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674)

周憲:文學理論範式:現代和後現代的轉換(4)

範式在今天是一個使用頻繁的術語,庫恩對這個概念的界定有助於我們對它的理解。在庫恩看來,科學知識的發展總是在特定學科門類之下展開的,特定學科是由一群特定的學者所構成的,這就是所謂的科學家共同體。

庫恩發現,科學研究有賴於一個科學家共同體,共同體的運作又有賴於共同體,所共有和共享的學科規範,他稱之為“範式”(paradigm):“一個範式就是科學共同體的成員所共有的東西,而反過來,一個科學共同體由共有一個範式的人組成。”(15)

它包括四個層面:第一是符號概括;第二是範式的形而上學部分;第三是價值;最後是各組範例。…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October 24, 2020 at 12:00am — No Comments

周憲:時代的碎微化及其反思(8)

此外,微政治與“螺旋上升式的沈默”之間的關係,也是一個值得深究的問題。依據德國學者諾伊-諾依曼的發現,在社交媒體中,公共輿論或壓倒性的看法一旦形成,就會不斷地擠壓不同意見,這是因為一旦某種看法或輿論佔據支配地位並形成廣泛影響之後,人們便會從眾性地跟隨主導意見而不願發表異議,因為發表異議面臨著被孤立或不被尊重的危險。這個理論揭示了一個規律,其見解得到傳播並被人們所接受的人,往往會在公眾中表現得非常自信,而且會持續地發表見解。這就會對那些了解這一情境的其他人造成影響,迫使他們不得不采取更加保守和隨大流的做法。



這一現象的結果是,起初發表見解並形成影響的人,會不斷言說強化自己的見解,而持有不同意見的人則被迫保持沈默。後者的沈默強化了前者的強勢,前者的持續言說又反過來強化了後者的沈默。這就構成了所謂“螺旋上升式的沈默”。(14)…

Continue

Added by 沒答案也好 on October 23, 2020 at 11:00pm — No Comments

馬丁松 (Harry Martinson)詩選〈之後〉

在海立高蘭戰役之後

在烏特西馬戰役之後

大海溶化了人體的浮木。

又用秘酸來處理他們。

讓信天翁吃掉他們的眼睛。

淡鹽水帶著他們

慢慢地回到大海——

通向創造性的最初的水,…

Continue

Added by 文學 庫 on October 23, 2020 at 11:00pm — No Comments

潘魯生·關於設計藝術職業技能教育的斷想(4)

設計藝術類的高職教育應注重寬基礎,包括藝術的、技術的兩個方面,同時應該認識到,設計藝術教育又帶有鮮明的時尚性,它需要個斷地補充教授內容,把現代科學技術的知識融入其中,並與時代文化的、藝術的、社會的知識同步發展。而且在中國雖然重視科研的投入,重視對科研的力量聚集,但在先進技術轉化為個產力的過程中卻是薄弱的,中國科技進步對生產力的貢獻率僅在30%左右,而在西方卻高達70%-80%左右。這不僅需要科研院所和高校教師轉變觀念,對於學生的教育也應鼓勵社會參與,其目的不僅在於使學生的設計極早開發轉化,而在於教育與社會的真正接軌,以減少、縮短中間環節,從而使學生畢業後能盡快進入角色,這也是對學生職業素質、職業技能教育的不可忽視的內容。…



Continue

Added by 百万主播 on October 23, 2020 at 10:30pm — No Comments

《三行情書》變成在你上空飛舞的

⊙石川縣 47歲 男

在外地工作的夜晚,寒冷得難以入眠。

我試著數綿羊,

卻陷入了對你的思念。 

 

⊙京都府 34歲 女…

Continue

Added by Dhuup on October 23, 2020 at 10:30pm — No Comments

黃銳傑譯〈朗西埃·德勒茲、巴特比與文學句式〉(10)

在作者眼中,其建立起來的並非諸主體的平等,而是對虛構的特權的壓制。【194】自由間接話語沒有表達風格的絕對視角;它體現了對表象的真實反對。

這並非原子無差異的音樂,而是一種福樓拜主義:“當他自己即將開始‘虛構’ [fictionner]的時候,當他進入‘構造傳說(légender)的犯罪現場’的時候,因而在幫助他的人物創造的時候”,這種福樓拜主義是“真實人物的生成性”。[22]



