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我滿懷著敬畏之感,沿著阿爾福克斯兩旁長滿茂盛樹葉的小道向前行走。接著,看到一座美麗的房子如鳥巢般,坐落在橡樹環繞的峽谷之中。這時,我想起了當年柯勒律治與華茲華斯在這裏一起散步的情景。年少輕狂時,那些美好的記憶,在平淡不驚的日子中一點點積澱,直到後來,他們一起享受成名的快樂,並合作完成了清新而可愛的著名抒情詩。
我承認,自己更熱衷於以上這些美麗恬淡的情景,而不喜歡那些具有歷史或政治傳統的場景。因為,我覺得這些情景於我而言,具有某種不同於世上其他榮耀的感覺,因為在這裏常常醞釀出一些觀念或思想,一些美好的想象也是誕生於此。這些觀念與思想會撞擊年輕人的心,並給他們帶來前所未有的快樂。對我而言,這些情景中所蘊藏的自由與優雅是任何歷史與政治場景所不具有的。看到政治家為了擴大權利法案而推敲細節的房間,或是為了改變進出口關稅而做出努力的場景,我都不會有什麽感觸。盡管我願意看到逐漸強大的民主力量,日趨戰勝特權階級的壟斷,但是,這種民主力量在政策背後的陰謀、策略與政客的相互傾軋下,也顯得黯淡與無能。當然,我並沒有否認這種民主力量存在的重要性,因為他們仍然具有很大的價值,也有其高尚之處。但是,人類要想取得最終的勝利,並不能靠那些委員會或是立法機構。
誰才是人類前進道路上的先鋒呢?先鋒當屬那些既為提高人類道德水平,又高舉簡樸與真誠旗幟的先驅者。在推動人類前進的隊伍中,軍隊處於很靠後的位置,而軍需部門則在隊伍的最後,大家一齊緩慢地向前行進著。毫無疑問,我應當歸屬於平凡的庸眾之列,但是我仍會將自己的心緒,遙寄到那片綠樹成蔭的小道與充滿希望的小山之上。
我不會因為別人的愛好與我不同,而與他們發生爭執。如果一個人選擇在旅途中尋找舒適的空間,還想親手烹制一些美食或者嘗嘗美酒,甚至嘗試與一些毫不熟悉的人進行有趣的閑聊,那麽,就請放心大膽地做吧,盡情地品味旅途帶來的愉悅之感。若某人想去研究經濟狀況、工資標準、生活現狀,我也完全贊同。倘若某人想收集史料或者考古、測量露天廟宇的高度、墓冢的建造模式,或者搜集一些民俗風情和建築風格,我也絕不會對他們的這些行為潑冷水。但是,我要申明一點,即我所認同的旅行者身上的那種同源精神,是那些讓人充滿印象與感覺,稀奇、美麗的歷史場景。在這個精神狀態下,任何讓人感到煩惱、苦悶的東西,都會完全失去其控制作用。
當年,為了觀看在都柏林博物館裏展出的出土古物,我不顧自身皮膚的疼痛匍匐在地上參觀。這些出土古物,是從黏土場裏挖掘出來的石櫃和石塊,這些東西原先都深埋於泥土之下,四周全是沙礫。出土之後的石櫃和石塊也是一副粗糙的模樣,之前長在上面的草根,早已枯萎,覆蓋在上面;在石櫃裏面,則有一個做工粗糙的土甕,倒扣在一堆燒焦的灰燼上。然而,真正震撼心靈的,並不是眼前這種奇異的景象,而是我所聯想到的,其所展現出的遠古時代的社會生活風貌。在那個尚未開化的年代裏,他們也和如今的我們一樣,只能看著身邊的朋友或是某位受人尊敬的首領化成一團灰燼,為死亡的來臨感到悲傷與痛苦。這個想象中的場景讓我的思緒如遊絲般邈遠,似乎將我與遠古時代交錯在一起,讓我心緒激揚、心潮澎湃。
遠古的人們雖然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思想混沌,也沒有完備的文明認識,但是他們也與我們一樣,面對著這種永恒生死隔離的恐怖,也在一瞬間就能明白,並跌入這一讓人難以忍受的深淵。死亡是一個無情的話題,是一個難以解答的神秘問題,我也無法解答這個問題,因此我就很少關註祭祀的發展演變,對這些儀式與人類演進的關聯,也缺乏真知灼見。或許,我們可以靠哲學家的研究,弄明白一些問題。現在我所關註的,只是那些歷史古物向我展現出的古代同胞們的生活方式,不需要考慮死亡這一深奧的問題。
