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華正茂
  • 77, Female
  • Pontian Johor
  • Malaysia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Facebook MySpace

風華正茂's Friends

  • Kolkata Bachcha
  • Jemaluang 三板頭·
  • Bir Tanem
  • Bayrut Alhabib
  • Chiron人馬
  • 厚數據才厲害
  • Dushanbe 杜善貝
  • Ashgabat
  • 比雷艾弗斯
  • Zenkov
  • KyrGyz
  • Kehtay Dream
  • Qyzylorda
  • Almaty 蘋果
  • 中砂礁群

Gifts Received

Gift

風華正茂 has not received any gifts yet

Give a Gift

 

風華正茂's Page

Latest Activity

風華正茂 posted a blog post

于師號·詩性與靈性: 林黛玉、嬰寧形象的生態美學解讀(4)

相對於嬰寧的笑, 黛玉的哭也有著不同尋常的魅力。黛玉在小說中到底哭了多少次筆者並未專門去統計, 但有人統計過林黛玉的笑:「盡管《紅樓夢》中林黛玉的笑有224次之多, 大約是描寫眼淚的3倍, 卻沒能引起多數讀者的注意。」[16]有趣的是, 正如該統計者所言, 林黛玉笑的次數是哭的三倍還多卻沒能引起讀者的注意, 不正好從側面反映出林黛玉哭的巨大魅力嗎?因為有還淚之說, 所以小說對黛玉的哭是格外用心的, 比較典型的是小說在第26回寫她「也不顧蒼苔露冷, 花徑風寒, 獨立墻角邊花陰下, 悲悲戚戚嗚咽起來。……不期這一哭, 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鳥棲鴉一聞此聲, 俱忒楞楞飛起遠避, 不忍再聽」。又如第27回, 芒種節祭餞花神, 眾姐妹在大觀園內盡情玩耍, 唯有黛玉一人在山坡的花冢旁掩埋落花, 寶玉意外撞見, 「只聽山坡那邊有嗚咽之聲, 一行數落著, 哭得好不傷感」。黛玉這種哭法, 固然有酬謝神瑛侍者的甘露灌溉之意, 同時也是她真性情的一種體現。正如有的研究者所論:「這個少女永遠只向生活中的靈智和感情膜拜頂禮, 她珍愛別人的智慧, 也如同珍愛自己的智慧一樣。世俗的理智,…See More
Aug 27
風華正茂 posted a blog post

于師號·詩性與靈性: 林黛玉、嬰寧形象的生態美學解讀(3)

同樣, 林黛玉的身份也極具神秘性。小說第1回就精心設計了林黛玉前身為西方靈河岸三生石畔一株絳珠仙草, 後為報答神瑛侍者雨露灌溉之恩, 遂降凡到人間, 還淚報恩。由此可見, 林黛玉的身世更富奇幻和神秘色彩。可以說, 林黛玉的確是「天」上掉下來的, 但這個「天」不是自然的天, 而是中國傳統神話系統的神秘語境, 是一種難以言說的魅性。正因為林黛玉來自天上, 所以與生俱來便具有一種孤標自賞、不食人間煙火的神性、靈性和水性, 是中國文學長廊中極具隱喻性的女子形象。《紅樓夢》作者借寶玉之口表達了一種獨到的女性觀, 即「女兒是水做的骨肉」 (第2回) , 而水恰恰是大自然中最具滋養生成性的元素, 也最具神秘力量。的確, 林黛玉從外貌、形體到內在風流, 無不體現出水的柔弱、靈秀、清潔等德性。在中國文化系統中, 水往往和大自然中的另一重要意象「木」緊密相聯。不論是前身為絳珠仙草, 還是名字中的「林」, 以及「木石前盟」的關係, 作者一再向我們突出林黛玉身上「木」的自然性。宗璞先生在《無盡意趣在「石頭」》一文中, 對曹雪芹以絳珠仙草比喻黛玉擊節嘆賞:「從來多以花喻女子, 用草喻女子的, 除了這一株,…See More
Aug 22
風華正茂 posted a blog post

