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憲:文學理論範式:現代和後現代的轉換(7)

第六,從文學研究基本工作文本解釋來看,有一個從解釋向過度解釋的變遷。

 

文學研究的主要任務就是對文學文本(或相關問題)的意義解釋。但是,在解釋問題層面所表現出來的爭議,遠遠地超出了解釋本身而觸及到認識論、知識生產和文化資本等諸多問題。艾柯提出的“解釋與過度解釋”說法,傳神地描述了從現代範式到後現代範式的激進轉型。

種種現代理論範式多主張客觀的、甚至唯一的解釋的目標,因此文學解釋要有明晰的邊界,要確立嚴格的解釋規則,或是主張文本意義根源於作者意圖,或是認定文本意義就在頁面的詞語中。

與此相反,主張“過度解釋”的,多半是解構主義的或後現代的範式,它不是強調文本解釋的邊界並不存在,就是強調解釋不應只限於文本,還應關注文本的使用,或其文本產生的複雜社會體制等。

更有趣的問題在於,是否允許“過度解釋”?這個問題不只是一個文學解釋本身的理論問題,而是關乎學術民主,或文化資本公平分配的問題。因為只有一種客觀解釋的理論,實際上會演變成學者權威的文化資本,它阻止了新一代學者進入文學解釋的市場,剝奪了他們創新解釋的權利,最終會導致文學研究中的文化資本壟斷。看來,解釋與過度解釋的爭論,已經超越了文學文本自身,而進入了文學研究的學術政治領域。

 


第七,從文學理論的思維邏輯來看,有一個從同一性邏輯向差異性邏輯的轉變。

 

如前所述,啟蒙精神的基本觀念之一,就是理性基礎上的普遍主義和根基主義,相信真理和理性是普遍適用的。因此,這種普遍主義便逐漸發展,成為關於文學價值的普適觀念,其極端形式便是一種同一性思維。

同一性思維的典型特,正在於消除差異和矛盾,以概念或價值的統一性為訴求,因而構成一元的價值觀和文化的權威性,這就形成排擠差異的同一性文化暴力。後現代的文學思考則反其道而行之,它徹底摒棄了這種同一性的邏輯,采用一種差異性的邏輯來看待文學。

因此,一把尺子來量萬物的做法,變成了多把尺子來丈量。那些曾經不可懷疑的普適價值和觀念也就變得令人可疑了,從本雅明的星叢觀念到阿多諾的辯證思維,從德里達對中心化結構的解構到德勒茲的莖塊概念和差異說,從女性主義到後殖民主義,差異性邏輯成為一種文學研究新的“思考和感覺方式”。也許正是差異性邏輯的作用,諸如他者、認同、性別、國族、族群、自然、生態、動物等許多差異性概念流行起來。文學理論越來越關注的問題,就是地方性的小敘事,如何去表征和獲得自身的文化權益。

 


第八,從文學表征來看,有一個從表現揭示普遍人性向強調身份
/認同的轉變。

 

現代文學理論的哲學,根據是自由人文主義,其中關於人性是普遍性和永恒性的理念可謂影響深遠。自文藝復興以來一直到當代,文學的價值相當程度上,被視作對普遍永恒人性的揭示,這一點在那些文學經典傑作的解釋中最為突出。

然而,後現代思潮的出現,在質疑這一觀念的同時,提出了身份/認同問題,隨著全球化和文化混雜日益顯著,身份/認同的危機不可避免,這一危機又與表征的危機相互糾纏。

身份/認同在當代文學理論視域中的凸現,有力地揭示了文學作為地方性小敘事的文化政治功能,它成為表達不同社會群體文化權益的一個重要手段。進一步,身份/認同問題的凸顯,有一個從固定不變人性的現代性理解,向不斷變化和主動建構的後現代性理解的轉變。

於是,作為身份/認同建構的路徑,重要的不再是文學表征了什麽樣的身份/認同,而是建構了什麽樣的身份/認同的可能性。如霍爾所指出的那樣,關鍵不再是“我是誰”,而是“我會成為誰”。

Views: 3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