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an Lab
  • Female
  • Vientiane
  • Lao 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Facebook MySpace

Suan Lab's Friends

  • INGENIUM
  • Jemaluang 三板頭·
  • Bayrut Alhabib
  • Chiron人馬
  • 厚數據才厲害
  • Baghdad Janim
  • Suyuu
  • baku
  • Dushanbe 杜善貝
  • Ashgabat
  • Taklamakan
  • TASHKENT HOLIDAY
  • ucun estutum
  • KyrGyz
  • Qyzylorda

Gifts Received

Gift

Suan Lab has not received any gifts yet

Give a Gift

 

Suan Lab's Page

Latest Activity

Suan Lab commented on 就是冷門's photo
Thumbnail

人體彩繪粉紅系列02

"陳楨的詩〈粉红〉 雨後的天空眼看要暗下來 女孩,那彩虹依依不捨 把顏彩稀釋再稀釋 最後,趁妳一個不注意 就只洒下最像冰淇淋 甜味的那個部分"
12 hours ago
Suan Lab commented on 就是冷門's photo
Thumbnail

人體彩繪黃系列02

"或許身體本就是一塊畫布,等待一場驚心動魄的筆觸告訴它:你一直都不只是一具軀殼。色彩在這裡不是外來的裝飾,而是喚醒,一種讓身體記起自身潛能的力量。它讓我們重新看見:身體可以是無限,而非被限定的輪廓。 Perhaps the body has always been a canvas, waiting for a bold stroke to tell it: you were never just flesh. Here, color is not decoration but…"
23 hours ago
Suan Lab posted a blog post
Tuesday
Suan Lab posted a blog post

藍玉雍·班雅明《靈光》:藝術作為歷史與記憶間的辯證 2

醒來後,他仍然記得這件事,並趕快把在夢中「想到」的學名寫下來。但他困惑的是他根本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曾經看過這種蜥蜴,當然更不知道自己為何會想到這種動物的學名。直到有一次拜訪一個朋友時,他才在朋友的書房裡想起他似乎曾在這裡看過一本爬蟲圖鑑,遂開始尋找那本書,最後在那本書的某頁裡找到了那種蜥蜴,而且旁邊紀錄的學名正是他在夢中夢見的,且看看那個筆跡,還驚訝地發現,這蜥蜴學名還是他自己親自抄寫的!這時,他才想起自己曾經在幾年前在此本書上抄下一堆動物的學名,方便朋友的孩子閱讀一些資訊。但這件事他早已忘記了。佛洛伊德告訴我們:過往並沒有消逝,相反地,他以一種隱微的方式影響著我們。而人類的記憶,並不是全然以一種線性的時間觀,在紀錄自己的生活。相反,記憶的思緒總是跳躍、充滿聯想的,甚至在一些時候,記憶的某個重要片段被我們壓抑,滑入黑暗中的潛意識或是無意識,暗中作用於我們的思緒、行為。我們也因此不像啟蒙哲學家所認為的,是充滿理性、邏輯的動物。這樣的想法深深影響了班雅明對歷史的省思。他認為歷史雖然在線性時間上或許有明確的順序,但他影響後人的方式絕不是相同的。歷史的各種訊息、影響、感受,就像化成記憶的碎片一…See More
Sep 2
Suan Lab posted a blog post

藍玉雍·班雅明《靈光》:藝術作為歷史與記憶間的辯證 1

靈光(Aura),是班雅明(Walter Benjamin)在1936年的文章 — — 《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中提到的藝術概念。這個概念影響了後世藝術哲學研究的焦點,其中最大的莫過於,開始關注藝術作品中,技術物質性可能引發的精神、心理作用。以及反過來,對藝術歷史發展的影響。但這個概念光這樣講是還不完整的。只要略微知道、讀過班雅明的其他文章,就可以理解到班雅明所提到的靈光,並不僅僅只是一個藝術概念。而是在某一角度下,逼近一種夢的、意識的、敘事的思想。他的核心就如同佛洛伊德的《夢的解析》一樣,以記憶作為最重要的出發點。 探討人們所能感知、臆想未曾經歷的歷史與自身經驗的差距,所引發的震顫心理。而之所以會被視為一個藝術概念,是因為這個想法在《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開始被人們重視。但事實上,靈光在班雅明的其他文章中,不時若隱若現。撇開《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靈光的想法,其實至少還可以追朔到班雅明1931年的一篇文章 — —…See More
Aug 30
Suan Lab commented on 就是冷門's photo
Thumbnail

人體彩繪粉紅系列02

"/ 愛墾學術 《拉契特:黯衣天使》中的權力、科學與情動—從福柯到情動轉折的跨理論分析 引言 Netflix 心理驚悚影集《拉契特:黯衣天使》(Ratched, 2020)藉由描繪 1940 年代精神病院內的「科學治療」,呈現出一種結合冷酷醫療技術與權力控制的敘事。觀眾在觀看過程中,不斷被拉入憐憫與厭惡、期待與驚駭的情感震盪。…"
Aug 27
Suan Lab commented on 就是冷門's photo
Thumbnail

