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流水能回頭
  • Male
  • Melbourne
  • Australia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Facebook MySpace

假如流水能回頭's Friends

  • 罗刹蜃楼
  • Passion for Style
  • Host Workshop
  • Kolkata Bachcha
  • Malacca 皇京港
  • Jemaluang 三板頭·
  • Chiron人馬
  • Suyuu
  • baku
  • Ashgabat
  • Gwadar 瓜達爾
  • 比雷艾弗斯
  • Taklamakan
  • SRESCO
  • TASHKENT HOLIDAY

Gifts Received

Gift

假如流水能回頭 has not received any gifts yet

Give a Gift

 

假如流水能回頭's Page

Latest Activity

假如流水能回頭 posted a blog post

泰德·庫瑟的詩:世界地圖

有一張古老的世界地圖是心形的,繪制精良一度還洗印上鮮亮色彩,如今色澤消褪了就像你預料到生命發黃的地圖之中那顆脆弱的滄桑心臟裡的情感變淡了一樣。愛是不能忘記的還渴望著無窮,星狀亮光的羅盤指向四面八方兩個相愛的人,清風鼓起了船帆駛向沒有圖標的未來,總是迢遙得到不了盡頭,在那裡大海傾瀉進了星群。See More
Saturday
假如流水能回頭 posted a blog post

泰德·庫瑟的詩:假如你感到難過

假如你在情人節這一天為自己感到難過,那就想一想當最後一塊糖果也不見了的時候剩在盒子裡的那一堆罌粟花形皺褶的小紙托吧在那哀傷的舊了的心形盒裡它們 一定感知自己在變乾變黃,甚至沒有一根手指伸到那些起皺的花瓣之中去翻找,甚至沒有哪怕一隻長粉刺的鼻子肯湊過去吸一下那精致的乾花香氣。好了,假如你把別人忽視你太當回事,那就請你想一想 它們 的感受吧See More
Apr 25
假如流水能回頭 posted a blog post

泰德·庫瑟的詩:冬末微風

一陣冬末的微風把橡樹的情人節賀卡吹撒到了雪地上——深紅色的仿佛在靜脈深處奔突著的已婚者的血液一次又一次重返穩定的心臟。這片葉子給你,朋友,它是從一隻小鹿的心形蹄印裡撿起來的。她曾經在夜晚佇立在這裡的蘋果樹下踢踏著芬芳,大眼睛望著睡去的房屋。See More
Mar 30
假如流水能回頭 posted a blog post

泰德:冬 晨

公路遠處,有一個農舍的窗口以小而堅定的嗓音對著黑暗發言。在這片沉寂裡,只有水壺在耳語一圈藍色火苗襯著滿天寒星。下雨的早晨一個坐輪椅的年輕女人,穿著黑色尼龍雨披,水珠滴答,正推動著自己緩緩滾過整個早晨。 你一定見過鋼琴演奏者時而俯身敲響鍵盤,時而把雙手鬆開,挺身停頓,當音律漸消,又再度俯靠過去彈奏。 這個女人就是以這種方式碰旋椅輪,然後松開那雪白修長的手指,任憑輪子向前漂移,每當輪速放緩如同樂音淡出,又再次屈身向前旋轉奏響。 她就這樣嫻熟地彈奏著一首已然掌握的高難度樂曲的和弦,那張凝神的濕漉的臉龐如此美麗,而風正翻動雨的書頁。 路也、佘小傑 譯See More
Mar 6
假如流水能回頭 posted a blog post

泰德·庫瑟的詩:星座

我在參加派對回家的路上,十點三十分,一個漆黑的冬夜,沒有星星,幾朵雪花飄落在我的前燈的手臂上,它們正摸索著黑暗的背部,拽出裡面的東西,一個信箱,另一個,一只搬運寶石的貓。在一個小鎮的邊緣,我路過了四顆星星,它們放在沒有足跡的雪地上在一個寒冷的古老的教堂墓地裡。它們當然是那些太陽能燈,用來標記路徑,盡管沒有人行走在它們中間在那個時辰。它們構成了唯一我所能看見的星座,而盡管死者仰面躺著,也可以抬頭看假如他們願意的話,但他們的眼睛是閉著的,沒有一個靈魂正從中找出任何意義。 (張潔 譯)   The Constellationby Ted Kooser I was on my way home from a party,ten-thirty, a dark winter night, no stars,a few snowflakes drifting down overthe arms of my headlights, which weresearching the back of the darkness,pulling things out, a mailbox, another,a…See More
Feb 21
假如流水能回頭 posted a blog post

