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2、我記得您有一句話,說“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實際上就是一部美食史。”您是從什麽時候開始對美食有研究的?為什麽會有這麽大的興趣?
我想,我是一個喜歡孤獨和寧靜的人,我的文章也是有孤獨和寧靜的味道。《不》出版後,接受了世界上許多著名通訊社的記者采訪,思考了許多世界的問題,這樣一路梳理過來,明白中國現在的文化學術與西方的距離,我們是騎著自行車去研究,人家是坐著汽車去研究,差距就這麽大。但是,有一塊是空白,農耕文明,或曰農耕文化。食文化是農耕文化的外殼。我叔叔現在還在江西的老家耕種,我愛鄉土,愛那桃花源般的世界,我寫了南方很多的鄉間美食。我也發現自己,最是適合研究這一塊,我又做過地質隊員,我稍許知道一點地質構造、地理特征,以及上麵的植物與生物。所以,從此潛心研究食文化,是研究中國原生態的農耕文化。…
ContinueAdded by 美食 庫 on March 2, 2023 at 5:00am — No Comments
Added by 邊鄉 岸 on March 2, 2023 at 3:30am — No Comments
其次,如何理解時空距離遙遠的歷史或者文化?維柯一再強調在上帝才了解的自然世界之外,還有一個人的世界,沒有一種統一科學的普遍性方法可以無所不包地研究人的世界,因為不存在永恒不變的人性。文化的發展也並不是以直線進化的方式呈現,對於與自己時代相距遙遠的歷史與文化,維柯不得不從現代文明人的經過精煉的自然本性下降到遠古那些野蠻人的粗野本性(維柯,1989:159)。維柯關於詩性智慧的理解闡釋,具體實踐了他的獨特方法。
盡管克羅齊(Benedetto Croce)批評維柯詩意地將哲學和科學、歷史學混為一體…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March 2, 2023 at 2:30am — No Comments
教育活动的目标,不是一张张成绩单,不是一堆分数,不是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仅在学校里读书,通过读书获得一定的扎实知识,更需要终身有读书的兴趣,求知的欲望,并且有能力自己学习,有能力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有能力吸取这些知识。这样的人才还要能够正确处理社会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经历顺利和艰辛成功和挫折的考验。他们需要有知识,更需要有理想,有坚强的意志,有优良的品质。
师生共同创造课堂。
辛勤的园丁为了整齐,好看,在修剪掉枝叶的同时,也修剪掉了个性和创造的花蕾。…
Added by 未知 非可怕 on March 2, 2023 at 1:00am — No Comments
吃飯的時候,我們坐在深井小店露天的枱旁,在工人們之間,格拉斯看來悠然自得。他成功地運用筷子,夾了一塊燒鴨。他認為它們十分美味。他說他可以煮美味的菜,他拿手的菜是蒜茸羊腿、牛肚、扁豆、馬鈴薯湯、魚湯……。他說到近月與他的譯者開會,討論翻譯他新著的疑難,一連幾個星期,到了最後那一次,他自己下廚,煮了一頓美味的食物給譯者吃,因為開會那兒的伙食太糟了!而且,他說,要他們譯這麼一本老寫食物的書,光是譯沒得吃,太不公平呀。他是一個會想到別人的腸胃的人。他對一些政治教條存疑是因為它們引不起他的胃口。他不相信口頭上的宣傳,要用自己的舌頭分辨味道。他在羅馬尼亞旅行時,去到一所飯店中,那兒本有許多平民在吃飯,但因為官方款待他們,把人都趕走了,又額外鋪上桌布。這反而教他食不下咽。進食這樣簡單平常的事,不又正如他所說,見出了許多問題?
三·孩子…
Added by Suyuu on March 2, 2023 at 12:00am — No Comments
答《精品導報》記者趙君華問
一、關於書
1、《大嘴吃八方》用靈動智慧的語言煲人生之滄桑,令人在品美味、嚼美食、流連歲月與市井風情之際精神大爽,胃口頓開。獲得一種酣暢淋漓的閱讀享受。我特別想知道,這樣一本洋洋灑灑、內容豐富的散文,您是怎麽一點一點寫出的?
