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un estutum
  • Lukut, Negri Sembilan
  • Malaysia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Facebook MySpace

Ucun estutum's Friends

  • 朋豐 婆鳳
  • Kolkata Bachcha
  • Bayrut Alhabib
  • Suyuu
  • Dushanbe 杜善貝
  • Taklamakan
  • SRESCO
  • TASHKENT HOLIDAY
  • Qyzylorda
  • Macclesfield
  • Kaki Bukit
  • 1 Dimensional Man
  • Passion for Form
  • Virunga
  • Jambatan Tamparuli

Gifts Received

Gift

ucun estutum has not received any gifts yet

Give a Gift

 

ucun estutum's Page

Latest Activity

ucun estutum posted a blog post

李燕·Topophilia:戀“地”情結 — 評《地方:記憶、想象與認同》5

難民則恰恰是「無地方」之人。追述難民產生的歷史,便可知,外國人身份和跨界移動是難民的兩大特征。對於難民的接收國來說,有必要將他們識別出來,確定他們的身份,以有別於自己的國民,然後再對其進行管理。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難民失去了他們的地方,成為流離失所之人,為了尋求生存,他們不得不到別的國家,別人的地方去分得一杯羹,因此難民也就成了焦慮、危險、他者的代名詞,本書作者認為從地方的角度審視會發現地方在難民的建構上扮演了許多角色。在隱喻層次上,地方使我們對移動產生懷疑;在法律層面,地方使我們得以定義難民;在歷史層面,國族這種地方的建構,則使得身為外國人的難民有可能存在(p. 195) [8]。用「地方」視角來觀看世界的例子在書中比比皆是,諸如對菲傭、同性戀、城市遊民等的「地方」解讀,這些考察具體、深入,讓人印象深刻。克雷斯韋爾基於自己對地方的深入思考、研究和全面把握,將眾多「地方觀」和「觀地方」的案例按照或時間、或邏輯的順序加以梳理,排列出地方的系譜,分析理論的同時佐以恰當的案例,許多例證的分析在國內甚是少見,新穎、獨特,且頗具啟發性和借鑒意義。4…See More
Apr 28
ucun estutum posted a blog post

李燕·Topophilia:戀“地”情結 — 評《地方:記憶、想象與認同》4

(續上)克雷斯韋爾透過地方的發展史,將眾多研究者的地方研究總結成三個層次,即描述取向、社會建構取向和現象學取向(pp. 85~86) [8]。地方的描述取向主要表現在區域地理學的研究上,對區域的描述也一直是地理學的研究方式。20 世紀60 年代以前的地理學大多「沈迷於個別特色」,核心詞語不是「地方」,而是「區域」。區域地理學家特有的操作模式,是非常詳細地描述地方/區域,以岩床、土壤類型和氣候開頭,以「文化」結尾(p. 29)[8]。作者回顧地理學的早期發展史發現都沒有「地方」的一席之地,雖然有時候使用「地方」這個詞語,但是只是作為「空間」「區域」「地區」的近義詞而已。這一時期的地理學研究關註的是區域的獨特性和特殊性,以便能夠把這一區域和那一區域區別開。作者認為這一層次的研究「表現了對於我們所看見的世界表面的關懷」(p. 86) [8]。地方的社會建構取向體現在眾多學者的觀點中。哈維(David Harvey)關注的焦點是資本主義社會背景下是:地方並未具有自然而明顯的意義,反而是有某些比其他人更有權勢的人,定義了何謂適當,何謂不適當,從而創造出地方的意義(p. 47)…See More
Apr 18
ucun estutum posted a blog post

李燕·Topophilia:戀“地”情結 — 評《地方:記憶、想象與認同》3

(續上)首先,從結構安排方面來看,全書共五章,前四章從地方的概念談起,接著是發展脈絡,然後是重要論文的解讀,再到地方概念宏觀、微觀角度的運用的特點;行文過程中理論解讀和實際運用相結合,注重呈現地方相關理論在生活實例中的運用,讀來有生動翔實之感,易於理解。第五章為讀者詳細羅列各種學習資源,這是本書別具特色之處。為了讓讀者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進一步學習,作者在最後一章中分8…See More
Apr 7
ucun estutum posted a blog post

