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787)

黃復彩《禪的故事》雪竇重顯(下)

不久,蘇州吳江太湖小島上的翠峰禪寺正缺住持,經曾會舉薦,重顯便前往擔任住持。

翠峰寺為他的到來特意舉辦了一次隆重的法會,前來聞法的僧眾達一千多人。重屜登上法座,環觀著會場說:“如果是真正本色的禪僧,就不必登上這高高的法座了。”重顯說著,用手在空中劃了一輪,又說:“各位請隨著山僧的手指看吧,就在現時,無數個怫和佛國出現在大家的面前,就在各位的心中,各人須仔細地觀瞻啊。如果有人連這個也看不到,誰又有辦法能讓你得法呢?當年佛舉鮮花,迦葉微笑,佛說我有正法眼藏,付與摩訶迦葉。如果佛真有正法眼藏,就在今天傳付給大家。自悟佛性者,縱然是瓦礫也會生出金光;向外馳求者,即令是真金也會褪色啊!”

這時有人問道:“久聞禪師主張看話頭(守住一句話參禪),那麽,請問什麽是能夠見到佛性的話頭呢?”…

Continue

Added by Kaki Bukit on March 11, 2019 at 6:54pm — No Comments

赫塔·米勒《眼睛之間肋骨之間》

一片土地和一個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二者之間的關係是這樣的:這片土地可以從這個人身上碾壓。這個人必須接受它的重量,盡管他承受不了這個重量。人們在承受這片土地:用腳底,用指尖,用脖子,用喉嚨。

承受是相互的。

這片土地也在承受一個人,如果他成年累月地關門、開門、進家、上火車、在頭腦里承載東西。他知道,這兒是玉米地,那兒是冷杉林或樺樹林,那兒的下面有水和沙子。他知道這里每一年的冬天,每一年的夏天。他知道莊稼什麽時候長什麽樣,甚至也包括雜草。他知道灰塵是什麽氣味,雪是什麽味道。

他質疑一切:也包括這片土地系掛在他身上的重量,也包括他系掛在這片土地上的重量。可以看見一根細細的、承受著雙重重量的線。…

Continue

Added by 李蕙佳 on March 11, 2019 at 6:30pm — No Comments

陳勝慶《中國名山》滇中佛地雞足山

明朝崇禎九年(1636年)九月十九日夜晚,已51歲的徐霞客打點好行裝,辭別了江陰老家中的親人,又一次踏上探尋西南名山大川的旅程。他這次行程的目的地,是遠在千里之外的滇中佛教名山——雞足山。歷經兩年艱苦的跋山涉水,終於來到了這座他慕名已久的名山腳下。



明清是雞足山佛教鼎盛時期。以祝聖寺為中心的36寺、72庵,共108所寺院遍布全山,僧侶多達5000人,一片“金殿空中香霧迷,十里松風吹不斷”的景象,真不愧為與普陀、五台、九華、峨眉齊名於世的佛教聖地。相傳雞足山是由釋迦牟尼的大弟子迦葉僧前來入定,開始傳入佛教。實際上,佛教傳入雞足山,大致是唐代。唐宋時始建了迦葉殿、金燦寺、圓覺寺、石鐘寺等,元明時又建成了華嚴寺、寂光寺、悉檁寺、金頂寺等。由於它位於云南大理東北的賓川縣境內,接近印緬和東南亞各國,歷代前來進香朝拜的佛教信徒中很多來自東南亞的一些佛教國家,成為國內外文化交流的一個紐帶。…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March 11, 2019 at 6:23pm — No Comments

〔日本〕星新一:壺

古昔某地的領主。其城堡里的庭院,栽植著好幾棵松樹。那一年,春天平靜地過去,初夏時分,某一天黃昏,每一棵松樹上都見有一條蛇爬了上去,每一條蛇都從枝丫上向外伸出了頭。因為事出突然,於是眾人都跑了來看個究竟。仔細看去,但見每一條蛇的蛇頭似乎都朝向地面某一處。

