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經 庫
  • Female
  • 裕順
  • Singapo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Facebook MySpace

絲經 庫's Friends

  • Bir Tanem
  • Syota ElNido
  • Paetiyo
  • Bayrut Alhabib
  • Eamman Habibatah
  • Baghdad Janim
  • Suyuu
  • baku
  • Dushanbe 杜善貝
  • Ashgabat
  • 比雷艾弗斯
  • Taklamakan
  • SRESCO
  • TASHKENT HOLIDAY
  • KyrGyz

Gifts Received

Gift

絲經 庫 has not received any gifts yet

Give a Gift

 

絲經 庫's Page

Latest Activity

絲經 庫 commented on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s photo
Thumbnail

陳明發院士·英倫2005 節慶

"趙毅·意義理論,符號現象學,哲學符號學…"
Aug 29
絲經 庫 posted a blog post

卡勒:雅各布森·語言學與詩學

雅各布森的另一項貢獻,在於他提出了一種分析溝通的方法。按照雅各布森在1960年出刊的論文《語言學與詩學》(Linguistics and Poetics),溝通可以分成六種元素: 1. 傳送者 2. 接受者 3. 符碼(code,例如語言系統,或索緒爾語言學底下的 langue) 4. 訊息(message,指說話的行為,或稱 parole) 5. 脈絡、語境 6. 媒介(指傳送者與接收者之間存在著的精神上或物理上的聯繫) 這些元素各自能達成六種不同的功能,例如傳遞情感(emotive)、傳遞企圖(conative)、指涉環境或參考物(referential)、社交(phatic)、後設語言(metalinguistic),與及雅各布森最為想要強調的詩學功能(poetic function)——或者說,一種文章的美學。將美學稱作「詩學功能」,出於雅各布森認為在詩歌之中最容易觀察到這種情況。 那麼,這種美學到底是指什麼?理論家喬納森・卡勒(Jonathan Culler)在他的著作《結構主義詩學》(Structurlist…See More
Aug 28
絲經 庫 commented on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s photo
Thumbnail

陳明發院士·英倫2005 節慶

"這就是為什麼討論意識的構成是如此重要,因為它是人類脫離動物界的原因,也關係到人類的未來的諸種可能。在符號中展開的意義活動,不是一種自然活動,符號學的思考並不是為了解釋自然,而是為了解釋意識如何籍意義而存在於世。 那麼用什麼來討論意義的哲學呢?這樣一門學科應當叫什麼呢?它的目標是清晰的,名稱卻讓人煞費躊躇。一名之立,卻極為重要,它畫出了與前賢思想的承繼關係,也明確了這門學科在當代思想中的具體位置,不僅僅是一個可此可彼的說法或自我標榜,以下試討論三種稱呼的利弊。 意義理論 現代思想界有一系列學科,以…"
Aug 26
絲經 庫 commented on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s photo
Thumbnail

陳明發院士·英倫2005 節慶

"(上續)皮爾斯不知道的是,與他基本同時代的胡塞爾發展了一個體系更完備的現象學,而他到晚年才聽說胡塞爾其人,在筆記中僅僅提到胡塞爾的名字。施皮格伯格說皮爾斯「很熟悉胡塞爾的邏輯學」(1998,p. 52),他沒有提出文獻根據。 在皮爾斯晚年的筆記中,可以查到兩次提到胡塞爾的名字(Peirce,1931-1958,vol. 4,p. 7;vol. 8,p. 189),對胡塞爾的學說卻沒有任何引用。[7]…"
Aug 20
絲經 庫 commented on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s photo
Thumbnail

陳明發院士·英倫2005 節慶

"哲學符號學 或許「哲學符號學」這樣一個名稱,比「符號現象學」更為切貼一些,也不容易引起誤會。這裡有幾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上面已經再三說了,是為了避免與主流現象學產生過多的爭論。哲學符號學並沒有把自身置於現象學的對立面,很多觀點和術語與現象學類似,在許多地方也依靠某些現象學者的觀點。但是既然符號學的現象學與主流現象學不同,而且不同之點一清二楚,就應當在討論一開始時就說明:符號現象學的目標,不是把胡塞爾現象學擴展到一個新的領域。 第二個原因可能更重要,就是符號現象學的目的是為符號學本身正本清源。西方…"
Aug 19
絲經 庫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愛墾慕課·絲路篇

