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2016 Blog Posts (709)

蘇雪林·扁豆

蘇雪林(1899~1999),安徽太平人,女作家、學者。著有散文集《青鳥集》、《綠天》,學術論著《李義山戀愛事跡考》、《唐詩概論》、《中國文學史》等。

“多少時候,沒有到菜圃裏去了,我們種的扁豆,應當成熟了罷?”康立在涼臺的欄邊,眼望那絡滿了荒青老翠的菜畦,有意無意的說著。

誰也不曾想到暑假前隨意種的扁豆了,經康一提,我恍然記起,“我們去看看,如果熟了,便采擷些來煮吃,好嗎?”康點頭,我便到廚房裏拿了一只小竹籃,和康走下石階,一直到園的北頭。

因無人治理的緣故,菜畦裏長滿了雜草,有些還是帶刺的蒺藜,扁豆牽藤時我們曾替它搭了柴枝做的架子,後來藤蔓重了,將架壓倒,它便在亂草和蒺藜裏開花,並且結滿了離離的豆莢。…

Continue

Added by 垂釣 尼亞河 on March 23, 2016 at 4:34pm — No Comments

梁實秋·書 房

書房,多麼典雅的一個名詞!很容易令人聯想到一個書香人家。書香是與銅臭相對的。其實書未必香,銅亦未必臭。周彜商鼎,古色斑斕,終日摩娑亦不覺其臭,鑄成錢幣才沾染市儈味,可是不復流通的布泉刀錯又常為高人賞玩之資。書之所以為香,大概是指松煙油墨印上了毛邊連史,從不大通風的書房裏散發出來的那一股怪味,不是桂馥蘭薰,也不是黴爛餿臭,是一股混合的難以形容的怪味。這種怪味只有書房裏才有,而只有士大夫家才有書房。書香人家之得名大概是以此。…

Continue

Added by 青工哲學 on March 23, 2016 at 3:52pm — No Comments

亞瑟·克裏斯托弗·本森《仰望星空》旅行的意義(上)

這樣的旅行方式,讓我常常想起一個有效的反駁,它出自於一位聰明的女士,在她反駁其表妹時,便采用了這樣一種方式。表妹剛從印度旅行回來,覺得自己滿肚子都是奇異的旅行經驗。早餐時,表妹全身心地投入到對印度社會生活妙趣橫生的描述當中,而早餐之後,表妹還準備著繼續自己的感情抒發。

此時,她從房間走出來,拿出一些布道文章、一本記事的本子、還有一支筆。她說:“莫德,你說的這些可都是精華啊!不能任其消失,你必須要將自己想要說的每個詞語都記錄下來。”但是,表妹實際能寫下來的手稿內容,卻是極為有限。同時,她也不必再為表妹的絮叨而煩惱。這樣一個經典的反駁方式,其中所蘊涵的哲理,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

Continue

Added by 寧靜心 on March 23, 2016 at 3:49pm — No Comments

蔣勳生活十講(3)

新價值(7)

當然,在體制內做最大的爭取與改革,不能只靠老師,我想就算俞大綱先生在這個時代,他也會是很安靜的。其實俞老師的時代,對他來講已經是一個憂傷的時代了,可是,他是在一個非常優雅的文人家庭長大,他的哥哥俞大維、俞大紱,妹妹俞大,也都是一等一的院士。俞大維雖然是世界有名的彈道學專家,可是你聽他談起古學,也是非常精彩。這種家庭真的不得了,就是因為家教嚴,國學基礎好,又學習到非常好的西學,而能成就他們的風範。

俞大綱對我說,他爸爸媽媽喜歡看戲,經常帶他一起看戲、講戲,他就變成戲劇專家了。他的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的,從來不是拿著書本上課,所以你聽他講李商隱,一首一首講,不需要看書,因為從小爸爸就是跟他一面吟詩,一面唱戲,把李商隱講完了。…

Continue

Added by Sena Wang on March 23, 2016 at 11:13am — No Comments

三毛 《萬水千山走盡》逃水——雨原之四(秘魯紀行)