于師號·詩性與靈性: 林黛玉、嬰寧形象的生態美學解讀(2)

除了對人物生活環境進行詩化的描寫, 嬰寧和黛玉與自然的親和關係, 還突出體現在她們對花的癡迷與喜愛。嬰寧愛花, 初見王生時「拈梅花一朵」, 再見王生時「執杏花一朵」, 正式見王生時則顧婢曰:「視碧桃開未?」婚後更是「愛花成癖, 物色遍戚黨; 竊典金釵, 購佳種, 數月, 階砌藩混, 無非花者。庭後有木香一架, 故鄰西家。女每攀登其上, 摘供簪玩。母時遇見, 輒訶之。女卒不改」。愛花愛到這種境界, 也真的令人嘆為觀止。《紅樓夢》中「至少有十處明確將黛玉與花聯系在一起, 還不包括竹。從表層形式看, 關涉的具體對象除了『落花』、『花魂』之外, 有海棠、菊花、殘荷、芙蓉、桃花、柳絮等幾種; 關聯的方式有行為 (葬花、哭花陰) , 但主要是詩作」[6]。黛玉不僅愛花, 更惜花、葬花、哭花。為花埋冢, 只因不願花兒流到那髒的臭的地方去, 只為花兒能有個乾凈的歸宿。不僅如此, 黛玉後來還為落花專門作了一首《葬花吟》, 其中「花謝花飛飛滿天, 紅消香斷有誰憐?」令人無比神傷。盡管都愛花, 但嬰寧更多地愛盛開的花, 黛玉更多地是哀憐落花, 甚至埋花冢, 寫《葬花吟》,…See More
Aug 14
風華正茂 posted a blog post

于師號·詩性與靈性: 林黛玉、嬰寧形象的生態美學解讀(1)

《聊齋志異》與《紅樓夢》, 一文一白, 一短一長, 並稱中國古代小說的兩座高峰。二者在批判科舉、歌頌女性、表現愛情、描繪世情等方面有著諸多相似之處, 有異曲同工之妙。尤為值得關注的是, 兩部作品都成功塑造了一批閃光的女性形象, 其中有兩位奇女子: 嬰寧與林黛玉, 極具個性, 亦分別是作者鍾愛的理想人物。二者一為狐妖所幻, 一為仙姝降凡, 自具天然的靈性; 一個笑得天真爛漫, 一個哭得宿鳥驚飛, 皆追隨內心的聲音和生命的本真。同時, 二者都青春貌美, 靈慧十足, 熱愛生命, 愛花成癖, 向往自然。作者在這兩位女子身上, 都傾注了對人生理想的極大熱情和創作心血。她們是各自作者心目中自然天性、不染纖塵的詩性與靈性的化身。她們身上有著同時代一般女性所不具備的詩性氣質和爛漫天性, 在今天高度發達的現代文明社會, 她們身上的詩性、靈性、自然、和諧、返魅, 同樣彰顯著中國美學的詩性精神, 閃爍著中國本生的生態審美智慧。誠如葉朗所言:「中國傳統文化包含有一種強烈的生態意識, 這種生態意識同當今世界的生態倫理學和生態哲學的觀念是相通的。」[1]…See More
Aug 8
風華正茂 posted a blog post

郁雯《霧中影》

銹掉的早晨被折疊,扔進了土壤 你不知道會長成什麼 失眠棒攪動著帶刺的預兆 一個個不得不補覺的下午拖入時間的卷軸航行的言語河流中 成群的梨花像舌尖的霧,撩動藍天的唇 黃昏,被你一朵朵拋下 浪漫滾燙地緘封孤寂遠方的訊息,抽出一把劍 ——冷無法拐彎,更冷,掀起了浪潮 「總會扛過去的」,錫紙包裹著昏暗 敏感的哨聲聚攏 悲哀的核心微微振翅著寬恕2019.3.14郁雯,浙江杭州人。詩人、藝術家。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曾主演過多部影視作品。8歲開始寫詩,詩歌作品入選多種選本;2008年出版詩集《炙熱的謎》,2010年出版長篇小說《每一棵樹都很孤獨》,2013年出版詩歌精選集《美與罪》,2015年出版長篇小說《你好,北京電影學院》。近年來涉及更多的藝術創作,在電影、戲劇以及繪畫等方面積極探索,獲得了各方面的贊譽與矚目。See More
Jul 22, 2022
風華正茂 posted a blog post

