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nkov
  • Female
  • Yen, Kedah
  • Malaysia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Facebook MySpace

Zenkov's Friends

  • Sindumin
  • Malacca 皇京港
  • Copil
  • Bir Tanem
  • 厚數據才厲害
  • Dushanbe 杜善貝
  • Ashgabat
  • Gwadar 瓜達爾
  • Taklamakan
  • SRESCO
  • KyrGyz
  • Kehtay Dream
  • ili 河
  • 中砂礁群
  • Macclesfield

Gifts Received

Gift

Zenkov has not received any gifts yet

Give a Gift

 

Zenkov's Page

Latest Activity

Zenkov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韵文化:和谐的声音

"[情緒]隨著時間的過去,笨蛋創造的歷史的陰影甚至破壞了日晷的精確性,我們更加焦躁不安地在歐洲搬來搬去,似乎不是我們,而是那些花園和公園在旅行。勒諾特爾的輻射式的大道和復雜的花壇被留在了身後,就像岔道上的火車。我們在一九三七年春天去布拉格,讓我母親看看我們的孩子,那里有斯特洛莫夫卡公園,自由的波動起伏的僻靜氛圍越過人工修整的藤蘿架。你也會回憶起那些種著高山植物——景天屬和虎耳草——的假山庭院,可以說是它們把我們帶進了薩瓦的阿爾卑斯山,和我們一起度假(…"
21 hours ago
Zenkov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韵文化:藝韻

"愛墾APP:《梨泰院Class》的文創影响~~影劇《梨泰院Class》對韓國青少年產生了一定程度的文化與心理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層面:…"
Thursday
Zenkov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韵文化:藝韻

"愛墾APP:AI「幻覺現象(Hallucination)」 在人工智能(尤其是大型語言模型,如ChatGPT、Bard、Claude)中,「幻覺(hallucination)」指的是: AI生成了表面看起來合理、語法正確,但實際上虛構、不正確、甚至不存在的內容。 這種虛構內容可能涉及虛構的文獻、錯誤的事實、杜撰的人名、編造的案例、捏造的數據等。 簡單說,就是AI「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 這種情況產生的原因包括: 模型是基於概率預測下一個最可能的詞或句子,而非真正理解。 訓練數據中的矛盾資訊或資料…"
Apr 28
Zenkov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韵文化:藝韻

"七個著名的AI幻覺個案 下面列出實際發生過且引發討論的七個案例: 1. ChatGPT編造虛假的法律案例(Mata v. Avianca案,2023年) 紐約一名律師使用ChatGPT輔助撰寫訴訟文件。ChatGPT提供了虛構的6個法律案例作為引用依據,這些案例根本不存在。法官要求核對後,確認這些案例全是假造的,該律師遭到法院紀律處分。詳細新聞:[BBC報導] 2.Meta的Galactica模型虛構科學文獻(2022年)…"
Apr 28
Zenkov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韵文化:藝韻

"愛墾APP:回應李彦宏25.4.2025對DeepSeek的談話~~中國百度創建人李彦宏的評論反映了當前人工智慧領域的一個普遍現象:各家技術都有自己的專長與不足。以下從幾個角度進行評議: 1.功能範圍的局限 李彥宏提到 DeepSeek 主要處理文本,尚無法解析聲音、圖片或影片等多媒體內容。這一點體現出現階段許多專注於語言模型的系統都有類似的局限: 專注度與專業化:許多模型在最初的發展階段往往會先集中於某一領域,進而累積技術優勢。在文本處理領域達到較高水準之後,再考慮擴展到多模態處理。…"
Apr 27
Zenkov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韵文化:藝韻

"愛墾APP:經濟地思考~~奧地利物理學家、心理學家、科學史學家與哲學家恩斯特·馬赫(Ernst Mach;1838年—1916),在《感覺的分析》(Die Analyse der Empfindungen, 1886)一書中,其中提到科學家的任務包括「經濟地思考」(英文:to think economically),其德文原文、英文翻譯與中文翻譯對照如下—— 德文原文: "Die Aufgabe der Wissenschaft…"
Apr 21
Zenkov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韵文化:美、标致

