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436)

若澤·薩拉馬戈《修道院紀事》(41)

啊,第二天,海上來的一陣狂風搖撼著整座木制建築物,人們又受了一次驚嚇,但風終於過去了;啊,第二天,人們又高聲歡呼,備受恩寵的1717年的1117日,場地上舉行的盛典更加壯觀;早晨7點,寒氣襲人,附近各教區的主教率領其神職人員以及眾多的百姓已經聚集到這里。



很可能正因為如此,在以後的幾個世紀黑人們還常常談論這一天,報刊上也常常提到這一天。8點半鐘,國王駕到,他已經吃過巧克力,是侯爵親手送上去的;這時候遊行隊伍排好了,前頭是74名聖方濟各會會主,隨後是當地神職人員、主教十字架、…

Continue

Added by 非常灑狗血 on March 4, 2023 at 5:00pm — No Comments

吳麗瑋 蔡詩瑜〈紀念學者段義孚:傳統城市形態依然有著當代生命力〉(上)

202110月份,我們曾經和段先生以及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院長阮昕有過專訪,就新技術和虛擬世界對個人隱私以及公共空間的影響進行了充分的討論。兩位學者一致認為,由於中西方城市理念的不同,新技術帶來的挑戰也應該區別對待。



在城市空間里承襲中國文化的脈絡,發揚傳統中國城市與建築的優勢,或許是應對未來的最佳答案。 雖然當時已經是91歲的高齡,但段先生從具體的城市場景出發,在郵件中向我們娓娓道來。



段先生的人文主義地理學研究與阮昕對於中國傳統空間的闡述遙相呼應,兩代學者共同構成了這篇難能可貴的采訪。今日重發此文,以表示對段先生深切的懷念。…



Continue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March 4, 2023 at 12:00pm — No Comments

魏英傑·古清生教我們怎麽吃

早在上世紀90代初,古清生便扛臺電腦上北京,成了當時聽起來還很新鮮的自由撰稿人。之後,他參與《中國可以說不》的撰稿,狠狠火了一把。更多的時候,他默默無聞地在北京的寓所里碼字,賺稿費。2000年,古清生走馬黃河,寫下行走文學作品《黃河彎黃河長》。也許走的路多了,他通曉各地美食,還能動手做上幾樣。久而久之,竟有人稱他是京城美食家。

這本《坐在黃河岸邊的小鎮上品飲》,可以看出許多篇章是他在路上吃喝的產物。比如《黃河的燒烤路線》,單黃河沿岸的烤羊肉串,就讓他說出許多不同來。他的美食路線,大多也正是這樣的平民風格。海帶、灌湯包子、熏雞、烤蛋,都能吃出文化關懷。一味辣椒,也值得他寫下洋洋幾十篇辣椒主義的檄文。這本書,可以說是一個饕餮者積四十載濫情於民間美食的“罪證”。…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March 4, 2023 at 10:30am — No Comments

也斯·與格拉斯遊新界(4)

五·香港

汽車在新界的路上,駛上大帽山,駛下荃灣,向青山駛去。窗外是熟悉的風景,我曾在附近教書,有朋友住在不遠,我來過這裏散步和游泳。但要向一個外國人談到香港往往是困難的,我喜愛香港許多地方和人物,但也有許多事情並非我們願意看見它們變成那樣子。我們很難像其他國家的人那樣驕傲地介紹自己的名勝。另一方面也不能置身事外冷嘲熱諷。香港的處境如此微妙,一個偶然經過的外國人可以了解嗎?我懷疑。所以每次有遊客說香港美麗,我懷疑他們是否只是客氣;有人說香港可怕,我又不知道他們真能了解多少。經過文化的隔膜,語言的誤會,我們可以向一個外國人解釋這類複雜的心理嗎?往往我們寧願沉默了。…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March 4, 2023 at 12:00am — No Comments

