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3,892)

阿羅·諾貝爾之路

剖析自己並不是令人舒坦的事。一方面企圖全力表現自我最佳的一面,一方又擔心名不副實,兩者之間的分寸實在不易拿捏。在此,我願意矢誌追隨福爾摩斯(SherlockHolmes)這位卓越的真象追求者的訓示,這是他在也許是唯一一次表現得過度謙虛時所說的話:"我親愛的華生,我絕對不能同意將所謂謙虛與其他的美德並列。服膺邏輯思維的人,對所有的事都應該實事求是,貶抑自己與自我誇大,同樣都是背離了真理。"〔見〈希臘翻譯員〉(TheGreekInterpreter)〕

回憶的盲點…

Continue

Added by Bleach on March 23, 2016 at 10:07pm — No Comments

藺德剛《成人遊戲:開情趣店有何情趣?》(1)

創業七年

孟子說:“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拎菜刀說:“知性者,治性;不知性者,被性所治。”

《成人之美》,我的創業之書,你的知性之書。

從2003年1月開始,整整七年,春水堂,從我一個人,發展到了二十多個員工。

春水堂,是一個情趣店的名字。…

Continue

Added by Pabango on March 23, 2016 at 10:07pm — No Comments

《哈佛溝通培訓》演講課程(13)

哈佛溝通有絕招(2)

美國耶魯大學的威廉費爾浦斯教授,是個有名的散文家,他在散文《人類的天性》中寫道:

在我八歲的時候,有一次到莉比姑媽家度周末。傍晚時分,有個中年人慕名來訪,但姑媽好像對他很冷淡。他跟姑媽寒暄過一陣之後,便把註意力轉向了我。那時,我正在玩模型船,而且玩得很專註。他看出我對船只很感興趣,便滔滔不絕地講了許多有關船只的事,而且講得十分生動有趣。等他離開之後,我仍意猶未盡,一直向姑媽提起他。姑媽告訴我,他是一位律師,根本不可能對船只感興趣。“但是,他為什麼一直跟我談船只的事呢?”我問道。

“因為他是個有風度的紳士。他看你對船只感興趣,為了讓你高興並贏取你的好感,他當然要這麼說了。”…

Continue

Added by Dhuup on March 23, 2016 at 10:06pm — No Comments

孫穎·墻頭兒

墻頭兒,意為圍墻的上端。在城裏,住樓房的多,家家戶戶都有墻,但是伸手摸不到墻頭兒。在農村,住平房的多,家家戶戶都有墻,不用踮腳就能摸得到墻頭兒。城裏人,住了幾年,或許不知道樓上樓下,對門隔壁姓甚名誰,而農家院,一墻之隔的鄰居,沒有誰不認識誰的。從東街到西街,誰家有個大事小情,辦個紅白喜事,只要喊一嗓子,一村的人只要在家的,基本都能到齊。

  在農村,院墻是每戶間的分界線。各家院墻不盡相同,有籬笆墻,土坯墻,鐵絲網墻,鐵柵欄墻,石頭墻,磚瓦墻等。現在,最普遍的是紅磚水泥結構的墻,看著板正,美觀,結實,耐用。

  農村的墻頭兒,不過一人來高,鄰裏之間有事沒事,不用過門,扒著墻頭兒就能嘮明白。當然,若鄰裏間鬧個糾紛,扒著墻頭兒也能罵上一架。…

Continue

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March 23, 2016 at 10:05pm — No Comments

陳曉明《相信文學》10 虛構是文學的生命所在

今天已經沒有人懷疑大眾媒體會深刻影響公眾生活了,媒體對現實發生的各種緊急事件、奇聞趣事、天災人禍的報道之迅速全面,已經遠遠超出任何一個時代。原來是報紙,後來是電視,現在再加上網絡,媒體幾乎占據了公眾所有的註意力。尤其是媒體之間的競爭,傳統紙媒體與影像媒體的競爭,網絡媒體後來居上,以更加方便迅捷的資訊傳輸,主導了信息的傳播。

  在媒體如此發達的時代,人們熱衷於即時感受真實、事實,這給傳統文學創作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有多家主流刊物都拿出欄目來推崇“非虛構”(如《人民文學》《大家》),這給傳統文學發展的方向和對未來的信心,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媒體時代,文學創作何去何從?當代中國文學創作的藝術方向如何把握,這在今天都成了要重新思考的問題。…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March 23, 2016 at 10:05pm — No Comments