“把那地方挖掘挖掘看看。”

領主這樣命令。先是一些小石頭。把那些小石頭弄掉,再挖下去,好像挖到了什麽。

“挖到了一個壺了。”

家臣說。

“把它打開看看。”…

Continue

Added by Easy Tree on March 11, 2019 at 3:45am — No Comments

林燕妮《不再相信諾言》無恥之徒

這兩年來有些令我很反感的現象:



第一就是年青人臉皮越來越厚,不知羞愧為何物。




第二就是每個人都太嚮往做生意,只求限時發達,作弊行騙,無所不用其極,長遠眼光卻是沒有。




年青人無聊撒賴的例子,年來見過不少。




有虧空公款的,被老板發現了,不但不肯認錯,連對不起也沒有一聲,反而還大發其脾氣。




有的對老板說:…




Continue

Added by Bleach on March 11, 2019 at 3:44am — No Comments

馬可·奧勒留《沈思錄》卷 4(11)

36、不斷地觀察所有在變化中被取代的事物,使你習慣於考慮到,宇宙的本性喜歡改變那存在的事物並創造新的類似事物。因為一切現存的東西在某種意義都是那將要存在的東西的種子。但你要僅僅考慮那撒在大地里或子宮里的種子:但這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

37、你已不久於人世,但還沒有使自己樸素單純,擺脫煩惱,還沒有擺脫對被外在事物損害的懷疑,還沒有養成和善地對待所有人的性情,還沒有做到使你的智慧僅僅用於正直地行動。

38、考察人們心中的支配部分,甚至那些聰明人的這一部分,看看他們避開什麽,追求什麽。 

Added by CERI on March 5, 2019 at 12:26am — No Comments

馬可·奧勒留《沈思錄》卷 4(10)

32、考慮一下例如維斯佩申的時代,你將看到所有這些事情:人們婚育、生病、死亡、交戰、飲宴、貿易、耕種、奉承、自大、多疑、陰謀、詛咒、抱怨、戀愛、聚財、欲求元老和王者的權力。而這些人的生活現在已全然不復存在了。再回到圖拉真的時代,所有的情況也是一樣,他們的生命也已逝去。也以同樣的方式觀察一下別的時代和整個民族,看看有多少人在巨大的努力之後很快就倒下了,分解為元素。但是你應當主要想想那些你自己熟知的人們,他們使自己分心於無益的事情,而不知道做合乎他們恰當的結構的事情,由此你堅定地堅持自己的結構,滿足於它。在此有必要記住,給予一切事物的注意,有它自己恰當的價值和比例。因為這樣你將不會不滿足,只要你不過度地使自己注意小事。…

Continue

Added by CERI on March 5, 2019 at 12:25am — No Comments

馬可·奧勒留《沈思錄》卷 4(9)

29、如果他對宇宙是一個不知道其中有什麽的局外人,那麽他也是一個不知道其中在進行什麽的局外人。他是一個回避社會理性的逃亡者;是一個關閉理解之門的盲人,是一個需要別人而非從自身中汲取對生活有用的所有東西的可憐蟲。他是宇宙間的一個贅物,通過不滿於發生的事情使自己撤離和分隔於我們共同本性的理性,因為正是同一本性產生了這些事情,也產征了他:他是從國家裂出的一塊碎片,使自己的靈魂同那融為一體的各個理性動物的靈魂分開。

30、一個是沒有一件緊身外衣的哲學家,另一個是沒有一本書的人,這後一種人也是一個半裸的人。他說,我沒有麵包,我與理性同在。-我不從我的學識中獲取衣食,我與我的理性同在。…

Continue

Added by CERI on March 5, 2019 at 12:23am — No Comments

馬可·奧勒留《沈思錄》卷 4(8)

