淪落為「語境」的對立面。關注語境成為故事學研究必然的要求,強調文本與語境的關係,認為只有將故事置於「表演」的視域當中,才能給予故事真正的、深刻的解讀和闡釋。於是,講述人、觀眾、現場、口頭傳統、故事村,乃至影響故事傳播的政府、學者等一概成為故事學應該涉及的範圍。…See More
Dec 22, 2022
卡萊爾的書包 posted a blog post

萬建中·構建以「講述」為中心的故事學範式(1)

摘 要:民間故事記錄文本研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模式,這套模式經過反復實踐已演繹得相當成熟,出產了一大批標誌性學術成果,並由此確立了故事學在民間文學體系中的地位。但民間故事畢竟是「講」出來的,而非書寫而成。故事學進一步發展必須突破現有模式,回歸民間故事的本原,以「講述」為考察的中心。…See More
Dec 19, 2022
卡萊爾的書包 commented on 卡萊爾的書包's photo
Thumbnail

Portrait by Nicole Mason @ The Portland Studio

"龔立人·傳媒、故事與說故事當焦點放在傳媒的道德操守和言論自由時,我們也要問:傳媒傳遞甚麼內容?這兩組關注並不對立,但不儘相同。關注和參與傳媒的基督徒可以扮演甚麼角色?我認為我們先需要對當下社會文化有所掌握,以致基督徒對傳媒的批判不陷於道德主義和基督教節目製作不淪為樣板。先讓我從華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對故事理解回答這問題。 故事與說故事…"
Nov 21, 2022
卡萊爾的書包 commented on 卡萊爾的書包's photo
Thumbnail

From Creativity to Show 從創作枱走向舞台

"龔立人·故事性的教育──從華特•班雅明的《說故事的人》說起(2)摘要:公民教育和心靈教育皆關乎身份。前者是政治身份,後者是個人身份。身份的形成跟故事(或敘事)分不開。故事有其超越性層面,這正是華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
Nov 21, 2022
卡萊爾的書包 commented on 卡萊爾的書包's photo
Thumbnail

Story Time 故事時光 001

"叙事是什麽? 故事與人類認知與行為都有關連,描述人類行為的目的、地點、情況與後果。 1.敘事文本的要素 米克·巴爾 (Mieke Bal) 指出敘事是敘述文本 (Narrative Text),包含:故事 (story)、素材 (fabula)、事件 (event)、行為者 (actors) 與行為 (to act)。敘事是敘述代言人用一種特定的媒介,諸如語言、形象、聲音、建築藝術,或其混合的媒介敘述 (講) 故事的文本。 故事 (story)…"
Nov 13, 2022
卡萊爾的書包 commented on 卡萊爾的書包's photo
Thumbnail

From Creativity to Show 從創作枱走向舞台

"龔立人·故事性的教育──從華特•班雅明的《說故事的人》說起(2)心靈教育可以被理解為透過對個人和社會故事的檢視與聆聽,整合個人生命,建立人的自我身份,不將人完全溶化於政治身份內。至於政治身份,它所關心就是人的社群角色。由社群角色建立的政治身份是多層和多種,而非單一性的。因此,公民教育需要批判地認識個人在其政治身份的角色與責任,並包容不同政治身份可能有的矛盾。雖然心靈教育與公民教育有其獨特關注,…"
Nov 13, 2022
卡萊爾的書包 commented on 卡萊爾的書包's photo
Thumbnail

Portrait by Nicole Mason @ The Portland Studio

"三毛·再看你一眼一件衣服,也可以算是收藏嗎? 不,應該不算收藏。它,是我的寶貝之一。 我的女友巴洛瑪,在西班牙文中,她名字的意思,就是“鴿子”。 巴洛瑪是我去撒哈拉沙漠時第一個認識的女朋友,也是後來加納利群島上的鄰居。她的先生夏依米,是荷西與我結婚時的見證人。 大漠裏的日子,回想起來是那麽的遙遠又遼闊,好似那些趕羊女子嘹亮的呼叫聲還在耳邊,怎麽十多年就這麽過去了。 當時,留在沙漠的西班牙人,幾乎全是狂愛那片大地的。在那種沒有水、沒有電、沒有瓦斯、沒有食物的地…"
Nov 9, 2022
卡萊爾的書包 commented on 卡萊爾的書包's photo
Thumbnail

