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奇·人文紅利:鄉村振興的精神力量(1)

20世紀80年代,中國充分發掘人口紅利的潛能,迅速崛起。今天隨著出生率下降,老齡化提前, 人口紅利逐漸淡出,「人才紅利」 正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各地政府多渠道培育人才,花重金延攬人才,出奇招發掘人才, 「搶人大戰」不斷上演。

不論是人口紅利還是人才紅利,都是關注個體,人口紅利強調人的數量,人才紅利強調人的質量。鄉村振興離不開人口紅利和人才紅利,但更需要開發「人文紅利」。人文紅利是關注人的群體,是一個國家和民族長期積澱的精神風貌和心智品格凝聚的感召力,是大多數成員認同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道德規範等真理性精神外化的影響力。

鄉村振興離不開艱苦創業精神。艱苦創業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突出特征,是中華兒女引以為傲的民族精神。五千年文明史也是中華民族的艱苦創業史、接續奮鬥史, 五千年文明薪火相傳沒有中斷的重要原因就是中華民族有艱苦創業精神。從茹毛飲血到鑽木取火,從刀耕火種到桑基魚塘,從木制耬犁到智能機械,中華民族一路走來, 始終重視對艱苦創業精神的塑造和弘揚。

新中國成立以來,這種精神—尤其在集體協作的助推下, 湧現出一批帶有鮮明時代特征的典型範例,如全憑人工開鑿,在懸崖峭壁上修起一條長達幾千公里「天河」的「紅旗渠精神」;在荒無人煙的沼澤爛泥地上開墾土地,打造大糧倉,年產500多億斤糧食,可供一億多人一年口糧的「北大荒精神」;曾經激勵一個時代的「大慶精神」「大寨精神」;從「一棵松」 到「百萬畝」的「塞罕壩精神」; 把不毛之地建成塞上綠洲的「右玉精神」,等等。

鄉村振興應該充分挖掘、發揚這種精神。在生存環境相對惡劣、物質條件相對匱乏的時代,人們容易保持這種精神。今天,生活條件相對富足,絕少出盡牛力的重體力勞作,沒有饑寒交迫缺衣少糧的生活窘境,這種精神便逐漸淡化。當前一些地區或群體還處於相對貧困的狀態,迫切需要繼續發揚這種精神,克服「等、靠、要」思想,把艱苦創業這個中華民族世代接續的「傳家寶」傳下去。尤其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的關鍵時期,補足艱苦創業的精神鈣片,敢於直面問題,勇於破解難題,更是我們抓好各項工作的動力源。由勤入懶易,由懶入勤難;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艱苦創業精神這個傳家寶一旦失傳,小則阻礙鄉村振興,大則危及家國發展。


鄉村振興離不開改革創新精神。40年多前,發端於鳳陽縣小崗村的「大包幹」揭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18戶村民以「托孤」的形式,立下生死狀,按下紅手印,簽訂大包幹契約,衝破了體制機制的障礙,為中國農村改革探索了方向、開辟了道路。今天,中國農村發展又到了新的歷史節點,諸多體制機制障礙還沒有真正破解。這些難題既有鄉村內部的問題,也有如何與城市處理好關係的問題,例如城鄉二元結構問題、城鄉資源均衡配置問題、城市要素返農問題等, 這些都需要敢闖敢試、大膽探索, 需要發揚改革創新、敢於擔當的精神。

當前,各種改革試驗在很多地方悄然推進,一些有勇有謀之士身體力行,不斷開拓,農業農村部也在全國設立了50多個國家農村改革試驗區,這些民間與官方的試點和探索,取得了很多卓有成效的經驗。但總體上看,像小崗村一樣的創新創舉還很不足,帶有前瞻性、全局性和深遠性影響的改革舉措還是不多。當然,這與中國城鄉制度改革逐步邁入「深水區」也有關係。改革如逆水行舟、爬坡過坎, 不進則退。城鄉發展中的許多制度都存在路徑依賴特征,如果改革在一些關鍵環節、重大問題上不能取得突破性深化,就會累積制度風險,進一步增大改革壓力,城鄉二元的體制機制就難以得到根本轉變;城鄉融合如果阻力重重,舉步維艱,鄉村振興就難以如期實現。
(中國發展觀察 2020年6月20日)

Views: 3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