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ásná duše
  • Male
  • Yangon
  • Myanmar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Facebook MySpace

Krásná duše's Friends

  • Baghdad Janim
  • Dushanbe 杜善貝
  • Ashgabat
  • 比雷艾弗斯
  • Taklamakan
  • Passion for Form
  • Cheung Po Tsai Cave
  • Uta no kabe
  • desafinado
  • 梭羅河畔
  • Tata Na
  • 柏圖校友
  • Sogno Realtà
  • 垂釣 尼亞河
  • triste chateau

Gifts Received

Gift

Krásná duše has not received any gifts yet

Give a Gift

 

Krásná duše's Page

Latest Activity

Krásná duše posted a blog post

唐小林·詩性符號景觀與話語領域及生活世界的詩性轉折 5

其根本原因在於,「詩乃是一個歷史性民族的原語言(Ursprache)」,我們只有「從詩的本質那里來理解語言的本質」,而「原語言就是作為存在之創建的詩」[14]47,「人類此在在其根基意義上就是『詩意的』」,在這個意義上,人類應該「詩意地棲居」[14]210。德曼(Paul de Man)則從「文學性」的角度透視語言的「詩性」,他引用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語言就是修辭」的觀點,認為「修辭性」「文學性」是語言的本質特①參見劉小楓《詩化哲學》,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1986年。征[15]357,「轉義」構成語言最真實的本質,研究語言就應該研究「轉義的修辭學模式」[16]151。他甚至斷言一切話語都是文學話語[16]155,他發現「文學原來 是哲學和它所向往的那種真理模式的主要課題」[16]157。顯然,在海德格爾和德曼那里,「詩」已經不是與小說、戲劇、散文並列的一種特殊文體,而是語言學、哲學必須面對的基本問題。「詩性」也不再是文學語言的特有屬性,而被看作是語言的原初本性,涉及人類思維的源初本質,是人類把握世界的基本…See More
yesterday
Krásná duše posted a blog post

唐小林·詩性符號景觀與話語領域及生活世界的詩性轉折 4

「展現」「表演」和「作秀」等詞,都與「擬演示」有關。也就是說,「景觀」在某種意義上是信息社會「擬演示」的一種文化後果。而這幾個詞,無論其與「主觀」還是與「客觀」相連,它們都必然是一種主體行為,是一種人為活動,客觀事物不可能自發「展現」。即是說,凡景觀,必定人為,是「人造符號」的交互作用,並在一定時空中綜合呈現,可供重復「觀看」。詩性符號景觀,不過是那些超出實用意義的人造符號景觀。這種景觀並「不是什麼令人驚奇的觀看,恰恰是無直接暴力的、非干預的表象和影像群」,它是存在論意義上的規定,不是翻譯過來的「奇觀」所能表達的[4]。景觀已然「日常」存在,何「奇」之有?詩性符號景觀,在此處更加強調「存在」與「表象」的顛倒甚至是遮蔽:詩性的符號化、景觀化,可能恰恰是詩性的迷失與隱匿。三、話語領域及生活世界的詩性轉折詩性符號景觀,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出現,並不是進入信息社會以後的符號突變,實際上整個20世紀的話語領域和生活世界,都在為此做准備。所謂話語,不過是意義建構的方式。福柯(Michel…See More
Jul 18
Krásná duše posted a blog post

唐小林·詩性符號景觀與話語領域及生活世界的詩性轉折 3

筆者以為,對這種「可能性」的研究就是「詩學」,而其研究的對象,即語言所蘊藏的這種創造無限語義的可能性,便是「詩性」。眾所周知,語言是符號的一種,只不過是其中最大、最典型的一種,因此語言符號的這種詩性,其實也是一般符號「詩性」的表征。為此,筆者認為,詩性符號無非是超越「實用功能」而具有了「詩的功能」的符號。可以給它一個最簡單的定義:詩性符號就是被認為超出實用意義的人造符號。之所以是「被認為」,是因為符號的意義不僅與發送主體有關,還與文本主體與接收主體有關,在這里強調「被認為」就是強調「接收主體」,亦即「解釋主體」。一個符號是否是詩性符號,單憑發送者意圖難有准確判斷,它更取決於接收主體的解釋,取決於同一文化社群中的解釋意義,取決於約定俗成的社會文化心理。「實用」是與「無用」相對的。單純具有「無用意義」的符號,只具有觀賞性,不具有使用性,不指向任何功利目的,是純詩性符號,這樣的符號只存在於藝術領域,是康德哲學意義上的「無目的的合目的性」的符號。生活世界中大量出現的,是既能使用又具有觀賞性的符號,即「實用—觀賞」符號,或者「實用—無用」符號,這類符號已具有不同程度的詩性。更多的符號,是在「實用…See More
Jul 13
Krásná duše posted a blog post