這一回,對面來的是個婦人,坐穩了才驚天動地的喘氣,先罵火車不守時間早開,再抱怨一路看見的印地安人臟,最後又幹脆怪起瑪丘畢丘來。

我閉著眼睛不張開,可是她說的是利馬口音的西班牙文,不聽也不行。

朦朧中開了一下眼,對座的腳,在厚毛襪外穿的竟然是一雙高跟涼鞋,這種打扮上到瑪丘畢丘去的實在不多。“你說我講得對不對?”雨傘柄敲敲我的膝蓋,原來跟我在說話。

  我擡起頭來,對這短發方臉,塗著血紅唇膏的婦人笑笑,伸了一下懶腰,也不回答什麼。

  她的旁邊,一個亦是短發瀏海的時髦女孩自顧自的在吃蘇打餅幹,不太理會看來是她母親的人。…

Continue

Added by 抱抱,看新聞 on March 23, 2016 at 11:12am — No Comments

里夫金《歐洲夢-21世紀人類發展的新夢想》資本主義市場和民族國家的形成 (下)

鞏固權力

早在現代之前就存在著民族和國家。民族是一群分享著特殊的生存經驗的人類共同體;國家則是一個政治機構,為了開發的目的而控制或占有一塊地域,並且通過操縱暴力手段來維持對它統治的服從,從而達到以上目的。現代的特殊性則在於民族和國家的合二為一。…

Continue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March 23, 2016 at 11:11am — No Comments

閻連科《北京,最後的紀念》日記·路野花盆

有一次,我因為寫作的思路被遊蕩的靈感攔腰砍斷而無法繼續,出門散步的時候,發現有簇黃花草盛開在路中央的一個破洞內,如路的中央擺著一個上帝忘在那兒的花盆。因為遺忘,沒有人去給它澆水。也因為那路雖然破損,但不徹底,使那簇野花的根須無法真正和大地取得交通聯系和運輸的便利。它借著一場雨的恩賜和人們的腳與車輪的寬容,終於盛開到了如一個少女在廣場人流中的亭亭玉立,可到了她最需要錢物來武裝自己的美麗時,卻又囊中羞澀,貧窮成了她唯一固定的家產。那簇黃花終於在七月的幹旱中,有些羞愧而低下了頭去。貧窮讓她意識到美和富裕的世俗聯系,這是今天中國都市倩女對人生共有的感悟。…

Continue

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March 23, 2016 at 11:11am — No Comments

黃仁宇·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31)成吉思汗和忽必烈

我們教學歷史的人想給初學者若幹指點,使他們能看清今日中國的興衰與過去兩千年來特出的人物與事跡,有前後貫穿的關系,可是一提起元朝就不容易著手。剛說原始資料,則《元史》《元典章》和《元史類編》等等,已經給我們誌不在作元史專家的透不過氣來。此外蒙古的《黃金史》(已有漢譯)也要與中國方面的資料對看。而現代學者的專題研究,尚不盡見於中英文,多數物仍為俄法德日文,也不是專家以外如我等敢於隨意涉獵的域境。…

Continue

Added by Pei Shu on March 23, 2016 at 11:09am — No Comments

文學與電影(四之二):敘事觀點的轉換

文學作品的敘事觀點可以有許多種,除了單一的選擇之外,更有許多作家嘗試過多重敘事觀點的交錯使用。這對讀者而言,可以是極為艱鉅、卻也極為誘人的挑戰,對於想要改編文學作品成電影的人而言,更可以是一場惡夢。

一部好的文學作品可以用一生去用心閱讀,然而電影的長度一旦超過三個小時,觀眾就會開始覺得腰痠背痛而怨聲載道了。特別是內容複雜而深刻的作品,在改編成電影時,敘事觀點必須做適當的轉變,才能夠成功地讓觀眾在平均一百二十分鐘的時間之內理解並欣賞整個故事。更重要的是,文學作品的閱讀是漸進式的,書中每一頁都是天梯的一級,讀者必須一歩一歩慢慢地攀爬,最終才能抵達並領悟天堂的極美。相較之下,電影像是絕壁頂端的一座觀景平台,觀眾只需要踏出一歩(也就是電影票的購買),便可以顧盼四方而領略全天下的風景,讓影像自由充斥整個心靈。…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March 23, 2016 at 11:06am — No Comments

村上春樹·殭屍

一對男女在路上走著,那是墓場旁邊的道路。時間是午夜,四周籠罩著薄霧。他們並不想在午夜時分走在這種地方,可是由于種種原因,他們又非經過這里不可。兩個人緊緊的握著手快步走著。

“簡直像在拍麥可。杰克森的錄像帶。”

“嗯,那墓碑還會動呢!”

