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二是文學的認知研究與非認知研究的比較。一般的文學原理討論或作品分析不會像認知研究那樣自覺、充分地考慮認知問題,也不會運用認知的理論、觀點和方法進行相關研究。因此,對文學的認知研究與非認知研究進行比較,可以更為清晰地表現出文學認知研究的特點和學術價值。以認知現實主義與現實主義的比較為例,傳統的現實主義觀念多是針對作家和作品而言,很少關注讀者,但提出「認知現實主義」的特羅辛科則認為,不能忽略讀者的認知活動。就「真實」這一命題而言,傳統現實主義主張「真實地描繪事物的現象」,因此會提出這樣的問題:「什麼東西使得一個虛構文本成為現實主義的?」但認知現實主義卻這樣發問:「什麼東西使得這個虛構文本對讀者來說似乎是現實主義的?」在認知現實主義看來,任何虛構性文本因為其虛構性,所以本質上並不是「現實」的,但它卻有可能在讀者的認知中顯得是「現實」的,所謂「現實主義」指的就是這種認知效果。…
ContinueAdded by Host Studio on September 4, 2023 at 9:30pm — No Comments
在文化消費日益增長的當代生活中,與傳統技藝相關的物品日用價值漸漸褪去,而在實用技藝背後的情趣意韻卻在逐漸顯現;「使用」逐漸變成「把玩」,用一個文玩界的行話說叫「盤」——即對物品的興趣與物品的實用功能疏離開來,停駐在對物品本身的直觀狀態,沈浸於「現量」的反復品味體驗過程中。物品蘊涵的傳統實用技藝因此成為領悟貫通古今之道的途徑。在傳統文化保護理念的發展進程中,對那些失去實用性的傳統技藝的關注從傳統價值轉向了重構的價值——從對技藝實用功能的關注轉向對技藝的文化意味重構和審美境界的體驗,即從日用的感性經驗向靈性的升華。傳統技藝的保護沿著「技進於道」的方向發展:傳承即活化→活化即超越→超越即創意,從美學創意的意蘊層面激活傳統技藝的內在生氣。…
Continue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September 4, 2023 at 9:25pm — No Comments
20 、「我對這個法庭無話可說」
當我在劍橋寧謐舒適的家中起草申訴書時,阿納托利正在他那狹小的牢房中,醞釀答辯詞真正在法庭上作的答辯。在審判的第四天,也就是最後一天,阿納托利在16個月的強制沉默后第一次有機會講話。
他的聲明確實非凡超群。背對著法官,他直接對著整個法院里唯一一個願意傾聽他,並把他那勇氣過人的話語傳出去的人講話,那是他的弟弟列昂尼德。
以下是他發言的一部分:…
Added by desafinado on September 4, 2023 at 9:23pm — No Comments
在中國20世紀80年代,隨著現代哲學意識的逐步開放,「階級人」的觀念得到了全面突破,人們逐漸走出了政治創傷帶來的陰影,人們似乎在經歷了長久的壓抑之後,深刻地意識到了人是文化中的人,人是開放性的人,人理應獲得人性上的解放。於是,在普遍原則「整體主義」即「我們」的陰影下,被遺忘的「我」就有了開放性視野和開放性觀念,並以此生發出一種驚人的想象力,以及一種獨特的審美魔力和發人深省的內在力量,人們有理由對未來進行幻想和美好的憧憬。這種「人」之觀念的重大轉移和開放的中國意識,重新讓人找到了自己的根基和精神家園,進入到了一種…
Continue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September 4, 2023 at 8:30pm — No Comments
腳註中的挑逗也很強烈:「弗朗索瓦·拉呂埃爾正在從事當代哲學最有趣的事業之一」,他們欣賞地指出,「他提出一個獨一全體(One-All),把它限定為『非哲學的』和奇怪地,『科學的』,而他的『哲學的決定』便植根於此。這個獨一全體看起來接近於斯賓諾莎的唯一實體。」[原注:在這里,德勒茲和加塔里對拉呂埃爾對科學這個術語的處理略有懷疑:「弗朗索瓦·拉呂埃爾提出這樣一種對非哲學的理解,他認為非哲學是『真科學(科學之真)』,超越了知識的對象……但在我們看來,這個科學之真,同時也是非科學。」]在德勒茲那里,還有什麽贊譽比接近斯賓諾莎更高嗎?