分子革命沒有讓魯奧(Pere…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October 23, 2020 at 10:00pm — No Comments

古清生《坐在黃河岸邊的小鎮上品飲》遙遠的地衣 (4)

幕阜山脈的植被以800米分界,上為山胡椒、胡枝子、臺灣松、錐栗、化香、抱樹次生林,下為毛竹、馬尾松、鉤栗、大葉青岡、雲山桐、南方紅豆杉、穗花杉、南方白蘭花混交林,主要糧食作物為稻、麥、紅薯、玉米和豆類。





在天臺山,我見到過活化石的植物扁柏…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October 23, 2020 at 10:00pm — No Comments

黃銳傑譯〈朗西埃·德勒茲、巴特比與文學句式〉(9)

德勒茲面對的難題其核心肯定就在於此。【192】相對於模型和復制品的二元垂直世界,他起初似乎在反抗多樣性的水平世界。這是一項矛盾的工作,輾轉於碎石般思想的唯物主義和優雅動物或對稱建築的唯心主義之間的時候,他似乎在反對拼圖(patchwork,原文為英文——英譯注)的獨特計劃。相對於血統模型,其仿制品和罪責,他似乎在對比通過蜜蜂而受精的植物和患有精神分裂癥的無辜植物。這一對兩種世界形象的簡單反對馬上遭遇了挫敗。…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October 23, 2020 at 4:04pm — No Comments

琦君·看戲(8)

來台灣初期,因為這位長輩喜歡看戲,我陪她看了不少次越劇。坐在狹窄嘈雜的戲院裡,儘管耳中充滿絲竹之音,劇情與戲詞也都熟悉,卻總引不起興致。呆呆地坐著只為陪長輩。她嘆氣我跟著嘆,她笑我也跟著笑。心情閒閒的,想的都是些陳年舊事。尤其想起在杭州時一位專照顧我的金媽就是嵊縣人,她會唱很好的越劇。夏天的夜晚,她陪我在西湖邊乘涼,坐在長凳上她就唱。唱到《方玉娘祭塔》中「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的幾句時,便眼淚滾滾而下。她唱的聲音好美好淒涼。母親告訴我她原本是唱越劇的,因不容於婆婆才出來做工,丈夫也不理他了。她平時總是淚眼婆娑的時候居多,父親說她有沙眼,不久她就負氣走了。走以前,她一句句教我唱梁祝的「樓台會」,好讓我一直記得她。如今我每次一哼,就會想起與金媽在西湖邊乘涼的情景,我已非青鬢年少,金媽想早已不在人間了。

 …

Continue

Added by 中砂礁群 on October 23, 2020 at 12:14am — No Comments

黃永林 紀明明〈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與文化產業〉(6)

三、面向現代社會生活、市場經濟和科技發展創新性,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發展文化產業

 

創造性傳承和創新性發展,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多樣化、個性化資源,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永葆魅力的根本。在現代社會生活日新月異、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和科技發展突飛猛進的新形勢下,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只有在創新和創造中實現價值的再創造,才能真正實現優秀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久彌新、綿延不絕。

 

(一)面向現代社會生活…

Continue

Added by 三演 義國 on October 23, 2020 at 12:00am — No Comments

趙靜蓉·文化記憶與符號敘事(6)

記憶最基本也最首要的,是一種身體記憶,記憶的主體本質性地體現為有意識、有情感的身體。徐賁在《人以什麽理由來記憶》中曾說:“就關愛的關係而言,記憶不只是一種知性的記憶,而且更是一種感情的記憶。也就是說,記憶不只是‘知道’(如記住孩子的生日),而且是‘感受’”…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October 22, 2020 at 11:30pm — No Comments

周憲:視覺文化:從傳統到現代(2)

從不可見到可見性



無論在西方還是在中國,無論在語言比喻上還是在觀念上,黑暗代表了愚昧、無知、野蠻和非理性;相反,光明則表征了知識、理性、科學和文明。柏拉圖《理想國》中所描述的洞穴語言就是這種觀念的形象說明,當人擺脫了束縛走出洞穴,也就意味著人擺脫了黑暗而走向光明。



