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787)

JAMES R. HIPKINS:婆羅洲華人史(16)

處於衝突中的人通常明白他們在動物學上的相似點,而且對敵人的智能表示敬重,但與此同時,他們卻深信本身同敵人有基本上的差異。有關人類本性的理論可不少,其中最有道理的是一種經常出現的理論,強調思想感情的重要性【46】。世界各地的人類都表現出同樣的思想感情。無論他們具有何種文化傳統,他們的思想感情似乎都是一樣的,由此看來,人類不僅是理性的生靈,同時也被思想感情維系在一起。相似的思想感情的檢測,對於縮小群體距離是大有幫助的。

砂勞越正好處在類似的環境中。其所面對的最緊迫挑戰,莫過於在多元文化的社會里如何檢測相似的思想感情。整個砂勞越州及其人民的前途,即系於對相似的思想感情的確認和肯定。

顧萊(Cooley) 的《人類本性與社會秩序》(Human Nature and the…

Continue

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March 2, 2019 at 9:26pm — No Comments

JAMES R. HIPKINS:婆羅洲華人史(15)

總結



砂勞越的人口是異質性的。他們是依照階層、宗教和種族來劃分彼此。在本文中,我們所關心的是,華族社群的命運以及他們在砂勞越被接納的程度。首先華人與英國人的關係己演變成共存性質。當兩種民族在砂勞越一起生活和工作時,彼此之間總有某種變化的歷程出現。筆者打算在這里簡要地敘述個人認為是砂勞越歷史上所出現的一些重要變化歷程。對於這些歷程,我們可以在本文前幾節中看出一斑。…

Continue

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March 2, 2019 at 9:22pm — No Comments

JAMES R. HIPKINS:婆羅洲華人史(14)

當膠樹被引進砂勞越時,拉惹對稻米種植的情況極表關注。他發出警告說,如果墾殖民多種膠樹,少種稻米,將會使當地人口越來越依賴入口的白米。這一來,砂勞越的前景恐怕會變得很暗淡。

到了1915年,政府對華人的猜疑宣告緩和下來。雖然過去的不幸事件仍遺留在白人的記憶里,但是,華人對砂勞越發展的貢獻,卻是有目共睹的事。在1915年1月2日出版的《砂勞越憲報》上,我們注意到以下這一段文字。



“華人的數目一直在增加:政府必須小心確保華人不致於過分侵犯達雅克人的權益,以免招致後者的妒忌。其實,兩族之間互相妒忌的機會多的是”。…



Continue

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March 2, 2019 at 9:19pm — No Comments

JAMES R. HIPKINS:婆羅洲華人史(13)

黃乃裳馬上啟程前往古晉,然後由古晉的華人甲必丹王長水介紹他給白人拉惹認識。接著黃乃裳與拉惹查爾斯‧布魯克締結了一份包括三十一項條款的協約,把福州人送到砂勞越第三省的詩巫(Sibu) 周圍地區去墾殖。拉惹也貸給黃乃裳兩萬元(一說三萬元) 的款項,作為運載福州人到砂勞越的費用。這筆貸款規定在五年內償還。他同意從墾殖民每年生產的農作物中,抽取三分之二的數量,以償還貸款,一直到償清為止。

接著,拉惹在詩巫地區進行勘察,最後決定以新珠山(Sungei Merah) 作為第一個墾殖區的地點。詩巫縣長旋為墾殖民搭建了六座茅屋。有關這批新移民和他們的生活情況,請參閱林文聰所撰《砂勞越新福州墾殖區十年記》(The First Decade of New Foochow Colony in Sarawak) 一文,刊於《砂勞越教師》(Sarawak Teacher) 卷二,第一輯,1966年。…

Continue

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March 2, 2019 at 9:18pm — No Comments

JAMES R. HIPKINS:婆羅洲華人史(12)

