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524)

張飈·當今英國的軟實力(上)

當今英國的軟實力體現在語言優勢、智識和影視文化影響力,以及王室文化與時尚藝術並存的特殊文化影響力等方面。可以預見,當下的英國執政黨會充分利用這些軟性權力資源,向“全球英國”的目標邁進。 

“我們的使命是在10月31日實現‘脫歐’,我們的目標是團結偉大的聯合王國,使之重新煥發活力,成為地球上最偉大的國家。”這是鮑里斯·約翰遜7月25日首次以英國首相的身份在議會發表演講時的宣言。

 

2017年初,時任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在蘭卡斯特宮演講中喊出了“全球英國”的口號,號稱要在“脫歐”後一方面維持和歐洲的緊密關系,另一方面打造一個積極參與全球事務的“全球英國”。…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October 21, 2020 at 12:29am — No Comments

桂濤·倫敦是個玩具鋪子

智利詩人聶魯達癡迷收藏,終生四處搜羅寶貝。他在聖地亞哥海邊有處故居,那里面簡直是個大玩具鋪子,塞滿了他的心愛之物:埃塞俄比亞的宗教畫、中國的木屏風、歐洲的旋轉木馬、南美的小漁船…… 

聶魯達曾說,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孩子,那孩子愛搜羅各種玩具。如果哪一天,你不再喜歡收藏了,那是你心里的孩子死了。聶魯達來過倫敦,當年他一定在這里淘到過不少讓他“才離手頭,卻上心頭”的寶貝,然後在他厭倦了這個虛偽醜陋的世界時,關上房門,只讓一整屋子玩具陪他。

 …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October 21, 2020 at 12:11am — No Comments

戴維·蘭勃納:掀起帷幔(上)

我們公司在曼谷。某日傍晚時分,董事長派給我一個臨時任務:第二天出差陪一位重要的商人到泰國北部的觀光勝地遊覽。

我瞪著眼看著亂七八糟的辦公桌,悶聲不響,氣得七竅生煙。雖然我已經好幾個星期每星期工作7天,桌上一疊疊的文件說明我仍有大量積壓的工作。我心里嘀咕:“什麽時候才能把文件理清呢?”第二天大早,我跟一位衣著講究、彬彬有禮的男子會合。坐了一小時飛機以後,我們擠在幾百名觀光客之中,遊覽名勝,直到黃昏。那些觀光客大多數都背著照相機,到處搶購紀念品。我仍記得自己當時覺得那些俗客很可笑。…

Continue

Added by Temer Loh on October 21, 2020 at 12:00am — No Comments

戴建業:家有名士——《世說新語》品讀之五十八

王汝南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兄子濟每來拜墓,略不過叔,叔亦不候。濟脫時過,止寒溫而已。後聊試問近事,答對甚有音辭,出濟意外,濟極惋愕。仍與語,轉造清微。濟先略無子侄之敬,既聞其言,不覺懍然,心形俱肅。遂留共語,彌日累夜。濟雖雋爽,自視缺然,乃喟然嘆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

濟去,叔送至門。濟從騎有一馬,絕難乘,少能騎者。濟聊問叔:”好騎乘不?”曰”亦好爾。”濟又使騎難乘馬,叔姿形既妙,回策如縈,名騎無以過之。濟益嘆其難測,非復一事。…

Continue

Added by ili 河 on October 20, 2020 at 10:00pm — No Comments

戴建業:最”養眼”的風景——《世說新語》品讀之五十七

羊公還洛,郭弈為野王令。羊至界,遣人要之。郭便自往。既見,嘆曰:“羊叔子何必減郭太業!”復往羊許,小悉還,又嘆曰:“羊叔子去人遠矣!”羊既去,郭送之彌日,一舉數百里,遂以出境免官。復嘆曰:“羊叔子何必減顏子!”——《世說新語•賞譽》

 

有些人聽起來名聲震耳,一見面後就叫人興味索然;有些人暫時默默無聞,一會面就讓人一見傾心。前一種人浪得虛名,一經接觸就知道他“不過如此”,後一種人深藏不露,了解越多就越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這則小品中令郭奕三見三嘆的羊祜,無疑就屬於後一種人。…

Continue

Added by ili 河 on October 20, 2020 at 10:00pm — No Comments

周憲:文化場內遊戲規則的“去魅”分析(3)

不同的話語擁有者屬於不同的話語圈子,他們是一些有所區別的信仰群體,操著不同的話語形式,這就帶來了“我們”與“他者”的身分意識。“我們”也就是不同於“他者”,與他們有別,就自覺不自覺地導致某種程度的區分意識和行為。不同文學流派之間的紛爭和較量,恰恰就是這種圈子之間在場內關係的表征。當然,無論是新舊之爭,抑或是同時代不同觀念風格之爭,排斥或以共存為結局,或以優勝劣汰為歸依。

 