在黑暗中,人們只能見到洞外微弱光線投射在洞壁上自己的影子,在光明的狀態下,他們彼此見到了自己真確的樣子(註:Plato (New York: Walter J. Black, 1942), p.398ff)。這則寓言在相當程度上揭櫫了人類文明的歷程就是從黑暗走向光明的歷程,在西文中,啟蒙的含義就是照亮、教化和啟迪的意思。…

Continue

Added by Malacca 皇京港 on October 22, 2020 at 10:00pm — No Comments

赫塔·米勒《回顧時如何感知虛構》(5)

寫作中還有一些東西:對句子的驚恐和句子的誘惑。總是害怕找不到句子本身的樣子,或者是當寫下的句子接近句子本身的樣子時產生的驚慌感。這種驚恐來自於不安和過度。作者需要用這種驚恐去調整想法,為承上啟下,支撐前後的寫下的句子及沈默句。對句子的驚恐變成句子的驚恐即是句子的誘惑。寫作的人把對句子的驚恐帶入到句子中就形成了句子的誘惑。句子的驚恐和句子的誘惑是調整思考的沖動,也是寫作的沖動。 

文章有引入也有出口。出口由文章確定,思考調整多久,句子的驚恐和對句子的驚恐作用多久,句子的誘惑效果多久,寫作的狀態持續多長時間。

 …

Continue

Added by 李蕙佳 on October 22, 2020 at 10:00pm — No Comments

小泉八雲《怪談》《死靈》

野本彌治右衛門是越前國【註】的地方官,在他去世後,其下屬串通起來,企圖蒙蔽他的親屬,侵吞遺產。



他們以野本負債累累,需要清償為藉口,將上司所有的金錢、貴重物品、傢俱等,全部巧取豪奪進了自己的荷包裡。然後偽造了一份呈報,污蔑野本早已資不抵債,財產悉數變賣後,尚不足以還債。
 

這份偽造的呈報,寄達到越前守護手中後,守護大為震怒,頒佈了一道放逐令,要將野本的遺孀和子女盡皆逐離越前國。野本一族由此受到拖累,在家主死後,跟著蒙受了不白之冤。

 …

Continue

Added by Yuna Conversation on October 22, 2020 at 9:55pm — No Comments

鄧京力林漫:論思想史的“全球轉向”(3)

(一)解構文化中心主義

威廉﹒麥克尼爾(William H. McNeill)率先提出了,驅動歷史發展的引擎是不同文明之間的互動, 而這種互動被後來的全球史家,演繹為跨區域的物質交往、商貿往來、疫病傳播等具體內容[7](PⅩⅥ), 但全球思想史對全球史的核心———“互動”應該作何理解呢? 全球性的“互動”在思想史研究中又意味著什麽?

實際上, 在全球性跨區域的經濟交流,和人口流動中必然攜帶著觀念的交流和傳播, 由此我們可以考慮思想史的全球化進程研究,…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October 22, 2020 at 9:52pm — No Comments

周憲:視覺文化:從傳統到現代(1)

我以為,考察視覺文化的不同歷史形態,就是考察視覺觀念的歷史。用伯格的話來說,就是所謂“看的方式”(ways of seeing),亦即我們如何去看並如何理解所看之物的方式。



他寫道:“我們只會看到我們有意去看的東西。有意去看乃是一種選擇行為。其結果是我們所見之物帶入了我們的目力所及的範圍。”(註:John Berger, Ways of Seeing (New York: Penguin, 1972), p.8.)