郁雯《又來了》

惶惑的光線!隱秘生發新芽 ——全然不同的結構與方式 從消極內部催產春天 然而叫嚷的迎春花受限於期限 我們的懷念,經由發酵,變得輕盈 2019.3.11 郁雯,浙江杭州人。詩人、藝術家。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曾主演過多部影視作品。8歲開始寫詩,詩歌作品入選多種選本;2008年出版詩集《炙熱的謎》,2010年出版長篇小說《每一棵樹都很孤獨》,2013年出版詩歌精選集《美與罪》,2015年出版長篇小說《你好,北京電影學院》。近年來涉及更多的藝術創作,在電影、戲劇以及繪畫等方面積極探索,獲得了各方面的贊譽與矚目。See More
Jul 19, 2022
風華正茂 posted a blog post

郁雯《 你不等於月亮》

世間的你比天上的月亮遠 天上的月亮比世間的你亮 你跋涉,埋沒於孤獨的沙 擲向我的每個眼神都因受潮而啞殼 空曠的又一天。宇宙的秘史 繞過了人類梯田 我站在月暈的海裏,可憐的一點知道 被秋夜收割。你不在我的想像中 卻與我一同成長和衰老 因為陌生,你在月亮的淚裏種下了根 金色的晚風,金色臂彎裏的小白船 你沒有豐收我 卻駛向獨立的圓滿2021.9.21 See More
Jul 14, 2022
風華正茂 posted a blog post

郁雯《一個逗號》

我盡量不去以「我」開頭 但還是把「我」推到最前面 我膽怯,因為我不是一個出色的生活主持 很難控制局面,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更是感到局促。有時我是分裂的 一個安靜,一個混亂,另一個莫名地沈痛 我扯不清這些「我」的激戰 恨不得把她們都扔掉。這樣我會輕盈一些 「我」一哄而散。不用再以我開頭 不重要的我隱於樹木,隱於雨霧 隱於變調的虛構,隱於一首未完成的詩 越來越多的人與事物站到我前面 那麼長的隊伍,排列著感嘆和疑問 失去我的都在攀登 混淆我的都在追逐 忘卻我的都在奔跑 多麼活躍,像不敗的生命宣言 末尾的一個逗號打開一張臉 鑰匙遺落在風中 2021.9.2郁雯,浙江杭州人。詩人、藝術家。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曾主演過多部影視作品。8歲開始寫詩,詩歌作品入選多種選本;2008年出版詩集《炙熱的謎》,2010年出版長篇小說《每一棵樹都很孤獨》,2013年出版詩歌精選集《美與罪》,2015年出版長篇小說《你好,北京電影學院》。近年來涉及更多的藝術創作,在電影、戲劇以及繪畫等方面積極探索,獲得了各方面的贊譽與矚目。See More
Jul 12, 2022
風華正茂 posted a blog post

郁雯《隱秘的青春》

失望延續了很久 在事實的森林逗留。天很黑 潑了墨的小徑看不清分道 她受到黑的甜美蒙騙,這不比袒露更壞 痛苦像一個約定,步伐緊迫 直接踩入詩的境地——面對面,陌生的對峙 在相知的陣營裏,形成了緊張 熟悉的無知不斷擴大,困惑也在擴大 她撼動親密的對手就像撞擊自己的心臟 有時她的氣餒是懲罰——偏好失誤的詞語 卻又要求精確 矛盾的觸鬚茂盛,成長加速了 愛的性別的迷惘吸引的春天 她是另一粒種子,同時在推卻 ——發現,尋找,對立的冷像閃電 青春在她隱秘的無助面容上 刻下綿綿細雨 2019.2.27See More
Jul 11, 2022
風華正茂 posted a blog post