26、你見過那些事情嗎?也要注意觀察一下事情的另一面。不要擾亂你自己。要使你十分單純。有什麽人對你行惡嗎?那他也是對他自己行惡。有什麽事對你發生嗎?好,那亙古以來就從宇宙中發生的一切是分配給你和為你紡織的。總之,你的生命是短促的。你必須借助理智和正義而專註於利用現在,在你的放松中保持清醒。

27、這要末是一個秩序井然的宇宙,要末是一團胡亂聚在一起的混沌,但仍然是一個宇宙。但怎麽可能在大全中無秩序,而在你之中卻存在某種秩序呢?當所有事物都如此分離、分散和共振時,在你之中也保持某種秩序。

28、一種兇惡的品格,一種懦弱的品格,一種頑固的品格,殘忍的、稚氣的、動物的、笨拙的、虛偽的、下流的、欺詐的、專橫的。

Added by CERI on March 5, 2019 at 12:21am — No Comments

馬可·奧勒留《沈思錄》卷 4(7)

23、啊,宇宙,一切與你和諧的東西,也與我和諧。那於你是恰如其時的一切事情,對我也是恰如其時。啊,自然,你的季節所帶來的一切,於我都是果實:所有事物都是從你而來,都復歸於你。詩人說,親愛的西克洛普之城;我不是也要說,親愛的宙斯之城?

24、哲學家說,如果你願意寧靜,那就請從事很少的事情。但是想一想是否這樣說更好:做必要的事情,以及本性合群的動物的理性所要求的一切事情,並且像所要求的那樣做。因為這不僅帶來由於做事適當而產生的寧靜,而且帶來由於做很少的事而產生的寧靜。因為我們所說和所做的絕大部分事情都是不必要的,一個人如果取消它們,他將有更多的閑暇和較少的不適。因而一個人每做一件事都應當問問自己:這是不是一件必要的事情?一個人不僅應該取消不必要的行為,而且應該丟棄不必要的思想,這樣,無聊的行為就不會跟著來了。…

Continue

Added by CERI on March 5, 2019 at 12:20am — No Comments

加藤嘉一《中國的邏輯》 被高估的加工基地

2010年春節前後我到廣東東莞待了兩周左右,借機對東莞進行了一番了解。

2008年東莞在城市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上奪得了第1名——30275元。根據2005年9月由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測評結果顯示,東莞28個鎮全部上榜,11個鎮名列前100強。其中,虎門摘取千強鎮桂冠,長安與塘廈分別居於第3位和第5位,常平、厚街和鳳崗等8個鎮入圍前百強。

我曾多次到過這些鎮。在那裏,五星級酒店聳立,很多還在大力建設中,住一晚500元左右。在這裏出租車是不打表的,即使是不超過起步價的近距離,乘客也隨便給20元,否則司機不會拉你。總之,你一定會懷疑:“真的是一個鎮嗎?”有點進入迪拜的味道。…

Continue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March 5, 2019 at 12:11am — No Comments

加藤嘉一《中國的邏輯》 中國人為什麼闖紅燈

2003年正值“非典”高峰,我來到北京。北京給我留下了多種印象,其中,最深刻的印象是,市民為什麼那麼清一色地闖紅燈?生命不受到威脅嗎?市民為什麼不排隊?為什麼不僅不排隊,還侵犯他人的權利插隊?市民為什麼在公共場所,比如地鐵、商店等,不顧周圍的人大聲說話、搶位子?他們為什麼為坐位子這麼微小的個人利益而“奮鬥”?為什麼為搶到位子這麼不文明的成功而得意洋洋?當時的我,在眾多的“為什麼”面前一塌糊塗,沒法“消化”北京現象所帶來的“沖擊”。