泰德·庫瑟的詩:一月

在夜晚冰冷的蜂房中,只有一格小屋被點亮,或者似乎是這樣。這越南咖啡館,散發著溫柔的光、香氣擁有,花兒的形狀。笑語,歡聲,碗筷叮當。玻璃之外,這座冬的城市像一架古老的木橋吱呀作響。一陣狂風疾馳在你我腳下。窗戶越大,就越踉蹌。 林朝露 譯  In JanuaryBy Ted KooserOnly one cell in the frozen hive of nightis lit, or so it seems:this Vietnamese café, with its oily light,its odors whose shapes are like flowers.Laughter and talk, the tick of chopsticks.Beyond the glass, the wintry citycreaks like an ancient wooden bridge.A great wind rushes under all of us.The bigger the window, the more it trembles.See More
Feb 20
假如流水能回頭 posted a blog post

泰德·庫瑟:穿上我的外套

有過一種時刻, 作為一個孩子, 當我穿上外套的時候 我想我的手 不會成功穿過去 到另一邊,或者會伸出來 鉤子,或爪子, 變成畸形在經過 黑暗的袖子時。這種疑惑教會我 對離去的時刻 心存敬畏; 我緊握我的袖口 投入通道,知道我可能是 不同的在另一個 末端。如果我長大後不再有 我對變形的 敬畏, 我想我也會長大到不再擁有 它的恩典,收縮進我身體的側邊 一隻殘疾的手臂, 一種生命無法伸及, 無法抓牢。 (張潔 譯)PUTTING MY COAT ON by Ted KooserThere was a moment, as a child, when I put on my coat and thought my hand would not come through on the other side,or would come out a hook, or claw, deformed in transit through the dark sleeve.That doubt has taught me awe for moments of going out; I…See More
Feb 16
假如流水能回頭 posted a blog post

林和人譯介·美國詩人泰德·庫瑟12首詩讀後

對泰德·庫瑟(Ted Kooser) ,我的認識和感念,最初不是來自這個美國詩人自己的詩,而是來自他在專欄引介別人的詩。專欄名稱《詩歌中的美國生活》(American Life in Poetry),每週分享某個當代美國詩人一首短詩。分享但不分析,寥寥幾句點到即止,語調懇摯親切,仿佛在跟朋友閒聊,令人錯覺認識了他很久。庫瑟在2005年發起這個專欄, 免費提供世界各地報紙雜誌轉載,是他擔任美國桂冠詩人期間推廣詩歌方式之一。這個專欄維系了15 年, 吸引了數百萬讀者, 直到2020年底, 才由同行美國牙買加裔詩人誇米·朵斯 ( Kwame Dawes ) 接手, 不出兩年就完結了。 《生日快樂》 傍晚時分,我坐在敞開的窗前 閱讀,直到光線消失, 以至於書 只不過是黑暗的一部分。 我本可以輕易捻亮燈光, 但我想乘著這一天進入黑夜, 我想獨自坐著, 撫平難以辨識的那一頁, 用我的手淺灰色的鬼魂。 庫瑟1939年4月25日生於愛荷華州,1963年跟太太落腳內布拉斯加州,…See More
Feb 4
假如流水能回頭 posted a blog post

泰德·庫瑟的詩:生日快樂

傍晚,坐在敞開的窗前讀書一直讀到天光消逝,一直讀到那本書成了夜色的一部分。我本可隨手開燈卻偏要駕著白晝墜入黑夜,就這樣獨坐著,以手的灰白色的幽影將難以辨認的書頁撫平。路也、佘小傑 譯See More
Feb 2
假如流水能回頭 posted a blog post

漢斯·羅伯特·堯斯:接受理論

漢斯·羅伯特·堯斯(Hans Robert Jauss)的接受理論(reception theory),是接受美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強調文學作品在不同歷史、文化背景下如何被讀者接收和詮釋。他認為文學的意義不止於作品本身,而是在讀者的理解與反應中得以顯現。因此,文學作品的價值隨著讀者的審美經驗和社會文化的變化而不斷重構。堯斯的理論突破了以往文學批評中「作者—文本—讀者」單向性的理解,賦予了讀者更為重要的地位。 接受理論的核心概念期待視野(Horizon of Expectations)堯斯提出每個作品都有它的期待視野,即讀者對文學作品的預設認知和審美期待。期待視野形成於讀者的文化背景、閱讀習慣以及文學傳統等方面,因此會隨著歷史變遷而不斷變化。作品是否突破或滿足讀者的期待會影響它在當時的接受度。例如,十九世紀初的讀者對文學的「期待視野」可能是道德教育或啟蒙,而現代文學則更重視自我意識和內心矛盾的表達。比如,詹姆斯·喬伊斯的《尤利西斯》初版時,因打破傳統的敘事模式而引發爭議,但現代讀者在後現代語境下可能更能欣賞其創新性。 美學距離(Aesthetic…See More
Nov 8, 2024
假如流水能回頭 posted a blog post

