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mber 2022 Blog Posts (233)

萬建中·構建以「講述」為中心的故事學範式(5)

1959年,《民間文學》開辟了《關於搜集整理問題討論》的專欄,陸續在第6、第7、第8、第11、第12期上刊登了《搜集民間故事的幾點體會》《民間故事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從「聊齋叉子」說起》等12篇文章,主要商榷民間故事如何書寫。董均倫依據江源故事的搜集實踐,體悟道:「假如你依樣畫瓢地記錄下來,那一定會使原來的故事減去很多聲色,因為每個人說故事的時候,聲調的高低快慢,眉目的表情,以及手勢,都在幫助言語表達出故事的內容,他們的相互關係,好像紅花和綠葉一樣,所以就必須把聲調和表情烘托出來的氣氛用文字表達出來。」盡管這些觀點是建立在書面傳統第一性的基礎之上,但卻展露出學者們對故事口頭文本講述特性共有的學術關懷。…

Continue

Added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December 16, 2022 at 4:30pm — No Comments

無敵拉爾夫 (英語:Wreck-It Ralph) (下)

[製作完車後,簽名時]



雲妮露普:原來你有牙齒,我從來沒看過你笑。


拉爾夫:我不是在笑,只是脹氣。

[雲妮露普把車開回拉爾夫身邊後]



雲妮露普:那我表現如何?


拉爾夫:嗯...你差點毀了整座山。

雲妮露普:對,我知道。

拉爾夫:你須要學會控制你的突波。…

Continue

Added by Sindumin on December 16, 2022 at 12:00pm — No Comments

張詩雨·海上絲綢之路上的宗教交流(5)

伊斯蘭教即使通過和平的方式在海上絲綢之路迅速擴張,但也有其本身的特點:

第一,敲門磚。商人通過商業貿易往來這塊敲門磚,使當地統治者被巨額商業利益吸引,進而在本國經商。這使得穆斯林可以廣泛分佈在各個地域,並留下居住,得以繁衍生息,為日後傳教建立平臺。穆斯林在長期居住地形成穆斯林聚居區,在此與當地人通婚,娶妻生子,甚至擔任官職。例如,穆斯林蒲壽庚在宋朝末年擔任泉州舶使,這些穆斯林後裔逐漸演變成了現今的回族。在穆斯林聚居區形成和發展的同時,伊斯蘭教傳教士和學者也緊隨著商人來到當地興土木,建寺院,例如廣州的懷聖寺,杭州的鳳凰寺,揚州的仙鶴寺等。…



Continue

Added by 水牆 繪 on December 16, 2022 at 11:00am — No Comments

毛海驍 許曉蒙·鄉村振興視域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3)

據統計數據分析,從1997年開始全國行政鄉的數量就呈下降趨勢,自2007年以來全國每年平均有18個村消失。其中超過50%以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散落在農村。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鄉村消失的背後必定是那些承載著文化記憶的古村落被拆毀,彰顯民風民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消失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長此以往,幾千年來形成的農耕文化將不復存在。目前,鄉村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其所賴以生存的文化生態環境發生改變。…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December 16, 2022 at 11:00am — No Comments

羅安平·葆育地方感:美國阿帕拉契亞的民俗實踐(7)

其一,青少年通過排練演出的紀律、協作、創造力和樂趣,形成集體意識與自我認同感。



其二,就演出的內容來看,這部改編自《巧克力工廠》的舞臺劇講述美國經濟蕭條時期,堅守真善美的人終獲成功與幸福,對於有相似處境的年輕人,無疑極為勵志。



其三,通過家庭參與,全社區都被動員起來。因為在這樣一個經濟並不景氣而且藝術資源相對缺乏的地區,人們格外珍惜藝術活動這一平臺,紛紛給予支持援助以及志願服務,涓涓細流化作不容忽視的社區共建力量。…



Continue

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December 16, 2022 at 11:00am — No Comments

劉奇·鄉村治理「三原色」:識人識物識勢(1)

鄉村治理歷來是一個又老、又大、又難的問題。鄉村基層幹部形容自己是常年累月在「五加二、白加黑、夢加醒、夜總會(總是在夜里開會)」中忙碌,不僅身心俱疲,而且難見成效。如何跳出這種惡性循環,從雜亂無章忙得暈頭轉向中解脫出來,關鍵在於抓綱舉目,著力提升自身「慧眼三識」的能力,善於識人、識物、識勢。「三識」是鄉村治理的「三原色」,不論形勢多複雜,工作多繁重,做好「三識」,事半功倍。

識人。在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社會化分工越來越細,社會組織力越來越強的情勢下,善於識人選人用人是鄉村治理的首要問題。