李燕·Topophilia:戀“地”情結 — 評《地方:記憶、想象與認同》2

(上續)「地方」無論是作為一個概念,還是一種研究視角,於人文地理學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然而,對於初涉此領域的學人來說,很難找到一本系統介紹此概念的書籍,若想對相關理論進行學習,只能從眾多論著中零星尋找,很難獲得系統性和連貫性,筆者便曾遭遇此困境。 這種情況與「地方」在人文地理學中的重要地位是極不相稱的。因此當蒂姆•克雷斯韋爾(Tim Cresswell)的著作「Place: a short introduction」(《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走入筆者視野時,猶如暗夜裏的一束光,照亮了學習的方向。鑒於此,以下將對《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一書做簡要的評述,以示分享與推薦之意。 2《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概述威學者之一,現為美國波士頓東北大學研究歷史和國際事務的教授,之前曾分別就職於皇家霍洛威學院的地理系、倫敦大學和威爾士大學,是《文化地理》(Cultural Geographies)雜誌的主編。他的研究興趣主要集中在古今西方社會文化生活體系中地理思維的作用。目前有多本著作面世,最近的一本是《地理思想:關鍵導論》(Geographic Thought: A Critical…See More
Apr 6
ucun estutum posted a blog post

李燕·Topophilia:戀“地”情結 — 評《地方:記憶、想象與認同》1

摘要: 「地方」這一概念,經由人文主義地理學大師段義孚(Yi-Fu Tuan)的闡發後,逐漸得到地理學界,尤其是人文地理學界的重視和發展,如今已成為人文地理學的核心概念之一。然而,目前國內卻很難找到一本系統介紹這一重要概念的書籍,蒂姆•克雷斯韋爾(Tim Cresswell)的著作「Place: a short introduction」(中譯本名為《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正好填補了這一空白。此書系統、生動地呈現了國外著名人文地理學家對「地方」的不同理解和運用。遺憾的是,截至目前鮮見對該書的推介和書評發表。鑒於此,本文將專門介紹這一以「地方」為主題的專著,並予以評述。1. 引言「地方」一詞,於大眾來說,並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說「這個地方」「那個地方」或者「我們的地方」,它是如此自然地存在於大眾的口語系統,如此水乳交融地貼近我們的日常生活,以至於將它書面語地置於學術概念之列,初學者難免有鄙夷置疑的茫然感。然而「地方」確乎是人文地理學的核心概念。在實證和計量思潮「橫行」的時期,它曾被冷落,直至20 世紀70…See More
Apr 2
ucun estutum posted blog posts
Mar 11
ucun estutum posted a blog post

張屹:從敘事學視角看中美貿易爭端(5)

中方的道義立場認為維持友好互利共贏關係是遵循道義規約的行為,而設置貿易壁壘、影響全球經濟發展是違背道義規約的行為,以此為出發點,中方政府將自身高情態的指令言語行為合理化、道義化,但從語言形式看,容易造成壓迫感,不禮貌程度較高。 3.2.3承諾類言語行為承諾類言語行為顧名思義屬於給予行為,就是給交際對方一個行為,承諾類言語行為是說話人為了一定的交際意圖而表達對自己將來行為的不同程度承諾,表達承諾類言語行為的動詞主要有:承諾、許諾、允諾、拒絕、擔保、威脅、發誓等(何自然、冉永平,2010)。承諾類言語行為中包含對聽話者有益和有害的兩種,其中允諾、許諾、發誓、擔保的行為是對聽話者有利行為的承諾,威脅、警告、拒絕行為是對聽話者不利行為的承諾類言語行為(Searle,1969)。承諾類言語行為主要是交際者出於對自己和對方將來行為計劃做出承諾的行為(Searle,1979)。兩份貿易立場文本中承諾類言語行為主要是中美兩國基於各自對國際社會道義規約,在貿易關係談判中對自我行為走向進行承諾的行為,以期達到威脅或規勸目的。從承諾行為的主體看,兩份立場白皮書承諾類言語行為的大部分都是由中國政府發出的;從言…See More
Mar 1
ucun estutum posted a blog post