"教育的「道、法、術、器」 「道、法、術、器」出自老子的《道德經》,是道家傳承所強調的四個層面。所謂「道」即萬物變遷循環中亙古不變的規律,是靈魂,是方向,是指導思想;「法」是在探求「道」的過程中經過實踐思考、歸納總結出的規則體系和方法原則;「術」是在規則體系指導下的具體操作技術,只要「道、法」不變,「術」可千變萬化;「器」是指有形的物質或有形的工具,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古人用「道法術器」形容事物的不同層面,我們對事物的認識,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停留在膚淺的認識,而要深入內裡…"
Aug 15
絲經 庫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愛墾慕課·絲路篇

"倡導「 大其心」,就是格局要大。 所謂的格局,就是一個空間,包括長寬高。 長,就是眼光要長,以未來定義現在,基於三十年之後的孩子的生命狀態,來考慮現在的教育。站在三十年以後看,現在的很多教育都不必要,有些甚至在灑毒藥。寬,就是包容,接納更多的美好。所謂「容」,就是下化之,把不好的人和事拿過來而化之。高,就是人格的高度,決定了一個人格局的就是高度。教育者的格局越大,給孩子的成長空間就越大,孩子的格局就越大。 講究「 虛其心」,就是要有敬畏之心。…"
Aug 14
厚數據才厲害 commented on 絲經 庫's blog post 玄玖爺·語言學和詩學:雅各布森六要素理論(1)
"不帶偏見的語言分析 雅各布森的另一項貢獻,在於他提出了一種分析溝通的方法。按照雅各布森在1960年出刊的論文《語言學與詩學》(Linguistics and Poetics),溝通可以分成六種元素: 1. 傳送者 2. 接受者 3. 符碼(code,例如語言系統,或索緒爾語言學底下的 langue) 4. 訊息(message,指說話的行為,或稱 parole) 5. 脈絡、語境 6.…"
Jul 26
絲經 庫 commented on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s photo
Thumbnail

陳明發院士·英倫2005 節慶

"劉金祥·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 「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梁代大文論家劉勰語,出自劉勰《文心雕龍》)…"
Jul 25
絲經 庫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愛墾慕課·絲路篇

"多元智能理論+家庭文化價值 Howard Gardner「多元智能理論」能量大的地方,在于他的研究显示,每個孩子一定擁有1、2種相對優勢的智能。 我们需要一种学习体验,例如游戏,帮助父母和孩子一起发现孩子的天賦,这个经验成为家中的一笔“家庭文化資產”。(陈明发博士 9.7.2024)"
Jul 9
絲經 庫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愛墾慕課·絲路篇

"陳明發·50年翻轉·中國管理教育 馬中1974年正式建交,1978年改革開放。在管理教育方面,最早是怎樣的情況?台灣徐木蘭教授在她的名著《見樹又見林—經營的藝術》(1983年,台北天下雜誌出版)一書中,有一篇〈管理之風吹向中國大陸〉(34—39頁),做了極好的分析。 改革開放初期的四個「現代化」,即「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科學技術現代化」,對比今天掘起後的中國,是多麼的「謙卑」? 反觀50年前馬中建交初期,我們在各方面又有多少領先…"
Jul 3
絲經 庫 posted a blog post

張一兵:關聯與境:狄爾泰與他的歷史哲學 12

在其他時間里,「過去」就像力量一樣,仍然對現在有影響、有意義。狄爾泰這里的觀點顯然受到胡塞爾現象學的影響。狄爾泰對此有一段頗富詩意的描寫:生命之流本身從來不會停頓下來供人觀察,而是洶湧澎湃地流向大洋。這樣的生命之流在流動之時,我們既不能把握它,也不能表現它。我們只能記錄生命之流的部分內容,把這個流動的物體分解為固定的、零碎的部分。我們只能從這種事實中獲得部分內容的各個側面,而其錯綜複雜的屬性仍然被我們不合適地稱為綜合性、多樣性和多重性。(58)其次,過去的生命存在只是存留於非當下的陰影世界,歷史留給我們只是「那些過去的事物所具有的遺跡」,這里面包括那些已經離開塵世的靈魂的表現(詞語、聲音和圖像)。一個歷史學家面對這些遺跡時,他在回憶它們的過程中所做的一切工作,都不過是對這些仍然存在的遺跡的解釋而已。狄爾泰指出:人們根據理解過程,根據集合成整體的各種過去的遺跡與經驗的關係,把這些遺跡聯結起來;離我們比較近的東西和存在於我們周圍的東西,變成了我們理解那些離我們比較遠的、過去的東西的手段。(59)狄爾泰曾經說,我們只能通過生活來解釋生活,意思是人們永遠都是通過自己的生活來重構過去發生的東西(…See More
Jun 23
絲經 庫 posted a blog post