"李長之·大自然的禮贊~~世界不是荒涼的。我們感覺沒有人的時候,另外卻另有別的令我們響往的東西,而且這種東西卻一定有在。仿佛一個堂皇偉大,神秘而崇高的劇場吧,觀眾是愚妄的,這不要緊,因為他們可以散去,戲曲是鄙俗的,這不要緊,因為可以改,腳色平凡,這也仍然能令人忍耐下去,因為可以希望有更不平凡的來代替,所有這些失望的痛苦,和不甘於失望,又追求新的幻影的疲勞,我們都為一點補償了,也就是多多少少是一種慰藉了,因為劇場總是好的,一切靠不住,劇場靠得住,劇場卻比較悠久些。 這劇場就是大自然。一…"
Apr 18
Zenkov posted a blog post

楊格晴等:生命何以特殊?生命性對記憶的影響及認知機制 8

此外,在句子閱讀任務中,當句子中的動詞能夠暗示其後名詞的生命性特征時(比如「警告」的賓語是生命名詞,「打開」的賓語是非生命名詞),名詞生命性的差異能夠由被試剛讀完動詞時的腦電活動提前反映出來(Wang et al., 2020)。目前研究多關注個體在單純感知或理解生命性信息時的神經活動,而缺少記憶任務中生命性效應的認知神經表征研究。未來研究可在神經生理層面對生命性效應進一步探索,例如研究者可利用經顱磁刺激(TMS)對負責表象生成的腦區進行干擾,以檢驗心理表 象在生命性效應中的作用。 當前生命性效應的研究范式多為學習後立即測驗,即集中考察生命客體在短時間隔內的記憶優勢。 只有少數研究發現在學習結束48小時後進行測驗(即延遲測驗),生命性效應仍然存在(Félix et al., 2019; Laurino & Kaczer, 2019)。而在更廣的時間維度上,後續的記憶整合、維持、遺忘以及重構過程中,生命性效應會有怎樣的體現,仍有待進一步研究。比如,根據標簽理論(tagging…See More
Apr 10
Zenkov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韵文化:美、标致

"賈平凹·「臥虎」說 我說的「臥虎」,其實是一塊石頭,被雕琢了,守在霍去病的墓側。自漢而今,鴻雁南北徙遷,日月東西過往,它竟完好無缺,倒是天光地氣,使它生出一層苔衣,駁駁點點的,如麗皮斑紋一般。黃昏裡,萬籟俱靜了,走近墓地,撥荒草悠悠然進去,驀地見了:風吹草低,夕陽腐蝕,分明那虎正騷動不安地衝動,在未躍欲躍的瞬間;立即要使人十二分地駭怕了!…"
Apr 4
Zenkov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韵文化:藝韻

"李健吾《咀華集》評沈從文的《邊城》 我不大相信批評是一種判斷。一個批評家,與其說是法庭的審判,不如說是一個科學的分析者。科學的,我是說公正的。分析者,我是說要獨具隻眼,一直鑿到創作者和作品的靈魂的深處。一個作者不是一個罪人,而他的作品更不是片罪供狀。把對手看作罪人,即使無辜,尊嚴的審判也必須收回他的同情,因為同情和法律是不相容的。歐陽修以為王法无非乎人情,實際上屬於一個常人的看法,不是一個真正法家的態度。但是,在文學上,在性靈的開花結果上,誰給我們一種絕對的權限,掌握無上的生死?因為,一個批評家…"
Apr 1
Zenkov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韵文化:藝韻

"可愛,這是沈從文先生小說的另一個特徵。他所有的人物全可愛。仿佛有意,其實無意,他要讀者拋下各自的煩惱,走進他理想的世界,一個肝膽相見的真情實意的世界。人世壞呢?不!還有好的,未曾被近代文明沾污的,看,這角落不是!——這些可愛的人物,各自有一個厚道然而簡單的靈魂,熟悉在田野晨陽的空氣。他們心口相應,行為思想一致。他們是壯實的、衝動的,然而有的是向上的感情,掙扎而且克服了私欲的情感。對於生活沒有過份的奢想。他們的心力全用在别人身上:成人之美。老船夫為了他的孫女,大佬為了的兄弟…"
Mar 29
Zenkov posted a blog post