人體彩繪粉紅系列02

"愛墾APP《反俄狄浦斯》(L'Anti-Œdipe)第一卷《資本主義與精神分裂 1:反俄狄浦斯》,德勒茲與加塔利對精神分析的批判稱,傳統精神分析(尤其是弗洛伊德)如何將所有欲望都框定進俄狄浦斯結構中。第二章〈社會機器〉(Chapitre 2 : Les machines…"
Aug 18
Suan Lab commented on corps sans organes's photo
Thumbnail

In Search of My Senses 追隨感官 1.7

"熊建《文心雕龍》:神思妙想都在吟詠之間(子曰詩云) 劉勰30歲那年做了一個夢。 在夢裡,他手持丹漆禮器,追隨孔子向南方而去。醒來之後,劉勰認為自己得到了聖人的啟示:「聖人這麼難見,我竟然有幸在夢中相隨,太榮幸了。」他覺得自己有責任弘揚儒學、立言傳道。得到了聖人的啟示:「聖人這麼難見,我竟然有幸在夢中相隨,太榮幸了。」他覺得自己有責任弘揚儒學、立言傳道。 於是,劉勰開始動筆寫作《文心雕龍》,時間是在南朝齊的末年。當時,他因為家貧投靠在南京附近的定林寺,已經10年了。這些年,劉勰一面整理佛經,一面發…"
Aug 10
Suan Lab commented on 就是冷門's photo
Thumbnail

人體彩繪紫系列02

"不懂中華文化就是這個樣子囉。 大學先修班中文科不考中國文學史,沒聽過《詩經》的風雅頌;還有屈原的《離騷》,當然不知道「風騷」二字何來?。 領袖拼:引領風騷;心如碌碌撞的,才賣弄風騷。 在含淚都要「愛國」、「救國」的年代,確實有人墜樓了;現在,先天下之富而富的集團,偷腥貪新鮮,騷上頭就不再害臊。 誠如廁長說的,有些事沒人敢作;他們不做,誰做? 像極了有的女演員想出頭,有句standard台詞: 「導演~~今晚~~奴家來您房間向您請教劇本,切磋演技,技職技職......」 上一代,賣大餅;新一代,賣…"
Aug 3
Suan Lab commented on corps sans organes's photo
Thumbnail

In Search of My Senses 追隨感官

"埃烏熱尼奧·德·安德拉德的詩·急需 急需愛情。 急需海上有一隻船。 急需消滅某些詞匯: 仇恨,孤獨,殘忍, 一些悲嘆, 無數刀劍。 急需創造快樂, 成倍地種植親吻和莊稼, 急需發現玫瑰、河流, 還有燦爛的晨曦。 沉默壓在肩頭,被玷污的陽光 也會疼痛。 急需愛情, 急需生存。 (姚風譯)"
Aug 2
Suan Lab commented on corps sans organes's photo
Thumbnail

In Search of My Senses 追隨感官

"愛墾APP:詩性的詮釋學情動轉折~本文以詩性為貫穿主題,試圖重新檢視詮釋學從維柯到迦達默爾之間的思想系譜,並聚焦於其中「情動轉折」(affective turn)的重要意涵。相對於以理性中心、邏輯秩序為主導的解釋傳統,此一詮釋學路徑更強調感受性、歷史感、語言的情感厚度與人之生存經驗的詩性基礎。本文將通過對五位思想家的文本細讀與文獻綜合,呈現詮釋學如何歷經「詩性—感性—情動—存在」的深化歷程,並指出此種詮釋學可為當代人文與文化研究提供創新的基礎視野。…"
Jul 29
Suan Lab commented on corps sans organes's photo
Thumbnail

In Search of My Senses 追隨感官

"愛墾APP:怨恨~~羅伯特·所羅門(Robert C. Solomon)在其著作《In Defense of Sentimentality》與《The Passions: Emotions and the Meaning of Life》中,談論過「怨恨」(resentment)作為一種情感。他指出,怨恨是一種與自我有關的、經常出現在自尊受傷或社會不公平情境中的情感。所羅門寫道:"
Jul 25
Suan Lab posted a blog post