王宗仁散文詩·標本

現在的我可能是個標本。否則,我不會常在夜半驚醒後憶起,被一束又一束飄然陽光輕輕托起,自在飛舞的童年。

現在的我應該是個標本。否則,我不會常在遂行了自己小小慾念後,被那股莫名的刺鼻化學藥劑味,籠住後悔的心情。

我們的成年全都是標本。嘴裏吹噓著華麗口號,四肢卻早已被尖銳的責任穿透、固定。

請別再試圖撫觸、評論我,脆弱早衰的自尊。隨著光影移動,透明的生活玻璃框內,我的軀體就將以同樣的姿勢,被時間一絲一縷地,薄成灰……

[台灣詩學季刊第三十八期(2002.3)]

Added by Zenkov on March 3, 2023 at 6:00pm — No Comments

安德烈·紀德《帕呂德》(32)

三點鐘,于貝爾給我寄來一封快信,信上寫道:“我那五戶窮苦人家交給你照看;隨後寄去名單和注意事項;其他各種事務,我托給理查德和他的妹夫,因為你一竅不通。再見,我到那里會給你寫信。”

於是,我又翻開記事本,在星期一那頁上寫道:“爭取六點起床。”

……下午三點半,我去接安琪兒;我們一道去奧拉托利修會做禮拜。

到了五點鐘,我去探望我那窮苦人家。繼而,天氣涼下來,我回到家,將窗戶關上,開始寫作……

六點鐘,我的摯友加斯帕爾進來。…

Continue

Added by Kehtay Dream on March 3, 2023 at 5:58pm — No Comments

Geonet 段義孚的〈戀地情結:對環境感知、態度與價值觀的研究〉(下)

段義孚在《戀地情結》一書有許多精彩論斷,例如宇宙觀的變化影響景觀的論述很有穿透力。段氏提出中世紀的時間觀與垂直旋轉的宇宙觀相互契合,本質上是不斷循環的。十八世紀啟蒙運動之後,循環的時間觀被線性的時間觀代替,垂直的宇宙觀被平行的空間觀代替。與此相對應的是,建築學和景觀學的空間等距變換原理,讓位於軸向延伸以及放射性佈局的開放空間觀。人的戀地細微而精妙,對環境感知差異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例如文化可以影響甚至決定感知,不同文化中的人對同樣的環境可能具有截然不同的感受。例如中國傳統住宅,以墻圍住,自成天地,對於中國人而言,像徵著安全和穩定,但是對美國人而言,可能是像徵著封閉和缺少流動。…



Continue

Added by 李蕙佳 on March 3, 2023 at 5:30pm — No Comments

卡夫卡+陳二虎〈神州仍在,段義孚卻走了〉 (下)

《神州》簡介 本書講述了中國這一地理區域內,從史前文明直到今天如此巨大的歷史跨度里,地理地貌發生的巨大改變。農田、山林、道路、橋梁、宮殿、苑囿、村落、城市等等,體現了中國人對環境持續不斷的精微適應和塑造。從古代人與土地之間和諧、安定並充滿美感的關係,到近代以來這種關係被西方殖民入侵、內戰所打斷,而在現當代工業化的巨大力量對大地景觀再次進行強有力的重塑,這其中有令人震撼激動的奇跡,也有令人憂慮不安的眩惑。



關於作者 段義孚(Yi-Fu Tuan)1930年生於天津,後移民澳大利亞,先進入牛津大學,後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地理學博士學位,曾先後在新墨西哥州大學、多倫多大學、明尼蘇達大學和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任教。段義孚是公認的當代重要的地理學家之一,尤其是作為…

Continue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March 3, 2023 at 11:30am — No Comments

劉 蘇·段義孚《戀地情結》理念論思想探析(10)

段義孚始終認為,西方城市的郊區化與新城建設運動的內在機理,均在於人們對理想生存環境的追求。這與從技術革新與製造業成本優勢導致的郊區化與新城建設運動的解釋不同,比如城市經濟地理學家奧沙利文 (O'Sullivan) 的解釋就代表了後一種立場,在此不贅述。…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March 3, 2023 at 6:00am — No Comments

加里·斯奈德 (Gary Snyder)的詩〈穿過雨〉

那匹木馬佇立在田野里--

一棵大松樹和一間廄棚,

然而它佇立在開闊地里

屁股迎著風,被濺濕。

我在四月試圖抓住它

騎上裸背奔馳,

她蹶蹄,狂奔而去

後來在山崗上倒下的…

Continue

Added by 邊鄉 岸 on March 3, 2023 at 5:58am — No Comments

黃有傑張桂嘉羅紹麟〈銀髮族旅遊目的地意象及其忠誠度〉 (上)

