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牆 繪
  • Male
  • Bakri Johore
  • Malaysia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Facebook MySpace

水牆 繪's Friends

  • VR
  • INGENIUM
  • Malacca 皇京港
  • Crna Gor
  • Copil
  • Bir Tanem
  • Bayrut Alhabib
  • Eamman Habibatah
  • Baghdad Janim
  • Suyuu
  • baku
  • Dushanbe 杜善貝
  • Ashgabat
  • SRESCO
  • ucun estutum

Gifts Received

Gift

水牆 繪 has not received any gifts yet

Give a Gift

 

水牆 繪's Page

Latest Activity

水牆 繪 posted a blog post

張正萍·情感正義論: 從詩性正義回到蘇格蘭啟蒙 13

蘇格蘭啟蒙運動的情感理論在中國傳統哲學中理應得到很好的回應, 因為中國傳統哲學中同樣蘊含著內容豐富的情感理論。李澤厚在2010年和2011年的談話中再次強調其哲學的核心是「情本體」 (之所以是「再次」, 是因為李澤厚早先就已經提出「情本體」這個概念) , 並將「情本體」視為一種有關人類和個體生存延續的人類學歷史本體論[77]。「情本體」向內推演是現代人深切感受的個體自身的存在意義問題, 向外推延是將「情」滲入政治哲學中, 是「宗教性道德」對「社會性道德」的「範導和適當構建」[]。 就正義之德這個主題而言, 我們可以沿著李澤厚先生探索的道路, 追尋中國傳統理論中的正義論。不考慮本國實情而全盤接受某種外來的理論是不明智的。巧合的是, 蘇格蘭啟蒙思想家所構想的情感正義論, 以及以情感為原點的社會秩序論, 契合了中國社會長期以來的理論傳統。處於轉型時期的當代中國可以從重視人情倫常的傳統中發掘合適的理論, 並汲取蘇格蘭啟蒙思想中的道德情感論, 在經濟、政治和法律領域做出自己的理論探索。【參考文獻】[1] [美]瑪莎·努斯鮑姆:《詩性正義:文學想像與公共生活》, 丁曉東譯,…See More
Dec 27, 2023
水牆 繪 posted a blog post

張正萍·情感正義論: 從詩性正義回到蘇格蘭啟蒙 12

斯密所說的這種「關心」並不是熟人、朋友間的關心, 而是最一般、最普通的同胞之感。斯密特意排除「那些特別細膩敏銳的情感」, 而將這種關心視為普通的人與人之間的同胞之情, 其目的在於說明, 作為旁觀者的我們在維護正義、懲罰非正義行為時並不需要具備超出尋常的同情能力, 只需要一般的同情能力即可。這種同情是任何人都具備的, 哪怕是十惡不赦的惡棍, 也具有這樣的同情, 它是人的秉性之一。在斯密的法律正義中, 這位裁判並不是努斯鮑姆在《詩性正義》中所描述的詩人裁判、文學裁判———這種裁判「並不追求中立性, 但是在某種程度上符合我們在第三章中描述的明智旁觀者, 要求而不是禁止同情地理解存在價值預設的人類事實」[1]121;而是一個具有一般同情能力的普通人, 他/她只需對他者懷有基本的同胞之情, 便能夠感受、體會同胞的情感。恰是這樣的普羅大眾, 成了斯密法律正義的旁觀者和裁判, 也正是這樣普通的裁判使法律正義能夠得以普遍施行。可以說, 這位旁觀者的產生是斯密對正義論的重要理論貢獻。顯然, 休謨和斯密同時運用了「旁觀者」和「同情」這兩個概念, 其相同之處是, 兩位思想家都注意到,…See More
Dec 23, 2023
水牆 繪 posted a blog post