張屹:從敘事學視角看中美貿易爭端(4)

在涉及不同團體利益的話語方面,交際主體通常會把對目前困境的抱怨責難轉移到對方身上,呈現消極負面的他者形象和積極正面的自我身份(van Dijk,1988)。在中美貿易糾紛持續的背景下,通過大量使用「中國」之類的社交指示語,白皮書建構了中國為保護民族利益而被動卷入貿易糾紛、遵守道義規約的國家貿易身份和情境身份,也建構了美國不停加征關稅、主動激發矛盾、違背國際道義規約的消極貿易關係身份和糾紛情境身份。道義立場的斷言類言語行為全部都是消極斷言,一方面體現了中國貿易白皮書文本從中國的身份站位出發,認為美國在貿易糾紛中的行為是違背國內、國際多層道義規約的元語用意識;另一方面,通過斷言言語行為指出美國挑起貿易戰並導致貿易糾紛不斷加劇的行為的消極評判建構美國與中國政府的結盟趨異行為,與中美互利共贏友好關係的結盟趨異。 3.2.2…See More
Feb 21
ucun estutum posted a blog post

張屹:從敘事學視角看中美貿易爭端(3)

3.1道義立場的分析模式立場評判是立場建構的主體過程,也像是說服對方的「引擎」,讓受眾信服什麼是正確、合適,試圖讓對方以自己的身份視點的價值評判來思考和行動。道義立場是對某事的必要性、義務性、可能性、因果性的判斷(許家金,2019)。交際主體表達觀點的言語行為通常蘊含其所屬社區的社會價值體系。在國際交往中,不同國家勸說對方接受自己的價值評判就是在建構道義立場;通過強調共享的價值觀,不同國家在對命題內容觀點進行協商的過程中建立國際關係。因此,道義立場是評判行為好壞非常重要的標尺。中國涉外貿易話語通過援引國際社區的道義規約和評判警醒美方的無理制裁行為、消除經貿分歧,其所建構的道義立場就是國家道義立場。貿易話語道義立場的建構是基於中方視點下的社會道德秩序評價,涉及多層道義規約。通過借鑒道義情態的定義,許家金(2019)提出道義(義務性)立場的概念並將其作為立場評判的子範疇之一。道義情態可以分為道義指令型和道義承諾型兩種(Palmer,2001),體現道義的語言符號包括「應該、必須、不得不、會、也許、能、導致、以至於」等表達義務行為的立場標記語(許家金,2019)。與此相對應,道義立場的元語用…See More
Feb 15
ucun estutum posted a blog post

張屹:從敘事學視角看中美貿易爭端(2)

二、元語用立場分析框架 本研究建構的國家立場之元語用分析框架主要包括主體分析框架和具體分析策略兩個部分。框架建構借鑒了現有立場分析,同時考慮了國家話語立場自身的獨特性。首先,國家立場建構意在宣示主權、消除沖突,與目前國內外學術語篇為主的立場研究采用立場語義標注方法進行靜態文本考察應有所區別。其次,國家立場符號側重於通過引導他者語用認同以實現語用意圖,其立場評判應在借鑒語義立場標記的基礎上從語義向語用靠攏。主體框架包括國家立場定位、國家立場評判、國家立場結盟三部分。 其中,立場定位影響立場評判,立場評判也反映立場定位,國家積極或消極的個體身份、關係身份、情境身份決定國家在知識立場、道義立場、態度立場對事件的積極或消極評判;積極或消極評判也可以映射國家身份定位。國家立場評判包含知識立場、道義立場、態度立場和文本立場,知識立場反映交際主體對命題內容的主觀性解讀,是其他立場建構的基礎;道義立場是對命題內容的價值評判,反映立場建構的社會道德價值取向;態度立場反映個體基於知識立場、道義立場表達作者對命題內容的評價、感受、情感等主觀態度。就中美貿易糾紛情景而言,中、美兩國基於交互主觀性,外現於個體、…See More
Feb 11
ucun estutum posted a blog post