愛墾APP:《詩性探究》

McCulliss(2013)提出的「詩性探究」(poetic inquiry)是一種利用詩歌形式進行研究的方法,核心理論在於通過詩歌表達和理解複雜的人類經驗和情感。這種方法認為,詩歌的語言、隱喻和意象可以揭示傳統學術寫作中難以捕捉的微妙意義。詩性探究不僅創造詩歌,還包括對詩歌進行分析和反思,以獲得對個人或集體經驗的深入見解。其關鍵是將情感共鳴視為一種合法的知識形式,將創意性與學術嚴謹性相結合。(McCulliss, D. (2013). Poetic inquiry and multidisciplinary qualitative research. Journal of Poetry Therapy, 26(2), 83-114. DOI: 10.1080/08893675.2013.794536 )「詩性探究」(poetic…See More
Nov 6, 2024
假如流水能回頭 posted a blog post

愛墾APP:新批評和形式主義批評

新批評(New Criticism)和形式主義(Formalism)批評都是20世紀早期興起的文學理論流派,強調對文本的內部結構和文學特征的分析,但它們在方法和關注點上存在一些區別。共同點 文本中心論:兩者都認為文學分析應該集中於文本本身,而非作者的意圖、歷史背景或讀者的反應。文本的意義被視為內在的、獨立的,可以通過對其形式結構的分析來理解。反對外在因素:新批評和形式主義都強調摒棄對文本的外在因素的分析,如作者生平、社會環境和讀者情感等。這種方法被稱為「客觀性」研究,即認為作品的價值和意義內含於作品之中。細讀法:兩者都主張通過對文本內部元素的細致分析(close reading)來揭示作品的美學結構。分析的要素包括像徵、隱喻、韻律、對比、結構等。 差異點 理論背景 形式主義:形式主義起源於20世紀初的俄國,代表學者包括維克托·什克洛夫斯基(Viktor Shklovsky)和羅曼·雅各布森(Roman…See More
Oct 30, 2024
假如流水能回頭 posted a blog post

情動

情動(法語:L'affect;拉丁語:affectus/adfectus),是斯賓諾莎哲學中的概念,由伯格森、德勒茲和瓜塔里進一步闡述,強調身體或具體體驗。情動這個詞在心理學和其他領域具有不同的含義。斯賓諾莎《倫理學》中,情動,是與感覺和情緒相關的精神身體狀態,有三種主要類型:快樂或歡愉( laetitia )[1]、疼痛或悲傷 (tristitia )[1],以及欲望或食慾 (cupiditas ) 。[2] 德勒茲、瓜塔里和英譯者布賴恩·馬蘇米(Brian Massumi)在哲學上的應用,雖然源自斯賓諾莎,但比斯賓諾莎更清晰地區分情動和傳統上所謂的情緒。情動,十分費解,正如斯賓諾莎所說,「心靈的情動或激情(animi…See More
Oct 29, 2024
假如流水能回頭 posted a blog post

莊士弘·Affect 情感素;情動;動情 afffect

「情感素」這個詞乃是從史賓諾莎(Spinoza)的思想所開展出的論述。在史賓諾莎–德勒茲(以下簡稱「史-德」)的思想裡,「情感素」係為生命的、非人稱的力量(puissance de vie non personnelle),往往超越世俗舊有定義下的生命個體(Delourme & Lecercle 32)。在此舊有定義下的生命個體,其狀態是靜止不動的。反之,「情感素」強調個體生命與其他的生命體所產生的關係 (relations)、連結(connection, encounter),強調其個體的殊異性(singularity),並切斷原有社會或任何知識建構的追捕或連結。德勒茲援引斯賓諾莎關於犁田的馬與賽馬的例子,其例子說明:一頭犁田的馬與另一頭犁田的牛,儘管馬與牛是全然不同種類的動物,然論其兩者的「情感素」關係,是較接近的。然而,一頭犁田的馬,儘管與另一頭賽馬在生物學定義下是同一種類的,但它們兩個在身體功用的情感素關係上,卻是莫不相干的個體。…See More
Oct 7, 2024
假如流水能回頭 posted a blog post