唐小林·詩性符號景觀與話語領域及生活世界的詩性轉折 2

「日常生活審美化」紅極一時,全球通用,卻並不准確。審美是個人的事情,涉及趣味、偏好,非常主觀,無法說清楚客觀世界的狀況。「日常生活審美化」要表達的確切意思,應該是「日常生活美學化」或「日常生活美化」。「美學化」很容易牽涉到「美學」這門學科,一涉及理論形態,就可能背離這個術語的初衷。「美化」這個詞又太粗淺,不能用來描述和分析信息社會尤其是「數字—網絡」媒介時代生活世界的深刻變化。趙毅衡改用日常生活的「泛藝術化」「泛藝術性」更為准確[2]319,但又失去了「審美化」想要表達的那些精妙幽微之處:即生活世界中出現的「輕」的、休閒的、觀光的、賞心悅目的,甚至有點浪漫和詩意的東西。「藝術」畢竟太嚴肅、太沉重,何況今天的藝術過分標出,美的成分已經大量稀釋,審丑有時佔據上風成為時尚,這與日常生活的「美化」並不搭界,至少並非十分貼切。尤其是「現代」和「後現代」藝術,它們成為藝術的原因與「美」沒有多大關係,更多的是「文化體制」作用的結果。比如杜尚的「現成品藝術」,那個有名的小便池,有多少「美」可言?與其說它是藝術,不如說它是在挑戰藝術的邊界,或者說是以藝術行為從事藝術哲學的工作:思考和追問「藝術是什麼」。…See More
Jul 5
Krásná duše posted a blog post

唐小林·詩性符號景觀與話語領域及生活世界的詩性轉折 1

[摘 要] 進入信息社會後,數字化新媒介構成整個社會的表意系統,並由此導致生活世界的媒介化。媒介自指帶來生活世界的詩意化,詩性符號不斷集束湧現,形成信息社會特有的詩性符號景觀。詩性乃是符號超出實用功能所具有的詩的功能,詩性符號被認為是超出實用意義的人造符號。詩性符號景觀的出現,是20世紀以降話語領域與生活世界詩性轉折的文化後果。這種詩性轉折不僅使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形式科學為詩性建立起自己的秩序,標示出一個世界,而且還成為一種慣例,指導我們的生存方式,致使世界的符號朝向發生深刻變動:自然符號朝符號自然轉向,物符號朝符號物轉向,符號物朝元符號轉向,信息社會由此拉開意義重構的大幕。…See More
Jun 29
Krásná duše posted a blog post

苗雨時:詩歌符號學構想 下

說起來,就哲學意蘊而言,白天看星星,也可以勉強算作是海德格爾一個哲學命題的隱喻。在海德格爾看來,思想的基本原則的源泉、確立這個原則的思想場所、這個場所和它的場所性的本質,所有這些都還裹藏在黑暗之中。這種黑暗不同於昏暗。昏暗是一種赤裸裸的和完全的光明缺失。此黑暗卻是光明的隱藏之處,它保存住了這光明。海德格爾認為人這種存在者是始終面向可能性境域籌劃自身的自由存在,他稱之為「此在」。此在的所作所為不但沒有使存在顯現,反而以凝固化自身的方式使存在隱而不顯。海德格爾認為,真理與存在一樣,都具有這樣的特性,因此海德格爾把真理還原為「無蔽」。苗雨時先生的《雨時詩話》當然不能算作是什麼「真理」,但全書5輯42篇文章中卻處處凸示著一種「無蔽」狀態。如果我們做一個簡單的抽象的話,這種「無蔽」狀態至少在以下幾個方面有非常突出的表現:其一,在思想方法上明確的「生命哲學」底色。《雨時詩話》的第一輯《詩思言》5篇,第二輯《詩短論》11篇是苗雨時先生關於自己詩學觀念的基本闡釋,其中有3篇直接談的就是他的生命詩學觀念,尤其是第一輯中的《生命詩學思考札記》,在某種意義上甚至可以算作是他的生命詩學宣言。文中,苗雨時先生提…See More
Jun 1
Krásná duše commented on Liew Foo Wui 刘富威's photo
Thumbnail