楊格晴等:生命何以特殊?生命性對記憶的影響及認知機制 7

4.不足與展望 4.1.生命性概念的界定 相比其他理論,對編碼豐富性理論進行考察具有方法學上的優勢,因為要求被試報告其看到單詞時產生的聯想,是一種直接的行為測量方式。編碼豐富性理論值得被進一步研究確認,不過更全面的研究設計應當考慮其與注意捕獲機制之間的傳遞關系。比如,由於生命性信息吸引了更多注意,進而激活了更豐富的關聯信息,或者產生豐富關聯信息的過程消耗了更多的注意資源(Meinhardt et al., 2020)。 現有研究多將生命性界定為將生物與非生物區分開來的特質,或是生物所具有的非生物所不具備的特征。該定義盡管簡明易懂,但並不精確,由此導致了在微觀層面上對生命性的定義仍存留的兩個重要問題。其一,生命性是二分變量還是連續變量?有研究者認為它是二分的,即只存在生命和非生命兩種狀態(Yamamoto, 2006),而來自神經科學的證據顯示,被試在看到不同的生命和非生命詞時,大腦腹側視皮層的激活呈現出梯度的特征,而非簡單的二分狀態(Sha et al.,…See More
Mar 29
Zenkov posted a blog post

楊格晴等:生命何以特殊?生命性對記憶的影響及認知機制 6

3.3.1. 表象加工 研究者指出,生命性效應的一個重要來源是互動表象(interactive imagery)。與非生命單詞相比,生命單詞更易激活與之相關的動作或場景的互動表象,而後者是有效的記憶促進機制之一(Bower & Winzenz, 1970; Wilton, 2006)。Bonin 等(2015)要求被試看到單詞時想象一個與之互動的情境(如,看到「叉子」時,想象自己拿著叉子用餐;看到「斑馬」時,想像自己在動物園餵斑馬),然後進行自由回憶測試。結果表明生命性效應被心理表象大幅度削弱:與常規的單詞評分任務相比,表象互動任務提高了非生命單詞的回憶成績,而對生命單詞的回憶成績卻沒有影響。 其他研究者指出,生命單詞的記憶優勢源於更富動態性的視覺表象。已有研究表明,由單詞激發的感覺-運動體驗越豐富,單詞在認知加工過程中就越有優勢(Pexman et al., 2008; Yap et al., 2011)。相比更靜態的非生命實體,生命實體能夠自然地激發更具動態的心理表象,是其記憶優勢的重要來源(Gelin et al., 2019)。Gelin…See More
Mar 24
Zenkov posted a blog post

楊格晴等:生命何以特殊?生命性對記憶的影響及認知機制 5

3.2.2.死亡凸顯 除了心理喚起之外,死亡凸顯(mortality salience)也是從喚起角度來解釋生命性效應的理論之一(Popp & Serra, 2016)。同是喚起,心理喚起和死亡凸顯的側重不同,心理喚起強調情緒層面的喚起,而死亡凸顯指的是對死亡威脅的意識,更側重認知層面的喚起。相比無生命的物體,有生命的物體更能引起個體對死亡的感知和防御。例如,一些動物詞匯可能引發個體大腦中關於狩獵和捕食的信息激活,從而使個體處於死亡凸顯的狀態。研究表明,在這種狀態下,個體的信息搜索能力更強(Vess et al., 2009),造成該現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死亡相關的信息激活使得個體對控制感的需求和結構需求增高,因此進行更多認知搜索以明確事物的結構和組織形式。例如,在不確定的環境中,要求個體寫下與死亡相關的想法(即死亡凸顯啟動)使得被試的閱讀理解水平提高(Williams et al., 2012)。在死亡凸顯啟動條件下,相較於對照條件(如牙疼情境啟動),被試的回憶准確率更高,並且這種啟動效應在無意學習任務和有意學習任務中均顯著存在(Hart & Burns,…See More
Mar 21
Zenkov posted a blog post