文化場遊戲的策略之二,可以寬泛地描述為“命名權”的爭奪。如果我們把中國當代文化的發展,視為一個不斷地從整合狀態向分化狀態的轉變,那麽,出現了主導文化、精英文化和大眾文化三個相對獨立的部分,這個事實是顯而易見的。…

Continue

Added by INZHU Інжу on October 20, 2020 at 9:59pm — No Comments

普里什文·松鼠的記性

我在想著松鼠:如果有大量儲備,自然是不難記住的,但據我們此刻尋蹤覓跡來看,有一隻松鼠卻在這兒的雪地上鑽進苔蘚,從裡面取出兩顆去年秋天藏的榛子,就地吃了,接著再跑十米路,又復鑽下去,在雪地上留下兩三個榛子殼,然後又再跑幾米路,鑽了第三次。絕不能認為它隔著一層融化的冰雪,能嗅到榛子的香味。顯然它是從去年秋天起,就記得離雲杉樹幾厘米遠的苔蘚中藏著兩顆榛子的……而且它記得那麼準確,用不著仔細估計,單用目力就肯定了原來的地方,鑽了進去,馬上取了出來。

Added by kkogdugagsi 小木偶 on October 20, 2020 at 9:07pm — No Comments

梁實秋《雅舍小品》時間即生命

最令人怵目驚心的一件事,是看著鐘表上的秒針一下一下的移動,每移動一下就是表示我們的壽命已經縮短了一部分。再看看墻上掛著的可以一張張撕下的日曆,每天撕下一張就是表示我們的壽命又縮短了一天。因為時間即生命。沒有人不愛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視他的時間。如果想在有生之年做一點什麽事,學一點什麽學問,充實自己,幫助別人,使生命成為有意義,不虛此生,那麽就不可浪費光陰。這道理人人都懂,可是很少人真能積極不懈的善於利用他的時間。…

Continue

Added by Bir Tanem on October 20, 2020 at 9:06pm — No Comments

馮夢龍《情史》史五妻

史五的妻子徐氏,是定遠人,平日裏她溫順賢良,通情達理,對丈夫忠貞不二。 

元代末年,史五做百夫長。到了至正十二年五月,突然有兇殘強暴的敵人攻至定遠縣,史五在保衛家鄉的巷戰中不幸犧牲。

 

噩耗傳來,其妻徐氏,大哭不止,痛不欲生。

 …

Continue

Added by 梭羅河畔 on October 20, 2020 at 9:06pm — No Comments

周憲:時代的碎微化及其反思(7)

這兩個方面造就了微文化時代的碎微化的新主體性,其特征體現在微認知、微思維和微情感。晚近流行的許多文化主體性概念,多少都與這種主體性有某種關聯,從“文青”到“小資”“小清新”“屌絲”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帶有微主體的特征。盡管無需從價值觀上簡單化地對微主體做出判斷,但需要思考的嚴肅問題是,微主體的主體性與中國社會現代化的複雜關係,和與現代公民性建構的複雜關係。在中國這個正處在深度轉型的社會中,公民性的建構乃是一個重要的問題,而中國現代社會公民性,需要的是某種具有整體把握能力的理性主體,這樣的主體應該具備對複雜性問題的完整理解力和判斷力,需要超越傳統總體性而建構新的多元總體性的理性能力。而從以上分析看來,微主體似乎無助於建構這樣的公民性,無助於建構這樣的理性主體的整體性理解力與判斷能力,反而有可能對現代公民性的整體認知結構形成造成某種障礙,使人趨向於簡單化的判斷和情緒化的過激反應。…

Continue

Added by 沒答案也好 on October 20, 2020 at 8:53pm — No Comments

周憲:時代的碎微化及其反思(6)

Continue

Added by 沒答案也好 on October 20, 2020 at 8:45pm — No Comments

周憲:時代的碎微化及其反思(5)

“微閱讀”的核心乃是海爾斯所揭示的那種“超級注意力”,作為一種認知方式,它的四個特點相當程度上揭示了微文化信息方式的碎微化趨勢,揭示了微文化在何等程度上重構了主體性及其認知方式。注意力焦點的迅速轉移這個特征,其實是當下整個文化的病癥,從專業學術研究,到社會熱點新聞,到各種八卦軼事,人們已習慣於迅疾轉換聚焦點,而不再是持續地、長時間地關注某一事物。“十年磨一劍”是一個很過時的做派,人們越來越功利地行事,因此短期行為成為普遍的首選。熱衷於多樣性和刺激性的信息,這兩個特征,仔細辨析起來是對焦點迅速轉移的補充說明。…



Continue

Added by 沒答案也好 on October 20, 2020 at 8:38pm — No Comments

周憲:時代的碎微化及其反思(4)

微主體的建構…

Continue

Added by 沒答案也好 on October 20, 2020 at 8:33pm — No Comments

馮唐·弱智後現代之英雄新衣(上)

識字之後, 兩個詞對我的誘惑最大, 一個是“英雄”, 一個是“美人”。 

“美人”自然人見人愛, 想起來熱血上升:隔壁班上的那個女生昨晚又跟誰睡覺了?可是到底什麽樣的姑娘是美人?隔壁王叔叔的女兒, 同班的小翠, 還是書上說的楊玉環?為什麽胸飽滿一些腰纖細一些就是好看?美人也是人嗎?睡覺嗎?吃飯嗎?每天都洗臉刷牙上廁所嗎?美人在想什麽?這一街一街的兩條腿的男人, 為什麽她單挑了那個人睡覺呢? 