郁雯《一朵窗花》

早晨,她替一朵窗花睜開眼 不知道在哪裏。沒有記憶 靜謐涼透了她的心 她竭力地想揪住一點什麼,無望的碎步 陡峭了光線。對於愛戀,她的洶湧 沒有出路——哎,它是頹喪的遁詞! 她微微搖晃,粘貼在日光下 像翩飛的一種可能;她臨夜色而立 黯淡一格格地侵蝕 她的決絕褪下盔甲,陰影掃射著軟弱 都亂了,聽診器從她身上滑落 舌下溫度燙傷了一角天空 一雙手將她的執念剝離 窗戶忍著疼痛,她落下,輕若無聲 2021.9.14See More
Jul 9, 2022
風華正茂 posted a blog post

郁雯《 無法定義》

酷熱的下午,我躲在 蟬聲裏,躲進一個屋子 躲在你的對面 你的眼神打濕我 輕笑送來了風 我修剪茉莉,躲在 思考裏,躲進鴿子籠似的寂寥 躲在荒誕的上空 你的對抗秘密地進行 改變的欲望被無形之手捕獲 我想到受難——損毀的核心力量在意料之外爆炸——仿佛那是悲劇的激情 映射心魔的倒影。 我懷疑事物演變的方向,人為地作繭 把自己綁定在殘局裏 好像我們的人生沒有盡頭 揮霍成為盛宴。我的躲藏是出走 你的對面沒有人 茉莉的香模仿苦澀 蟬聲不安定 我的動搖搖撼窗外的一樹黃昏 2021.8.12郁雯,浙江杭州人。詩人、藝術家。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曾主演過多部影視作品。8歲開始寫詩,詩歌作品入選多種選本;2008年出版詩集《炙熱的謎》,2010年出版長篇小說《每一棵樹都很孤獨》,2013年出版詩歌精選集《美與罪》,2015年出版長篇小說《你好,北京電影學院》。近年來涉及更多的藝術創作,在電影、戲劇以及繪畫等方面積極探索,獲得了各方面的贊譽與矚目。See More
Jul 7, 2022
風華正茂 posted a blog post

郁雯《光芒的鈴聲敲響了》

剖開水霧繚繞的通道 陽光熱敷你的身體 透明的勇敢如此簡單,不用思考 不用比喻,直接地進入一片海 ——翻滾的無聲世界一絲不掛 個人的暴露,屬於魚群,屬於焦灼的鹽 你在水的體面狂歡中 水,無限地取悅或反對你孤獨啟開一朵朵浪花的嘴唇 熱望曬乾了,你飲下汁液—— 經由擁有更好地放棄,水循環著 將你作為器皿;你循環著 將海的腥味加濃或放逐 而後生長成危險的另一片海 光芒的鈴聲敲響了 光與水的激戰,在黑暗的肌膚上鍛造黎明 2019.3.5郁雯,浙江杭州人。詩人、藝術家。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曾主演過多部影視作品。8歲開始寫詩,詩歌作品入選多種選本;2008年出版詩集《炙熱的謎》,2010年出版長篇小說《每一棵樹都很孤獨》,2013年出版詩歌精選集《美與罪》,2015年出版長篇小說《你好,北京電影學院》。近年來涉及更多的藝術創作,在電影、戲劇以及繪畫等方面積極探索,獲得了各方面的贊譽與矚目。See More
Jul 6, 2022
風華正茂 posted a blog post

郁雯《裝卸記憶的公交車》

公交車司機將歲月緩緩地開出去 扶手環在風中晃動 擁擠也有它的秩序——人與人挨得很近 遠的思維在窗外蛻變 一個年輕女孩拖著粉紅的拉桿箱 一個中年男子翻看著手機—— 性感女郎的圖片照亮了他的臉 一個黑人吹著口哨,豐厚的嘴唇與鴨舌帽的帽檐齊平 翠花上酸菜的話題,從東北乘客的嘴裏躍出 江南婦人向他討教亂燉的內容 保暖杯裏的龍井茶隨著顛簸變黃 碰撞的肩膀沒有獲得風月之謎的垂青 一個急剎車,我飛過重重人影 豐滿想象擲地無聲:世俗的安慰一派淩亂 除了沙礫,還是破碎的沙礫 當我站穩腳跟,到站了 ——公交車重新縫合敞開的胸膛 撲面的梨花染白我的黑髮 記憶嚴重走火,燃燒似天邊的晚霞See More
Jul 5, 2022
風華正茂 posted a blog post