古清生:謝謝關注,謝謝讀者。《大嘴吃八方》實際上是一部味覺遊歷書,其中有一些是我自己燒的菜,大多數是南北奔走中品味到的美食。我不止是寫了這一本散文,2003年出過一本《左燒烤右煨湯》,新近由“兄弟文化”出一套三本,美食文章我寫了十年,其間有一些中斷,主要是寫小說和其他文章去了。…
ContinueAdded by 美食 庫 on March 1, 2023 at 10:30pm — No Comments
旅遊中,在賣紀念品店裡看到一個細細長長、銀光閃亮的管子,好奇地拿起來一看,原來是萬花筒。對著燈光邊轉邊看,五彩繽紛的花朵兒在那一端千變萬化。我有點愛不釋手,一看價錢竟是四元,太貴了,只好悻悻地放下。上車以後,總是想著那個萬花筒。與老伴說:「我怎麼會捨不得四元,不把它買回來呢?」他淡然一笑說:「買回來你就會把它丟在抽屜角落裡,永不再玩了。萬樣東西總是失去的比得到的好。你一見鍾情的玩意兒太多,買得齊全嗎?」
他總是那麼哲學家似的把我訓了一頓。我只好默無一語,靠在椅背上,晃晃悠悠地,想念我失去的萬花筒。
其實我知道自己想念的不是這支萬花筒,而是童年時代被家庭教師鎖在抽屜裡的那一支。…
Added by 中砂礁群 on March 1, 2023 at 10:08pm — No Comments
有一天,渡鴉巴塔基卻落難招災了,那一天風颳得很大。那幢破舊的熬硫磺屋方孔上的一扇蓋板被風吹開了。巴塔基為了看看屋里的究竟便趁機從這個方孔里飛了進去。但是他剛飛了進去,方孔上的小蓋板就吧嗒一聲蓋上了,這樣巴塔基就被關在里面了。他指望著有陣風吹過來再把那扇蓋板颳開,可是卻盼不來這樣的大風。
一縷縷光線透過墻上的縫隙照射進來,巴塔基總算得到了一點點滿足,那就是他看見屋里的一切。那里面除了一個砌著兩口大鍋的爐竈之外啥也沒有了。他看了不久就看膩味了。他想要出來卻怎麼也出不來,既沒有風把蓋板颳開也沒有哪個洞孔或者哪扇蓋板是開著的。渡鴉巴塔基簡直像是個被關在監獄里的囚徒了。…
ContinueAdded by baku on March 1, 2023 at 10:00pm — No Comments
作為社會網絡的項目網絡,本質上就是某種信息和知識網絡[69],因此,對項目網絡或「項目生態」中知識和學習問題的重點關注,日漸形成經濟地理學的德國學派[79]。不過,雖然Grabher於2002年專門組稿地理學家,撰寫與新媒體產業項目研究有關的論文》[7],試圖吸引地理學家對文化經濟之項目和項目網絡生產方式的關注,但這一領域並未獲得明顯跟進,地理學界也沒有提出「項目網絡地理學」的議題。
5結論和討論
西方地理學界在文化經濟研究方面,日益獲得獨具學科特色的進展,但相對於更廣泛的人文社會科學而言,地理學在文化經濟領域仍然存在大量待開墾空間,其中之一便是密切關注文化創意產業基於項目和項目網絡的社會—經濟組織模式。…
ContinueAdded by Host Workshop on March 1, 2023 at 9:30pm — No Comments
但是,新歷史主義還有另一個方面,在這個方面,傳統的資產階級歷史學家與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們存在著真正原則的不同。這與新歷史主義者——就像孟酬士舉的這個例子中表現的那樣——將文學史的結構段維度概念化,並且擴大到將文化和社會的歷史概念化的方式有關。
回想一下孟酬士談到的「用一種文化體系的共時性文本來取代一種自主文學史的歷時性文本」(黑體部分是我所加)。再回想一下,正是這種替代,將要為那種把文學史解釋成一種有關文學性獨特階段的歷時性序列的形式主義方式,提供那種人們渴望的歷史補充。這樣的表述看起來很奇怪,因為在傳統上,人們把歷時的看作是特定歷史的同義詞,把共時的看作與一般非歷史地處理現象的同義詞。因此,對於一種研究文學史的主導性形式主義方法,人們怎麽能夠通過取代文學史研究中占主導的形式主義研究方法或者是用一種特別的共時性處理方式來補充它,從而將這種形式主義研究方法調整到平衡狀態呢?…
ContinueAdded by 絲經 庫 on March 1, 2023 at 8:30pm — No Comments
我不出去。
每當夜一開口,就又是事件發生的開始;我孱弱缺殘的靈魂,總拭不去黑暗氤氳紋身的氣息。
你不會相信,隔著一道牆,洗衣機就那樣輕輕敲著規律暗號,持續啟動錯誤人生的機制,並撥弄我心裏最痛楚的那條琴弦,擴大凋謝肉身的勢力範圍;你一定不會相信,直到全部的夢都快被蝕盡了,月光還在窗外等著,等著鞭躂我的頭骨。
我絕對不出去。不出去。出不去……
( 台灣詩學學刊 )
Added by Zenkov on March 1, 2023 at 6:00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Crna Gor on March 1, 2023 at 6:00pm — No Comments
一些勞工躲在暗處,看著他們離開。
(切至)
外景,馬車,接前景
吉德駕車疾馳。
凱利握著槍,戒備地注視著身後的暗夜。
吉德回頭看喬翰娜。她也看向他。
他們對視片刻。
吉德知道自己令她再次領略了殺戮。…
ContinueAdded by 微影庫 on March 1, 2023 at 6:00pm — No Comments
那麼我們怎麼用魯姆目標分類法提問法來改善孩子的“假性努力”呢?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思,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正所謂無處不生活,無處不教育。