Liew Foo Wui 劉富威: 丹南老式火車

"[火車聲] 包圍著我的,是列車各種運動那令人鎮靜的活動。這各種運動伴著我,如果我沒有睡意。他們會主動過來和我聊聊,它們的聲響像搖籃曲那樣催我入眠。……好像我在一瞬間得以化身為某種魚類在大海中安睡,睡意朦朧中被水流和浪濤蕩來蕩去,或者化成一隻鷹,仰臥在暴風雨這唯一的支柱上。 [旅行:想出各種生活畫面] 由於種種原因,人們為自己設想的圖景是永遠不會成為現實的……人們構想出各種生活畫面,小至在日落中品嚐鱸魚,為此一個深居簡出的人會決心乘一趟火車,…"
May 28
Krásná duše posted a blog post

苗雨時:詩歌符號學構想 中

4意象是詩歌整體藝術符號中的符號。一個詩歌的文本是一個藝術符號,但這個符號不是單一的,而是複合的。它由一系列藝術中的符號所組成。這種藝術中的符號,就是意象。一首詩是由若干意象按照一定方式組接、運動、轉換而成的有機系統。這一點不難理解,只要我們真正深入到詩歌內部中去,就會發現,詩從意象開始,並以意象為核心來展開。意象是詩歌構成的實體因素,也是詩的存在的基本方式。…See More
May 26
Krásná duše commented on OVEPI's photo
Thumbnail

地方文化營銷 0.5:卧室旅行

"勒內·夏爾《近路》他細心照料的山坡如一道急流從他的後背瀉下。可憐的語言向他致意;騾子在草地里為他歡慶。溝壑里玫瑰色的臉有兩次把它鏡子的水面映向他。有什麽東西睡著了。他成為他夢見的那個樣子。(王家新譯)《追憶似水年華》 [百葉窗] 幾乎全都合上的百葉窗顫顫巍巍地把下午的陽光擋在窗外,以保護房內透明的涼爽,然而,有一絲反光還是設法張開黃色的翅膀鑽了出來,像一隻蝴蝶一動不動地歇在百葉窗和玻璃窗之間的夾縫裡。。 [蒼蠅] 一群蒼蠅,像演奏夏季室內樂似的在我的眼前演奏他們的小協奏曲。 [看一…"
May 22
Krásná duše commented on OVEPI's photo
Thumbnail

地方文化營銷 0.5:卧室旅行

"陳明發·浪漫主義與未来詩學對於浪漫主義的回歸,天鵝是「詩與逺方」的其中一個清晰象徵;拜倫的東方敘事詩,恐怕是不少人最初能模仿文本。拜倫的叛逆與依皈,有很強的時代脈搏。從詩創作到現實生命的實踐,都是很具體、共脈動的事。而拜倫的浪漫是不斷在成長中蛻變的結晶體。後現代的浪漫處境尷尬,結晶體未能嘎然燦爛地爆破,叫平庸的世人炫目、淚下與悸動,朝九晚五的腐蝕形成了一種狠狠的反諷。 如果詩人換個命題,不再沉溺於「詩與逺方」,而開始探索「詩與腳下」,甚至就是「詩與斗室」,天鵝是否可能蛻身成辛波斯卡…"
May 21
Krásná duše commented on OVEPI's photo
Thumbnail

地方文化營銷 0.5:卧室旅行

"《臥室旅行》 從1799年到1804年,亞歷山大·馮·洪堡嘗試了一次環繞南美洲的旅行,後來將描寫他的所見的文章命名為《新大陸赤道地區之旅》。  在洪堡開始旅行的9年前,也就是1790年的春天,一個27歲的法國人,塞維爾·德·梅伊斯特,進行了一次環繞他的臥室的旅行,後來將描寫他的所見的文章命名為《環繞我的臥室的旅行》。對自己的經歷感到滿足,在1798年,德·梅伊斯特進行了第二次旅行。這一次他在夜晚旅行,並且冒險地走到了…"
May 20
Krásná duše posted a blog post

苗雨時:詩歌符號學構想 上

1 詩是創造性的,詩人是創造者。 那麼,詩人究竟創造了什麼呢?它創造的是感情嗎?似乎不是,因為情感是詩激發起來的,也是自在的;它創造了真實生活嗎?似乎也不是,因為詩僅僅談到生活,而不是創造了生活,生活在被詩談到之前就已經存在了。詩歌所能創造的,只能是構成詩歌幻象的結構、技法和語言組合,也就是獨特的藝術形式。生活提供的是真,情感提供的是善,但它們還都不是美,要想把真和善升華為美,統一為美,就必須有表現形式的創造。 沒有特定的藝術形式,詩歌就無法作為美的存在。蘇珊·朗格在《藝術問題》一書中曾說:「當一個詩人創造一首詩的時候,他創造出的詩句並不單純是為了告訴人們一件什麼事情,而是想用特殊的方法去談論這件事情」,「因為詩的陳述總是要使被陳述的事實在一種特殊的光輝中呈現出來。」我們認為,這種特殊的光輝就是美的光輝,而美的光輝是詩的特殊形式所造成的。因此,詩是不可譯的,把詩用另一種語言表述,詩就是在這種表述中不復存在了。2…See More
May 19
Krásná duše posted a blog post