在對「什麽是哲學?」這個問題給出自己的回答的時候,…
Continue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September 4, 2023 at 8:00pm — No Comments
作為文學批評和藝術理論的「詩學」也不少。雷賽爾(Timothy Bell Raser)研究波德萊爾個案的《藝術批評詩學》(A Poetics of Art Criticism, 1988)、卡尼(Richard Kearney)研究闡釋學幻想的《現代性詩學》(Poetics of Modernity,…
ContinueAdded by quién soy on September 4, 2023 at 6:00pm — No Comments
數世紀以來,第三持存一直是膜拜(culte)與文化的對象,在此意義上也是社會雕塑的對象;力量與知識的有機物和器物試圖藉由第三持存構成公有意志,亦即,一個社會,一個透過或多或少共享的持存和預存所形成的社會氛圍;透過這樣的社會氛圍,我們所謂的文化,負責作為體外化的過程,將技藝轉變為藝術,將偶然與意外事件轉變為必然與真實狀態。
因為[說到底],我們的心靈、私密與獨特的持存和預存,便是奠基於集體而共享的持存和預存,並受其支持;這些持存和預存,起自我們所言所聽且在我們之前便已創造出來的字詞。一切的知識與作品,都是這些集體持存和預存的工藝、膜拜、雕塑與文化;這些持存和預存,是由—或多或少佚名而祖傳的—共同的過去所遺贈,並且投射出一個總是難以確定、無法接近、不大可能的共同的未來;但是,透過作品,這個未來卻總是堅持不懈,保持開放。…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September 4, 2023 at 6:00pm — No Comments
如此明確界說,差不多也是對詩性的定義,它表明了「詩」之「性」在詩和詩學中體現的根本性質和基本性能。下面,是一個更簡明的定義——
詩性,是詩得以生生不息的根本性能。
這個定義,看似與上述說法不同,實質並無區別。因為「詩性」這個概念中的根本性即基礎性,意謂著與根基、根源、根性、基性、基石、本原、本源、本質、本性、始元、始源等同義,也意味著終極或指向終極。詩,狹義指詩歌這種體裁,廣義指向所有的文學藝術品類。詩性,也就意味著藝術性,不僅於一切詩歌現象與詩學理論都具同等份量,所有的詩與詩學都以它為基礎;藝術性既為文學藝術品類所必須,亦是一切文藝理論研究的前提。詩性使詩「生生不息」一語,意味著詩(包括一切文學藝術)生命從無至有的萌生、發生和不斷生成、生長等含義。…
Continue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September 4, 2023 at 5:00pm — No Comments
似乎,斯蒂格勒充分肯定莫斯與巴塔耶的觀念,他的一般器官學和所謂“逆人類學意義上的智性生命觀念”正是建立在上述兩種浪漫主義構境之上的。其次,斯蒂格勒提出必須建立一種新型的集體個人關係。顯然,這又是基於西蒙棟的個性化理論。正是針對了數字化資本主義現實中個人,被遠程登陸的網絡存在非個性化奴役的現象,斯蒂格勒才提出:“社會個性化會創造出團結關係,並由此持久地、一代代地建立起社會體系。塑造集體個人的社會體系是基於超個性化的循環而形成的,而這種超個體化本身又是建立在知識和紀律基礎之上的。”[41]這是第三持存好的方面。…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September 4, 2023 at 4:30pm — No Comments
三
文久三年的晚秋,已經成為新選組正式成員的山崎,回到了在高麗橋的老家探親。雖然他很久不曾回家,但父親一看到他,也沒有問寒問暖,而是非常意外地告訴他:“那位有名的具足師又去了你(常去)的道場。不過,現在他已經回京都了。”父親說完臉上顯出輕松的笑容,好像在說“他不在大阪才好!”。但那種表情只是曇花一現,他立刻又焦慮不安地問山崎:“那個人出身是播州?”
“嗯。”
“他長得什麽樣?”
山崎詳細說了一遍,父親的面色越來越凝重。…
ContinueAdded by 等河水退去 on September 4, 2023 at 4:00pm — No Comments
剛才講到傳銷,雖然進入傳銷組織之後,他可能會對你采取一些強制的措施,但是一般情況下他不會像拉壯丁一樣把你拉進去,還是你自動去。比如IS組織(伊斯蘭國組織),它有一整套的内容灌輸給它的一些子民,把他們稱為戰士。歐洲中產階級的子弟,幾千人跑去參加IS組織,沒有人進行強迫,他們自願就跑過去了。再比如說聖殿教教徒集體自殺,當時是挺重大的事件,到最後我們也沒聽說過聖殿教教派之內有什麽強制性的措施。而教育卻明顯牽扯到很多強制因素,很多家長讓孩子彈鋼琴,很少有孩子是自己高興去彈鋼琴的,大部分都是家長哄著逼著去做。
你讓孩子背唐詩宋詞他不愛背,他不喜歡,以前都體罰現在不讓體罰了,不讓體罰你還是要有強制措施,可能到了大學稍微好一點,那種強制少一點,但是比如說上課要簽名,不來上課就會扣學分,考試不及格嚇唬你,廣而言之這些都是強制的一部分,那麽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也很難說洗腦就是有強制,教育就是沒有強制。…
ContinueAdded by Jemaluang 三板頭· on September 4, 2023 at 3:30pm — No Comments