張正萍·情感正義論: 從詩性正義回到蘇格蘭啟蒙 11

單純的正義只是一種消極的美德, 它只是阻止我們去傷害我們的鄰人。一個僅僅是克製自己不去侵犯鄰居的人身、財產或名譽的人, 確實只有微不足道的積極功勞。然而, 他卻履行了被專門稱為正義的全部法則, 並做到了地位同他相等的人可以恰當地強迫他去做的每一件事, 或者因為他不去做他們便可以給予懲罰的每一件事。我們常常只要坐著不動, 一無所為, 便可以遵守正義的一切準則。」[6]82斯密對正義的這番描述是對消極德性的最好注解。那麽, 一個人作為個體會受到哪些方面的傷害呢?斯密列舉了三個方面:一是身體上受到傷害、傷殘、殺害, 或人身自由上受到侵犯;二是名譽上的損害, 或是被錯誤地當作憤懣或責罰的適當對象, 比如被當作小偷、劫匪, 或被貶低實際價值等;三是財產上受到損害[11]399。這三方面的權利被侵害給個人帶來的傷害也是有程度差別的。斯密認為:「最神聖的正義法律, 那些被違反時要求報復和懲罰的呼聲最高的法律, 就是那些保護我們鄰居的生命和人身安全的法律;其次是保護其財產和所有權的法律;最後是那些保護所謂個人權利或因他人允諾而歸之於他的權利的法律。」[6]84 對這三個層次的劃分,…See More
Dec 16, 2023
水牆 繪 posted a blog post

張正萍·情感正義論: 從詩性正義回到蘇格蘭啟蒙 10

對比一下斯密對政府起源的論述, 我們能夠感受到這兩位思想家在政府論上很多類似的主張, 尤其是關於財產權與政府的論述[10]23。斯密同樣承認:一切民事政府的產生, 其目的都應該是「維護國家成員中間的法律正義, 防止社會成員遭到同一個社會中的其他社會成員的侵害, 也就是說, 保護每個人的完全權利。一旦一個人所擁有的權利以及公正地從他人那裏要求的權利被剝奪, 尤其是當我們無緣無故傷害他時, 法律正義就被違背了」 (1) [11]7。可見, 斯密同樣將政府與執行正義關聯起來。而且, 斯密指出, 在政府的組建原則上, 權威和效用是兩個重要依據 (2) [11]401。在效用或利益這一點上, 休謨和斯密的觀點是相同的。但與休謨不同的是, 斯密一如既往地將政府的起源置於歷史之中加以論述, 筆者曾在另一篇文章中就此論述過[10]23, 此不贅述。同樣需要注意的是, 斯密對服從的論述也是從同情出發的。在休謨那裏, 人們服從政府是因為這樣的行為能夠為自己帶來利益, 但在斯密那裏, 服從並非出於這些利益或好處。對權威、高位者的服從只是出自人們對權貴們的天然的羨慕、欽佩、順應之情,…See More
Dec 13, 2023
水牆 繪 posted a blog post

張正萍·情感正義論: 從詩性正義回到蘇格蘭啟蒙 9

利益始終是第一位的, 習俗的力量即便強大, 也會在利益的強力之下做些改變。一個政府如果損害了「公共利益」, 人們同樣有理由拒絕服從該政府。然而, 政府給人們帶來的不僅是對利益和安全的保護, 還在不斷運行中進一步促進人們的利益。約翰·羅伯遜說:「政府是經濟進步的先決條件;因為憑借其權威, 政府為個人在物質進步中能夠自由地追求他們的利益提供了安全的條件。而且, 在事物發展的自然進程中, 政府與經濟進步的關系是互補的:隨著社會成員獲得更多的商品和財富, 他們就越發需要政府提供法律和軍事上的安全;而他們的商品構成日益增加的剩余資源的儲備, 政府可以在緊急情況下取而用之。」[]可見, 執行正義並非政府的唯一功能, 保護人們合法追求個人利益, 也是政府的職能之一。休謨將利益作為服從政府的依據, 這種見解塗上了一種效用論色彩。人們服從政府或行政首領, 是因為「我們的利益總是在服從首領的一邊;只有極大的現實好處才能使我們忽視維持社會安寧和秩序的長遠利益, 促使我們反叛。如此看來, 盡管眼前利益在自己行為中會蒙蔽我們, 但這種情形絕不會發生在他人的行為中;也不會妨礙它們展現其真實的面目,…See More
Dec 11, 2023
水牆 繪 posted a blog post