錢鍾書《寫在人生邊上》吃飯

Continue

Added by Priyatamā on March 23, 2016 at 10:02pm — No Comments

陳明發博士 《文創技能系列 101》老街的幸福經濟

某房地產代理商對我說,許多馬來西亞人努力一輩子,只能從舊貧民窟,遷到新貧民窟。他說的,不是赤貧家庭在木屋區之間移動;而是一般城市人換樓房。



他發牢騷有他的理由:“你看,多少人一個住宅區一個住宅區的搬,他周遭的治安、交通、垃圾、醫療和孩子的學校,還不都是一樣糟?連街邊攤美食都落在外勞手裏,味道變了,衛生情況更是令人擔心。





“大家當然也不是麻木的。很多人托我找房子、找店鋪,總希望生活素質變得好一些。可是,我不敢對他們坦白說,當我們社會的整體素質大不如前,往那兒搬都一樣……。”…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March 23, 2016 at 10:00pm — No Comments

托馬斯·曼:威尼斯之死(8)

這時將近正午。午後,阿申巴赫在炎炎的烈日下乘船到威尼斯去,一路風平浪靜。他尾隨波蘭姊弟早已成了癮,他看到他們跟著女教師已一起登上通往汽船碼頭之路。他在聖馬科沒有見到他崇拜的偶像。但當他坐在廣場蔭涼處一張鐵腳圓桌子旁喝茶時,忽然他聞到空氣中有一股特別的氣味。此刻,他感到這種氣味彌漫在空氣中似乎已有好幾天了,而自己卻絲毫沒有覺察到。這是一種香噴噴的藥水味兒,令人想起疾病、傷痛之類,或者清潔衛生方面存在著問題。他嗅了又嗅,經過一番思考之後,終於認出了這是什麽。喝完茶後,他就離開教堂對面一側的廣場。在狹小的街巷裏,這種氣味更加濃重。街頭巷尾都貼滿了告示,當局對居民提出警告說,由於在此盛夏季節有某些腸冒進傳染病流行,勸他們勿貪食牡蠣及其他貝殼動物,也不要用運河裏的水。這一公告顯然是掩飾性的。一群群的人站在橋上、廣場上,一言不發,中間也夾雜一些外國人。他們東張西望,默默地思考著。…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March 23, 2016 at 9:07pm — No Comments

張中行·悼念俞平伯先生

張中行(1909~2006),河北香河人,國學家、文學家、哲學家。著有《文言常識》、《佛教與中國文學》、《禪外說禪》等。

看報,知道俞平伯先生於10月15日過午病逝。到此,我上大學時候的老師就一個也不剩了,真是逝者如斯夫!我心裏當然有些不平靜。先湧上心頭的是悲傷。記得去年年初,應某刊紀念“五四”之約,曾著文寫俞先生,不久之後,以“俞平伯先生”為題,發表於《讀書》1989年5月號。那篇文章末尾說:“現在他老了,九十高齡,有憾也罷,無憾也罷,既然筆耕大片土地已經不適宜,那就頤養於春在之堂,做做詩,填填詞,唱唱‘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吧。”俞先生自70年代晚期患輕度中風,身體不好,我知道,但推想,他不久前還往香港,仍講《紅樓夢》,總當還可以維持幾年吧?想不到這樣快就走了。…

Continue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March 23, 2016 at 8:46pm — No Comments

亞瑟·克裏斯托弗·本森《仰望星空》旅行的意義(下)

我滿懷著敬畏之感,沿著阿爾福克斯兩旁長滿茂盛樹葉的小道向前行走。接著,看到一座美麗的房子如鳥巢般,坐落在橡樹環繞的峽谷之中。這時,我想起了當年柯勒律治與華茲華斯在這裏一起散步的情景。年少輕狂時,那些美好的記憶,在平淡不驚的日子中一點點積澱,直到後來,他們一起享受成名的快樂,並合作完成了清新而可愛的著名抒情詩。…

Continue

Added by 寧靜心 on March 23, 2016 at 7:06pm — No Comments

方範《丁香花:孤獨的記憶》驚馬塞罕壩

從承德驅車到塞罕壩木蘭圍場,行程二百余公裏。塞罕壩是蒙語塞達巴罕的簡稱,即美如的山嶺。而木蘭圍場,則是清庭帝王狩獵之處。平生第一次見到茫茫大草原的我,欣喜地采擷了滿懷芬芳的花兒,猶如扯下丁天際的片片綿雲。再聽同來者都放開嗓子盡情地唱,盡情地吼,我的心一下子醉了過去。

這時,由遠而近,刷刷刷刷刷刷馬群從綠的草甸和藍的天穹交合處排山倒海似的奔騰而來,呵,好不壯觀!