看為什麽會是這樣的選擇行為呢? 伯格的解釋是:“我們看事物的方式, 受到我們所知的東西或我們所信仰的東西的影響。”…

Continue

Added by Malacca 皇京港 on October 22, 2020 at 9:30pm — No Comments

蔡翔:作為方法和視野的文化研究

在《熱風學術》第一輯的編後記里面,我們已經介紹過,要關注當代中國,關注現代中國、革命中國,換言之,關注以中國為核心的一系列政治、歷史以及現實問題,我們希望為這些問題搭建起一個公共討論的平臺——這是我們當時的編輯思想之一;編輯思想之二呢,是我們力圖引入“文化研究”這一概念。



這里體現出我們對文化研究這一概念的兩個不同的思考路向:第一個路向,是將文化研究作一廣義的理解,這種廣義上的文化研究力圖對中國的歷史現實問題做跨學科的研究和討論,所謂跨學科就是把文化研究的視野和方法帶入各個專業之中,同時與原來各專業領域的專業性進行一種嘗試性的結合。這可能也是我們今後會著重關注的一個層面。…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October 22, 2020 at 8:30pm — No Comments

徐贲·精明的公民與受過教育的公民(上)

與智利和肯尼亞這樣的國家相比,美國的民主制度和民主公共生活要健全得多,具有民主知識和素養的公民有一個歷史更悠久,更為人們熟悉的名號:“受過教育的公民”。2009年11月奧巴馬來訪中國時,在給《南方周末》及其讀者的題辭中寫道,“我希望繼續維護我們兩國間的關係,並祝賀你們在分析及傳遞關鍵政治信息上的貢獻。受過教育的公民是建立一個有為政府的重要前提,而出版自由對這一有智識的公民社會大有助益”,其中“政治信息”(知情)和“受過教育”(因有知識而聰明和精明)是聯系在一起的。

民主理論中的“知情的公民”(informed citizen)概念在美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從建國時期即已如此。1780年的馬薩諸塞州憲法中就這麽寫道,“與德性一樣,普遍存在於人民中間的智慧和知識對於維護人民的權利與自由是必不可少的”。…





Continue

Added by Jemaluang 三板頭· on October 22, 2020 at 8:10pm — No Comments

徐贲·精明的公民是知情的公民(下)

智利“精明公民基金會”的宗旨是縮小公民與政府之間的信息差別、打破政府的信息壟斷和控制、提高政府權力的公開性和透明度、鼓勵公民們進行知情的獨立思考並積極參與、幫助公民們增強集體行動的能力、保護公眾利益不受少數權貴階層的侵犯。公民們因知情而變得精明、能幹、積極參與,這符合智利社會發展的需要,也符合享有普遍共識的世界民主潮流和人權價值標準。“精明公民基金會”的宗旨和許多活動很快獲得了智利國內和國際間的認可和讚賞。

在非洲東部國家肯尼亞也有一個叫“精明的公民”(Smart Citizen)的公民組織。肯尼亞是非洲一個政治比較穩定,民主制度比較有共識的國家。1963年獨立後,肯尼亞民族聯盟長期一黨執政,1991年12月肯尼亞改行多黨制後,又連獲1992年和1997年兩次多黨選舉勝利。2002年12月,由14個反對黨組成的全國彩虹同盟在第三次多黨選舉中擊敗民族聯盟上台。…



Continue

Added by Jemaluang 三板頭· on October 22, 2020 at 8:09pm — No Comments

徐贲·精明的公民是知情的公民(上)

  “精明的公民”(smart citizens)是那些堅持自我治理和能力自我優化,並努力具備與之一致的知識與素質的公民。做精明的公民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積極、有效地進行民主參與,真正成為“人民政治”的主人。民主不僅是一種政治制度,而且也是一種公共生活方式。一種生活方式的誕生和存在總是伴隨著一種新類型的人的出現。相反,一種生活方式的衰亡也總是伴隨著某種類型的人的消逝。精明的公民往往是在政治民主的開端時期和公民文化的成長環境中有待充分形成的一種新型公民。

精明的公民通過自我教育獲得有關政治民主的必要知識,擺脫政治愚昧,而變得善於運用自己的頭腦。他們不那麽容易被權力操縱、愚弄,不會像群眾社會中的群氓那樣,輕易就相信蠱惑家們的動聽言辭和信仰表白。他們能夠自由而理性地思考,對事物有自己獨立的看法和判斷。具備了這樣的素質與稟性,公民才稱得上是精明的或聰明的公民。…

Continue

Added by Jemaluang 三板頭· on October 22, 2020 at 8:08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