一是選用產業能人帶領農民致富。中國農業一家一戶分散經營,…

Continue

Added by 厚數據才厲害 on December 16, 2022 at 8:30am — No Comments

羅安平·葆育地方感:美國阿帕拉契亞的民俗實踐(6)

毋庸置疑,近百年來,阿帕拉契亞地區的經濟結構不斷變遷,對於家庭農場而言,雖然它仍然在社區建設、食品供給、鄰里關係等方面有著自己的價值,但當代壟斷性企業如沃爾瑪等零售企業,強烈沖擊了家庭農場與社區的關係。這一點也在我們采訪另一些社區老居民時得到驗證:他們大多都熱衷於回憶多年前社區里的家庭式便利店、麵包店、補鞋店、花店等,街坊鄰居往往在這些店里拉家常聊八卦,一位女士說,「但是現在,大家要買東西,都得開車去沃爾瑪或者克羅格(Kroger,美國跨國公司)。」

地方性與全球化似乎處於二元衝突之中,然而身臨其境的人是否都只能唱一曲時代的挽歌呢?一位新馬克思主義地理學的代表人物多琳·馬西(Doreen…

Continue

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December 16, 2022 at 2:30am — No Comments

施愛東·龍與圖騰的耦合:學術救亡的知識生產(7)

將自己的想象摻雜幾個外國人名和幾句外國引文,然後當作一種理論資源用來解釋中國上古神話,這是1930-1940年代圖騰學者們常用的手法。李則綱在他的另一長文《社與圖騰》中說:「氏族社會里,所賴以團結社群的,則為同群之人共同信仰的圖騰,這種圖騰,或為動物,或為植物,或為無生物,他們相信他們同一圖騰即為同一血緣。」(45)按照這種觀點,除了人自身,萬事萬物都是圖騰了。李則綱還提出「社是封建社會初期用來聯合各部落的東西,等於古代圖騰」的觀點,把圖騰主義延伸使用到了「封建初期」。他所歸納的社圖騰中,有一類是龍圖騰:「共工既為一個龍氏族的稱號,他的兒子勾龍,自然也是龍氏族的圖騰,亦即氏族社會里一個民族的保護神。」(46)…

Continue

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December 15, 2022 at 11:00pm — No Comments

張詩雨:海上絲綢之路上的文化交流(2)

中國的四大發明對於改造世界、帶動各國發展都起到了深遠的影響。而除了四大發明以外,還有其他很多優秀的並在當時極為先進的技術傳到了國外,例如冶鐵、漆器和穿井等技術都是中國最先發明並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世界各國的。中國的中醫學也是獨具特色的,秦始皇時期,徐福開辟海上絲綢之路將中醫帶入了日本,1405年至 1433年,明成祖派鄭和率領龐大的中國船隊7次下南洋和西洋,輸出了大量的藥材,如大黃、當歸、鹿茸、茯苓、肉桂等。《本草綱目》也在 17世紀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傳到日本和歐洲,隨後被選譯或全譯成日、朝、拉丁、法、英、俄等文字,成為國際上的重要醫學文獻,英國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將《本草綱目》贊譽為中國16世紀的百科全書,中國的醫學為世界醫學發展帶來了深遠影響。…

Continue

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December 15, 2022 at 10:30pm — No Comments

張多·抖音里的神話:移動短視頻對中國神話傳統的重構(5)

用戶生成是移動短視頻重要的內容生產機制,因此傳播神話短視頻的主體不再是現實中的人,而是一個個抖音賬號。一個賬號也未必對應單一個體,有可能是一個集體,也有可能是一個運營賬號的專業機構(如公司)。例如制作「口水封神」系列動畫短視頻的賬號「變月動畫」就是由上海變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運營的,其神話題材短視頻是商業行為驅動下的文本制作。此外,在抖音上還有大量賬號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用戶,如前文提及的「創談神話」即為福建漳州的個體用戶。…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December 15, 2022 at 9:30pm — No Comments

文創絲路:五絲促五通(1)

一、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國家戰略

2013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訪問中亞國家期間,首次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的演講中,他提道:“為了使歐亞各國經濟聯系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我們可以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這是一項造福沿途各國人民的大事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先做起來,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區域的大合作。



第一,加強政策溝通。各國可以就經濟發展戰略和對策進行充分交流,本著求同存異原則,協商制定推進區域合作的規劃和措施,在政策和法律上為區域經濟融合‘開綠燈’。…



Continue

Added by Qyzylorda on December 15, 2022 at 7:00pm — No Comments

尤金·T·簡德林〈存在主義與體驗式心理治療〉(12)