張正萍·情感正義論: 從詩性正義回到蘇格蘭啟蒙 8

我們通過同情感到他們所感到的不快, 而且在一般觀察之下, 人類行為中令人不快的每樣事情都被稱為惡, 而凡產生快樂的任何事情同樣也被稱為德;所以道德的善惡的感覺就隨著正義和非義而發生。」[5]540聯系休謨關於道德善惡的四種來源 (即令自己愉快、令他人愉快、對自己有用、對他人有用) [5]633, 休謨依據正義和非正義給人帶來的快樂或不快解釋了它們何以被稱為「道德的善惡」。如此, 正義與非正義的判分便有兩個基礎:利益和道德。利益是正義的基礎, 休謨已經說明;道德成為正義的基礎, 是因為「當人們一旦看出這種利益以後, 他們一看到有助於社會的安寧的那些行動, 就感到快樂, 一看到有害於社會的安寧的那些行動, 就感到不快」[5]574。 歸根結底, 利益促使人們維護正義、懲罰非正義。休謨此處的論證看似是有問題的:當休謨將建立在正義基礎上的財產權視為道德關系時, 他就已經將正義視為一種道德了, 此時又將道德作為正義與非正義的判分基礎, 顯然是循環論證。然而, 休謨論述正義和非正義的判分基礎所引出的是如何維護正義、懲罰非正義的問題。人們的共同利益感促使他們達成協議, 而為了維護個體的利益,…See More
Dec 8, 2023
水牆 繪 posted a blog post

張正萍·情感正義論: 從詩性正義回到蘇格蘭啟蒙 7

休謨的這種解釋令人驚嘆:在這種解釋中, 遵守財產權的規則不單是法律的要求, 還是道德的要求。在休謨的語境中, 這種「道德」是正義;而在斯密那裏, 財產權問題涉及的是法律。在某種程度上, 休謨和斯密對財產權的討論是重疊的, 但由於休謨將財產權關系視為「道德」關系, 其論述就與斯密稍有不同。休謨將貪欲、利益的激情引入正義規則的形成之中。在上面的論述中, 休謨提到人們協議的達成需要約束情感中偏私的部分, 自私、貪欲便是人性中最偏向自己的激情, 同時也是最難約束的。人們對自己的親人、鄰居以及陌生人的情感的同情是有限度的, 而涉及財產權時, 那些彼此對立的情感更驅使他們走向四分五裂的境地。 「唯獨這種渴望我們自己和我們最親近的朋友獲得財物和所有物的貪欲, 是永無滿足的, 是持久的, 普遍的, 直接破壞社會的。幾乎沒人不為其所驅使;當它沒有任何約束, 按照自己最初的也是最自然的趨勢表現出來時, 沒有任何人有什麽理由不懼怕它。」[5]532但是, 人類為了自己的長遠利益和恒久利益, 又必須約束利益這種最具破壞性的激情。人性中沒有其他激情能夠約束,…See More
Dec 5, 2023
水牆 繪 posted a blog post

張正萍·情感正義論: 從詩性正義回到蘇格蘭啟蒙 6

在最初始的時代, 人類並未察覺到「社會」的好處, 但隨著家庭的產生, 人類開始產生了「自私的情感」。對於「自私」, 休謨的評價非常公允:「我知道, 一般地說, 自私這個性質被渲染得太過火了, 而且有些哲學家們所樂於盡情描述的人類的自私, 就像我們在通話和小說中所遇到的任何有關妖怪的記載一樣荒誕不經, 與自然離得太遠了。」[5]527 自私並不是一種極端化的情感, 休謨認為自私不過是人類各種性情中的一種, 不應該過分妖魔化 (對自私的這種界定同樣被斯密采納) 。休謨希望從「自然」的角度認識自私:人們總是愛自己勝過愛別人, 盡管人們對子女的愛非常慷慨, 但這種慷慨與自私結合在一起, 使得人們對親戚、朋友以及其他人的情感產生不同程度的距離。由此, 當每個個體為自己謀福利的時候, 自私便開始發揮作用。 休謨說, 人類有三種福利:一是內心的滿意;二是我們身體外表的優點;三是對我們憑勤勞和幸運而獲得的所有物的享用[5]528。前兩種福利即便被他人劫取, 也不能增添他人的幸福;唯有第三種福利, 占有它就能增添自己的福利。然而, 也唯有第三種福利的占有是不穩定的,…See More
Dec 3, 2023
水牆 繪 posted a blog post