孟強·技術創造人:斯蒂格勒的「後種系發生」研究 6

每個物種都進化出防御措施以免自己被吃掉,同時進化出捕食本領以攻克獵物的防御。在自然進化中,這場攻防之間的軍備競賽以遺傳為基礎,並在特定的進化階段達到平衡,並相對穩定。但是,人有所不同。托比和德沃主張,「在這一共同進化關係中,人做出了獨一無二的重要創新——這個創新是我們與眾不同的特征。植物和動物獵物物種的防御可以被『意外』攻擊(surprise…See More
Apr 28
Krásná duše posted a blog post

孟強·技術創造人:斯蒂格勒的「後種系發生」研究 5

同時,工具也指向未來,蘊含海德格爾所說的,時間性的「先行」或「預期」(anticipation)之維度。如果沒有未來,沒有對未來之可能性的預期,一切工具都是不可設想的。例如,如果不預期將來會下雨,就不可能制造雨傘。如果不預期會生病,就不可能制造藥物。而且,工具的制造與使用也改變著預期本身。例如,藥物改變了對未來生活的籌劃,飛機改變了對旅行的規劃。可見,工具的進化導致了預期的改變,它不斷重塑著未來的可能性空間。這最終導致發揮預期和籌劃功能的大腦皮層的進化,如前額葉皮層的出現。這是技術促進大腦皮層分化的重要途徑。總之,技術不是可有可無的工具,它承載著後種系發生記憶。大腦借助工具而進化,這超出了純粹生物學遺傳過程,是生命在生命之外進化,並最終產生智人。這就是技術助產術。五、技術生態位後種系發生超出了純粹生物學過程,超出了單純的「自然選擇」。為進一步刻畫這一非生物學過程,斯蒂格勒大膽使用「人工選擇 」( artificial…See More
Apr 26
Krásná duše posted a blog post

孟強·技術創造人:斯蒂格勒的「後種系發生」研究 4

四、技術助產術在此基礎上,斯蒂格勒進一步提出「技術助產術」:人是技術的產兒,或者說技術創造了人,「人通過發明工具而在技術中發明自身」。([3],p.141)「人創造技術」是陳詞濫調,婦孺皆知。但是,「技術創造人」似乎有違常理。讓我們從工具與大腦的協同進化談起。從南方古猿到尼安德特人,工具在不斷進化,而且呈現模型化趨勢,即在特定時間內具有相對統一的形態。在奧杜威峽谷,利基在發現東非人之前已發掘出了大量石器工具和手斧——被稱為「奧杜威技術」。250-30萬年前,古人類(能人或南方古猿)搜集卵石或礫石,然後用石塊敲擊。敲擊後得到卵石切面或碎薄片被用作刀具。這被稱為卵石工具技術。在法國聖阿舍利遺址發現的阿舍利手斧從直立人到尼安德特人都制造過。手斧由燧石制作,呈水滴狀,一端銳一端鈍。30萬年前(舊石器時代中期)出現了勒瓦婁哇(Lewallois)技術。它的典型特征是對石核進行精心修理,以便按照預想形狀鑿下石片。大約45000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石片被加工成刮刀與鑿子之類的用具,不同材質構成的復合工具也開始出現,比如魚叉、投矛器。①這裡需要更正一下。在發現東非人頭蓋骨之前,利基已經在坦桑尼亞奧…See More
Apr 19
Krásná duše posted a blog post

孟強·技術創造人:斯蒂格勒的「後種系發生」研究 3

這就是後種系發生。三、「一切從腳開始」後種系發生在人類進化中如何發揮作用?一切後遺傳記憶的保存、積累與傳遞都是人為的,屬於技術范疇。因此,後種系發生本質上是技術的,追問後種系發生的作用就是追問技術的作用。為此,斯蒂格勒在勒儒瓦-古漢的 《姿勢與言語》(Le geste et la parole)的基礎上討論了「東非人」到「新人」的進化過程。①這是人的形成(hominization)或「人的起源」。需要提醒讀者,《姿勢與言語》發表於1963年,距今已有五十餘年。所以,書中的一些術語或論斷難免有些陳舊。例如,勒儒瓦-古漢將人類進化分為:南方人Australan-thropians,現稱南方古猿)、古人(Archanthropians,現稱直立人)、舊人(Paleoanth-ropians,尼安德特人為代表)、新人(Neanthropian,現稱智人)。這與當前的分期有所不同。② 長久以來,腦容量被認為是人之為人的首要標准。然而,1959年利基發現東非人,1974 ①「東非人」(Zinjanthropians)全稱為鮑氏東非人(Zinjanthropus…See More
Apr 11