這場面真令我震撼,牧馬的小夥子望我們也新奇。語言不遙,小夥子卻懂得我想借借馬拍兩張照片的手勢。那個穿紫袍的小夥子把韁繩和嚼子交到我手罩,一笑,好白的牙。…

Continue

Added by Place Link on March 23, 2016 at 4:38pm — No Comments

錢德拉塞卡:馳向思索的海洋

錢德拉塞卡(1910——),印度天體物理學家。生於印度拉合爾(現屬巴基斯坦)。先後在印度馬德拉斯大學和英國劍橋三一學院學習,畢業後在三一學院。芝加哥大學從事教學和研究。主要貢獻是發展了白矮星理論及對恆星大氣輻射傳能的研究。主要著作有《恆星結構研究導論》、《恆星動力學原理》等。1953年獲英國皇家天文學會金質獎,1962年獲英國皇家學會皇家獎章。

  近年來我思考的問題之一,是有關人們從事科學研究活動的動機。我對這一問題的某些思考結果已收進了我的演講文集《真理和美:科學中的美學和動機》。 

  我想探討以下幾個問題:1.在某種意義上講最令人費解的自然特性;2.人們為追求知識而奮鬥的目的;3.人們對這種追求感到滿足的原因。 

  愛因斯坦講過這樣一句話: …

Continue

Added by kkogdugagsi 小木偶 on March 23, 2016 at 4:37pm — No Comments

席慕容《三弦》(6)

《生日卡片》

剛進入臺北師範藝術科的那一年。我好想家,好想媽媽。

雖然,母親平日並不太和我說話,也不會對我有些什麼特別親密的動作,雖然,我一直認為她並不怎麼喜歡我,平日也常會故意惹她生氣;可是,一個十四歲的初次離家的孩子,晚上躲在宿舍被窩裏流淚的時候,呼喚的仍然是自己的母親。

所以,那年秋天,母親過生日的時候,我特別花了很多心思做了一張卡片送給她。在卡片上,我寫了很多,也畫了很多,我說母親是傘,是豆莢,我們是傘下的孩子,是莢裏的豆子;我說我怎麼想她,怎麼愛她,怎麼需要她。

卡片送出去了以後,自己也忘了,每次回家仍然會覺得母親偏心,仍然會和她頂嘴,惹她生氣。…

Continue

Added by Krásná duše on March 23, 2016 at 4:37pm — No Comments

斯蒂芬·赫特夏芬《從容生活·當下享受》深度迷戀時間是一種病

我自己對時間的迷戀可以追溯到我記事的時候。

我花費了很多年才認識到,當我還是個嬰兒,在有意識以前,我是按照自己的節奏,而不是鐘表時間,來吃飯睡覺和學習的。在那段我最心滿意足的時光裏,我是時間的主人。

在我六歲的時候,我的祖父,一位對機械世界的運轉感到欣喜的發明家,給了我一個鐘表並告訴我它是如何工作的。他花了好幾個小時和我一起探索數字世界,解釋它們與時間的關系以及時間與我們的關系。起初,比起對那個鐘表的表盤,我對它的內部機械更感興趣。但是很快我就領會到,鐘表傳達的信息——一天中的時間——在我們的家庭裏是多麽重要。…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師 on March 23, 2016 at 4:37pm — No Comments

于堅的詩·整個春天……

整個春天我都等待著他們來叫我

我想他們會來叫我

整個春天我惴惴不安

諦聽著屋外的動靜

我聽見風走動的聲音

我聽見花蕾打開的聲音

一有異樣的響動

我就跳起來打開房門

站在門口久久張望…

Continue

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March 23, 2016 at 4:36pm — No Comments

汪曾祺《人家草木》跑警報

西南聯大有一位歷史系的教授,——聽說是雷海宗先生,他開的一門課因為講授多年,已經背得很熟,上課前無需準備;下課了,講到哪裏算哪裏,他自己也不記得。每回上課,都要先問學生:“我上次講到哪裏了?”然後就滔滔不絕地接著講下去。班上有個女同學,筆記記得最詳細,一句話不落,雷先生有一次問她:“我上一課最後說的是什麽?”這位女同學打開筆記來,看了看,說:“你上次最後說:‘現在已經有空襲警報,我們下課。’”