張正萍·情感正義論: 從詩性正義回到蘇格蘭啟蒙 5

可以看到, 斯密使用了不同特征的旁觀者, 比如, 漠然的旁觀者 (indifferent spectator) 、無偏的旁觀者 (impartial spectator) 、全知全能的旁觀者 (wise and well-informed spectator) 、現實的旁觀者 (real spectator) 、假想的旁觀者 (supposed spectator) 等。而對道德判斷來說, 只有具備以下特征的旁觀者才具有評判或審判的資格:首先, 這位旁觀者應該是公正的、不偏向任何一方的;其次, 應該充分了解事情的真相;再次, 應該具有與他人同情共感的能力。在公共生活中, 這樣的旁觀者足以成為一個合格的裁判;在個人生活中, 這位裁判還需要具有一半的「神性」才能更好地判決個人的行為。在公共生活中, 休謨和斯密的旁觀者理論沒有太大的差異, 但在個人生活中, 「神性」的色彩在休謨那裏是不存在的, 這恰是斯密與休謨的不同之處。探究斯密和休謨旁觀者理論的差異, 對理解兩位思想家的正義論或有一些幫助。在休謨的道德哲學中, 除了對仁慈的論述之外, 內心的旁觀者幾乎不會出現, 因而,…See More
Nov 14, 2023
水牆 繪 posted a blog post

張正萍·情感正義論: 從詩性正義回到蘇格蘭啟蒙 4

但旁觀者終究不是當事人, 他的同情程度是有限的。在現實生活中, 旁觀者與當事人情感程度上的不同隨處可見, 然而, 雙方仍然可以達到情感上的和諧。只要「存在這樣一種一致」, 「就足以達成社會交往的和諧融洽」。「雖然它們絕不會同音齊唱, 但是它們可以諧音合唱; 這對於社會交往的需要或要求而言已經足夠了。」[6]22 要達到這種和諧, 需要旁觀者和當事人相互體諒雙方的情感, 互換位置考慮雙方的感受。在社會交往中, 旁觀者的同情與當事人的一致、和諧構成了一種基本的要求, 或者說是一種約定俗成的「潛臺詞」。對每個人來說, 虛擬的或現實的旁觀者的存在是一種有形無形的「規約」。在社交場合中, 每個人都會努力克制自己最強烈的情感, 展現最平易近人的一面。我們並不期望從一個泛泛之交那裏比從一個朋友那裏得到更多的同情, 我們會努力在他面前裝得比較平靜;「我們更不期望從一夥陌生人那裏得到更多的同情」, 我們只會在他們面前裝得更加鎮靜[6]23。 因此, 人與人之間親疏遠近的距離會產生不同的同情程度, 不同態度的旁觀者對當事人來說是不同的參照, 人們會根據不同的旁觀者參照系調整自己的言行舉止。在這裏,…See More
Nov 12, 2023
水牆 繪 posted a blog post

張正萍·情感正義論: 從詩性正義回到蘇格蘭啟蒙 3

休謨筆下的旁觀者並不局限於兩方, 也可以是第三方。休謨在分析「憐憫」這種情感時說, 我們看到一個人身處不幸, 會因憐憫和愛而感動, 但造成這種不幸的人卻成為最強烈痛恨的對象, 我們對他的憎惡超過了相應的憐憫之情。這種結果正是「雙重的同情」 (double sympathy) 所致。因此, 憐憫所呈現出來的最終情感可能是對不幸者的愛憐之情, 也可能是對與不幸者對立的一方的痛恨之情。這裏的旁觀者則可視為第三方。 旁觀者的同情借助想像延伸到「與不幸者對立的一方」, 並進而產生了「痛恨之情」, 這裏旁觀者與呈現者的身份似乎沒有變化, 但旁觀者的情感已經指向第三方, 在呈現者的背後還有導致呈現者不幸的另一方, 此時的旁觀者已然成為一個「評判者」。至於在旁觀者心中最終流露出的情感究竟是憐憫之情還是憎惡之情, 則與這兩種情感的較量有關。 與這種「雙重的同情」類似的是另一種同情, 即:「當另一個人目前的不幸對我產生了強烈的影響時, 生動的想像便不僅局限於它的直接對象, 而且還將其影響擴散在所有相關的觀念上, 並使我對那個人的所有情況形成一個生動的概念———無論是過去的、現在的還是將來的,…See More
Nov 7, 2023
水牆 繪 posted a blog post