【摘要】本研究旨在瞭解銀髮族對森林遊樂區的意象及其與忠誠度之關係,進而提高銀髮族之到訪率。若能增加銀髮族遊客量,可改善遊樂區非假日遊客人數不足所衍生之問題,銀髮族群亦獲得休閒健康之效益。本文研究方式係以問卷調查法,獲得銀髮族之旅遊動機、目的地意象及推薦、重遊意願,並由路徑分析獲得目的地意象模式。



結果顯示,銀髮族對滿月圓森林遊樂區的意象以「活動氣氛」及「天然環境資源」最為鮮明。而目的地意象模式中,銀髮族對遊樂區的知覺/認知及情感評估會影響其忠誠度,尤其在活動氣氛意象及正向情感意象上,銀髮族的旅遊動機直接影響其忠誠度,也透過知覺/認知及情感評估影響忠誠度,而銀髮族的知覺/認知評估僅受旅遊動機所影響。



一、前言…



Continue

Added by 旅遊 庫 on March 3, 2023 at 5:30am — No Comments

于海·城市呼喚人文空間(5)

呼喚城市的人文空間,從社會學的分析看,是重視環境品質與人類行為的關係。一個好的城市環境,可成為人性成長和人際互動的空間。不僅能給人帶來心理愉悅,還能有力地激發正確的行為。一個讓人人都感到親切而熟悉的、有地方特色的環境,更容易培育人們對它的歸屬感。反之,一個包含有錯誤意象的環境,則會令人不安、失去方向感,甚至發生價值的混亂。

今天的報告中,我談了自己對人文空間的理解,批評了城市空間中種種缺少人文關切的現象與過程。最後我樂意分享我的研究、我的發現。它講述的是一個城市的普通人如何創造屬於他們自己的人文空間的故事。

 …

Continue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March 3, 2023 at 3:30am — No Comments

加里·斯奈德 (Gary Snyder)的詩〈京都:三月〉

幾片輕盈的雪花

飄落在虛弱的陽光中;

鳥兒在寒意中歌唱,

墻邊的鳴禽。李樹

緊裹而寒冷的花蕾就要開放。

月亮開始

初露,西邊的一線蒙朧

在暮色中。木星在半路上…

Continue

Added by 邊鄉 岸 on March 3, 2023 at 1:30am — No Comments

也斯·與格拉斯遊新界(3)

他再對上一本小說《局部麻醉》直接寫兩代的衝突關係,以現代柏林為背景,寫一個激進學生想燒死自己的愛犬以抗議越戰;而他的一個老師,一直覺得這是自己最有才華的學生,希望勸服他用溫和的改進代替激烈的革命。兩代看法的不同,也是格拉斯自己面臨的問題。《局部麻醉》出版後,許多原來擁護他的青年批評他,極左派更攻擊他。格拉斯說:「他們要求的是神、是英雄,我寫的是人。」也許因為他們要求教條的答案,而他則提出疑問吧。孩子們的可愛是他們的生機,還未僵化的能力。所以格拉斯在《蝸牛的日記》裏向他的孩子們說:「我不相信那些宣稱為了人類的利益而要把香蕉拗直的人。」



四·緩慢…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March 3, 2023 at 12:00am — No Comments

西爾瑪·拉格洛夫《尼爾斯騎鵝旅行記》(147)

他又乒乒乓乓地鑿了一陣子,可是過了一會兒響聲又愈來愈稀了。渡鴉不得不重新把男孩子叫醒,不過他心里明白,倘若他想不出一個辦法不讓男孩子睡著的話,那麼不要說當天夜里,就是第二天一整天他也休想從這間屋子里逃脫出去。