Story Time 故事時光 001

"王鼎鈞《講故事》 有一天,楊老師在校園裏碰見幾個學生。他留在那裏跟學生閑談了一會兒,談到國文的時候,楊老師希望他們對國文教學發表一點意見。學生說:“別的老師教國文,常常講故事給大家聽,老師您教國文,祇講是非法,您為甚麼不講故事給我們聽呢?”楊老師說:“好,下一堂我就講故事。” 當當當,上課了。學生們都知道楊老師要講故事了,一個個睜大了眼睛等著聽。楊老師走上講台,宣布這一堂要講故事,底下有人情不自禁地鼓掌;在掌聲中,楊老師發下一份講義,學生打開講義一…"
Nov 9, 2022
卡萊爾的書包 posted a blog post

趙雅麗教授:意義+故事,文創產業的「核心引擎」(下)

3產品創新的三大策略故事應該如何說呢?可以通過以下三種產品創新策略: 1.造型材質的創新:商品設計透過造型材質創新雖然產品功能與舊產品相同,但透過造型、結構、材質、色彩對比、表面處理、新分類等創造趣味與意義,從而建立差異化、趣味化、風格化,例如手機變得越輕越薄。榮獲2005年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的天圓地方國宴餐具系列,由48件餐具組成,其外緣都呈圓形,中間盛物處為方型,象徵未來是圓形的美好,當下是方正的踏實。除此之外,還加上了董陽孜、林盤聳、王行恭、陳瑞憲等藝術家的經典紋飾設計,漢字作為一種符號,其本身就有美感的意義在其中。這套餐具一經推出,銷量極好,頗受消費者歡迎。2.解決方案的創新:商品設計透過解決方案創新榮獲韓國國際發明展首爾銀牌獎的太極禪納杯,…See More
Nov 1, 2022

卡萊爾的書包's Photos

  • Add Photos
  • View All

卡萊爾的書包's Blog

小魚吐泡泡·敘事研究:閱讀、分析和詮釋(下)

Posted on February 7, 2023 at 11:00am 0 Comments

57頁

1 從整體性視角重點關注故事內容而進行閱讀的步驟:

(1)反復閱讀資料,直到一個模式浮現出來,這個模式通常是以真個故事焦點的形式出現。

(2)寫下你關於生活故事的最初印象和完整印象。

(3)確定內容或主題的特殊焦點,他從故事的開始到結尾一直在不斷發展著,抓住並跟他走下去。

(4)用不同顏色的標記,畫出故事的不同主題,然後分別閱讀,重復閱讀

  (5)…

Continue

小魚吐泡泡·敘事研究:閱讀、分析和詮釋(上)

Posted on February 3, 2023 at 12:00am 0 Comments

《敘事研究:閱讀、分析和詮釋》



作者: Amia Lieblich, Rivka Tuval-Mashiach, Tamar Zilber




譯者: 吳芝儀 / 出版社:濤石 / 出版日期:2007/03/19




本書旨在探討生命故事研究的方法論,聚焦於文本閱讀、資料分析,以及質性報告中經常被遣漏或忽略的主題。我們的目標在於透過一個閱讀和分類文本的嶄新模式,來傳授讀者如何閱讀、分析和詮釋生命故事的素材,並以我們實徵研究工作中的實例來說明這些技術與程序的運用。…


Continue

萬建中·構建以「講述」為中心的故事學範式(7)

Posted on January 16, 2023 at 11:09pm 0 Comments

在「聽」和「說」的場域中考察民間故事的動態過程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因為全程錄像文本使得研究者反復觀摩成為可能。同時,這對研究者提出了更高的知識和能力的要求,最主要的是應熟悉當地的方言和口頭傳統。故事學界呼喚這種生活狀態的民間故事研究成果的誕生,它們可能全面顛覆現有故事學的理論方法和觀點。

小結…

Continue

萬建中·構建以「講述」為中心的故事學範式(6)

Posted on December 19, 2022 at 4:30am 0 Comments

從思想淵源看,敘事學理論起源於20世紀20年代的俄國形式主義及弗拉基米爾·普洛普所開創的結構主義故事學,或者說,敘事學源自故事學。如何講好故事,恰恰是敘事學的問題。「『講故事』是『敘事』這種文化活動的一個核心功能,是一個區域最普通的講述行為,幾乎所有的內容都可以進入故事之中。



敘述與故事乃一體兩面的共在關係,故事是敘述所述之事,而敘述則是說故事。」隨著敘事學的迅速發展,很快就拋棄了故事學。即便建立了聽覺敘事學、視覺敘事學分支,研究方式也是在敘事的字里行間捕捉「講述」的細節。…



Continue

Comment Wall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 No comments yet!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