“英雄”自然人人敬仰, 想起來心中腫脹:我什麽時候才能成為英雄?可是到底什麽樣的是英雄?收臘肉當學費的孔丘, 身殘志堅的司馬遷,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曾國藩, 還是好事做盡的雷鋒?要走過多少路,…

Continue

Added by Pabango on October 20, 2020 at 5:30pm — No Comments

趙靜蓉·文化記憶與符號敘事(5)

當我們探討記憶的真實性問題時,本真性和真實性這兩個概念,是可以互相替代的,都指記憶的完整性、原生態性以及唯一性,與被遮蔽的、被表現的、被想象的、被主觀理解的、片面的和派生的記憶有很大差異。



但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盡管如此,與本真的或真實的記憶相對的,…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October 20, 2020 at 12:00am — No Comments

阿萊桑德雷詩選《青春》

是充滿了陽光的滯留

望著哪里?目光,

望著這潔白的墻壁,

希望的盡頭。

 

墻壁、屋頂、地板

時間的紫藤。

我的身軀纏繞其中

我的肉體、氣質、生命。…

Continue

Added by moooi on October 20, 2020 at 12:00am — No Comments

彼得·梅爾《追蹤塞尚》(66)

“這麽早我從不開玩笑的。好,在我們去找法蘭岑之前,我們先去哪兒?塞納河還是鐵塔?” 

塞納河贏了。他們一過八點便離開酒店——不巧的是,沒幾分鐘之後,一通電話打來說要找派因先生,想要更改早上的安排。門僮沖到大道上,希望能傳達這則訊息,不過晚了一步。在上班潮流的人群當中,已見不到派因的蹤影。 

如往常般,他們采取另類路線,經由後街抵達安德烈最喜愛的巴黎角落,也就是布奇街附近,在這里,每一天都是市集日。

 …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October 19, 2020 at 10:30pm — No Comments

趙靜蓉·文化記憶與符號敘事(4)

德國學者蕾娜特·拉赫曼在研究文學和記憶的關係問題時,借用後結構主義的概念“互文性”,來指稱這種文本記憶,她認為互文性就是“文本本身所具有的記憶”,“它可以變化角度來觀察、平衡並修改大文化文本中的各種單個文本”,而“每個文本都是對所有文本的記憶,這些文本都在這個文本中留下了痕跡”[1]270-271



互文性的魅力就在於文本間的互證和關聯,但也正是因此,記憶變得不確切,並令人懷疑。假如“真實”變成了“關於真實的話語”,對過去的記憶可以被虛構、被塑造、被想象,那記憶的真實品質還堅不可摧嗎?





記憶的真實性或誠實性是否要被記憶的文學性或審美性取代?對記憶的表述是否因為語言和互文而變成一種“不可靠的敘述”呢?我們究竟應該如何理解記憶的“真實性”?…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October 19, 2020 at 10:30pm — No Comments

趙靜蓉·文化記憶與符號敘事(3)

歷史(實在)早於記憶(存在),而記憶又先於記憶的言說(語言),由此可見,記憶的符號化同樣顯示出反經驗主義的含義。記憶基於事實,而符號敘事卻可以與事實保持一定的距離,通過分析和推理來臻達真理,這既驗證了美國哲學家奎因所說的“經驗真理”和“分析真理”之間的差別,也證實了 R.羅蒂所談的“經驗的強制”和“語言的強制”對我們形成真實信念的不同影響。荷蘭史學家安克斯密特據此認為,語言轉向說興盛的原因是:“與經驗論所相信的相反,我們相信為真的東西至少有時候是可以解釋為是關於實在的陳述,以及關於語言意義的陳述,和關於我們在語言中所使用語詞的意義的陳述。因此,和實在一樣,語言也可以是真理的制造者。”[4]32…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October 19, 2020 at 10:30pm — No Comments

趙靜蓉·文化記憶與符號敘事(2)

一、記憶的符號再現

英國史學家霍布斯鮑姆說“過去總會被合法化”[2]6,這是因為我們總是以較為現實的方式回憶、想象並重新塑造過去,過去不僅取決於我們不斷變化生長的記憶,而且取決於意識篩選、想象重構和媒介展現.



因此,記憶的核心問題就是重現(representation),是表征,是語言和實在之間的邏輯聯系和審美聯系。而這一切,只有通過符號才會發生。…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October 19, 2020 at 10:3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