“要是我給你講個故事,你幹起活來會更有勁頭吧?”渡鴉問道。

“行呀,這倒是個好主意,”男孩子說道,一邊說一邊連連打著哈欠,他發困得幾乎連鑿子都拿不住了。

法隆礦的傳說

“我講給你聽,大拇指兒,”巴塔基說道,“我在這個世間飽經滄桑,有過得意走運,也有過背時晦氣。曾經有過好幾次,我被人類捉住,就這樣我不僅學會了他們的語言,而且也從他們的淵博學識中汲取了許多有益的東西。我可以毫不誇口地說,在這塊土地上,沒有哪只鳥能夠比我更了解你的同族了。

“有一次,我曾經被關在法隆市一個礦山巡視員家里,一關就關了許多年。我要對你講的這個故事就是在那人家里聽到的。

“很久以前,在這里達拉那省住著一個巨人,他有兩個女兒。在巨人暮年垂死之際,他把兩個女兒叫到身邊來分配他的財產。

“他最珍貴的財產是幾座到處…

Continue

Added by baku on March 2, 2023 at 10:00pm — No Comments

王宗仁散文詩·陰謀(之二)

恐怖。週遭隱晦了起來,我靜靜坐著,鼻腔感覺到黑暗逐漸成形、茁壯,然後凶悍地演進到霸道的氣味。

很恐怖。我俯臉輕觸地面,竟發覺空間慢慢被時間侵蝕、腐毀,滲漏出濕濡、濃稠的黑色汁液。

非常恐怖。我被囚禁在疲憊、脹滿滑膩膏脂的軀殼(或者,靈魂)裏頭;其實不是出不去,而是即使出去了也算是出不去。

有夠恐怖。我漂浮起來(約末離地三尺),卻發覺自己仍留在地面,且癱軟成一尾腥臭的魚,而臟腑凌亂灑落一地,一大群蚊蚋貪婪地吸食我,吸食吸食吸食吸食吸食吸食,直到它們全都肚滿腸流,恍惚幻化成億萬個無數個,軟弱的我。…

Continue

Added by Zenkov on March 2, 2023 at 6:00pm — No Comments

杜麗特爾詩選·冬之戀(選段)[第9、10首]

9

合唱(向左舞蹈)

 

只剩下什麼歌需要唱?

所有的歌都已唱過

憤怒發出不和諧之聲

用它的鐵翼;

空氣燒焦了盛開的玫瑰

惡濁的空氣給…

Continue

Added by Crna Gor on March 2, 2023 at 6:00pm — No Comments

若澤·薩拉馬戈《修道院紀事》(40)

幾天以前出了一樁奇跡,海上來的一陣狂風摧毀了地上的木制教堂,桅桿、木板、橫梁、托梁和帆布一片狼藉,好像風魔巨人亞達馬斯托爾在作怪;若果真是亞達馬斯托爾作怪,那就是因為人們繞過了他的好望角,因為我們的工程冒犯了他。



有人嚇得魂不附體,稱這場暴風為奇跡;既然是一場毀壞,本應當給它起個別的名字;人們知道,國王來到馬芙拉並得知這一情況之後,立即開始發放金幣,他發放金幣和我們講述這個過程一樣易如反掌,因為工程官員們在兩天當中又把一切重新建造好了,於是發放的金幣就成倍增加,多發放金幣比多發放麵包要好得多。國王是位有先見之明的君主,不論到什麽地方都隨身帶著盛金幣的大箱子,以防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風暴。…

Continue

Added by 非常灑狗血 on March 2, 2023 at 4:30pm — No Comments

卡夫卡+陳二虎〈神州仍在,段義孚卻走了〉 (上)

據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部官網消息,著名華裔地理學家段義孚(Yi-Fu Tuan,見下圖)2022年於美國中部時間810日上午逝世,享年92歲。在國內學界,除了地理圈之外,知道他的人不多。但他實在應該被更多地知道,了解和傳頌。他被認為是人文主義地理學(Humanistic Geography)之父,蜚聲世界地理學界。…

Continue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March 2, 2023 at 10:30am — No Comments

駱一禾的詩〈燦爛平息〉

這一年春天的雷暴

不會將我們輕輕放過

天堂四周萬物生長,天堂也在生長

松林茂密

生長密不可分

留下天堂,秋天肅殺,今年讓莊稼揮霍在土地

我不收割

留下天堂,身臨其境…

Continue

Added by Rajang 左岸 on March 2, 2023 at 6:00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