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安平·葆育地方感:美國阿帕拉契亞的民俗實踐(6)

毋庸置疑,近百年來,阿帕拉契亞地區的經濟結構不斷變遷,對於家庭農場而言,雖然它仍然在社區建設、食品供給、鄰里關係等方面有著自己的價值,但當代壟斷性企業如沃爾瑪等零售企業,強烈沖擊了家庭農場與社區的關係。這一點也在我們采訪另一些社區老居民時得到驗證:他們大多都熱衷於回憶多年前社區里的家庭式便利店、麵包店、補鞋店、花店等,街坊鄰居往往在這些店里拉家常聊八卦,一位女士說,「但是現在,大家要買東西,都得開車去沃爾瑪或者克羅格(Kroger,美國跨國公司)。」

地方性與全球化似乎處於二元衝突之中,然而身臨其境的人是否都只能唱一曲時代的挽歌呢?一位新馬克思主義地理學的代表人物多琳·馬西(Doreen Massey)反思所謂「時空壓縮」中的地方及其意義,提出了「全球的地方感」理論,她問道:我們不能重新思考地方感嗎?能否將地方感與發展進步聯系起來,不再自我封閉和防禦,而是更加開放地向外看呢?或許芭芭拉的農場可以提供一個現在進行時的回答。面對社會經濟結構變化,芭芭拉沒讓自己的家庭農場業在困頓中停滯,而是通過社交媒介和地方媒體進行積極宣傳,開辟新項目,邀請附近居民與學生來農場一日遊,同時定期接待大學生和其他對有機農業感興趣的全球人士,與他們一起勞動學習。通過這些方式,他們抓住全球化與地方化並行發展的機遇,不僅致力於在社區中發揮作用,而且其地方知識與地方情感,正在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感知與理解。

(三)人與藝術:自我創造與內生力量

阿帕拉契亞面臨的問題,除了經濟不景氣、就業機會少,年輕人外出工作造成人口流失,還有人口老齡化與年輕人的教育問題等。因此,關注留守老人以及年輕一代的地方歸屬感,對於整體研究不可或缺。而我們在調查中發現,「藝術感」可以成為這兩部分群體葆育地方情感的有效媒介。

70歲的布萊恩(Brian Richards)熱愛寫詩,曾是一個地方樂隊的貝斯手。他在山上擁有一間小屋,還有一臺凸版印刷機,用來印刷自己和其他人的一些詩歌。我們的田野服務小隊,便是幫助他修復凸版印刷機。布萊恩希望用手工做出來的書有他鮮明的個性特質,「不是標準化的,而是定制的、因人而異的。」布萊恩很享受慢慢揀選鉛字時的「冥想感」,他說:

我開始越來越喜歡所有這些小步驟的複雜、精致的細節,它變成了———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做書樂趣的一部分。選擇紙張、鉛字、油墨,經由那些瑣細的步驟,書變成為了一件純粹的個人物品。

對於阿帕拉契亞老年人與地方認同感的關係,羅爾斯(Graham D. Rowles)提出「創造性認同」的觀點,他認為,在一個經濟衰退、人口流失的地方,老年人對自己家園的堅守與依戀,不僅來源於熟悉環境的感官親密度,也不僅是熟人圈子帶來的社交安全感,更在於一種心理上的「自傳式認同」,即對於過去經歷的一種選擇性記憶或自我創造。經歷連接地方,地方是身體的延伸,經由獨特的「此地」,老年人便能自我創造出人生的藝術品格與獨特價值。

如果說閱歷豐富的老人,能有意識地將日子過成一種「藝術」從而與地方融為一體,那麽,未經世事的青少年,地方對其意味著什麽?我們的田野調查發現,在賽歐托縣,藝術活動對年輕一代建立地方感助益極大。縣城中心的地區藝術委員會從2012年起,通過聯合當地的中小學(年齡在6-18歲),組織藝術創作並匯報表演,成為社區重要的精神紐帶。我們的田野服務小組在幫助藝術委員會協調演出舞臺劇《小威利·旺卡》(Willy Jr Wonka)的過程中,發現諸多元素促進了社區感的建立與鞏固。

Views: 3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