張屹:從敘事學視角看中美貿易爭端(1)

一、引言貿易糾紛話語的立場涉及國家、民族利益,是隱形的話語博弈戰場,也是表征國家利益的符號形態,應該受到學界更多關注。本研究建構國家話語立場分析框架,並以中美經貿糾紛背景下中國國務院新聞辦發布的兩份經貿立場白皮書為語料,考察其對中美兩國的身份定位、道義立場評判,以及由積極或消極身份與評判而成的結盟趨同或趨異。研究問題包括:(1)國家道義立場的元語用指示語的語用特征?(2)國家身份立場與國家道義評判如何結合並建構結盟?(3)國家道義立場指示語蘊含哪些元語用意識?「立場」這一術語由Biber和Finegan(1988)在學界首次明確提出。通過對不同體裁文本的聚類分析,他們描述了態度、情感、判斷、義務四層面的副詞聚類(立場標記詞)特征,強調立場建構的主觀性和評估性特征,將立場界定為對信息命題內容的「態度、感想、判斷、承諾」的詞匯及語法表達(Biber &…See More
Feb 8
ucun estutum posted a blog post

葛劍雄:拿什麽樣的中國文化走向世界(下)

我們所講的中國文化,是空間和地域的概念,除了漢文化之外,還有今天國土境內的其他民族的文化。漢民族與其他民族在文化上各有所長,而且自古以來就是互相學習、共同演變的。 除了民族文化,還有一個地域文化的問題。中國幅員遼闊,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特色的文化類型。比如北京人以前住四合院,上海人沒有四合院,而是石庫門。所謂地域文化,就是最能夠體現一個區域特點的文化類型。 司馬遷的《史記》裏面有這麽一句話:「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們現在講風俗,其實「風」和「俗」是兩個概念。什麽叫「風」呢?用現在話來講就是流行。在當時的交通和通訊條件下,流行的東西不會傳得非常遠,不過百里地。「俗」是什麽呢?就是習慣。「俗」是人字旁的,成為一批人的習慣了。就是說,「風」流行一段時間以後,有的就慢慢形成「俗」,成為人的習慣了,那就保存下來了。保存下來的習俗,是文化。所以,我們講中國文化、中國文明,既要講包括漢族和少數民族在內的文化,也要講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習俗。 現在,我們可以回答前面提出的問題了。我們要拿什麽樣的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就是要拿豐富多樣的中華民族的文化即中國各民族、各地域的文化走向世界。中國文化怎樣走向…See More
Feb 4
ucun estutum posted a blog post

葛劍雄:拿什麽樣的中國文化走向世界(中)

在我們熱烈談論「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時候,能不能先冷靜一下,問一下自己:中國文化為什麽要走出去?從「國學」熱,到討論「文化軟實力」、「文化強國」,有一種聲音很大,就是要讓中國文化去影響世界。什麽叫「影響世界」?如果把它理解為是要改變人家,很多外國人是有宗教信仰的,你能通過傳播中國文化讓他們放棄自己的信仰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那麽,能用中國文化拯救世界嗎?在我們看來,有些國家的人,有著「不可理喻」的觀念,我們要改變他們的觀念嗎?他們好像也沒有這樣的要求。這裏有一個問題: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但是能否因此就說它比其他文化更優秀呢?精神文明各有千秋,不能說中國文化比其他文化更優秀。物質文明一般是可以比較的。但物質文明不是單純的物質,像飲食、服裝文化都已經超出了飽暖的基本需求,其中有著許多精神文明的內涵。例如茶是物質文明,但喝茶的方式包含了精神文明的內容。物質文明往往與精神文明並存,精神文明不存在可比性,但存在真、善、美等人類共同的價值取向。 不管一個國家如何強大,它的文化都不可能主宰世界。中國文化再博大精深,儒家學說再高明玄妙,中國發展再快速高效,也別指望能取代別人已有的信仰、文化、觀念、模式。…See More
Feb 3
ucun estutum posted a blog post