我常想,如果我落入了那些古代同胞們的手中,他們必定會嘲笑或愚弄我,甚至眼睛都不眨一下地就將我殺掉,然後把我像一個吸幹了果汁的水果皮一樣隨意扔掉。但是他們都是我的祖先,我也是人類中的一員,他們那茹毛飲血的傳統習慣,是不是也在我身體的血管中流淌呢?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旅行的次數也越來越少。其實,我並不在乎自己能否再次橫跨英吉利海峽,對於旅行的意義,我並不認為有對與錯、明智與愚笨、權宜與長遠之分,因為旅行的本質應當是為了獲得一種樂趣,而不是懷著某種責任感,因為如果這樣的話,就實在是愚蠢之至。然而,我並沒有充分的理由來證明自己的這個觀點,只能用約翰遜博士曾說過的一句話來證明。約翰遜博士曾說,多少不充分的理由匯在一起,也不能讓其充分起來。他的這句話正印證下面的這個例子:很多兔子聚在一起,也不能變成一匹馬。下面還有一個有趣而荒誕的例子,恰恰也佐證了這個觀點:史上任何一位君王都不會無端地開一張價值一百英鎊的支票。但是,我覺得自己的思想之所以會這樣轉變,其中一個最大的原因是我自己也不想再這麽折騰下去,不想繼續在自己熱愛的國家裏到處漂泊了。還有一個原因,是我無法通過語言與別人達到成功的溝通,但是來自於旅行的樂趣卻恰恰在於,在異域與他人交流所獲得的見識,開啟一個全新的視野。隨著年紀的不斷增大,我才發覺,自己對身邊這片美麗得無與倫比的土地,了解得真是可憐之極。所以,我才如紐曼詩歌中所描寫的那樣,不再向往遠方的美景,因為身邊的景色,已經讓我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最後,我還有一個牽強附會的理由,即旅行的實質可能只是精神上的某種分心而已,而我再也不想被這種分心所打擾了。生活在西半球的人們,經常會犯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欲望太強,以致湮沒了自身的思想。在我認識的很多人中,生活目標似乎都集中體現於某些固定的生活方式,他們借此來忘記自身的存在,從而避免讓自己緬懷過去。
普通的英國人並不十分在意自己的工作,以及工作本身所具有的價值,只要他手中有事忙活著,就會覺得非常滿意。在《聖經》裏,有著許許多多的故事,有這麽一個故事曾打動了我:耶穌基督指責忙碌的瑪莎,批評她整天都在勞碌與憂煩中度過,甚至還批評她對來客過於關懷,但卻贊揚了她在休閑時能夠坐下來,聽耶穌的布道。我並不是想說,靜下來沈思,是人的一種責任。但我常會想,人類很有必要仔細思慮一下自己的人生,思量一下到底人生為何物,研究一下人的生緣起止的問題,理解其中的美好與意義。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卻始終推崇著一種生活方式,那就是當滿足了自身所需之後,仍舊不可理喻地朝著財富夢想進行追逐。
在柏拉圖的一本對話集中,曾提到過蘇格拉底所引用的一位哲學家的話語:一個人要好好地活在這個世上,就需要他在生活中不斷地踐行美德。還有一位哲人也曾說過,人類應該盡可能早地在生活中踐行美德。我完全贊同哲人的這些觀點,在我的內心裏,還一直有一個這樣的希望,倘若我們能將一輩子的時光都花在編撰古希臘書籍之上,這將是無上光榮的事情。
