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爾納・斯蒂格勒: 藝術,在二十一世紀能做什麼?(5)

數世紀以來,第三持存一直是膜拜(culte)與文化的對象,在此意義上也是社會雕塑的對象;力量與知識的有機物和器物試圖藉由第三持存構成公有意志,亦即,一個社會,一個透過或多或少共享的持存和預存所形成的社會氛圍;透過這樣的社會氛圍,我們所謂的文化,負責作為體外化的過程,將技藝轉變為藝術,將偶然與意外事件轉變為必然與真實狀態。

因為[說到底],我們的心靈、私密與獨特的持存和預存,便是奠基於集體而共享的持存和預存,並受其支持;這些持存和預存,起自我們所言所聽且在我們之前便已創造出來的字詞。一切的知識與作品,都是這些集體持存和預存的工藝、膜拜、雕塑與文化;這些持存和預存,是由—或多或少佚名而祖傳的—共同的過去所遺贈,並且投射出一個總是難以確定、無法接近、不大可能的共同的未來;但是,透過作品,這個未來卻總是堅持不懈,保持開放。

作品(oeuvre)是一段永不止息的時間化為空間,而藝術作品也是如此將自身呈現給感知性。這樣的一段時間是社會雕塑的成果,正因它是開放給所有人的—畢竟在某種程度上,我們都是雕塑家或培育者。舉例來說,假使有件作品,或者我現在的演說,讓你有所感動,它就會產生效果;而這些效果將會透過體外化的表達,甚至體外化的印象反映在現實當中,以某種方式,在你身上發揮作用,亦即,透過被銘刻在時間的空間裡,它將在你身上形成新的持存和預存;接著再由你將其空間化,透過字詞或是作品。

然而,這種作品的感動性,今日卻遭到急遽的廢棄(désaffecté),由於文化產業的興起,剝奪了消費者心靈與集體的個體化能力,亦即,剝奪了他們共同生活—也就是說,集體雕塑與培育其社會時間與空間—的知識;如此的無產階級化,正如過去機械主義的興起,剝奪了勞動者工作的知識,亦即,剝奪了他們制造與做事—也就是說,攸關工藝、交易、技能的持存和預存—的知識,再代之以機械的第三持存。

注釋

譯註1 作者引用的宣言文字為2017年11月13日刊登於BioScience)上的World Scientists’ Warning to Humanity: A Second Notice,參見https://doi.org/10.1093/biosci/bix125 ;引言中的引言,則出自1992年的World Scientists’ Warning to Humanity,參見https://www.ucsusa.org/resources/1992-world-scientists-warning-humanity 。

譯註2 此處的efficiency and finality、matter and form 、material cause and formal cause,中文取自亞里士多德的「四因說」,分別是:質料因(Matter – material cause)、形式因(Form – formal cause)、動力因(Agent – moving cause或efficient cause)、目的因(End或purpose – final cause)。

譯註3 作者將production一字拆成pro-duction。pro-作為字首,有in favour of、supporting之意,duction則有conduit bringing forth之意,因此這里中文譯作「促進供給的生產」。

譯註4 Poiēsis一字源於希臘文,是一種從無到有的創造、生產、制作過程,海德格在“The Question Concerning Technology”一文中,引用到柏拉圖時,將其提到的poiēsis衍伸定義為「帶往前來」(Her-vor-bringen,英譯bringing forth),而本文作者在2018年杭州美術學院的研討會中,將poiēsis等同於pro-duction,見“Sculpting and Cultivating the Neganthropocene: Hangzhou Seminar, 9 April 2018”頁7-8,因此這里中文譯為「帶往前來的生產」。

譯註5 「麻醉劑」的英文anaesthetics,拆開為an aesthetics。

譯註6 作者將expressive一字拆成ex-pressive。ex-作為字首,有outside、away from、without之意,pressive則有pressing、urgent、oppressive之意,因此這里中文譯作「不受壓抑的表達」。

譯註7 作者將dialogical一字拆成dia-logical。dia-作為字首,有through、throughout、during、across、apart之意,因此這里中文譯為「透過邏輯的對話」。

譯註8 作者將  sensitivity一字拆成sensi-tivity。依照字首與字根的理解,這里中文譯為「作為感覺狀態或敏度的感知性」。

譯註9 default of origin的中譯,沿用斯蒂格勒〈人類是缺失的生物,因此才成為技術的生命〉(許煜譯)訪談的版本,譯為「本源的缺失」,見https:// bit.ly/3b2gvYA ,作者著墨default與fault兩字,為了呼應這部分,originary (de)fault中文譯為「原初的過失」,等同於作者另一篇講稿〈夜生白晝〉裡的original fault 。

譯註10 更多關於doubly epokhal redoubling的內容,請見作者在The Neganthropocene與Nanjing Lectures 2016–2019兩部著述中的描述,特別是後者第31頁裡對epokhē一字的說明。

譯註11 作者於另一篇講稿〈夜生白晝〉中提到尼采的「重新估定一切價值」(transvaluation of all values)。

譯註12 Comprehend是由com與prehend組成。com有together、with、joint之意,prehend則有grasp之意,所以,兩者加起來是「完全抓住」。另外,作者同時將maintain拆成main-tain,其中main有hand之意,tain則有to hold之意,合在一起是hold in the hand ,因此這里中文譯作「把握」。

Views: 2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