1876年1月3日──

“凡是真心誠意要到砂勞越種植甘蜜與胡椒的頭家和他們手下的苦力,政府將免費提供從新加坡到古晉的船票。”

“政府且委任各條港的港主,為治理各港華人之甲必丹,著令彼等負責維持轄區華人的良好秩序,並賦予彼等處理小案件的充分權力。至於嚴重案件則由古晉法庭或現場的政府代理人裁決,並決定何種案件應由港主全權處理。政府亦準備給予各港港主,承包鴉片、烈酒、賭館、當店的專利權”。



在《砂勞越憲報》上,有一位名叫埃弗雷特(A. H. Everett) 的先生發出下列警告。



1877年12月8日──…

Continue

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March 2, 2019 at 9:15pm — No Comments

JAMES R. HIPKINS:婆羅洲華人史(11)

我們可以從以上所引述的《砂勞越憲報》片段,以及隨後所列舉的實例,清楚看出這一點。一方面是,白人拉惹的政府以特殊的觀點,看待現實生活;另一方面是,達雅克人、馬來人和華人,也各以本身的獨特見解,看待生活。我們不能說這三種民族對生活具有共同的看法。不幸在早年時期,歐洲人的觀點,居然牢固地成為政府的正式看法。隨著越來越多達雅克人和馬來人加入政府部門 服務,他們受到白人的影響,對華人也以“約翰中國佬”看待。總之,他們對華人的猜疑、不信任和輕視,一代一代地傳下去。假使有誰認為華人的恐懼毫無根據,是愚不可及的事。可悲的是,種族之間的爭執,就像雪球滾下山一樣,越滾越大。同時,某些事件一旦發生,即如米燒成飯,無法挽回。

這時期,“約翰中國佬”在砂勞越已成為一種社會類型(Social…

Continue

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March 2, 2019 at 9:13pm — No Comments

也斯《街巷人物》〈吉澳的雲〉草蜢

躺在樹蔭下等船。眼睛看著海洋、遠遠的山嶺,還有山上時濃時淡的雲霧,只是一直不見有一艘船出現在平靜的海面上,向這邊駛來。

我們不知今天有沒有船,我們也不知道甚麼時候有船,只是躺在樹蔭下,吹著海風,偶然看一眼海面。

在樹腳的石塊上,坐著一個黑衣的老婦人。我們向她搭訕,「阿婆,你也等船嗎?」

「係囉,」她說,但她也不知道,會不會有船。她只是有空就坐在這裏等,就像我們一樣。

這裏,到底仍然是個較偏僻的小島,除了假期的遊客,就沒有甚麼人來往。這島上,也沒有甚麼人住了。…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March 2, 2019 at 8:56pm — No Comments

也斯《街巷人物》〈吉澳的雲〉船上

船靠碼頭,幾個村民走上來,他們都穿著黑色的雨衣,其中有一個還撐著傘,說:「好大的雨!」碼頭上候船的只有一個老婦人和我。她挑著菜上船,我也立即跟著跳上船去。回頭只見整個碼頭露在雨中,雨豆大地撒下來,一點一點敲在石級上。船輕輕戰抖,又再開行。我走進三等船艙,把背囊放在椅上。剛才在雨中走路,現在渾身濕透了。船旁的海風吹來,有點冷。我把濕了的襯衫脫下,掛在那裏讓海風吹乾,後來想想這不是辦法,便走過去機器房那兒,把衫貼著溫熱的鐵板,連身體也貼上去,借一點溫暖。但它只是微溫的,過一會,連微溫也消失了。我索性把襯衫隔著鐵欄遞進去,把它晾在機器的鐵管上,隔著包裹的錫色粗麻布,它們是熨熱的。我立即嗅到一陣濕布熨熱的味道,像是童年時在旁邊看母親熨衣服時嗅到的氣味一樣。我想到那些冒升的白煙,那些濕溽中的溫熱的感覺。我跪在那兒把衣服烘乾,靠近熱氣,身上也沒那麼冷了。…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March 2, 2019 at 8:56pm — No Comments

