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風華正茂 has not received any gifts yet
Posted on August 15, 2023 at 1:30am 0 Comments 7 Promotions
相對於嬰寧的笑, 黛玉的哭也有著不同尋常的魅力。黛玉在小說中到底哭了多少次筆者並未專門去統計, 但有人統計過林黛玉的笑:「盡管《紅樓夢》中林黛玉的笑有224次之多, 大約是描寫眼淚的3倍, 卻沒能引起多數讀者的注意。」[16]有趣的是, 正如該統計者所言, 林黛玉笑的次數是哭的三倍還多卻沒能引起讀者的注意, 不正好從側面反映出林黛玉哭的巨大魅力嗎?因為有還淚之說, 所以小說對黛玉的哭是格外用心的, 比較典型的是小說在第26回寫她「也不顧蒼苔露冷, 花徑風寒, 獨立墻角邊花陰下, 悲悲戚戚嗚咽起來。……不期這一哭, 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鳥棲鴉一聞此聲, 俱忒楞楞飛起遠避, 不忍再聽」。又如第27回, 芒種節祭餞花神, 眾姐妹在大觀園內盡情玩耍, 唯有黛玉一人在山坡的花冢旁掩埋落花, 寶玉意外撞見, 「只聽山坡那邊有嗚咽之聲, 一行數落著, 哭得好不傷感」。黛玉這種哭法, 固然有酬謝神瑛侍者的甘露灌溉之意, 同時也是她真性情的一種體現。正如有的研究者所論:「這個少女永遠只向生活中的靈智和感情膜拜頂禮, 她珍愛別人的智慧,…
ContinuePosted on August 4, 2023 at 4:30pm 0 Comments 5 Promotions
同樣, 林黛玉的身份也極具神秘性。小說第1回就精心設計了林黛玉前身為西方靈河岸三生石畔一株絳珠仙草, 後為報答神瑛侍者雨露灌溉之恩, 遂降凡到人間, 還淚報恩。由此可見, 林黛玉的身世更富奇幻和神秘色彩。可以說, 林黛玉的確是「天」上掉下來的, 但這個「天」不是自然的天, 而是中國傳統神話系統的神秘語境, 是一種難以言說的魅性。正因為林黛玉來自天上, 所以與生俱來便具有一種孤標自賞、不食人間煙火的神性、靈性和水性, 是中國文學長廊中極具隱喻性的女子形象。《紅樓夢》作者借寶玉之口表達了一種獨到的女性觀, 即「女兒是水做的骨肉」 (第2回) , 而水恰恰是大自然中最具滋養生成性的元素, 也最具神秘力量。的確, 林黛玉從外貌、形體到內在風流, 無不體現出水的柔弱、靈秀、清潔等德性。
在中國文化系統中, 水往往和大自然中的另一重要意象「木」緊密相聯。不論是前身為絳珠仙草, 還是名字中的「林」, 以及「木石前盟」的關係,…
ContinuePosted on August 1, 2023 at 4:30pm 0 Comments 8 Promotions
除了對人物生活環境進行詩化的描寫, 嬰寧和黛玉與自然的親和關係, 還突出體現在她們對花的癡迷與喜愛。嬰寧愛花, 初見王生時「拈梅花一朵」, 再見王生時「執杏花一朵」, 正式見王生時則顧婢曰:「視碧桃開未?」婚後更是「愛花成癖, 物色遍戚黨; 竊典金釵, 購佳種, 數月, 階砌藩混, 無非花者。庭後有木香一架, 故鄰西家。女每攀登其上, 摘供簪玩。母時遇見, 輒訶之。女卒不改」。愛花愛到這種境界, 也真的令人嘆為觀止。《紅樓夢》中「至少有十處明確將黛玉與花聯系在一起, 還不包括竹。從表層形式看, 關涉的具體對象除了『落花』、『花魂』之外, 有海棠、菊花、殘荷、芙蓉、桃花、柳絮等幾種; 關聯的方式有行為 (葬花、哭花陰) , 但主要是詩作」[6]。黛玉不僅愛花, 更惜花、葬花、哭花。為花埋冢, 只因不願花兒流到那髒的臭的地方去, 只為花兒能有個乾凈的歸宿。不僅如此, 黛玉後來還為落花專門作了一首《葬花吟》, 其中「花謝花飛飛滿天,…
ContinuePosted on July 30, 2023 at 12:00pm 0 Comments 11 Promotions
《聊齋志異》與《紅樓夢》, 一文一白, 一短一長, 並稱中國古代小說的兩座高峰。二者在批判科舉、歌頌女性、表現愛情、描繪世情等方面有著諸多相似之處, 有異曲同工之妙。尤為值得關注的是, 兩部作品都成功塑造了一批閃光的女性形象, 其中有兩位奇女子: 嬰寧與林黛玉, 極具個性, 亦分別是作者鍾愛的理想人物。二者一為狐妖所幻, 一為仙姝降凡, 自具天然的靈性; 一個笑得天真爛漫, 一個哭得宿鳥驚飛, 皆追隨內心的聲音和生命的本真。同時, 二者都青春貌美, 靈慧十足, 熱愛生命, 愛花成癖, 向往自然。作者在這兩位女子身上, 都傾注了對人生理想的極大熱情和創作心血。她們是各自作者心目中自然天性、不染纖塵的詩性與靈性的化身。她們身上有著同時代一般女性所不具備的詩性氣質和爛漫天性, 在今天高度發達的現代文明社會, 她們身上的詩性、靈性、自然、和諧、返魅, 同樣彰顯著中國美學的詩性精神, 閃爍著中國本生的生態審美智慧。誠如葉朗所言:「中國傳統文化包含有一種強烈的生態意識,…
Continue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6 Comments 30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9 Comments 42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45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0 Comments 7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7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38 Comments 59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5 Comments 5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7 Comments 5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4 Comments 67 Promotions
© 2023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Comment Wall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