楊格晴等:生命何以特殊?生命性對記憶的影響及認知機制 4

注意捕獲機制也可以為其他研究結果提供合理解釋。例如,Popp和Serra (2016)使用了與VanArsdall 等(2015)不同形式的配對聯想測驗:使用的詞對均為母語詞。結果發現在4種詞對(分別為生命詞-非生命詞、生命詞–生命詞、非生命詞–生命詞、非生命詞–非生命詞)中,被試對於「非生命詞–非生命詞」詞對的記憶效果更好,即詞匯的生命性削弱了母語詞對記憶。該現象可以通過注意捕獲機制進行解釋:由於被試對生命詞匯分配了更多注意,導致對與之配對的詞匯的注意資源分配不足,因此對於詞對關聯性的記憶效果更差。換而言之,在全為母語詞的詞對學習中,詞匯生命性對於詞對關聯性記憶有不利影響;而在Van Arsdall等(2015)的實驗中,使用的是母語詞與外語詞的聯結詞對,且母語詞為回憶目標詞,外語詞為線索詞。在此情況下,具有生命屬性的母語詞吸引更多注意資源,是有利於詞對關聯性記憶的(Popp & Serra, 2016)。此外,近期研究表明,相較於有意學習(intentional learning)條件,在無意學習(incidental learning)條件下,生命性效應更強(Félix…See More
Mar 17
Zenkov posted a blog post

楊格晴等:生命何以特殊?生命性對記憶的影響及認知機制 3

除了生命性材料本身,生命性效應也能延伸到其他相關的記憶材料和范疇上。例如,個體對於生命性客體的來源信息(如,初始呈現在屏幕上時的空間位置和時間順序)的記憶同樣具有優勢(Gelin et al., 2018; Mieth et al., 2019)。生命性效應還能溢出到與生命性客體有物理接觸的其它物品上(Nairne et al., 2017)。另外,在動作序列記憶任務中,如果動作所施加的對象是生命客體(如用棍子敲打小狗三次),相比於動作所施加的對象為非生命客體(如用棍子敲打磚頭三次),被試對動作序列的記憶更准確(Loucks et al., 2020)。對陌生詞進行學習時,具有生命性意義的新詞比非生命新詞的學習效果更好(Laurino & Kaczer, 2019)。除此以外,新近研究還發現,生命性效應也能夠成功遷移到高級認知中的元記憶(Li et al., 2016)和工作記憶(Daley et al., 2020)。與生命性效應相關的一種記憶現象是「生存加工優勢」(survival processing…See More
Mar 15

Zenkov's Blog

楊格晴等:生命何以特殊?生命性對記憶的影響及認知機制 8

Posted on February 22, 2025 at 10:00am 0 Comments

此外,在句子閱讀任務中,當句子中的動詞能夠暗示其後名詞的生命性特征時(比如「警告」的賓語是生命名詞,「打開」的賓語是非生命名詞),名詞生命性的差異能夠由被試剛讀完動詞時的腦電活動提前反映出來(Wang et al., 2020)。目前研究多關注個體在單純感知或理解生命性信息時的神經活動,而缺少記憶任務中生命性效應的認知神經表征研究。未來研究可在神經生理層面對生命性效應進一步探索,例如研究者可利用經顱磁刺激(…

Continue

楊格晴等:生命何以特殊?生命性對記憶的影響及認知機制 7

Posted on February 6, 2025 at 10:00pm 0 Comments

4.不足與展望



4.1.生命性概念的界定




相比其他理論,對編碼豐富性理論進行考察具有方法學上的優勢,因為要求被試報告其看到單詞時
產生的聯想,是一種直接的行為測量方式。編碼豐富性理論值得被進一步研究確認,不過更全面的研究設計應當考慮其與注意捕獲機制之間的傳遞關系。比如,由於生命性信息吸引了更多注意,進而激活了更豐富的關聯信息,或者產生豐富關聯信息的過程消耗了更多的注意資源…

Continue

楊格晴等:生命何以特殊?生命性對記憶的影響及認知機制 6

Posted on February 3, 2025 at 6:00pm 0 Comments

3.3.1. 表象加工



研究者指出,生命性效應的一個重要來源是互動表象(interactive imagery)。與非生命單詞相比,生命
單詞更易激活與之相關的動作或場景的互動表象,而後者是有效的記憶促進機制之一(Bower & Winzenz, 1970; Wilton, 2006)。Bonin 等…

Continue

楊格晴等:生命何以特殊?生命性對記憶的影響及認知機制 5

Posted on January 23, 2025 at 9:00pm 0 Comments

3.2.2.死亡凸顯



除了心理喚起之外,死亡凸顯(mortality salience)也是從喚起角度來解釋生命性效應的理論之一(Popp
& Serra, 2016)。同是喚起,心理喚起和死亡凸顯的側重不同,心理喚起強調情緒層面的喚起,而死亡凸顯指的是對死亡威脅的意識,更側重認知層面的喚起。相比無生命的物體,有生命的物體更能引起個體…

Continue

Comment Wall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 No comments yet!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