張一兵:關聯與境:狄爾泰與他的歷史哲學 11

作為重歷(Nachleben)和重構(Nachbilden)歷史現象的歷史解釋學和歷史研究的本質則必然是一種理解性的重新構境。首先,歷史研究的對象並不是孤立的人與物,而是我們前面已經討論過的社會歷史關聯與境。由人的活動當下建構關係場境即是意義,歷史性理解的根本則是領悟每一個時代人們生活關係系統突現出來的意義。狄爾泰認為:「全部歷史所具有的任務,就是把握各種互動系統。」(55) 其次,在狄爾泰這里,歷史研究的核心不是假設客觀地面對與人無關的事實,因為這種事實本身已經是經過歷史性的興趣建構出來的特殊情境,而我們面對這種「選擇性的存在」的歷史現象時,又總是通過研究者自己的內在體驗(das innere Erlebnis)重新建構(Aufbau)已經過去的生活。「生活本身已經逝去,只有表現依舊存在。」(56) 這種體驗性理解和重新表現都不可避免地會滲透著我們的知、情、意。也就是說,歷史研究不可能是一種純客觀的鏡像反映,它總已經是內含著研究者的知、情、意的再現式的解釋。更直接一些說,歷史學在表現各種事件所構成的歷史過程時,總已經深嵌著「對這種事實的價值估量」。(57)…See More
Jun 10
絲經 庫 posted a blog post

張一兵:關聯與境:狄爾泰與他的歷史哲學 10

狄爾泰認為,由各種事件組成的流一直在持續不斷地流淌著,而組成這種社會的那些具體個體即在生命的發展階段上出現,之後又從社會中消失。(48) 他已經意識到,生命存在是某種「具有時間性的東西」,生命的特征「就是存在於現在、過去和未來之間的關係」。(49) 人從出生到死亡,構成每個生命個體的生命歷程。在後來的卡塞爾講座中,狄爾泰已明確指認出「把死亡作為一種可能性」來面對,人總是「趨前跑向它」。(50) 而海德格爾將其更准確地描述為「有死者」。「個體雖然都是來來往往、生生死死的,但是,他們之中的任何一個個體都既是社會—歷史實在的這種無限結構的承載者,也是這種結構的共同發展者。」(51)第二個問題更複雜。在狄爾泰看來,一切歷史的研究者同時也是歷史的創造者,所以對於歷史過程,「個人不僅從外部思考它,而且他們本身就交織其中」。(52) 馬克思的話為,在歷史過程之中,我們既是演員又是觀眾。里克曼形象地將其稱為主位和客位的「雙焦原理」,(53)…See More
Jun 7
絲經 庫 posted a blog post

張一兵:關聯與境:狄爾泰與他的歷史哲學 9

先看第一個問題。在狄爾泰看來,個人是社會最基本的能動體,他們的活動建構出社會存在,但是人絕不是某種「先於社會而存在的東西」。所有被獨立抽象出來的人都是虛構的,人總是處於特定的社會存在的歷史關聯與境之中。所以,我們都是歷史性的存在。在這點上,狄爾泰與1845年以後的馬克思相接近。特別是在《精神科學中歷史世界的構造》中,狄爾泰進一步指認了社會生活不是各種孤立的實體的聚合,而是種種由人的活動構成的事件互動過程之流。重要的是,這種總是當下發生著的生活事件並不是無序的,而是有結構的,它由各種效用性的關聯與境鏈接而成,這種效用性的關係系統構成發展著的總體。 這個Wirkung(效用、作用)極為重要,它是後來青年海德格爾全部實踐哲學的基礎。這是一個作為整體而存在的歷史世界,作為一個互動系統而存在的整體,由各種互動組成的、作為種種價值觀和意圖的源泉之一存在的系統。(43)…See More
Jun 2
絲經 庫 posted a blog post