我們可以帶孩子去超市這件事來講,帶孩子去購買生活用品,在可控的範圍之內,允許孩子挑選自己一兩件自己喜歡的東西,讓孩子自己買單。或者是備好50元的預算,選好東西讓孩子幫忙算是否超支,算對了可以獎勵孩子一個小禮物。最後回家之後可以根據今天的內容進行提問。
將生活和教育相結合,幫助孩子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我們可以先從低階提問開始:…
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March 1, 2023 at 3:30pm — No Comments
這與我們過去接受的啟蒙教育(黑暗的中世紀、野蠻的遠古時代)是大相徑庭的。弗洛伊德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文化發展越高、壓抑越重、心理症越多的文明圖景,他曾把一個城市過去的歷史比作心理的過去,如羅馬就是一個有著悠久多變歷史的心理實體。可能有人以為,筆者不應該從近代繪畫、城市和人的身體的異常推演到整個近代西方文明。按照近代西方傳統,藝術對社會是無直接利害關係的,這就否定了藝術與社會及人的行為的密切關係,現代人缺少的不就是維柯所說的"各民族創建者具有的詩人的本性"嗎?…
Added by 瑪琳娜 on March 1, 2023 at 2:00pm — No Comments
上述一系列關注後工業化城市無家可歸者的研究,其研究視角主要聚焦於大尺度的經濟、社會和政治環境以及相應的城市政策,探討無家可歸者在不同國家的生產、變遷和空間影響,更多地關注社會和城市的決策者和全球及地方性的力量;而另一部分文獻則更注重流浪者本身,他們的日常生活、地方情感和家的意義。Hodgetts等(2008)指出,與傳統的「流浪漢之家」或「收容所」相比,公共圖書館的優越性在於這一公共空間能夠促進流浪漢和有房可居者的共處和互動,弱化流浪漢無家可歸者的身份。
因此,他反對媒體話語鼓吹的對公共空間的「過濾」和「凈化」,強調公共圖書館對於流浪漢「家」的構建具有更為積極的意義。另一案例通過參與式觀察的方法,深入探討了流浪漢對歷史文化廣場的情感依戀,以及他們致力於將這一公共空間構建為自己的「家」和工作場所的實踐…
Added by iPLOP on March 1, 2023 at 8:49am — No Comments
Added by 邊鄉 岸 on March 1, 2023 at 4:30am — No Comments
一·手
當格拉斯(GünterGrass)從人叢中走過來,他看來跟任何一個普通人沒有兩樣。他穿一件深褐色的燈芯絨上衣,個子壯碩而不高大,上唇留著鬍髭。是的,當我們看一個人,不是往往最先留意他的面貌和衣著?而這些東西,又卻告訴了我們那麼少。然後他伸出手來,他的握手堅定有力。那是一雙石匠和雕刻家的手,那也是寫出了六本小說和其他詩及戲劇作品的手。他的手並不過份柔軟、並不冒汗或退縮,他的手也不過份強硬、粗暴或侵略性。…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March 1, 2023 at 12:00am — No Comments
他在上海讀大學時,已開始在柯靈編的《文匯報》副刊〈世紀風〉上投稿,抗日戰爭時他在重慶編《國民公報》與《掃蕩報》的副刊,他戰後在上海創辦「懷正文化社」,出版了熊佛西的《鐵花》,施蟄存的《待旦錄》、戴望舒譯波特萊爾的《惡之華掇英》、李健吾的《好事近》、趙景深的《西洋文學近貌》、徐訏的《風蕭蕭》、李輝英的《霧都》,還有姚雪垠的《雪垠創作集》等。他喜歡姚雪垠的作品,簽約出書後,特別招待姚雪垠在出版社的樓上居住,讓他安心寫作。
他與姚雪垠還計劃創辦《小說雜誌》,後來戰火四起,這計劃流產了。籌集了的一部份稿件,他帶來香港,例如孫伏園的《魯迅先生的小說》、戴望舒譯《英國小說中的旅行》、蔣牧良的小說等。他於一九五一年進《星島日報》編《星島週報》時,將孫伏園的《魯迅先生的小說》發表在《星週》上,但是沒有引起甚麼反應。…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February 28, 2023 at 11:30pm — No Comments
古老的礦都四月二十九日星期五
在瑞典全國各地當中再也沒有比法隆市更能討得渡鴉巴塔基喜歡的地方了。每逢春天消雪融冰之際,他總是先到那里去,在這座古老的礦都附近住上幾個星期。
法隆市坐落在一個峽谷谷底里,一條很短的小河縱貫全市。峽谷的北端是一個山青水秀、風光旖旎的小湖泊,名叫瓦爾邦湖,岸邊岬角繁多,草木蔥蘢。南端是倫農湖的一個小灣,看樣子倒也像個湖泊,名叫蒂斯根湖,湖水淺而髒,河岸潮濕得像沼澤地一般十分難看,而且各式各樣的垃圾到處堆積如山。峽谷東面是風景優美的翠崗,山頂上松樹挺拔,樺樹蔥郁,山坡上遍地都是枝盛葉茂的果園。城市的西面也傍靠著山巒,山頂上還長著稀疏的針葉林,可是整個山坡全都是濯濯童山,光禿禿的活像是貨真價買的沙漠一樣,在地面上只有一些又大又圓的頑石四處散落。…
ContinueAdded by baku on February 28, 2023 at 10:00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1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6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3 Comments 83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5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