如果一個人習慣於各種忙碌的生活,而忘卻本身所存在的價值,那麽,旅行對於這些忙碌的人來說,還真是一項消磨時光的權宜之計,因為在忙碌當中,他們不會去思考自身的存在價值,反而省卻了許多煩惱。這樣一種權宜之計,我雖不敢說是他們應該接受的懲罰,但是我的確會為這些人感到遺憾。許多人,在旅行當中,並沒有停下手中的工作,也沒有將思考當作一種修行,反而沈浸在忙碌的生活中而不能自拔。如果有人質問思考本身有何種好處的話,我只能這樣來反問他,“倘若你總是不斷地做一些毫無必要的事情,請問,這又有什麽好處呢?”至於人生的旅程究竟通往何處,我與任何人一樣,都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但是,我堅信,人類來到這個世界上,並非要枉費人生、無所作為。正如《小孩兒》中的龍蝦大聲地疾呼:“讓我靜一靜,我想要思考一下。”我相信,這樣的精神活動對人類本身也是大有裨益的。
從我家門前出來,走不多遠,就可以看到一些讓我心醉神迷的景象,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種心曠神怡的感覺可與環遊歐洲相媲美。今天,我沿著一條平坦的道路向前走著,這條道路是個緩慢的下坡,一直通向幽深的谷底,在谷底處矗立著一架風車,並不是人們常見的環形塔樓上那種黑色而難看的風車,而是一種用老式木板做成的形狀奇特的風車。風車上有一根豎立著的主支柱,還有一扇神奇的活板門,與磨房連接在一起。當用麻袋裝著的稻米被放在皮帶上的時候,就會被傳送到活板門處,在風車漏洞下的風雨板上,這些稻谷便被碾磨得粉碎。在這裏,我可以看到一個壯觀的景象:工人扛著麻袋,貼著黑暗的門道慢慢地走上去,更讓人嘆為觀止的是,他的身子還處在半空中,當走到面板門前時,工人則將麻袋倒進去,關了面板門,這時的風車翼板就開始緩緩地轉動,發出“吱嘎”的聲響。我能想象出這樣一個情景:在昏暗來臨之際,布滿灰塵的風車在不停地轉動,齒輪在椽條上“咕嚕、咕嚕”地摩擦著,當工人將金黃色的稻米送進漏鬥中時,下面便會發出“哢噠、哢噠”的聲響,滾磨出柔軟的面粉。
看完風車的奇妙工作後,順著這條路再往前走,地勢就更加低了。山谷間有一群簇擁著的屋頂,那裏是一座大教堂。太陽照在鐘塔的窗戶上,反射出冷峻的光芒。大教堂旁邊還有一座古老的建築物,在道路兩旁的榆樹叢間嶄露出頭角。我常想,這無疑是一幅充滿古老柔和與安靜安逸的畫面,比我在國外見到的任何風景都更讓人心動,完全可以稱之為一幅完美的藝術畫,甚至可以制成畫卷鑲嵌在相框中。年齡不斷增長的人們,應該學會去欣賞這些浪漫的美景,那些裝潢一新的畫廊、雄偉的建築,還有壯麗的山峰都可以讓人心潮澎湃。
有一句拉丁諺語是這樣說的:改變心境。這句話說出了人生的秘密所在,改變心境可以讓我們對生活更加充滿希望。改變心境之後,對於生活中的一些細微之美,我們便會更加敏感,也會對事物多一點溫柔、少一點苛求。在實際生活中,除了我們自己,任何事物都不能帶給我們平靜。古色古香的舊室、狹長的山谷、路旁的雜樹林,當我們選擇熱愛這些熟悉的景致,要比循著喬爾·喬涅的藝術軌跡環遊歐洲,更加接近生活的本源;也比到亞洲尋找當地的美景,更能接近這種平靜。正因為世間萬物皆有定時,在年輕的時候,人們就應該周遊世界,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這些都是有益而有趣的。等到時光流逝,步入晚年的時候,回過頭來緬懷年輕時的經歷,就會有一種“知足常樂”的感慨,令人心馳神往、心潮澎湃。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