葛劍雄:拿什麽樣的中國文化走向世界(上)

中國文化要不要走向世界?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雖然沒有走向世界,但並沒有影響中國文化的繁榮發展,怎麽看待歷史現象與現實的差異呢?「中國文化要不要走向世界?」這怎麽會成為一個問題呢?乾隆皇帝晚年時,英國使者馬噶爾尼來華要求通商,乾隆說「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把人家趕了回去。中國人相當自信,認為中國文化是最好的。一個基本的事實也是,中國文化在漫長的歷史中沒有走向世界,並沒有影響中國文化的繁榮發展。 研究中國文化的人都知道,中國文化確實具有一些不同於其他文化的特點:第一,獨立發展。能夠影響它的外來文化基本局限於周邊地區。第二,延續性。地中海沿岸的古埃及和古巴比倫,經過外族屢次入侵,連土著居民都被替換,早期文化無法一脈相承。中國文化雖然不是最古老的,但它的延續性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主要原因是外族很難進入中國。第三,自我滿足。中國文化適應農耕社會,人們感到很滿足。第四,自信。古人自以為中國是「天下之中」,認為自己比什麽都強,不屑於放眼世界。第五,同化能力。在中國,軍事上的征服者最終都成為文化上的被征服者。例如,女真族南下之後,把金太祖完顏阿骨打這個少數民族味道十足的名字改為完顏旻。例如,滿人從馬…See More
Jan 30
ucun estutum posted a blog post

葛劍雄:城市史,還是地區史?

「深圳城市史可能有一千七百年。」在某報看到這樣一個標題時,我不禁懷疑自己的眼睛,因為誰都知道深圳是改革開放後,在原廣東寶安縣一片海灘上建設起來的新城,怎麽可能有一千七百年的歷史呢?看了報道的內容,原來是因為在深圳市寶安區西鄉鎮北部,海拔230米的鐵仔山南坡發現了一片自東晉至明清的古墓葬。報道者又稱參加一次論證會的專家「一致認為」:公元331年東官郡的郡治和所屬的寶安縣治同設在今南頭,「深圳的城市歷史至少已有近1700年」。其實,這是混淆了兩個概念——城市和市一級行政區劃,前者是指深圳這座城市,後者是指作為一個行政區劃的深圳市的全部轄境。一個城市的歷史應該從這個城市或其前身形成開始,至多只能追溯到在當地的聚落。一般來說,這個城市的基本位置不能改變,或者有很明顯的遷移或繼承關係,距離也不能太遠,否則就應該看成是另一個城市。例如我們說蘇州城有二千多年歷史,是因為從春秋時的吳國在此地建都開始,這裏一直是一個城市,位置也沒有什麽改變。在2000多年前蘇州城這片土地上不一定沒有人,沒有聚落,但沒有城市,所以講城市史只能從那時算起。即使報道所說都是事實,也只能說寶安縣城已經有1700年歷史。深圳並不…See More
Jan 27
ucun estutum posted a blog post

石云濤:唐詩詠海上絲路舶來品(9)

從海外傳入中國的器物,因為新奇珍貴引起詩人歌詠的興趣。螺殼可作酒杯和碗,螺杯和螺碗來自海外國家或南方沿海地區。張籍《和韋開州盛山十二首·流杯渠》:「淥酒白螺杯,隨流去復回。似知人把處,各向面前來。」(74)曹唐《南遊》:「盡興南遊卒未回,水工舟子不須催。政思碧樹關心句,難放紅螺蘸甲杯。」(《全唐詩》卷640,第7343頁。)白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寫與元稹的友情和交遊:「密坐隨歡促,華尊逐勝移。香飄歌袂動,翠落舞釵遺。籌插紅螺碗,觥飛白玉卮。」(75)吳融《個人三十韻》詩:「魚網徐徐襞,螺巵淺淺傾。」(《全唐詩》卷685,第7870頁。)南海地區花藤制成的藥盒得到詩人的吟詠。朱晝《賦得花藤藥合寄潁陰故人》:「藤生南海濱,引蔓青且長。剪削為花枝,何人無文章。非才亦有心,割骨聞餘芳。繁葉落何處,孤貞在中央。願盛黃金膏,寄與青眼郎。路遠莫知意,水深天蒼蒼。」(《全唐詩》卷491,第5561頁。)東南亞和中國西南地區的銅鼓屢見於詩人的吟詠。許渾《送客南歸有懷》:「瓦尊迎海客,銅鼓賽江神。」(《全唐詩》卷530,第6062頁。)皮日休《吳中言懷寄南海二同年》:「銅鼓夜敲溪上月,布帆晴照海邊霞…See More
Jan 15