愛墾·APP: 艾略特〈傳統與個人才能〉

T.S.艾略特的〈傳統與個人才能〉(Tradition and the Individual Talent,1917)一文,向來被視為英美現代主義詩學重要宣言之一。從「情動轉折(Affective Turn)」角度來評議,可發現其意義不僅在於詩學觀點,也涉及現代感知論、主體性與文化生成觀的深刻辯證。一、從「情動轉折」視角的切入點~~情動轉折的核心問題是:「主體如何感受?感受如何成形?感受是否就是知識的原材料?」而艾略特提出的這種「詩歌的非個人性」、「自我犧牲」、「如鉑金絲般中性」,正可被視為早期對於「感知與情感如何轉化為文化作品」這問題前驅思考。二、情動理論三個關鍵觀點對照 1.詩人作為感知“中性媒介” ≈ 情動之流「導體」~~“詩人的思維就是這樣一條鉑金絲” 艾略特認為,詩人不應強調個人的情感投射,而應如催化劑般讓情緒與感官經驗在其內部轉化、結合,生成詩歌。這與Brian Massumi(情動轉折重要人物)所說的「感知流」(affective…See More
Jul 25
Suan Lab commented on 就是冷門's photo
Thumbnail

人體彩繪藍系列02

"(續上)然後是靈魂,很多作家都會寫死人,以死人的角度去寫生前事。但托卡爾丘克不同,她仍然是站在死人的角度,但她的側重點不是生前事,而是展現了一個靈魂是如何變成惡靈的過程。…"
Jun 30
Suan Lab posted a blog post

愛墾APP: 評陳明發《濾思場》271

Larry McEnerney 優管演講〈The Craft of Writing Effectively〉的七個觀念為基礎,討論陳明發的…See More
Jun 26
Suan Lab commented on 就是冷門's photo
Thumbnail

人體彩繪粉紅系列02

"sirius_flower·日常生活操行的抵抗形式及其悖論 首先,De…"
Jun 17

Suan Lab's Blog

藍玉雍·班雅明《靈光》:藝術作為歷史與記憶間的辯證 3

Posted on August 14, 2025 at 3:30am 0 Comments

在《卡夫卡 — — 逝世十週年紀念》這篇文章裡,班雅明先是整理了幾種卡夫卡作品的詮釋,之後又一一推翻他們。最後他指出,遺忘,其實才是卡夫卡一個最重要的主題。

「被遺忘的東西從來不會只跟個人有關……所有被遺忘的東西都已不確定的、變化的方式,持續地和史前時代被遺忘的東西融合在一起,而不斷形成新異的產物。」

靈光的產生,藝術的意義,正是為了讓某些重要的片段、感受不要遺忘。我們雖然沒有經歷過藝術品或者歷史遺跡被創造時的年代,但這不代表我們無法從中感受到和我們相似且同樣重要、深刻的經驗。因為就像之前所說的,藝術見證的歷史,並非歷史的資訊,而是一段時空間的感受。…

Continue

藍玉雍·班雅明《靈光》:藝術作為歷史與記憶間的辯證 2

Posted on August 7, 2025 at 4:30pm 0 Comments

醒來後,他仍然記得這件事,並趕快把在夢中「想到」的學名寫下來。但他困惑的是他根本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曾經看過這種蜥蜴,當然更不知道自己為何會想到這種動物的學名。直到有一次拜訪一個朋友時,他才在朋友的書房裡想起他似乎曾在這裡看過一本爬蟲圖鑑,遂開始尋找那本書,最後在那本書的某頁裡找到了那種蜥蜴,而且旁邊紀錄的學名正是他在夢中夢見的,且看看那個筆跡,還驚訝地發現,這蜥蜴學名還是他自己親自抄寫的!這時,他才想起自己曾經在幾年前在此本書上抄下一堆動物的學名,方便朋友的孩子閱讀一些資訊。但這件事他早已忘記了。…

Continue

藍玉雍·班雅明《靈光》:藝術作為歷史與記憶間的辯證 1

Posted on July 29, 2025 at 11:30am 0 Comments

靈光(Aura),是班雅明(Walter Benjamin)在1936年的文章 — — 《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中提到的藝術概念。這個概念影響了後世藝術哲學研究的焦點,其中最大的莫過於,開始關注藝術作品中,技術物質性可能引發的精神、心理作用。以及反過來,對藝術歷史發展的影響。

但這個概念光這樣講是還不完整的。只要略微知道、讀過班雅明的其他文章,就可以理解到班雅明所提到的靈光,並不僅僅只是一個藝術概念。而是在某一角度下,逼近一種夢的、意識的、敘事的思想。他的核心就如同佛洛伊德的《夢的解析》一樣,以記憶作為最重要的出發點。



探討人們所能感知、臆想未曾經歷的歷史與自身經驗的差距,所引發的震顫心理。而之所以會被視為一個藝術概念,是因為這個想法在《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開始被人們重視。但事實上,靈光在班雅明的其他文章中,不時若隱若現。…

Continue

愛墾·APP: 艾略特〈傳統與個人才能〉

Posted on July 18, 2025 at 2:08pm 0 Comments

T.S.艾略特的〈傳統與個人才能〉Tradition and the Individual Talent,1917)一文,向來被視為英美現代主義詩學重要宣言之一。從「情動轉折Affective Turn」角度來評議,可發現其意義不僅在於詩學觀點,也涉及現代感知論、主體性與文化生成觀的深刻辯證。…

Continue

Comment Wall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 No comments yet!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