那時,不知由何處傳來類似重物移動般的”吱嘎”聲。兩人不由得停下腳步,面面相覷。

男人笑了出來。”沒事啦!別那麼神經質嘛!只不過是樹枝摩擦的聲音,大概是被風吹的。”…

Continue

Added by 非常灑狗血 on March 23, 2016 at 10:58am — No Comments

莫言·草鞋窨子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March 23, 2016 at 9:33am — No Comments

周作人·莧菜梗 —— 草木蟲魚之四

近日從鄉人處分得腌莧菜梗來吃,對於莧菜仿佛有一種舊雨之感。莧菜在南方是平民生活上幾乎沒有一天缺的東西,北方卻似乎少有,雖然在北平近來也可以吃到嫩莧菜了。查《齊民要術》中便沒有講到,只在卷十列有人莧一條,引《爾雅》郭註,但這一卷所講都是“五谷果瓜菜茹非中國物產者”,而《南史》中則常有此物出現,如《王智深傳》雲,“智深家貧無人事,嘗餓五日不得食,掘莧根食之。”又《蔡樽附傳》雲,“樽在吳興不飲郡齋井,齋前自種白莧紫茹以為常餌,詔褒其清。”都是很好的例。…

Continue

Added by Temer Loh on March 23, 2016 at 9:01am — No Comments

洪士灝:改行做軟體與自學新專業

某位臉友來信談到轉行自學的問題,由於是常見問題,在徵得他本人同意之下,我公開回答他的提問,也希望諸位先進給與指教。

Q. 臉友提問:

我是您Blog 以及 FB 的追蹤者,長時間閱讀老師所寫的文章,而老師也時常點出業界的弊病及提出改善的方法,台灣須從高資本低技術轉型到低資本高技術產業,已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本身研究所畢業之後從事顯示器背光模組機構設計(兩年),近年來因技術被中國追趕,不斷被搶單,而高層只想賺可以立竿見影的easy money,不願意長期投資先端的研發。因為硬體開發成本高的特性,底下的工程師縱使再有想法也無力影響公司改變,最後是失望離開。

因想要轉職和政府補助,在資策會進修過java…

Continue

Added by arcasamani人才系 on March 22, 2016 at 10:54pm — No Comments

黃永玉書畫題跋輯錄

輯錄者言:讀畫如讀人,而題跋尤顯畫家性情。永玉先生作畫喜書題跋,每至興致盎然之時,信筆揮就,長短不一,風格各異。性情才華,盡遣筆端。或詼諧幽默,或瀟灑,或凝重,或深沈,一如其言其行,可圖可點者甚多。故多方搜集輯錄如下,以邀同好細細品賞之。



蘇州拙政園白描長卷(1973年)



  七三年偕梅溪至蘇州,寫拙政園局部。從廊下著手,進拜文揖沈之齋,樓上即看山樓,繞假山登,花樹掩映所在即浮翠閣,閣下扇亭,名與誰同。坐軒花房傍為雷聽閣。再出,過石橋,穿紫籐花下入三十六鴛鴦館,後部為十八曼陀蘿話館,亦即有著名之十八枝茶花處。迴廊上有宜兩亭,據雲取香山詩意也。迴廊邊傍水處遍種鮮黃花,沿山石垂落,散漫極好看。黃永玉補記於北京長安街京新巷,時年五十。…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March 22, 2016 at 10:53pm — No Comments

徐沪生·“一條”創始人:新媒體怎樣接盤傳統媒體失去的百億市場

5月12日下午,“一條”創始人徐滬生受邀出席微信公開課上海站,在演講中,徐滬生分享了“一條”爆紅的經歷、起標題的經驗,並針對那些優秀的自媒體提出了個人的建議:你們完全可以成為真正的主流媒體(用戶百萬,營收千萬,估值過億)。今天,自媒體有條件思考:如何接盤傳統媒體失去的百億市場,並逆襲成為主流媒體。“新榜”受權發布徐滬生現場演講PPT及整理稿,以饗大家。 

答案是:起100遍標題!