張正萍·情感正義論: 從詩性正義回到蘇格蘭啟蒙 2

拉斐爾在《無偏旁觀者: 亞當·斯密的道德哲學》一書中對此做了充分的闡釋。拉斐爾指出, 在哈奇森、休謨、斯密三人的道德哲學中, 「旁觀者」在道德贊同和判斷中都有其或輕或重的影響。哈奇森以「道德感」 (moral sense) 作為道德贊同與否的重要標準, 認為「道德感」是當我們發現仁愛那種無涉利益的動機時產生的一種無涉利益的贊同情感。 當哈奇森盡力去強調道德贊同的無涉利益時, 他就不得不聚焦於旁觀者的反應了, 因為「行為人自己對仁愛的贊同很大可能是一種關涉利益的贊同 (interested approval) , 而受惠者則幾乎總是一種關涉利益的贊同」[]。如此, 哈奇森就必須常常以「旁觀者」或「觀察者」來解釋他的德性論了。在《道德善惡研究、美和德性觀念起源研究》中, 哈奇森就曾闡釋過旁觀者在情感反應中的作用。 亞歷山大·布羅迪指出:「哈奇遜主張『旁觀者』這一概念———這裏, 他心裏顯然想到是的無私無偏的旁觀者———是『德性的友好與可愛』這一概念外延下的一個子集。」[]盡管布羅迪認為, 在斯密之前, 「同情」這個概念和「旁觀者」一樣已經深入到道德哲學的課題之中, 但在哈奇森那裏,…See More
Nov 3, 2023
水牆 繪 posted a blog post

張正萍·情感正義論: 從詩性正義回到蘇格蘭啟蒙 1

在《詩性正義: 文學想像與公共生活》一書中, 瑪莎·努斯鮑姆將文學想像和詩歌理解中的人類情感運用於司法審判和公共生活, 認為一個優秀的裁判若要達到「完全的理性」, 「必須同樣有能力進行暢想和同情」, 「他們不僅僅必須培養技術能力, 而且也應該培養包容人性的能力」, 如果缺少這種能力, 「他們的公正就將是遲鈍的, 他們的正義就將是盲目的」[1]171。 努斯鮑姆的「詩性正義」繼承了蘇格蘭啟蒙運動中兩位思想家大衛·休謨和亞當·斯密的旁觀者理論。在他們的理論中, 明智的旁觀者通過與各方情感的同情共感進而對事物做出審慎的裁判, 正義———經濟的、政治的、法律的正義———在人們各種情感反復溝通與認同的基礎上實現。努斯鮑姆正是將文學和情感注入明智的旁觀者, 進而提出了她所謂的「詩性正義」, 但這種基於文學想像和情感認同的正義論,似乎總令人有些懷疑其適用性和準確性。比如中譯本序言中的質疑:「既然文學和情感也並不一定是安全的, 那麽如何區別正確的文學和情感呢? 如果說我們還可以通過政治正確和倫理道德來篩選文學, 那麽, 我們通過什麽方式來區分真正的同情和幼稚的婦人之仁呢?」[1]18…See More
Nov 2, 2023
水牆 繪 posted a blog post

劉荻·詩性真的正義嗎?

前幾天我寫了一篇《“詩性正義”是個什麽東東?》。當然,這篇文章只是譏諷某些“詩人”的自戀和自我正義化,並不涉及哲學家努斯鮑姆所提出的詩性正義概念。(詩人們崇拜“詩性正義”,無非就是想讓詩人來取代柏拉圖的“哲人王”的地位。他們忘了,在柏拉圖的城邦里,詩人是要被驅逐出去的。)不過,努斯鮑姆的詩性正義概念也有頗多可議之處,因此我又寫了這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努斯鮑姆的詩性正義是一種文學想像的正義,努斯鮑姆認為,文學想像能夠促進人們對弱勢群體的同情和理解,從而有助於實現社會正義。(其實努斯鮑姆在《詩性正義》中所評論的文學是小說而不是詩,詩人們都一廂情願了。)然而,正如批評者所說,文學作品不一定是符合道德的。色情和暴力(或者用弗洛伊德的話來說:生之本能與死之本能)是文學作品的永恒主題。文學作品也可能充滿自戀和自我中心的情感(無論是個人的還是集體的),不僅無助於對弱勢群體的移情,反而可能助長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等邪惡的意識形態。終極價值可能是相互衝突的。美和善未必是同一的。“德國滿足於藍色天空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也要求陽光下的土地”——看,就連侵略戰爭也可以用詩意的語言來描述。當然,我也同意,…See More
Oct 31, 2023
水牆 繪 posted a blog post