郁雯《美,再一次睜開眼》

美,再一次睜開眼 天宇下她的意志柔軟迷人 黑蓋頭是那罪孽的屋檐 微小的熱望灰飛煙滅 然而流淌出端正的清輝 撬開人間另一扇門 別忘了帶上指南針與火柴 路不好走,千萬小心 最終,她將自己留下 殘缺的愛情像雜草湮沒終生 晚霞開出一朵朵玫瑰 芳香搶先去了天堂See More
Jul 2, 2022
風華正茂 posted a blog post

郁雯《我們的懷念,有點癢》

我們懷念,那曾經的歲月 那率真並且變態的真實面龐 像月食現象,一半的乾淨還未被吃掉 就這麼看著,我們看著彼此 還在變化之中……還在挣扎 還在糾錯的後悔中寧願讓瘙癢的線頭參差暴露 並不有趣,而是年輕的衝動 於挑戰秩序。漸漸地,更深沈的移動 將另一隻眼睛的明亮遮蔽 整張臉陷入漫長陰雨 舊的官能在徒勞的救助中湮沒See More
Jun 29, 2022
風華正茂 posted a blog post

郁雯《我記得果殼裏的事物》

我記得果殼裏的事物 我記得果殼裏的事物 在裏面,我在裏面,被環繞 光亮像一個射手 穿透我,經過又一個早晨 又一個暮晚雨汁打碎了沈睡的花籽寂寞來之不易像喧嘩丟棄的糖紙撿起來,我將它平躺在掌心紋路被遮蓋命運受到了沖擊安靜的時間安撫迷走神經我忘記果殼外的事物在外面,有沙,有浮躁的塵土片片的流言,像穢濁的氣體不明真相地橫沖直撞又一個早晨,又一個暮晚風颳走了可憐人的記憶 See More
Jun 26, 2022

風華正茂's Blog

于師號·詩性與靈性: 林黛玉、嬰寧形象的生態美學解讀(4)

Posted on August 15, 2023 at 1:30am 0 Comments

相對於嬰寧的笑, 黛玉的哭也有著不同尋常的魅力。黛玉在小說中到底哭了多少次筆者並未專門去統計, 但有人統計過林黛玉的笑:「盡管《紅樓夢》中林黛玉的笑有224次之多, 大約是描寫眼淚的3倍, 卻沒能引起多數讀者的注意。」[16]有趣的是, 正如該統計者所言, 林黛玉笑的次數是哭的三倍還多卻沒能引起讀者的注意, 不正好從側面反映出林黛玉哭的巨大魅力嗎?因為有還淚之說, 所以小說對黛玉的哭是格外用心的, 比較典型的是小說在第26回寫她「也不顧蒼苔露冷, 花徑風寒, 獨立墻角邊花陰下, 悲悲戚戚嗚咽起來。……不期這一哭, 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鳥棲鴉一聞此聲, 俱忒楞楞飛起遠避, 不忍再聽」。又如第27回, 芒種節祭餞花神, 眾姐妹在大觀園內盡情玩耍, 唯有黛玉一人在山坡的花冢旁掩埋落花, 寶玉意外撞見, 「只聽山坡那邊有嗚咽之聲, 一行數落著, 哭得好不傷感」。黛玉這種哭法, 固然有酬謝神瑛侍者的甘露灌溉之意, 同時也是她真性情的一種體現。正如有的研究者所論:「這個少女永遠只向生活中的靈智和感情膜拜頂禮, 她珍愛別人的智慧,…

Continue

于師號·詩性與靈性: 林黛玉、嬰寧形象的生態美學解讀(3)