一般人起3遍,勤奮點的起10遍,“一條”每個標題要起100遍!…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 庫 on March 22, 2016 at 10:52pm — No Comments

駱林森·本色

自然現象,包括生命現象,都有自己獨特的本色。天以藍,地以黃,山以青,水以綠,虎以猛,人以善,各有本色。

特色孕育、存在於本色之中,本色襯托、支撐於特色之間。本色愈重,特色愈明;本色愈濃,特色愈亮。保持本色,才能創造特色。離開了本色,所謂的特色也就會黯然失色。

本色是生命的一種底色。對於一個人來說,這種底色,是品德、行為、知識、能力等方方面面基本因素的積累。生命有了底色,就會百折不撓、迎難而上,就會奮力拼搏、與時俱進,就會充滿生機與活力。

本色是生命的一種底氣。這種底氣,表現為蓬勃向上的朝氣,敢打敢拼的銳氣,寧折不彎的正氣。打足底氣,生命就可以凸顯踏踏實實、堂堂正正、大大方方的基本風格。底氣足,生命可以氣吞山河;底氣沒了,生命也就奄奄一息。…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March 22, 2016 at 10:52pm — No Comments

瑪格麗特·米德《文化與承諾》(6)

第三章·未來、後喻文化和前途未蔔的晚輩

我們目前的危機大部可以歸諸於時代的劇變,家庭的解體,資本主義的分崩離析。沒有靈魂的冷冰冰的機器代替了人類的感情,所有傳統都被抵押上了歷史的拍賣臺,這一切都導致了現存制度的全面崩潰。在這諸多原因的背後,還隱匿著另一更為根本的沖突,這一沖突發生在兩種人之間。一種人認為,現實充其量不過是我們現存的並喻文化的強化而已,在這一文化中,作為人們標準行為楷模的是同伴而不是雙親;但另一種人則明確申明:今天,我們實際上已經處於人類文化革命的又一個全新的歷史時代。 …

Continue

Added by thé l'après-midi on March 22, 2016 at 10:23pm — No Comments

每文·祠堂設計的思考

對於僅僅作了一個建築就對整個此類型的建築作設計總結是不合適的。然而如果將祠堂設計放到整個社會背景下去研究,會發現很多值得思考的現象。只是在有機會經歷這樣的設計歷程後,對於祠堂這樣類型的建築設計還是有些個人思考體驗的。

單個的祠堂設計對設計師而言並不是太難,相對而言只是一個房子而已。但是祠堂這樣的建築對於一個有責任感的設計師而言,就不單單是一個房子這麼簡單了。祠堂對於修建方而言有著特殊的意義的。祠堂是傳承中國最本源的傳統文化的載體,在新時期完全可以擔當農村文化重構的重要基地。因此,現代祠堂的設計就是一個系統工程。…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March 22, 2016 at 10:21pm — No Comments

法布爾《昆蟲記》蠐螬的冒險

一、蜂

圍繞著卡本托拉斯(Carpenras)鄉下沙土地的高堤一帶,是黃蜂和蜜蜂最喜歡光臨的地方了。它們為什麼會如此喜歡這個地方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這一地區的陽光非常充足,而且這一帶還非常容易開鑿,很適合黃蜂和蜜蜂在這裡安居樂業。在五月份這樣的天氣,主要有兩種蜜蜂特別的多。它們都是泥水匠蜂,是地下的一個個小屋的建造者。其中的一種蜜蜂,它們在自己的住宅門口,建築起一道自認為固若金湯的防禦用的壁壘——一個土筒。它的裡面留有空白,而且整個筒是呈弧形的。筒的長和寬就像人的一個手指頭一樣。有時候,會有很多蜜蜂飛到這一帶來定居,當它們發現了這一個個斜形的土手指的裝飾以後,誰都會感到奇怪,不知道這是一些什麼東西。…

Continue

Added by 堅硬如水 on March 22, 2016 at 10:19pm — No Comments

陳染·嘴唇裏的陽光

0.另一種規則

我是一個年輕女子,做著一份很刻板的工作,刻板得如同鐘表的時針,永遠以相同的半徑朝著一個方向運行圓周,如同一輛疲倦的貨車,永遠沿著既定的軌道行駛。平時,我在閱讀單位發的學習材料時,特別是在那些與鬥爭新動向有關的文章,即使我把同一條消息讀上十遍,也無法記住伊拉克與科威特到底是誰吞滅誰,飛毛腿與愛國者到底是誰阻截誰。但是,我會把那上邊所有的印刷錯誤,比如一句話後邊右下角的“,”錯印成“‘”等等,牢記於心。這就是我幹校對這一職業的後果。…

Continue

Added by Le Destin on March 22, 2016 at 10:18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