我是日本伊豆人。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著名小說家川端康成的著作《伊豆的舞女》那部小說所描述的就是我家鄉的情景。伊豆是一個半島,位於富士山南邊,有山有海,也是“溫泉之鄉”。伊豆是安靜的、清潔的,而且有序的。鄉下,人口不多,但人們都循規蹈矩地過日子。我每一次從北京回到伊豆,感覺簡直是完全不同的世界。…

Continue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March 5, 2019 at 12:09am — No Comments

加藤嘉一《中國的邏輯》 2008年中國外交:“亮劍”之年

在距離美國新總統奧巴馬上臺只有一個多月的時候,中國突然在外交上推出了一些強硬的舉措,這吸引了全球媒體的關註。

2008年11月26日,由於法國總統薩科齊將與達賴喇嘛見面,中國方面推遲了、或者說是暫時取消了在法國舉行的中歐領導人峰會。對於法國總統近日表示與達賴會見並非是針對中國,並非想損害中法、中歐友好關系的說法,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劉建超在12月11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回答說:“我想這樣的辯解解決不了目前中法關系所面臨的困難。法國領導人執意會見達賴幹涉了中國內政,損害了中國核心利益,法方應該清醒認識到目前問題的嚴重性,正視中方的態度,采取有效措施,為中法關系的健康穩定發展創造條件。”…

Continue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March 5, 2019 at 12:04am — No Comments

普里什文·初 雪

昨天晚上沒來由地飄下了幾片雪花,彷彿是從星星上飄下來的,它們落在地上,被電燈一照,也像星星一般爍亮。到早晨,那雪花變得非常嬌柔,輕輕一吹,便不見了。但是要看兔子的新足印,也足夠了。我們一去,便轟起了兔子。

今天來到莫斯科,一眼發現馬路上也有星星一般的初雪。而且那樣輕,麻雀落在上面,一會兒又飛起的時候,它的翅膀上便飄下一大堆星星來。而馬路上不見了那些星星以後,便露出一塊黑斑,老遠可以看見。

Added by INGENIUM on March 4, 2019 at 10:43pm — No Comments

薛調·無雙傳

唐人王仙客,是建中(唐德宗年號)時期大臣劉震的外甥。起初,王仙客的父親去世了,他和母親一起投奔外祖父家。劉震有個女兒叫無雙,比王仙客小幾歲,當時他們倆都年幼,在一塊遊戲打鬧。劉震的妻子經常開玩笑的稱呼王仙客為王郎子。這樣過了幾年,劉震照顧守寡的姐姐以及王仙客非常周到。有一天,王仙客的母親得了病,病勢加重了,叫來劉震跟他說:「我有一個兒子,我牽掛他你也知道,遺憾的是看不到他結婚、做官了。無雙長得端莊美麗而且聰慧,我非常喜歡她。以後不要讓她嫁給別的人家。我把仙客託付給你。你如果真能答應我,我死後就瞑目沒有遺憾了。」

劉震說:「姐姐應該安靜的修養,不要惦記其他的事來自找煩惱。」劉震的姐姐最終病死了。王仙客護送她的遺體,安葬在襄鄧。…

Continue

Added by INZHU Інжу on March 4, 2019 at 10:40pm — No Comments

戴維·洛奇《小說的藝術》結尾 (下)

《蠅王》的結尾很容易會寫得令人欣慰和鼓舞,因為在小說的最后幾頁里,它引入了一個成年人的視角。而在此之前它—直寫的是一個“男孩子的故事”。這是—個完全走了樣的《珊瑚島》風格的歷險故事。一群英國學童,作者沒有具體說明是在什麽情況下(盡管有幾處暗示是由於戰爭的原因)在—個熱帶島嶼上緊急登陸,並且很快變得野蠻而迷信。他們擺脫了文明的、成年人的社會的種種束縛,卻不得不經常忍饑挨餓、經受孤獨、恐怖的考驗。原先的海島樂園變成了充滿部族暴力的場所。兩個男孩死了。一群嗜血如命之徒,手里揮舞著木制長矛,到處追趕主人公拉爾夫。就在拉爾夫拼命逃脫這群人的追捕、從一場人為的森林大火中死里逃生時,他撞上了一個剛剛踏上海島的海軍軍官,島上的濃煙引起了他所在的艦船的注意。“瞎胡鬧!”這位海軍軍官看著眼前這些手拿臨時拼湊來的武器,臉上、身上塗抹著顏料的男孩子這樣說道。…