看來,詩人認為無數個「我」構成個體的內在心靈世界,每一個體的內在都是一個小宇宙、小世界。人的心靈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分裂、變化,這使人的精神世界充滿變化。每個個體從本質上說也就必然各具特色,獨立於世間。在其創作中,黑塞鮮明地表達了反對把人的心靈結構視為唯一不變的結構體系,認為這樣的觀點導致人不再思考,創新,成為國家機器中的「模具」人。他倡導心靈世界不斷推陳出新,具有獨創性。
《荒原狼》中,黑塞用棋子和棋盤以及各種棋盤上的比賽、廝殺形象地演示出人類的精神世界應該是一種充滿變化、不斷創新的心靈模式。他感嘆道:「這是生活藝術,您自己可以隨意繼續塑造您的生活遊戲,使它活躍起來,使它紛亂複雜,使它豐富多彩,盡在您的掌握之中。」(der Steppenwolf: 181) 而且認為正是心靈的這種不斷創新和變化才使人類的智慧之泉愈久彌新,永不幹涸。一切藝術、一切想像在那些所謂的「正常人」…
Added by 瑪琳娜 on September 4, 2023 at 3:30pm — No Comments
維柯的這個理想無疑是高尚的,他對自己那個時代的教育方法和流行的思想趨勢的批評也是恰如其分的。所有這些令人欽佩的真理正如他們所說的那樣,遠遠領先於18世紀,我們從作為教育家和評論家的維柯那里感覺到某些反動的東西。我們認為,維柯只關心最高級、最嚴肅的科學的命運問題,只關注人類生活的最完美的形式;他沒有抓住懷疑主義或理性主義的革命性價值,這思想是對過去的反叛,這是反抗國王、貴族和教士們的必需的戰爭武器,也沒有抓住這些抽象觀念和詞典的革命意義,正是它們必定發展為百科全書;他沒有看到這些流行科學、新聞報刊的前身和為女士用於上流社會對話的這些小冊子的革命的重要性,它們是18世紀沙龍的營養品,也為雅各賓派的激進主義打下了思想基礎。我們在這里的感受與在他的哲學體系中的感受一樣,天主教束縛住了這位哲學家的手腳,基督教的悲觀主義使他低估了內在辯證法的作用。由於沒有意識到對手們的進步性,他沒有領會比他的思想低一個層次的懷疑主義和理性主義之本性,所以他沒有邁出本應由他邁出的思想步伐。…
ContinueAdded by Uta no kabe on September 4, 2023 at 3:30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邊鄉 岸 on September 4, 2023 at 1:00pm — No Comments
他對隨行的守衛者說:「這太丟人。以前我以為只有我才是唯一個皇帝要簽字。而這整座山,方圓數裡……根本就沒有簽名的地方!」
守衛者說:「做一件事——又是我們自祖先以來的忠告。這就利用這點工具。去掉某人的名字,再寫上你的名字。這不是什麼新鮮事,據我所知,我父親知道,我父親的父親知道,這已經發生了幾個世紀了。你必須先去掉某人的名字,為你的簽名創造出一些空間。」
皇帝說:「但那會讓你失去所有的快樂。這意味著以後會有人會來取我的名字。」
守衛者說:「那當然是要發生的。就看你的了。」…
ContinueAdded by Kaki Bukit on September 4, 2023 at 10:00am — No Comments
在遠去的世界中,
有人越來越清晰:
有人用風的鏟翻動房屋。
從石頭下,拆走你們清晨的床
烏兒銜來“爐火”這個詞尋覓着地板,
我凝視一扇空中跳動的窗;
冩作!冩作!
聽漏向黑暗的沙……
Added by 沒答案也好 on September 4, 2023 at 9:30am — No Comments
說完,陰陽師轉身就走,隨手關上了身後的屋門。
時間分秒流逝,夜,靜謐深沉,騎在女屍上的男子感覺到了黑暗中傳來的無盡恐懼,直到他的尖叫聲打破了這份死寂。
猛然間,那女屍倏地跳了起來,試圖把身上的男子甩下去。她邊晃動身子,邊大喊著:
「啊,太重了!我要把同伴們都叫過來。」…
ContinueAdded by Kehtay Dream on September 4, 2023 at 9:30am — No Comments
廣義的詩學包括其他文學體裁研究,20 世紀以來研究小說和戲劇等體裁理論的詩學著作數不勝數。托多羅夫(Tzvetan Todorov)的《散文詩學》(The Poetics of Prose, 1977)是法國結構主義者對文學研究的全新視角,旨在構建系統的文學理論,解釋文學語篇的模式、規範以及文學中產生意義的組織結構。他的《詩學導論》…
ContinueAdded by quién soy on September 4, 2023 at 9:00am — No Comments
在哲學認識論中,康德從認知形式出發,在思考人類普遍知識何以可能的過程中注意到了「想像力」的問題,作為知性機能之一,康德區分出了兩種想像力③,經驗的想像力與先驗的想像力。它們的相同點在於都是一種「把一個對象甚至當它不在場時也在直觀中表象出來的能力」(B151)(康德,2004: 101),而差異在於前者依靠經驗,由感官經驗提供內容,進而通過聯想律把先前經驗過的內容提交於意識,與傳統西方經驗論中觀念化思維方式一致;後者是經驗性想像得以可能的前提,它是一種自發的、生產性的先驗構造(康德,2004:…
ContinueAdded by 絲經 庫 on September 4, 2023 at 8:30am — No Comment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