Krásná duše's Blog

唐小林·詩性符號景觀與話語領域及生活世界的詩性轉折 5

Posted on June 8, 2024 at 7:30pm 0 Comments

其根本原因在於,「詩乃是一個歷史性民族的原語言(Ursprache)」,我們只有「從詩的本質那里來理解語言的本質」,而「原語言就是作為存在之創建的詩」[14]47,「人類此在在其根基意義上就是『詩意的』」,在這個意義上,人類應該「詩意地棲居」[14]210。德曼(Paul de Man)則從「文學性」的角度透視語言的「詩性」,他引用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語言就是修辭」的觀點,認為「修辭性」「文學性」是語言的本質特①參見劉小楓《詩化哲學》,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1986年。

征[15]357,「轉義」構成語言最真實的本質,研究語言就應該研究「轉義的修辭學模式」[16]151。他甚至斷言一切話語都是文學話語[16]155,他發現「文學原來…

Continue

唐小林·詩性符號景觀與話語領域及生活世界的詩性轉折 4

Posted on June 7, 2024 at 6:30pm 0 Comments

「展現」「表演」和「作秀」等詞,都與「擬演示」有關。也就是說,「景觀」在某種意義上是信息社會「擬演示」的一種文化後果。而這幾個詞,無論其與「主觀」還是與「客觀」相連,它們都必然是一種主體行為,是一種人為活動,客觀事物不可能自發「展現」。即是說,凡景觀,必定人為,是「人造符號」的交互作用,並在一定時空中綜合呈現,可供重復「觀看」。詩性符號景觀,不過是那些超出實用意義的人造符號景觀。這種景觀並「不是什麼令人驚奇的觀看,恰恰是無直接暴力的、非干預的表象和影像群」,它是存在論意義上的規定,不是翻譯過來的「奇觀」所能表達的[4]。景觀已然「日常」存在,何「奇」之有?詩性符號景觀,在此處更加強調「存在」與「表象」的顛倒甚至是遮蔽:詩性的符號化、景觀化,可能恰恰是詩性的迷失與隱匿。

三、話語領域及生活世界的詩性轉折…

Continue

唐小林·詩性符號景觀與話語領域及生活世界的詩性轉折 3

Posted on June 4, 2024 at 3:30pm 0 Comments

筆者以為,對這種「可能性」的研究就是「詩學」,而其研究的對象,即語言所蘊藏的這種創造無限語義的可能性,便是「詩性」。眾所周知,語言是符號的一種,只不過是其中最大、最典型的一種,因此語言符號的這種詩性,其實也是一般符號「詩性」的表征。為此,筆者認為,詩性符號無非是超越「實用功能」而具有了「詩的功能」的符號。可以給它一個最簡單的定義:詩性符號就是被認為超出實用意義的人造符號。之所以是「被認為」,是因為符號的意義不僅與發送主體有關,還與文本主體與接收主體有關,在這里強調「被認為」就是強調「接收主體」,亦即「解釋主體」。一個符號是否是詩性符號,單憑發送者意圖難有准確判斷,它更取決於接收主體的解釋,取決於同一文化社群中的解釋意義,取決於約定俗成的社會文化心理。…

Continue

唐小林·詩性符號景觀與話語領域及生活世界的詩性轉折 2

Posted on May 26, 2024 at 6:30pm 0 Comments

「日常生活審美化」紅極一時,全球通用,卻並不准確。審美是個人的事情,涉及趣味、偏好,非常主觀,無法說清楚客觀世界的狀況。「日常生活審美化」要表達的確切意思,應該是「日常生活美學化」或「日常生活美化」。「美學化」很容易牽涉到「美學」這門學科,一涉及理論形態,就可能背離這個術語的初衷。「美化」這個詞又太粗淺,不能用來描述和分析信息社會尤其是「數字—網絡」媒介時代生活世界的深刻變化。趙毅衡改用日常生活的「泛藝術化」「泛藝術性」更為准確[2]319,但又失去了「審美化」想要表達的那些精妙幽微之處:即生活世界中出現的「輕」的、休閒的、觀光的、賞心悅目的,甚至有點浪漫和詩意的東西。…



Continue

Comment Wall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 No comments yet!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