周建人·生物變化叙事(下)

這種臆想不是沒有根據的,例如普通的植物都呈綠顏色。這種性質在植物裡可以說是十分普遍而且固定。但是我們又常常看見,如果植物的苗不遇見陽光,生在暗處,它不呈綠色,卻呈白色,如不見日光芽出來的豆板、豆芽及捲心的山東白菜等都是常見的例子。

如果有陽光照射著,它們便會變成綠顏色。但是如果泥土裡沒有鐵質,雖有陽光,還是不會呈綠色。照此看,植物綠色的出現,條件是很複雜的,植物有了能呈綠色的物質還不夠,還須要陽光與鐵質才能呈現出來。從這種實驗裡可以得到兩種意見:生物的性質不管是習得的或不是,都須有一定外界的條件才能使它現出來,如果沒有這些條件(如陽光及鐵質等),生物雖具有這種性質,也只是潛藏著,不能外面現出來。…

Continue

Added by KyrGyz on March 2, 2019 at 8:18pm — No Comments

夏吉林·聶家岩:未來故鄉的經典比喻或神話(7)

七、聶家岩,必將成為未來故鄉的經典比喻和神話

聶家岩詩篇的內容,當然永遠不只是前面所述這些意義。橫向展開的內容是故鄉的三個維度:人物、風物及心靈史。當作者人到中年重新回顧童年的生活場景,回憶那些遇見的人,把玩兒的物件和遭遇的事件,像向教授這樣的敏銳詩人,不可能用退休老幹部的筆法,再去簡單描寫那個已經面目全非的故鄉。如何在故鄉的重新解析裏,找到鄉村人類學的文化本質意義,才是一個優秀詩人在這個時代所應該肩負的責任。

前文有問,一部優秀的詩集,第一層是記載事實,第二層是表達愛與哀愁,第三層是反躬自省,第四層和第五層又幹什麽呢?大多數認真的詩人,都做得到回憶、抒情和反省,大多數詩人也只能止步於此。…

Continue

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March 2, 2019 at 8:02pm — No Comments

楊照《故事照亮未來》犬儒主義 (上)

1776年是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而且不只是因為美國獨立。同樣這年出版了兩本影響深遠的書,一本是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另外一本則是愛德華·吉本的《羅馬帝國衰亡史》。這三件發生在同一年間的事情,彼此之間本來實在看不出有什麽關聯。美國的革命英雄、開國元勛們,當然不會知道亞當?斯密和吉本各自窩在書房里寫什麽東西。那兩個英國人在選擇題材、搜集資料的過程中,顯然也都無暇顧及大西洋彼岸發生的事。

以吉本為例吧。他會想到寫這樣一本書,起因早在十幾年前,他的自傳里有這麽一段有名的描述:

"那是在羅馬,1764年10月15日。我在古羅馬國會的廢墟間漫遊,旁邊朱彼特神殿里有光腳的修士在誦經,第一次有了要把這個城市衰敗經過寫下來的念頭。"…

Continue

Added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March 2, 2019 at 6:24pm — No Comments

余傑《畢業生》(上)

北大的夏天,只有記憶是潮濕的。我們不是植物,不能在這塊土地上生生不息。青春在窗邊的風中飄逝了。玻璃做的風鈴摔下來,發出最後短暫的呼救聲。誰來救我們呢?水瓶躺在床腳,布滿灰塵。大四了,沒有人像以前那樣勤勞,跑到水房去打水。寧可渴著,要麼喝涼水。床頭女明星的笑容已經蒼白,像一朵枯萎的忘憂草。錄音機裏還是那首令人心惱意亂的老歌,劣質的磁帶,快要轉不動了。

畢業論文上的字,像螞蟻,各自回自己的家。我們或留下或離開,這座城市,我們呆了四年,尚未熟悉。

某某人出國了,某某人上研了,某某人找到了一個肥得流油的工作,某某人被遣返到偏遠的家鄉。一切都以平靜的口氣訴說,一切都不能引發一點激動。大四的最後幾個月是一潭死水。…