王鼎鈞《反問》

有一天下午,楊先生經過訓導處,聽見訓導主任正在“訓”一個學生:“你身高一米五,還算不算是小孩子?上學讀書,應該遲到早退,上課應該打瞌睡,是不是?月考成績,有四門重要的功課不及格,心裏高興嗎?成績單拿回家去了,不敢給父母看,劃一根火柴燒掉,問題就算解決了嗎?你這樣下去,將來能做什麼?做工人,你有力氣嗎?做乞丐,你的腿斷了嗎?什麼都做不成,去做小流氓嗎?”停了一下,訓導主任又把一連串的問號,朝那個學生的頭上轟去:“你將來想做甚麼?做流氓嗎?做乞丐嗎?月考應該不應該及格?成績單應該不應該拿給父母看?上課應該不應該打瞌睡?上學應該不應該早退?你來騙誰?為甚麼要欺騙?為甚麼不誠實?我們天天過愚人節,是不是?”那個受責備的學生一面垂頭喪氣,一面又得挺直雙腿,自肩以下保持立正姿勢,那樣子,看上去有點可笑。他對訓導主任提出來的問題,一概不敢回答,這不僅是在禮貌上不許回答,同時也因為每一個問題的答案對他自己都不利。訓導主任呢,他顯然覺得責罵學生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他得想出很多難聽的話來,使那個學生羞愧、難過,卻又不能失去教師的風度。他向那個學生提出一連串問題,這些問題,在他是明知故間,發問的目的,不在得…See More
Sep 25, 2023
水牆 繪 posted a blog post

林明太〈媽祖文化在越南的傳播與交流研究〉(9)

天后宮原來舉行的其他廟會活動,如:元宵節專為生男孩的人設的小宴禮、九月初九的媽祖天后升天祭禮及演戲的習俗等已經消失了,而二月二「文昌-福德神會」由開筆禮逐漸演變成了父母帶孩子來求學業有成、金榜題名,或者已經如願的人回來還願;清明節明鄉人掃墓祭祀祖先,改到了與越南人一樣在臘月十六掃墓,並在先賢殿供奉肉和糯米飯祭祀先人。總之,明鄉人媽祖天后信仰已帶有濃厚的越南特色,與越南人的女神、母神信仰日益接近,與其發源地中國的媽祖天后信仰已有較大的不同了。[19] 四、加強中越媽祖文化傳播交流的對策與建議當前,加強中越媽祖文化的傳播交流,對促進中越國家間民心相通,推動雙方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合作具有重要作用。 (一)…See More
May 18, 2023

水牆 繪's Blog

張正萍·情感正義論: 從詩性正義回到蘇格蘭啟蒙 13

Posted on December 14, 2023 at 10:30pm 0 Comments

蘇格蘭啟蒙運動的情感理論在中國傳統哲學中理應得到很好的回應, 因為中國傳統哲學中同樣蘊含著內容豐富的情感理論。李澤厚在2010年和2011年的談話中再次強調其哲學的核心是「情本體」 (之所以是「再次」, 是因為李澤厚早先就已經提出「情本體」這個概念) , 並將「情本體」視為一種有關人類和個體生存延續的人類學歷史本體論[77]。「情本體」向內推演是現代人深切感受的個體自身的存在意義問題, 向外推延是將「情」滲入政治哲學中, 是「宗教性道德」對「社會性道德」的「範導和適當構建」[]。



就正義之德這個主題而言, 我們可以沿著李澤厚先生探索的道路, 追尋中國傳統理論中的正義論。不考慮本國實情而全盤接受某種外來的理論是不明智的。巧合的是, 蘇格蘭啟蒙思想家所構想的情感正義論, 以及以情感為原點的社會秩序論, 契合了中國社會長期以來的理論傳統。處於轉型時期的當代中國可以從重視人情倫常的傳統中發掘合適的理論,…