張一兵:關聯與境:狄爾泰與他的歷史哲學 8

這個不在場的「真正的血液」,其實就是人的生命存在。因為在他們的認識論中,除了作為白板式的受動性載體、不確定的主觀經驗和先天理性構架,恰恰沒有真實的生命存在之湧動。狄爾泰認為,意識、認識和作為認知工具的概念都並非理性的產物,而是歷史生活的關聯總體的結晶,任何一種認識,無論是面對自然還是追問社會歷史事實,都只能是一種歷史條件下人的生命存在和生活中突現而成的主觀關聯與境。況且,社會存在是比自然物質「複雜得多、神秘得多的東西」。與外部的自然存在相比,這里的每一種存在都是獨一無二的事物和事件,更重要的是,社會存在總是由道德力量所建構的。多年後,狄爾泰提出生命存在的最重要方面是存在的主體表現(Ausdruck)。狄爾泰此處所說的表現,是他對人的生命存在形式的一個特殊設定。這里既有主體的形體、語言的直接表意,也有客觀化的活動結構,正是這種相互之間的表現、體驗和溝通才建構了生命的存在之場境。表現的本質是意義(Bedeutung),這個意義就是生命和關聯與境總體的聯結點。只有當人們通過在生命中發現的某種關係把一個部分與它所從屬的整體聯系起來時,這個部分對於整體來說才具有意義。…See More
May 31

絲經 庫's Blog

卡勒:雅各布森·語言學與詩學

Posted on August 2, 2024 at 5:00pm 0 Comments

雅各布森的另一項貢獻,在於他提出了一種分析溝通的方法。按照雅各布森在1960年出刊的論文《語言學與詩學》(Linguistics and Poetics),溝通可以分成六種元素:



1. 傳送者



2. 接受者



3. 符碼(code,例如語言系統,或索緒爾語言學底下的 langue)



4. 訊息(message,指說話的行為,或稱 parole)



5. 脈絡、語境



6. 媒介(指傳送者與接收者之間存在著的精神上或物理上的聯繫)



這些元素各自能達成六種不同的功能,例如傳遞情感…

Continue

張一兵:關聯與境:狄爾泰與他的歷史哲學 12

Posted on June 6, 2024 at 3:30am 0 Comments

在其他時間里,「過去」就像力量一樣,仍然對現在有影響、有意義。狄爾泰這里的觀點顯然受到胡塞爾現象學的影響。狄爾泰對此有一段頗富詩意的描寫:

生命之流本身從來不會停頓下來供人觀察,而是洶湧澎湃地流向大洋。這樣的生命之流在流動之時,我們既不能把握它,也不能表現它。我們只能記錄生命之流的部分內容,把這個流動的物體分解為固定的、零碎的部分。我們只能從這種事實中獲得部分內容的各個側面,而其錯綜複雜的屬性仍然被我們不合適地稱為綜合性、多樣性和多重性。(58)…

Continue

張一兵:關聯與境:狄爾泰與他的歷史哲學 11

Posted on May 8, 2024 at 4:00pm 0 Comments

作為重歷(Nachleben)和重構(Nachbilden)歷史現象的歷史解釋學和歷史研究的本質則必然是一種理解性的重新構境。首先,歷史研究的對象並不是孤立的人與物,而是我們前面已經討論過的社會歷史關聯與境。由人的活動當下建構關係場境即是意義,歷史性理解的根本則是領悟每一個時代人們生活關係系統突現出來的意義。狄爾泰認為:「全部歷史所具有的任務,就是把握各種互動系統。」(55) 其次,在狄爾泰這里,歷史研究的核心不是假設客觀地面對與人無關的事實,因為這種事實本身已經是經過歷史性的興趣建構出來的特殊情境,而我們面對這種「選擇性的存在」的歷史現象時,又總是通過研究者自己的內在體驗(das innere…

Continue

張一兵:關聯與境:狄爾泰與他的歷史哲學 10

Posted on May 6, 2024 at 4:00pm 0 Comments

狄爾泰認為,由各種事件組成的流一直在持續不斷地流淌著,而組成這種社會的那些具體個體即在生命的發展階段上出現,之後又從社會中消失。(48) 他已經意識到,生命存在是某種「具有時間性的東西」,生命的特征「就是存在於現在、過去和未來之間的關係」。(49) 人從出生到死亡,構成每個生命個體的生命歷程。在後來的卡塞爾講座中,狄爾泰已明確指認出「把死亡作為一種可能性」來面對,人總是「趨前跑向它」。(50) 而海德格爾將其更准確地描述為「有死者」。「個體雖然都是來來往往、生生死死的,但是,他們之中的任何一個個體都既是社會—歷史實在的這種無限結構的承載者,也是這種結構的共同發展者。」(51)

第二個問題更複雜。在狄爾泰看來,一切歷史的研究者同時也是歷史的創造者,所以對於歷史過程,「個人不僅從外部思考它,而且他們本身就交織其中」。(52) 馬克思的話為,在歷史過程之中,我們既是演員又是觀眾。里克曼形象地將其稱為主位和客位的「雙焦原理」,(53)…

Continue

Comment Wall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 No comments yet!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