Continue

Added by 柚子帶點酸 on March 2, 2019 at 6:23pm — No Comments

楊子:文明互鑒 美美與共(上)

“一帶一路”是連接亞歐非的貿易和人文交流通路,是東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近年來,為響應國家大力推進“一帶一路”人文交流的倡議,中國美術館著力開展一系列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美術領域的交往合作,分階段、分層次開展雙邊交流,重點打造中國美術館自主策劃的“一帶一路”系列展,啟動了白俄羅斯、立陶宛、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的展覽項目,並積極與來自俄羅斯、巴基斯坦、白俄羅斯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著名藝術家合作,為中國觀眾呈現更多“一帶一路”國家的藝術風采。同時,在文化部的大力支持下,中國美術館發起成立了“金磚國家美術館聯盟”,與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的文化部、美術館代表共同簽署了聯盟成立文件,共同促進建立聯展及論壇機制,並將發起成立“一帶一路”國家美術館聯盟,於2018年上半年召開第一次會議。…

Continue

Added by Malacca 皇京港 on March 2, 2019 at 6:22pm — No Comments

〔日本〕星新一:綠

在某領主的領地內,有一個農民,每年照例都很勤勉地種他的水稻。那一年,櫻花開得稍嫌早了些,不過水稻倒都成長得很好,只有某一個角落上的,甚至於都到了秋天了,依然還是一片綠。那些水稻結了稻穗,稻穗是綠的,收割後曬乾、脫谷,米也是綠綠的米。把這情形向村長報告了之後,領主也知道了,便命令管農耕的官吏前來查驗呈報。

“真真稀罕。因何如此,實在費解。以往,也從不曾有過這等事。把這些米悉數充做年貢繳納了吧,不足之數,也准予免繳。”

官吏把那些米運了去,然後也到一個以釀酒為業的百姓家,把那米取了些來,叫他釀些酒試試。不久,釀酒的前來報告,說是酒已釀成,便前往看個究竟,但見竟是一些綠色的酒。

“品嚐過沒有?”…

Continue

Added by Easy Tree on March 2, 2019 at 6:21pm — No Comments

漢寶德《風情與文物》教授們的雕像

自威瑪到耶納(下圖)不過二十分鐘的車程。耶納是一所古老的大學的所在地,同時也是世界聞名的蔡司光學工廠之所在。 

二次大戰盟機的炸彈相當徹底的夷平了古老的耶納。大學的校園七零八落,剩下的不過是一個小院落,以及代表著古老歷史的幾座建築,供人憑弔。鎮市中心的大部分,今天是一個大而無當的廣場,廣場邊建造了一座圓形的高樓,為主要的校舍。即使是這樣,十三世紀的城樓的殘蹟,加以戰後修復的市政廳、教堂,及幾條街道,使今天的耶納仍殘留著十七世紀城市的意味。古老的市政廣場上尚站著大學創始人的雕像。 …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March 2, 2019 at 6:20pm — No Comments

黃復彩《禪的故事》雪竇重顯(上)

出了廬山,重顯的足跡終於踏上了杏花江南的池州大地。人都說江南像一個婀娜多姿的女子,尤其是在春二三月里,陽光明媚,桃紅柳綠,空氣中格外放送出一種迷人的氣息,讓人迷醉,讓人沈昏。就是做了三年僧人的重顯,也不能不被這江南嫵媚而多情的風光迷醉了。

重顯前往江南池州,原是為尋找當年馬祖道一的弟子南泉普願的遺跡的。南泉的個性中有一種特別的魅力吸引著重顯。後來重顯總結說,南泉有一種詩人般的剛烈和決絕,無論是“斬貓”,還是“取鵝”,南泉普願都表現出一種強烈和果敢,無怪乎人們總結說,南泉普願的禪風敏銳,猶如快刀斬麻,一點兒余絲也沒有。從這一點上來說,重顯覺得自己與這位先人有著更多的共通之處。…