Continue

張正萍·情感正義論: 從詩性正義回到蘇格蘭啟蒙 12

Posted on November 24, 2023 at 10:00pm 0 Comments

斯密所說的這種「關心」並不是熟人、朋友間的關心, 而是最一般、最普通的同胞之感。斯密特意排除「那些特別細膩敏銳的情感」, 而將這種關心視為普通的人與人之間的同胞之情, 其目的在於說明, 作為旁觀者的我們在維護正義、懲罰非正義行為時並不需要具備超出尋常的同情能力, 只需要一般的同情能力即可。這種同情是任何人都具備的, 哪怕是十惡不赦的惡棍, 也具有這樣的同情, 它是人的秉性之一。在斯密的法律正義中, 這位裁判並不是努斯鮑姆在《詩性正義》中所描述的詩人裁判、文學裁判———這種裁判「並不追求中立性, 但是在某種程度上符合我們在第三章中描述的明智旁觀者, 要求而不是禁止同情地理解存在價值預設的人類事實」[1]121;而是一個具有一般同情能力的普通人, 他/她只需對他者懷有基本的同胞之情, 便能夠感受、體會同胞的情感。恰是這樣的普羅大眾, 成了斯密法律正義的旁觀者和裁判, 也正是這樣普通的裁判使法律正義能夠得以普遍施行。可以說, 這位旁觀者的產生是斯密對正義論的重要理論貢獻。…

Continue

張正萍·情感正義論: 從詩性正義回到蘇格蘭啟蒙 11

Posted on November 20, 2023 at 3:30pm 0 Comments

單純的正義只是一種消極的美德, 它只是阻止我們去傷害我們的鄰人。一個僅僅是克製自己不去侵犯鄰居的人身、財產或名譽的人, 確實只有微不足道的積極功勞。然而, 他卻履行了被專門稱為正義的全部法則, 並做到了地位同他相等的人可以恰當地強迫他去做的每一件事, 或者因為他不去做他們便可以給予懲罰的每一件事。我們常常只要坐著不動, 一無所為, 便可以遵守正義的一切準則。」[6]82斯密對正義的這番描述是對消極德性的最好注解。

那麽, 一個人作為個體會受到哪些方面的傷害呢?斯密列舉了三個方面:一是身體上受到傷害、傷殘、殺害, 或人身自由上受到侵犯;二是名譽上的損害, 或是被錯誤地當作憤懣或責罰的適當對象, 比如被當作小偷、劫匪, 或被貶低實際價值等;三是財產上受到損害[11]399。這三方面的權利被侵害給個人帶來的傷害也是有程度差別的。斯密認為:「最神聖的正義法律, 那些被違反時要求報復和懲罰的呼聲最高的法律,…

Continue

張正萍·情感正義論: 從詩性正義回到蘇格蘭啟蒙 10

Posted on November 15, 2023 at 10:00pm 0 Comments

對比一下斯密對政府起源的論述, 我們能夠感受到這兩位思想家在政府論上很多類似的主張, 尤其是關於財產權與政府的論述[10]23。斯密同樣承認:一切民事政府的產生, 其目的都應該是「維護國家成員中間的法律正義, 防止社會成員遭到同一個社會中的其他社會成員的侵害, 也就是說, 保護每個人的完全權利。一旦一個人所擁有的權利以及公正地從他人那裏要求的權利被剝奪, 尤其是當我們無緣無故傷害他時, 法律正義就被違背了」 (1) [11]7。可見, 斯密同樣將政府與執行正義關聯起來。而且, 斯密指出, 在政府的組建原則上, 權威和效用是兩個重要依據 (2) [11]401。在效用或利益這一點上, 休謨和斯密的觀點是相同的。

但與休謨不同的是, 斯密一如既往地將政府的起源置於歷史之中加以論述, 筆者曾在另一篇文章中就此論述過[10]23, 此不贅述。同樣需要注意的是, 斯密對服從的論述也是從同情出發的。在休謨那裏,…

Continue

Comment Wall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 No comments yet!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