Ucun estutum's Blog

李燕·Topophilia:戀“地”情結 — 評《地方:記憶、想象與認同》5

Posted on April 1, 2023 at 9:30pm 0 Comments

難民則恰恰是「無地方」之人。追述難民產生的歷史,便可知,外國人身份和跨界移動是難民的兩大特征。對於難民的接收國來說,有必要將他們識別出來,確定他們的身份,以有別於自己的國民,然後再對其進行管理。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難民失去了他們的地方,成為流離失所之人,為了尋求生存,他們不得不到別的國家,別人的地方去分得一杯羹,因此難民也就成了焦慮、危險、他者的代名詞,本書作者認為從地方的角度審視會發現地方在難民的建構上扮演了許多角色。在隱喻層次上,地方使我們對移動產生懷疑;在法律層面,地方使我們得以定義難民;在歷史層面,國族這種地方的建構,則使得身為外國人的難民有可能存在(p. 195) [8]。…

Continue

李燕·Topophilia:戀“地”情結 — 評《地方:記憶、想象與認同》4

Posted on March 30, 2023 at 10:30am 0 Comments

(續上)克雷斯韋爾透過地方的發展史,將眾多研究者的地方研究總結成三個層次,即描述取向、社會建構取向和現象學取向(pp. 85~86) [8]

地方的描述取向主要表現在區域地理學的研究上,對區域的描述也一直是地理學的研究方式。2060 年代以前的地理學大多「沈迷於個別特色」,核心詞語不是「地方」,而是「區域」。區域地理學…

Continue

李燕·Topophilia:戀“地”情結 — 評《地方:記憶、想象與認同》3

Posted on March 29, 2023 at 12:30pm 0 Comments

(續上)首先,從結構安排方面來看,全書共五章,前四章從地方的概念談起,接著是發展脈絡,然後是重要論文的解讀,再到地方概念宏觀、微觀角度的運用的特點;行文過程中理論解讀和實際運用相結合,注重呈現地方相關理論在生活實例中的運用,讀來有生動翔實之感,易於理解。第五章為讀者詳細羅列各種學習資源,這是本書別具特色之處。為了讓讀者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進一步學習,作者在最後一章中分8 個部分詳細羅列各種與地方相關的學習資源,形式多樣,尤其值得稱道的是提供了其他取向的地方研究以開闊讀者的視野,點評學生的研究計劃和作… Continue

李燕·Topophilia:戀“地”情結 — 評《地方:記憶、想象與認同》2

Posted on March 28, 2023 at 10:30pm 0 Comments

(上續)「地方」無論是作為一個概念,還是一種研究視角,於人文地理學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然而,對於初涉此領域的學人來說,很難找到一本系統介紹此概念的書籍,若想對相關理論進行學習,只能從眾多論著中零星尋找,很難獲得系統性和連貫性,筆者便曾遭遇此困境。



這種情況與「地方」在人文地理學中的重要地位是極不相稱的。因此當蒂姆•克雷斯韋爾(Tim Cresswell)的著作「Place: a short introduction」(《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走入筆者視野時,猶如暗夜裏的一束光,照亮了學習的方向。鑒於此,以下將對《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一書做簡要的評述,以示分享與推薦之意。…





Continue

Comment Wall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 No comments yet!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