Continue

Added by Kaki Bukit on March 2, 2019 at 6:17pm — No Comments

陳之藩《旅美小卷》河邊的故事

有一位法國哲人為人道主義下的定義最好。他說:“一個人於河中快淹死,一百個人跳入河中相救,這一百個人也許會因而淹死;而仍救不上那個人來。以一百比一,是件不理智的行動,我們把這種行動叫做人道主義。因為救的不是那個‘一’,而是救的那個‘人’。”

這種人道主義的昂揚,是人類文明一大進程。由於人道主義的出現,率獸食人的社會才絕跡於人間。由於人道主義的覺醒,以人祭天的犧牲才消弭於人世。我們在讀司維福特的大文一個建議時,才會感覺出他原是駭世之筆。司維福特建議英國把街上的孩子當牛羊一樣殺掉,論斤成堆去賣,一則可以整頓市容,二則可以饜足胃口。…



Continue

Added by Seltsames Denken on March 2, 2019 at 6:14pm — No Comments

陳之藩《旅美小卷》哈德遜劇院

到過紐約的外邦人,差不多全知道哈德遜劇院。其實哈德遜劇院卻並不在紐約,而是在過了河的紐澤西州。紐約是不準演脫衣舞的。紐澤西則準許上演。

我要求我的同學帶我到看脫衣舞的地方去。他沒有辦法,只有開著他的破車過河前往。他已好幾年不到這里來了。所以路途也很陌生,加油時問一問汽車工,車工作了個鬼臉,借火時又問了一個酒鬼,酒鬼則報以白眼。我的朋友似乎是無可奈何陪我去,只覺得要參觀他們美國,而又提出了要求,不好意思不陪我。而我呢,則是很興奮,很好奇,在猜想,在揣測。

慢慢汽車駛進了一個小城,街上竟清靜得連一個人也看不見,連一輛汽車也沒有,遠遠望見一排淺藍路燈的盡頭,有紅的霓虹燈廣告,“滑稽戲”。我興奮得問長問短,朋友說:“你看看就明白了。”…

Continue

Added by Seltsames Denken on March 2, 2019 at 6:14pm — No Comments

加藤嘉一《中國的邏輯》 婦女與長壽

资料照片:2022年3月5日,妇女代表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人大会议开幕后在人民大会堂外合影留念。(美联社照片)

我研究国际政治,自以为是坚定不移的女权主义者,一向相信假如妇女掌控全球政治的话语权,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和平而美好。我在日本的时候,也曾救过受流氓欺负的女性。我把维护妇女合法、合理的权益和尊严视为所谓正义。…

Continue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March 2, 2019 at 6:00pm — No Comments

加藤嘉一《中國的邏輯》 去回歸的政治

2010年春節前,我暫住廣州,本來的目的是離開煩躁的北京,來這兒放鬆辦點事的。沒想到,這裏比前幾年忙著“奧運工程”的北京還亂、吵、糟。不分晝夜地修路、建樓、拆房,老百姓安靜的日子沒了。

廣州居民用“擾民工程”形容廣州為迎亞運而展開的多項工程,它們嚴重影響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健康狀況。《廣州日報》和《南方都市報》對此事有很多痛罵之聲和激烈討論。1月19日,廣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蘇澤群在市建委的協調會上用“三個一塌糊塗”——管理漏洞、監管漏洞、道路整治工程漏洞都很多——形容部分整治工程“不負責、不到位、不得力”。蘇市長發火的前三天,不少廣州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對市政府亞運會籌辦工作情況報告未涉及資金來源和去向表示不滿,“亞運會到底要花多少錢誰也說不清楚,有的說要花2000億,但是沒有一個官方的說法!”…

Continue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March 2, 2019 at 6:0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