Posted on August 4, 2023 at 4:30pm 0 Comments

同樣, 林黛玉的身份也極具神秘性。小說第1回就精心設計了林黛玉前身為西方靈河岸三生石畔一株絳珠仙草, 後為報答神瑛侍者雨露灌溉之恩, 遂降凡到人間, 還淚報恩。由此可見, 林黛玉的身世更富奇幻和神秘色彩。可以說, 林黛玉的確是「天」上掉下來的, 但這個「天」不是自然的天, 而是中國傳統神話系統的神秘語境, 是一種難以言說的魅性。正因為林黛玉來自天上, 所以與生俱來便具有一種孤標自賞、不食人間煙火的神性、靈性和水性, 是中國文學長廊中極具隱喻性的女子形象。《紅樓夢》作者借寶玉之口表達了一種獨到的女性觀, 即「女兒是水做的骨肉」 (第2回) , 而水恰恰是大自然中最具滋養生成性的元素, 也最具神秘力量。的確, 林黛玉從外貌、形體到內在風流, 無不體現出水的柔弱、靈秀、清潔等德性。

在中國文化系統中, 水往往和大自然中的另一重要意象「木」緊密相聯。不論是前身為絳珠仙草, 還是名字中的「林」, 以及「木石前盟」的關係,…

Continue

于師號·詩性與靈性: 林黛玉、嬰寧形象的生態美學解讀(2)

Posted on August 1, 2023 at 4:30pm 0 Comments

除了對人物生活環境進行詩化的描寫, 嬰寧和黛玉與自然的親和關係, 還突出體現在她們對花的癡迷與喜愛。嬰寧愛花, 初見王生時「拈梅花一朵」, 再見王生時「執杏花一朵」, 正式見王生時則顧婢曰:「視碧桃開未?」婚後更是「愛花成癖, 物色遍戚黨; 竊典金釵, 購佳種, 數月, 階砌藩混, 無非花者。庭後有木香一架, 故鄰西家。女每攀登其上, 摘供簪玩。母時遇見, 輒訶之。女卒不改」。愛花愛到這種境界, 也真的令人嘆為觀止。《紅樓夢》中「至少有十處明確將黛玉與花聯系在一起, 還不包括竹。從表層形式看, 關涉的具體對象除了『落花』、『花魂』之外, 有海棠、菊花、殘荷、芙蓉、桃花、柳絮等幾種; 關聯的方式有行為 (葬花、哭花陰) , 但主要是詩作」[6]。黛玉不僅愛花, 更惜花、葬花、哭花。為花埋冢, 只因不願花兒流到那髒的臭的地方去, 只為花兒能有個乾凈的歸宿。不僅如此, 黛玉後來還為落花專門作了一首《葬花吟》, 其中「花謝花飛飛滿天,…

Continue

于師號·詩性與靈性: 林黛玉、嬰寧形象的生態美學解讀(1)

Posted on July 30, 2023 at 12:00pm 0 Comments

《聊齋志異》與《紅樓夢》, 一文一白, 一短一長, 並稱中國古代小說的兩座高峰。二者在批判科舉、歌頌女性、表現愛情、描繪世情等方面有著諸多相似之處, 有異曲同工之妙。尤為值得關注的是, 兩部作品都成功塑造了一批閃光的女性形象, 其中有兩位奇女子: 嬰寧與林黛玉, 極具個性, 亦分別是作者鍾愛的理想人物。二者一為狐妖所幻, 一為仙姝降凡, 自具天然的靈性; 一個笑得天真爛漫, 一個哭得宿鳥驚飛, 皆追隨內心的聲音和生命的本真。同時, 二者都青春貌美, 靈慧十足, 熱愛生命, 愛花成癖, 向往自然。作者在這兩位女子身上, 都傾注了對人生理想的極大熱情和創作心血。她們是各自作者心目中自然天性、不染纖塵的詩性與靈性的化身。她們身上有著同時代一般女性所不具備的詩性氣質和爛漫天性, 在今天高度發達的現代文明社會, 她們身上的詩性、靈性、自然、和諧、返魅, 同樣彰顯著中國美學的詩性精神, 閃爍著中國本生的生態審美智慧。誠如葉朗所言:「中國傳統文化包含有一種強烈的生態意識,…

Continue

Comment Wall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 No comments yet!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