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提
什麼戰爭和驅逐。
我們夠傷感了。
沒有緣由我們都會流淚,
更別提什麼剝皮抽筋
讓一萬個人
分食自己的肉。

不要再提什麼跳樓,
什麼末日和憂郁症。
我們寧願虛無
在生前死後
在懷疑前失望後。

不要再提
什麼意義和邏輯。
更幸福的是一塊石頭,
一片雲和一陣微風。

若不是生前死後,
我們但願無舌
無耳無目。


(顧彬[Wolfgang Kubin,17.12.1945],漢學家;原詩德文,本詩由顧彬和北島合譯。見:王家新等:2007,「世界文學」視野下的中國文學與詩;根據網聊記錄整理;網聊時間:2007年4月14日晚7:00-9:00 網聊地點:中國學術論壇聊天室)

註:根據亞思明在2009年3月4日《德國之聲中文頻道》的報導〈中德詩人朗誦會:詩人與二鍋頭〉所透露的,顧彬曾借《新離騷》此詩,“批判90年代德國知識分子的新悲觀主義思潮”。

Views: 4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超人偶爾飛 on August 17, 2025 at 11:51am

愛墾網APP:從情動轉折(affective turn)學派角度分析顧彬的“新離騷”~~

不要再提

什麼戰爭和驅逐。

我們夠傷感了。

沒有緣由我們都會流淚,

更別提什麼剝皮抽筋

讓一萬個人

分食自己的肉。

 

不要再提什麼跳樓,

什麼末日和憂郁症。

我們寧願虛無

在生前死後

在懷疑前失望後。

 

不要再提

什麼意義和邏輯。

更幸福的是一塊石頭,

一片雲和一陣微風。

 

若不是生前死後,

我們但願無舌

無耳無目。

這首詩從 情動轉折的觀點來看,展現了一種情感與感覺如何超越語言、理性與歷史再現的根本訴求。所謂「情動轉折」強調身體、感官與非理性的情感,如何成為理解世界、社會與政治的一種核心方式,而不再只靠理性分析或語言表述。

這首詩非常適合作為此觀點的分析對象,因為它本質上就是對過度語言化、符號化的抗拒,並呼喚一種「非語言」、「無感官」的情緒存在狀態。

一、對理性與歷史敘事的抗拒:


詩句如:

「不要再提
什麼戰爭和驅逐。」
「我們夠傷感了。」


這直接拒絕再度召喚那些充滿暴力、創傷的歷史記憶。「戰爭與驅逐」通常屬於歷史學與政治學領域的敘事材料,但詩人說「夠傷感了」,不是否定事件本身的重要性,而是指出一種情感的過度飽和:那些歷史敘事已經無法再承載我們的悲傷,因為那悲傷不再來自於事件的描述,而是一種已內化、無法解除的存在性哀傷


這符合情動轉折中 Eve Kosofsky SedgwickBrian Massumi 所說的:情感不只是反應,不是訊息的接收,而是一種情動氛圍affective atmosphere,它先於語言,甚至可能迴避語言。

 

二、情緒先於邏輯與意義:


詩中多次出現對「意義」、「邏輯」、「語言」的拒絕:


「不要再提
什麼意義和邏輯。」


這是一種對理性主導世界理解方式的拒斥。詩人說「更幸福的是一塊石頭,一片雲和一陣微風」,這些自然元素都沒有語言與自我意識,也不具有「意義」,它們只是存在,但也正因為如此,它們承載了一種純粹的感受狀態,即德勒兹和瓜塔里所謂的「純情動」(pure affect)


三、無器官的身體與去感官的慾望:


結尾詩句:


「若不是生前死後,
我們但願無舌
無耳無目。」


這可解為一種「去器官化的慾望」(body without organs, BWOs),來自德、瓜二氏的概念。這不是字面意義上的「失去器官」,而是拒絕被規範化、被社會控制的知覺方式。這裡的無舌無耳無目,是對過度感知、過度情緒刺激的抗拒——當世界的痛苦與荒謬太過深刻時,對感知本身的撤退,反而是一種情感上的抵抗


四、虛無與哀愁作為情動狀態:


「我們寧願虛無
在生前死後
在懷疑前失望後。」


這不是單純的存在主義虛無,而是情感的虛無:它是一種遍佈在身體與氛圍中的疲憊、厭倦與情緒崩壞的狀態。不是語言的虛無,而是感受力的崩解


總結:


從情動轉折的角度來看,這首詩展現了幾個關鍵特點:

情緒不是反應,而是場域(field:詩中的悲傷、厭倦、無力,不是事件的結果,而是一種持續存在的情緒氣候。

抗拒語言與理性:情動不是可以被整齊言說的經驗,詩中的「不要再提」是一種抗議:對知識體系的抗議,對世界理性化的抗議

詩作本身是一種情感身體的實踐:詩不是描述悲傷,而是悲傷本身的形式

延續閱讀:

詩的未来追求

未来哲學

未来詩學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