即使治療師對病人直接感知到的、感受到的東西一點也不清楚(而且病人亦是如此),雙方也都可以用他們的話語指向它。它是具體地被感覺到的。正如我今天所闡述的,人們的注意力和象征化可以「承揚」這個體驗的過程。[15]

語言、行為、他人的反應……這些都可以承揚體驗過程,而這正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地方:一個有感知力的、互動的有機體。就像我們吸收的氧氣和食物,就像我們排放的二氧化碳和排泄物,生命過程固有地就是一種交互作用。當動物停止吸氣和呼氣,停止推擠地面並將糞便埋在裏面,停止攝取食物和循環血液(其內部成分正包括著外部的氧氣和食物顆粒)時,它的身體結構也就會死亡和分解。這個活生生的身體的感知性(sentience)就是其複雜的持續進行…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December 15, 2022 at 5:30pm — No Comments

尤金·T·簡德林〈存在主義與體驗式心理治療〉(11)

當一個人第一次準確地表達他感覺如何時,在那一瞬間,且正是在他這樣做的時候,他就不再是那樣的感覺了。他深深感受到的的那種準確性,即那些感覺起來準確無誤的語詞所帶來的身體上的釋放感,就是改變或問題終將解決的感受,就是向前邁進一步的體驗。



從這種被承揚了的(carried-forward)體驗看去,從這個新的步子看去,現在一切看起來都有些不同了。解決辦法可能還看不到。更早之前所說的語詞(或許也曾帶有深刻的準確感)現在則可能是錯誤的或者無關緊要的。整個場景或許已經改變了。議題和問題可能也是不同的了,它們可能比你先前以為的還要糟糕,但是體驗過程得以被承揚,這感覺起來總是好的、令人愈發有活力的。…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December 15, 2022 at 5:30pm — No Comments

孫惠柱:端午的拯救與傳統的發明(下)

其次,這種新民俗的創造往往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程才能做到約定俗成,流傳成為真正的傳統,因此不宜用政府項目的形式來一錘定音。最好是鼓勵社會團體去做,百花齊放,讓不同地方搞出不同的活動來,時間長了,不好的自然會淘汰,而吸引人的就會延續下去,傳播開來。韓國的端午祭就是這樣搞出來、傳下來的。再舉一個例子,感恩節是美國和加拿大獨有的節日,北美各地慶祝的方法各色各樣,最有名的一個在紐約。每年感恩節紐約最長的街道百老匯上都有盛大的遊行,五彩繽紛的彩車、方隊、巨型充氣卡通,從145街一直走到34街,這麽大的活動卻不用政府來操辦,一向是由最大的百貨公司梅希(Macy‘s)組織,至今已經八十年。1920年代的第一次只是公司員工自發的慶祝遊行,但現在的影響已經遍及全國乃至全球,各地很多社區、學校都會精心編排節目,希望能被梅希選上,到紐約去向全世界秀上一把,那是莫大的榮耀,與此同時,每年為此投入巨資的梅希公司也為自己的品牌作了最好的宣傳。…

Continue

Added by kkogdugagsi 小木偶 on December 15, 2022 at 12:00pm — No Comments

羅安平·葆育地方感:美國阿帕拉契亞的民俗實踐(5)

你回到中國,當然可以把你拍的照片與家人分享,甚至每個人都可以在網上看到成千上萬的風景照。但是你看,你拍下的那個洞穴,瀑布,那塊岩石,僅看照片,怎麽能聞到它呢?它清涼的溫度呢?怎麽會有觸摸感?俗話說,一圖勝千言,但是生活,生活可是常新常異的。

喬什為家鄉的自然美感到自豪,但是他也告訴我們,賽歐托絕不只有「善」與「美」的一面,與阿帕拉契亞的其他小城一樣,它充滿了困境與危機。行走在保護區內,喬什偶爾會拾起一片「藥品」包裝紙,告訴我們他身邊成癮類藥物泛濫現象,年輕一代生活在虛擬網絡中不懂得如何用眼神跟人交流,而教堂式微使社區聯系不如從前密切。



他也曾在遊人扔棄於林中的17個垃圾袋中逐一排查,終於在最後一袋里根據未燒盡的信封,找出「破壞環境者」。喬什的經歷,也證實了一項關於環境管理員職責意識與地方感關聯度的研究:發現環境問題並引發公眾關注進而促進行動,具有強烈的主體感和責任心,這是形成地方感的「先決條件」。…

Continue

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December 15, 2022 at 11:00am — No Comments

巴莫曲布嫫 朝戈金·民族誌詩學 (Ethnopoetics) (中)