賴怡禎 Hilary Lai「沒有任何機構能解放人」

(原題:「沒有任何機構能解放人」:現有教育體制如何加深不平等?洪席耶論教育與解放訪談;作者:賴怡禎 Hilary Lai) 法國哲學家洪席耶以教育體制出發,說明現有體制之所以無法使人達到解放的目的,是因為以「解釋」作為教育機構的工具有其限制。他接著以 Jacotot 為例,說明教育並不一定要透過解釋的行為。反而,以智慧平等為前提出發的教育,才是達成真正解放的要件。當我們思索「教育」是什麼的時候,很難不將它與「解釋」事物的行為分開。法國哲學家洪席耶認為,我們之所以將「教育」看作「解釋」(explanation) 行為的表現,與現代公共教育體制,以及媒體、專家等機關的建立相關。國家之於人民,就像父母之於小孩一樣,有著上對下的權力關係,教育透過解釋的方式向下傳遞知識。洪席耶由解釋行為的本質出發,帶領讀者思索為什麼解釋本身可能阻礙我們實踐平等,甚至成為智慧 (intelligence) 自主解放…See More
Sep 18, 2024
假如流水能回頭 posted a blog post

張黎《 接受美學》

接受美學又稱接受理論、接受研究,是60年代以來西方文學研究中的一種新興的方法論。它作為一個獨立的學派,出現於本世紀60年代中期,首倡者是西德的康茨坦斯大學教授漢斯·羅伯特·堯斯,他的《文學史作為文學科學的挑戰》(Literary History as a Challenge to Literary Theory——Hans Robert Jauss)一文,被認為是接受美學形成一個獨立學派的宣言。接受美學注意到了為過去的文學理論所忽視的一個基本事實,即文學作品是為了讀者閱讀而創作的,它的社會意義和美學價值,只有在閱學過程中才能表現出來。用接受美學的表述方式,即一部作品的發生史結束以後,進入接受過程(或影響史)之前,還不能算最後完成。例如一部小說在未經讀者閱讀之前,只不過是疊印著鉛字,經過裝幀的紙張,就象一部電影在與觀眾發生關係之前,只不過是一堆正片膠卷,接受美學研究者認為,一部文學作品不僅為讀者創作的,而且它也需要讀者,才能使自己成為一部真正的作品。…See More
Sep 6, 2024

假如流水能回頭's Blog

泰德·庫瑟的詩:冬末微風

Posted on March 30, 2025 at 2:30pm 0 Comments

一陣冬末的微風

把橡樹的情人節賀卡吹撒到了

雪地上——深紅色的

仿佛在靜脈深處奔突著的

已婚者的血液

一次又一次重返穩定的心臟。

這片葉子給你,朋友,

它是從一隻小鹿的心形蹄印裡…

Continue

泰德·庫瑟的詩:世界地圖

Posted on March 30, 2025 at 6:50am 0 Comments

有一張古老的世界地圖

是心形的,繪制精良

一度還洗印上鮮亮色彩,

如今色澤消褪了

就像你預料到生命發黃的地圖之中

那顆脆弱的滄桑心臟裡的情感

變淡了一樣。愛是不能忘記的

還渴望著無窮,星狀亮光的羅盤…

Continue

泰德·庫瑟的詩:假如你感到難過

Posted on March 1, 2025 at 11:30pm 0 Comments

假如你在情人節這一天

為自己感到難過,那就想一想

當最後一塊糖果也不見了的時候

剩在盒子裡的那一堆

罌粟花形皺褶的小紙托吧

在那哀傷的舊了的心形盒裡

它們 一定感知自己在變乾變黃,

甚至沒有一根手指…

Continue

泰德:冬 晨

Posted on January 12, 2025 at 5:00pm 0 Comments

公路遠處,有一個農舍的窗口

以小而堅定的嗓音對著黑暗發言。

在這片沉寂裡,只有水壺在耳語

一圈藍色火苗襯著滿天寒星。

下雨的早晨

一個坐輪椅的年輕女人,

穿著黑色尼龍雨披,水珠滴答,

正推動著自己緩緩滾過整個早晨。…

Continue

Comment Wall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 No comments yet!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