這個故事說明昆明警報之多。我剛到昆明的頭二年,一九三九、一九四○年,三天兩頭有警報。有時每天都有,甚至一天有兩次。昆明那時幾乎說不上有空防力量,日本飛機想什麽時候來就來。有時竟至在頭一天廣播:明天將有二十七架飛機來昆明轟炸。日本的空軍指揮部還真言而有信,說來準來!…

Continue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March 23, 2016 at 4:35pm — No Comments

蘇雪林·扁豆

蘇雪林(1899~1999),安徽太平人,女作家、學者。著有散文集《青鳥集》、《綠天》,學術論著《李義山戀愛事跡考》、《唐詩概論》、《中國文學史》等。

“多少時候,沒有到菜圃裏去了,我們種的扁豆,應當成熟了罷?”康立在涼臺的欄邊,眼望那絡滿了荒青老翠的菜畦,有意無意的說著。

誰也不曾想到暑假前隨意種的扁豆了,經康一提,我恍然記起,“我們去看看,如果熟了,便采擷些來煮吃,好嗎?”康點頭,我便到廚房裏拿了一只小竹籃,和康走下石階,一直到園的北頭。

因無人治理的緣故,菜畦裏長滿了雜草,有些還是帶刺的蒺藜,扁豆牽藤時我們曾替它搭了柴枝做的架子,後來藤蔓重了,將架壓倒,它便在亂草和蒺藜裏開花,並且結滿了離離的豆莢。…

Continue

Added by 垂釣 尼亞河 on March 23, 2016 at 4:34pm — No Comments

梁實秋·書 房

書房,多麼典雅的一個名詞!很容易令人聯想到一個書香人家。書香是與銅臭相對的。其實書未必香,銅亦未必臭。周彜商鼎,古色斑斕,終日摩娑亦不覺其臭,鑄成錢幣才沾染市儈味,可是不復流通的布泉刀錯又常為高人賞玩之資。書之所以為香,大概是指松煙油墨印上了毛邊連史,從不大通風的書房裏散發出來的那一股怪味,不是桂馥蘭薰,也不是黴爛餿臭,是一股混合的難以形容的怪味。這種怪味只有書房裏才有,而只有士大夫家才有書房。書香人家之得名大概是以此。…

Continue

Added by 青工哲學 on March 23, 2016 at 3:52pm — No Comments

亞瑟·克裏斯托弗·本森《仰望星空》旅行的意義(上)

這樣的旅行方式,讓我常常想起一個有效的反駁,它出自於一位聰明的女士,在她反駁其表妹時,便采用了這樣一種方式。表妹剛從印度旅行回來,覺得自己滿肚子都是奇異的旅行經驗。早餐時,表妹全身心地投入到對印度社會生活妙趣橫生的描述當中,而早餐之後,表妹還準備著繼續自己的感情抒發。

此時,她從房間走出來,拿出一些布道文章、一本記事的本子、還有一支筆。她說:“莫德,你說的這些可都是精華啊!不能任其消失,你必須要將自己想要說的每個詞語都記錄下來。”但是,表妹實際能寫下來的手稿內容,卻是極為有限。同時,她也不必再為表妹的絮叨而煩惱。這樣一個經典的反駁方式,其中所蘊涵的哲理,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

Continue

Added by 寧靜心 on March 23, 2016 at 3:49pm — No Comments

蔣勳生活十講(3)

新價值(7)

當然,在體制內做最大的爭取與改革,不能只靠老師,我想就算俞大綱先生在這個時代,他也會是很安靜的。其實俞老師的時代,對他來講已經是一個憂傷的時代了,可是,他是在一個非常優雅的文人家庭長大,他的哥哥俞大維、俞大紱,妹妹俞大,也都是一等一的院士。俞大維雖然是世界有名的彈道學專家,可是你聽他談起古學,也是非常精彩。這種家庭真的不得了,就是因為家教嚴,國學基礎好,又學習到非常好的西學,而能成就他們的風範。

俞大綱對我說,他爸爸媽媽喜歡看戲,經常帶他一起看戲、講戲,他就變成戲劇專家了。他的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的,從來不是拿著書本上課,所以你聽他講李商隱,一首一首講,不需要看書,因為從小爸爸就是跟他一面吟詩,一面唱戲,把李商隱講完了。…

Continue

Added by Sena Wang on March 23, 2016 at 11:13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