「民族誌詩學」的創立,體現了口傳文學的再發現對文學文本概念和英語世界中的散文與韻文二分法的挑戰和更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學派的主將皆以研究美洲本土(印第安人和瑪雅人)的口頭傳統和口傳文學而著稱,因此他們首先利用在本土社區進行田野作業的語言優勢,力圖從交流和傳播情境的傳統內部來體認口傳文學存在的條件,進而發現和描述從口傳到書寫的文學變異,以及由迻譯而產生的信息缺失、傳達變形、闡釋誤讀和效果斷裂。例如,民俗學家和歷史學家巴瑞•托爾肯就拒絕使用脫離語言傳統和文化語境的寫本或抄本,因為它們會引發出數不清的誤讀問題,他指出那些接近於所謂文學用途的既有文本極其冒險,充其量只能視為「大綱」。而他本人的田野工作及其對納瓦霍人(Navajo)故事講述家的研究揭示了許多前人搜集的文本中沒有記錄的文體特征,而他關於北部美洲本土傳統(Native American Tradition:…

Continue

Added by 史識 庫 on December 15, 2022 at 10:00am — No Comments

劉奇·人文紅利:鄉村振興的精神力量(1)

20世紀80年代,中國充分發掘人口紅利的潛能,迅速崛起。今天隨著出生率下降,老齡化提前, 人口紅利逐漸淡出,「人才紅利」 正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各地政府多渠道培育人才,花重金延攬人才,出奇招發掘人才, 「搶人大戰」不斷上演。



不論是人口紅利還是人才紅利,都是關注個體,人口紅利強調人的數量,人才紅利強調人的質量。鄉村振興離不開人口紅利和人才紅利,但更需要開發「人文紅利」。人文紅利是關注人的群體,是一個國家和民族長期積澱的精神風貌和心智品格凝聚的感召力,是大多數成員認同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道德規範等真理性精神外化的影響力。

鄉村振興離不開艱苦創業精神。艱苦創業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突出特征,是中華兒女引以為傲的民族精神。五千年文明史也是中華民族的艱苦創業史、接續奮鬥史,…

Continue

Added by Temer Loh on December 15, 2022 at 9:30am — No Comments

楊怡爽:「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亞洲生產網絡 (1)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需要構建一個能夠為所有參與國接納的具有嶄新內容和含義的框架。歷史上的海上絲綢之路跨越了文化的邊界,亞洲生產網絡跨越了企業與國界的邊界,為經濟增長提供了更加寬闊的市場和發展機遇。



現代的東亞國家依靠亞洲生產網絡實現了經濟上的復興,然而許多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地區和國家依然處於世界經濟的邊緣地帶,面臨嵌合到全球價值鏈和在全球經濟體系中尋找自身地位的困境。與此同時,亞洲生產網絡受困於自身發展創造出來的新邊界,需要拓展邊界的機遇和新推動力。…



Continue

Added by CERI on December 15, 2022 at 7:00am — No Comments

石云濤:唐詩詠海上絲路舶來品(6)

四、香料、藥物

香料經海上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南方沿海地區,進而傳入中原。考古發現漢時南越國已從海外輸入香料和燃香習俗。通過海上交通聯結東西方貿易的道路又稱「香料之路」,產於阿拉伯半島、南亞、東非和東南亞的香料通過這條路線西傳歐洲,東傳至中國。唐詩反映了燒香和熏香的習俗。李益《宮怨》:「露濕晴花宮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陽。」(43)



杜牧《送容州中丞赴鎮》:「燒香翠羽帳,看舞郁金裙。」(44)李商隱《故番禺侯以贓罪致不辜事覺母者他日過其門》:「江陵從種橘,交廣合投香。」(45)薛能《吳姬十首》其五:「退紅香汗濕輕紗,高卷蚊廚獨臥斜。」…

Continue

Added by ucun estutum on December 14, 2022 at 11:30pm — No Comments

張詩雨:海上絲綢之路上的文化交流(1)

從海上絲綢之路開始歷史使命的那一刻起,伴隨著商品的不斷交流,文化交流也悄無聲息地開始了。在這一過程中不能說是誰改變了誰,或是哪個國家占據了主導地位,只能說每一個參與交流的國家都是受益者。因此,絲綢之路沿線的文化交流為古代絲綢之路文明史譜寫了重要的篇章。

中國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對外國文化的影響

自秦漢以來,中國的文化一直深受世界各國的仰慕,中國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向外傳出先進的科學技術、優美的藝術、卓越的思想以及優良的制度等都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世界的發展。

(1)科技和技藝…

Continue

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December 14, 2022 at 10:3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