Continue

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March 4, 2019 at 10:39pm — No Comments

戴維·洛奇《小說的藝術》結尾 (上)

深愛著的亨利和凱瑟琳以及世上所有相互愛慕的戀人對於他們能否終成眷屬是少不了那份焦慮的,而我的讀者恐怕不大會有這種焦慮。他們從眼前這薄薄的幾頁書就可以清楚地知道,我們在一起快速地奔向一個圓滿的幸福結局。



簡·奧斯丁《諾桑覺寺》(一八一八)…



Continue

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March 4, 2019 at 10:39pm — No Comments

戴維·洛奇《小說的藝術》猶豫表達(下)

在超小說的敘述中,比如,《迷失在遊樂場中》或《法國中尉的女人》,“猶豫表達”成為一種結構性支柱,代表作者的敘述人借助它來充分地表現生活這個令所有作家頭痛的問題或者坦言自己在如何處置故事中的人物方面猶豫不決。例如,在《法國中尉的女人》第五十五章中,當查爾斯得知薩拉從埃克塞特的旅館中失蹤后便返回倫敦找她。這時,帶作者口吻的敘述人闖入故事中,以一個陌生人的身份闖入查爾斯的車廂:

我盯著查爾斯,此刻我要問的問題是……我和你有什麽相干?我已經想過就在此時此刻結束查爾斯的經歷,讓他永遠停頓在去倫敦的路上。但是維多利亞時代的小說按慣例是不允許有懸而未決的無結論的結局的;前面我極力倡導小說中的人物必須有一定的自由。我的問題很簡單—查爾斯想得到的清楚了嗎?確實很清楚。但是主人公想得到的還不很清楚;況且她此刻在哪里我還拿不準呢。…

Continue

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March 4, 2019 at 10:39pm — No Comments

戴維·洛奇《小說的藝術》猶豫表達(上)

現在是在何地?何時?何許人?我,就說我吧,不會去問這些問題,也不輕易相信什麽。問題、假設、權且用這種說法吧。往下寫,繼續往下寫。就叫這是繼續,就叫這是創作。是否可能有那麽一天,他繼續寫道:我只是呆在里面,呆在什麽里面我也搞不清楚,我沒有像往常那樣外出到很遠的地方去玩,但那還不算遠。或許那就是故事如何發生的。你以為你只是在休息,為了在時機到來時更好地做事或者沒有什麽特別的理由。可是你很快發現你渾身無力,再也無法做任何事。不管這一切是怎麽發生的。它,就說它吧,也不知道是什麽。或許我只是最終才采納了一位老兄的意見。但我什麽也沒做。似乎是我在談我自己,可事實上不是我,也不在談我自己。就寫這幾句籠統的話作為開頭吧。像我這種情形,應該怎麽辦?應當怎麽辦?怎麽往下寫?用純粹的“猶豫表達”?還是用說完即無效或者遲早會無效的肯定和否定句?總的說來,肯定會有別的方法。不然的話會毫無希望的。但真的是毫無希望了。在我繼續我的寫作之前,我必須提一點,即我說:…

Continue

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March 4, 2019 at 10:38pm — No Comments

拿破侖致瑪麗·約瑟芬

親愛的瑪麗:我收到你的信了,我愛慕的人兒。你的信使我充滿歡樂……自離開你以來,我一直愁眉不展、鬱鬱寡歡。…

Continue

Added by Scarborough 黃岩 on March 4, 2019 at 10:38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